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吐氏酸废母液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吐氏酸废母液的资源化探讨,提出了用萃取--以萃取法浓缩废母液直接返回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回收方案,通过理论探讨和反复试验,筛选出较萃取剂(TA)、稀释剂(磺化煤油)和助溶剂(TBP),确定 萃取相比、投碱量、衡释比、助溶剂的添加量、萃取温度、反应搅拌时间和反萃取投碱量、碱浓度、反萃取温度等一系列操作双数结果表明,吐氏酸废母液中的CODCR去除率可达97.3%。  相似文献   

2.
络合萃取法处理高浓度H酸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用络合萃取法回收H酸废母液中染料中间体的多种影响因素,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萃取工艺,H酸废母液中染料中间体回收率可达90%以上,萃余液中CODcr d (1000-3000)mg/L之间,此工艺可使废母液中的回收物浓缩5-10倍,萃取剂可以再生回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一家公司研究出一种从含钨废料中回收钨的新工艺。该工艺的过程是:首先用氢氧化钠溶液蒸煮含钨废料,生成钨酸钠溶液,结晶出钨酸纳晶体;然后将钨酸钠晶体溶解于循环母液中,重新生成钨酸钠溶液;再用有机萃取剂萃取钨,纯化得钨酸铵,蒸发形成仲钨酸铵和含有钨、硅、砷、磷和钼的母液,母液可循环使用。这种工艺的优点是,母液可以循环使用,避免了过去工艺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铵盐的问题。美国研究出从含钨废料中回收钨的新工艺@李有观  相似文献   

4.
络合萃取法处理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络合萃取处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生产氢化废水的工艺过程,考察了pH值、萃取相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酸性含磷类萃取剂,煤油为稀释剂,在pH值为8.0、萃取温度为25℃、萃取时间为3 min、萃取相比为1.5︰1优化条件下,对氢化废水中苯胺类的萃取率大于97%。负载萃取剂以31%的盐酸作反萃剂,反萃取相比为20︰1条件下可实现完全再生,反萃液经处理可回收2,4-二氨基甲苯和2,6-二氨基甲苯。  相似文献   

5.
高浓度J酸废液资源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探讨了N253-煤油-H2SO4-NaOH化学萃取-反萃取体系提取浓缩J酸废母液中间体的工艺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萃取工艺,J酸废液中的CODcr去除率可达95%,萃余液CODcr在500 ̄2000mg/L之间,色度去除率可达95%,该工艺可使废母液中的回收物浓缩5-10倍,萃取剂可以循环使用而不改变性质,损失较少。  相似文献   

6.
CLT酸废母液资源化萃取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 N235溶剂萃取体系综合处理 CLT酸废母液工艺 ,以实现资源回收 .结果表明 ,在萃取剂浓度为 40% ,酸化率为 50% ,相比 1∶1时 ,萃取效果最佳 ,此时废母液 COD去除率达 97% ,萃余液 COD低于 200 mg/L ,COD指标达到国家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Na2CO3和 NaOH混合水溶液作反萃剂 ,能够完全反萃 ,浓缩倍数达 9.4倍 ;浓缩液经蒸浓酸析 ,得到固体产品 ,产率 8.34g/L(废母液 ) ,主要有机成分为 CLT酸及其硝基衍生物 .  相似文献   

7.
对模拟印染废水中酸性紫红-10B染料的萃取资源化回收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工艺参数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回收资源化技术是可行的,在探索的工艺条件范围内,萃取率均超过96.0%。其中萃取剂正辛醇组成分数和油/水体积比对萃取效率有显著影响。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剂组成三辛胺/正辛醇/石油醚体积比为20/10/70;油水体积比为1/1;染料溶液pH值为2.5;萃取搅拌时间为5 min;静置时间为15 min。  相似文献   

8.
H酸废母液的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萃取 反萃取体系处理萘系染料中间体H酸废母液,通过静态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萃取 反萃取工艺条件。试验萃取效率达93%以上,反萃取效率接近100%,经反萃取处理的萃取剂可以循环使用,有机物浓缩倍数为10倍,该浓缩液经分析,可直接回用于生产中。  相似文献   

