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综述了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侧重介绍了生物技术在三废治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并介绍了一些污染治理技术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甘肃省现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调查,基本摸清了污染治理设施投资,设施数量,投资结构,治理技术,除污效率和达标率,对治理工程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区域排污规模与污染治理的协调性,构建了排污规模与污染治理协调度模型,并以2006、2013年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约排污规模和污染治理协调性的主要矛盾是污染治理能力的落后,全国70%以上地区污染治理能力均滞后于污染物产生规模;国内治理能力在研究期间不断提高,区域差异在不断缩小,治理能力过度滞后的省份由14个减少到2个;除江苏外2013年其余各地区均有1项或多项污染物的治理能力滞后,其中生活废水治理能力滞后的区域最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协调性的重要因素,2013年协调度与地区人均GDP基本呈线性关系。模型实证计算结果与主观判断也较为吻合,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乌鲁木剂铁路局系统污水治理污染控制方法及途径,提出了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其最佳治理对策是:确定重点污染单位、污染源、用最低的治理投入,选择斜板隔油气浮工艺治理重点污染和次重点污染部门,得到较好的治理效果,否定盲目追求“零排放”的高投入方案。  相似文献   

5.
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对于改善我国环境状况,遏制环境污染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作用.在界定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统计范围之后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发展历程、投资结构进行了具体分析,其中重点分析了我国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的发展过程和投资结构,总结了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存在的问题,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餐饮油烟污染是店群矛盾的一个主要方面,必须治理油烟达标排放,但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武汉市理顺了关系,采取了措施,治理了油烟,加强了管理,在前几年监督治理的基础上,近两年来,已在市区治理了餐饮油烟数百家,并向全市全面铺开,打响了一场治理餐饮油烟污染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7.
饮食业油烟污染治理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治理油烟污染方面研究,应用较多的治理技术及正在发展中的新技术,指出了当前油烟污染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稀土矿石湿法冶炼中氟污染的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稀土湿法冶炼中所产生的氟污染现状、含氟废弃物的来源、治理方法及治理效果,讨论了稀土湿法冶炼中氟污染治理的一些新动向。  相似文献   

9.
金昌市污染治理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昌市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分析,总结了污染治理不仅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而且取得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同时提出了污染治理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俊  魏庆民 《干旱环境监测》2001,15(4):234-235,239
依据多年从事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设计出治理锅炉风机噪声的隔声室,并对该隔声室的制造、治理效果进行了评价,得出了该隔声室是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设备。  相似文献   

11.
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污染土壤中有机物种类繁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由于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诸多有机污染场地亟待治理修复,但我国的土壤治理修复工作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针对有机污染因子种类繁多的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技术相对落后,在严峻的土壤修复形式下,有机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得到了诸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文章综述了现阶段针对有机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以及化学修复技术。分析各类修复技术的技术原理,结合现阶段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作现状,对其优缺点进行归纳,展望了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为我国今后开展有机物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常州市典型城市黑臭水体神童滨为对象,利用大型溞-固定沉积物毒性实验,成功地对治理前、后污染河流沉积物毒性变化进行监测,获得较浸出液毒性实验更灵敏的结果。结果表明,治理前污染河流4个采样点沉积物的毒性均为中毒级,治理后,3个采样点的毒性下降到微毒级,1个点位毒性为无毒级。根据河道整治前、后的沉积物对水生生物的综合毒性变化,评价河道治理前的危害程度和治理后的生态安全性,为采取合理的整治方法以达到可持续治理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互联网+"与环境污染治理融合发展的概念模型,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治理人员技术能力与综合素质、加强网络宣传与信息发布、加强环保跨界联动与协调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现状、调查方法、治理技术及过往的环境管理经验,指出近年来的治污工作虽然有效控制了城镇点源污染,但对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乡村地区面源污染的治理效果仍然不佳。基于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在技术层面已经形成的以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净化乡村生活污水、以径流截污工程治理暴雨径流污染、以源头减排和污染截留技术治理农业生产污染的系统化体系,提出了将面源污染治理与农村产业优化、基建升级、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湿地推广等目标相结合,在多要素协同/权衡的思路下加强环境治理技术与政治经济领域融合等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文章通过介绍不同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的特点,并分析常见VOCs治理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其优、缺点,以期对VOCs的防治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小清河污染治理前后浮游植物群落与水质变化,分别于2015年(治理前)和2020年(治理后)在小清河上游进行采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样品中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35种,2020年样品中共检出4门31种。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污染治理前后的浮游植物种类、密度都发生了显著改变。相比治理前,治理后的硅藻门和绿藻门相对丰度分别上升了51.6个百分点和13.3个百分点,蓝藻门下降了62.9个百分点,小环藻(Cyclotella spp.)取代微囊藻(Microcysitis spp.)成为绝对优势种,群落类型由蓝藻型演替为硅藻型。相似性分析结果和相似度百分比分析结果表明,小清河上游群落特征发生显著改变。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结果显示,治理后的S2与S3采样点群落特征表现出差异,S4与S1采样点群落特征相似。通过冗余分析发现,治理后,TP、DO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明显减弱,TN、NH3-N、pH是目前影响群落特征的主要指标,主城区氮磷污染对浮游植物的影响范围由S2、S3、S4采样点缩小到S2采样点。治理前后的小清河上游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lef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看,治理后的小清河上游水质处于α-中污染状态,较治理前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窦洪云 《干旱环境监测》2001,15(1):29-30,38
介绍了石 灰乳吸收法治理含氯废气的原理、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以及工艺设备。通过治理工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回收了废气中的有机氯化物,治理效果明显,且工艺设备 投资少,运转费用低,经济效益显著,因此,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铁路系统采石场对产生的粉尘进行的治理工作,并对治理前后的浓度进行了测定比较,除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在点源治理模式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易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据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0.
就吸收塔治理氯化石蜡生产中产生的盐酸废气进行研究。实践证明,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理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