9.
钛白废酸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臭氧氧化技术将钛白废酸中的Fe^2+氧化成F^3+,再用萃取法除去Fe^3+。考察了络合剂(盐酸)浓度、萃取剂、萃取相比和多级错流萃取级数等对Fe^3+萃取率的影响,初步探索了反萃法回收萃取剂及萃取剂的循环利用。结果表明,当盐酸浓度为3.4-4.0mol/L时,几乎可完全络合溶液中的Fe^3+,Fe^3+的萃取率随相比(O/W)的增加而增大,萃取级数愈多萃取效果愈好。O/W=1:1的单级萃取与总相比O/W=0.5:1的四级错流萃取率接近。当反萃相比(V/O)=1.5:1时,Fe^3+的反革率达97%,萃取剂经过6次萃取一反萃循环后.Fe^3+的萃取率没有明显下降。去除Fe增的钛白废酸,经蒸馏浓缩到70%左右,再与浓硫酸混合后可用于钛白粉的生产,蒸馏过程中得到的盐酸循环使用,反萃出来的Fe^3+可作为生产铁红的原料。  相似文献   

10.
宋永会  魏健  马印臣  曾萍 《环境科学研究》2014,27(12):1513-1518
采用络合萃取法处理金刚烷胺制药废水,考察了初始pH、络合剂种类、稀释剂配比、油/水相比和反应温度等对废水中金刚烷胺萃取效率的影响,并对萃取剂中金刚烷胺进行了反萃取分离回收. 结果表明:采用V(P204)〔P204为二(2-乙基己基磷酸)〕∶V(正辛醇)为3∶2的复配萃取剂处理金刚烷胺制药废水,在初始pH为8.0、油/水相比为1∶1和温度为25 ℃的条件下,能够去除废水中99.7%以上的金刚烷胺;在反萃取过程中,V(P204)∶V(正辛醇)为1∶4的复配萃取剂可以获得更高的反萃取效率,以1.0 mol/L的HCl溶液为反萃取剂,当油/水相比为1∶1时,可将51.7%的金刚烷胺从萃取剂中反萃分离,回收得到的金刚烷胺盐酸盐溶液可以回用到生产工艺中,P204-正辛醇复配萃取剂可在萃取和反萃取过程中多次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1.
没食子酸还原六价铬反应动力学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不同pH值,温度和六价铬初始浓度等条件对没食子酸还原六价铬的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分别建立六价铬还原反应速率常数关于氢离子浓度和温度的函数方程.结果表明:pH值 为2.0~5.0时,没食子酸与六价铬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而pH值为6时,因[H+]不足,二者的反应不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在pH值为2.0~5.0时,六价铬反应速率常数(103kobs)分别是是951.6、103.6、17.3和7.5h-1.pH值 为2.5时,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常数快速增加;温度为30℃时,没食子酸还原六价铬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是温度为20℃和10℃时反应速率常数的1.61倍和3.68倍.不同初始浓度六价铬的反应体系中,六价铬反应速率常数随着反应体系中六价铬与没食子酸初始浓度比值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利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法和阿伦尼乌斯公式分别建立了六价铬还原反应速率常数关于氢离子浓度和温度的函数方程,为预测和分析没食子酸还原六价铬反应过程中六价铬的反应速率常数和浓度变化情况提供动力学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30%N902从除杂后的电镀污泥氨浸液中回收金属镍。在萃取原料液pH=9,相比(A/O)=2:1,反应时间为5min条件下可使镍的萃取率达到99%。负载有机相经水洗后,用2mol/L A/O=1:1的硫酸进行反萃,反萃时间为30min,反萃级数为8级,得到产品硫酸镍。硫酸镍溶液中镍离子含量〉90g/L,其它杂质达到产品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用盐效萃取法从制药废液中回收正丁醇,考察碳酸钾水溶液与该废液的质量比对脱水率的影响,测定正丁醇-水-碳酸钾体系在40℃时的液-液相平衡数据,用Pitzer理论和NRTL方程对液-液相平衡数据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当质量分数为60.00%的碳酸钾水溶液与废液的质量比为1.00时,脱水率高达84.50%;将有机相进行精馏可得到质量分数为99.50%的正丁醇;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水相和有机相的绝对平均偏差分别为0.60%和0.20%。  相似文献   

14.
以高铁硫酸渣为原料,采用酸浸-还原-除杂-结晶一重结晶-干燥工艺,合成高纯度硫酸亚铁。通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硫酸渣中铁的浸出率的影响,以及结晶温度、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硫酸亚铁产品纯度的影响做分析实验,得出最佳酸浸条件:硫酸渣与硫酸的固液比为1:3,硫酸质量分数为20%~25%,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h,搅拌强度为200r/min;最佳结晶精制条件:结晶溶液pH值为1-3,温度为60℃;除杂最佳条件:pH值约为4.5;冷却结晶温度控制在20℃,结晶干燥过程为30℃,干燥6h。  相似文献   

15.
含铜印刷电路板废水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酸性蚀刻废液与碱性蚀刻废液混合沉铜的方法,生产工业硫酸铜。对影响产品质量和产率的主要因素———沉淀时pH值、化浆用水量和浓硫酸用量进行了探讨,找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同时,研究了沉淀母液中残余铜的除去方法,使之再生,可回用于碱性蚀刻液的生产。  相似文献   

16.
工业上广泛使用盐酸作为钢材酸洗介质,会产生相当多的含铁废盐酸,废液如果直接排放会严重污染环境,而且造成资源浪费。本文介绍的技术将所得的废酸通过浓缩精馏、酸化制得HCl气体、再吸收成盐酸以及酸化制备母液的再处理,不产生二次污染且零排放,从而实现了工业酸洗含铁废盐酸的资源化处理。废酸中Cl-的回收率达到85%,得到的工业精制盐酸浓度达34%,同时副产氧化铁红和磷肥。目前该技术已通过中试并经过了有关技术鉴定。实践证明,该技术用于含铁废盐酸的处理,可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且环境友好,是目前代替中和法处理含铁废盐酸较为理想的方法,是一项实用的资源化综合利用绿色技术。  相似文献   

17.
利用Fenton工艺对草酸化工废水进行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针对该废水,温度为制约其反应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升温至40℃时,可达到最佳处理效果;Fenton预反应后可能出现pH不升反降的现象,pH=3时处理效果较好;对沉淀时间较长的间歇式处理,絮凝剂PAM的投加意义不大。试验表明,在温度为40℃,pH=3,投加2%的双氧水(双氧水和硫酸亚铁的摩尔比为1:4)时,COD总去除率可达到78%。  相似文献   

18.
采用废弃PVC作为氯化剂,通过氯化焙烧与低温水浸复合,有效提高了废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中钴和锂的浸出效率。系统研究了焙烧温度、氯化剂与正极材料LiCoO2物料比、焙烧时间等参数对钴和锂浸出率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500℃、物料比5∶1、焙烧时间120 min条件下,再经60℃水浸后,钴的浸出率达到95%以上,锂的浸出率高达99%。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焙烧前后材料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以及元素化合价变化,阐明了氯化焙烧LiCoO2过程中钴和锂的物相间转化机制与动力学机理。与传统的湿法、火法和生物冶金相比,该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技术拥有更低的能源强度和更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国际腐殖质协会(IHSS)推荐的胡敏酸提取方法为基础,以去有机质土壤中添加胡敏酸所配制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引入超声作为胡敏酸提取的辅助条件,采用批次试验优化了土壤中胡敏酸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基于胡敏酸提取回收率和精密度,在室温下获得的优化提取方法为:液土比为8:1、提取次数为3次、Na OH溶液浓度为0.05 mol/L、超声功率为120 W、超声时间为3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胡敏酸的回收率为94.73%±1.50%,显著大于IHSS推荐方法的回收率64.76%±0.28%,变异系数CV为1.59%、小于10%。相对于IHSS提取法,此优化提取法具有胡敏酸提取回收率高、资源节约、胡敏酸变性小、提取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