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巢湖水华爆发现象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光学遥感和全极化SAR遥感作为数据源,对研究区域2008—2017年的水华进行识别提取,定量和定性分析水华面积及区域位置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每年二、三季度巢湖水华面积普遍高于一、四季度,总体上呈现年平均水华面积逐渐减小趋势,前五年的水华面积比后五年高。在空间上,巢湖西北部水华发生频率最高,西部水华比东部水华发生频率高,沿岸比湖中心发生频率高。巢湖水华整体呈现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2.
叶绿素a浓度是反映湖泊富营养化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以MODIS L1B数据为基础,结合叶绿素a浓度实测数据,基于经验分析法实现了西藏典型湖泊叶绿素a浓度反演研究,并探索了西藏典型湖泊2019年春、夏、秋季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首先,利用叶绿素a浓度实测数据和MODIS L1B影像不同波段的反射率值进行组合试验,选择最佳波段组合建立模型;其次,分别选用2015年、2017年叶绿素a浓度实测值和反演值对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最后,利用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对西藏典型湖泊2019年春、夏、秋季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西藏典型湖泊叶绿素a浓度整体上呈现出周围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且湖岸水体叶绿素a浓度变化较大;在季节尺度上,不同湖泊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变化存在较大差异,格仁错和色林错的季节变化幅度较大,纳木错、塔若错和羊卓雍错的季节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3.
夏季受东南季风、湖流等因素影响,太湖蓝藻向西北部水域集聚,该区域平均藻密度可高达1×109个/L以上,其中蓝藻集中堆积的近湖岸区域藻类密度更高,蓝藻在不同生命阶段释放的藻源性VOCs的成分谱和产生量有较大差异,其中烯烃和有机胺反应活性较强。蓝藻水华高发期太湖西岸非甲烷总烃的浓度约为常州市区的3.3倍,日变化趋势符合蓝藻代谢规律。太湖西部蓝藻水华、湖西区的非甲烷总烃浓度和臭氧污染程度时空变化规律表明:太湖西部(宜兴)是整个流域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其臭氧污染的形成与太湖蓝藻水华暴发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Nitrous oxide (N(2)O) fluxes were measured in six littoral mirco-zones of Lake Huahu o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n the peak growing season of years of 2006 and 2007. The weighted mean N(2)O flux rate was 0.08 mg N m(-2) h(-1) (ranged from -0.07 to 0.35 mg N m(-2) h(-1)). The result was relatively high in the scope of N(2)O fluxes from boreal and temperate lakes. Emergent plant zones (Hippuris vulgaris and Glyceria maxima stands) recorded the highest N(2)O flux rate (0.11 ± 0.24 and 0.08 ± 0.17 mg N m(-2) h(-1), respectively). Non-vegetated lakeshore recorded the lowest N(2)O flux (0.03 ± 0.11 mg N m(-2) h(-1)), lower than that from the floating mat zone of Carex muliensis (0.05 ± 0.18 mg N m(-2) h(-1)), the floating-leaved plant zone of Polygonum amphibium (0.07 ± 0.11 mg N m(-2) h(-1)), and the wet meadow (0.07 ± 0.15 mg N m(-2) h(-1)). Standing water depths were important factors to explain such spatial variations in N(2)O fluxes. Significant temporal variations in N(2)O fluxes were also found. Such temporal variation in N(2)O flux in the littoral zone may be dependent on the interaction of water regime and thermal conditions, instead of the latter solely. These results show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littoral zone of lake, especially the emergent plant zone, as a hotspot of N(2)O fluxes in such grazing meadows.  相似文献   

5.
以设在民用住宅里的柴油发电机环境低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就柴油发电机环境低频噪声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进行监测,了解民用住宅里的柴油发电机环境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水平,参照我国的国家标准作环境影响评价,探讨民用住宅里的柴油发电机环境低频噪声对环境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简要回顾土壤环境质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壤环境质量改进的必要性,指出目前缺乏系统性的土壤环境质量管理方法论。借助六西格玛管理的DMAIC模式,探讨了其在土壤环境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提出该方法可以为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进提供科学方法论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新疆环境监测网络建立三十多年来,已经初步形成了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态环境和污染源等监测网络,较好地承担了各环境要素例行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和环境科研等监测任务,为各级环保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然而,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疆环境监测网络所呈现的一些新老问题已成为不适应环境管理需求的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新疆环境监测网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构建基于水环境模型的水质预报预警大数据平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面临模型的规模计算及其引发的模拟结果规模存储、规模分析的挑战.相关挑战极大地限制了水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业务的深入开展,但目前国内外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极少.为此,提出了水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大数据平台框架.该框架以水环境模型体系为基础,以大数据集群计算体系为核心...  相似文献   

9.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对南京市声环境功能区划进行调整。根据相关技术规范,按照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对城市和乡村功能区分别进行划分;明确了4类声功能区的距离范围,更加符合噪声传播特性;针对噪声污染特点,对于相关规范未涵盖的内容作了补充规定,使声环境管理更具针对性。区划结果表明,主城区1类区和3类区比例有所减小,2类区比例有所增加,全市范围内1类区比例仍为最高。  相似文献   

10.
用电设备和无线通信服务的增长导致城市电磁环境水平逐渐升高,对人体健康和电子系统正常工作构成潜在威胁。于2021年对北京城区约407 km道路上的28 578个采样点进行电磁环境监测,89%的采样点电磁环境水平在3 V/m以内,但存在少量电磁环境水平高于12 V/m的采样点。结合进一步频谱分析发现,地理坐标为116.48°E、39.91°N附近路段电磁环境水平超出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要求。此外,利用关联分析经典算法Apriori对电磁环境和人口热力的关联规则进行提取,结果表明,电磁环境水平较高的区域往往具有极高等级的人口热力,从而为电磁环境风险的快速判别提供参考。建议重点加强对人口热力极高区域的电磁环境监测,同时持续关注城市电磁环境变化趋势,以实现对电磁环境风险的及早预警和处理。  相似文献   

11.
用模糊贴近度方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模糊贴近度方法用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步骤,并以贵州省遵义市环境质量评价为实例,探讨了模糊贴近度方法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原理直观、客观,计算方法简单,能较完整地反映土壤环境质量污染程度,是一种实用而准确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以社会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思想,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以人类与环境之间压力—状态—响应关系为框架的,综合环境监测各要素的,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全国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2010年31个省(市、区)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全国环境质量2001—2010年的发展趋势与变化规律,同时将2010年31个省(市、区)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6个大类、8个小类,并深入分析了各类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压力和环境管理方面的区域差异和特征。实证表明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具备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比性,可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好的推广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监控预警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水生态功能分区为基础,构建江苏省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监控预警体系,包括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污染物总量控制体系、基于主要水污染物的总量减排监控体系、基于水生态系统安全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和基于水环境风险的监控预警体系,使江苏省水环境管理从单一的水质管理向流域综合管理转变,从单纯的化学污染控制向水生态系统保护转变,从目标总量管理向...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环境在线监控的数据特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环境在线监控数据交换的系统设计方案,包含数据交换中心、前置系统、发布过程安全的设计。该系统可实现污染源(固定源、移动源)、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辐射环境等各类在线监控数据的自动归集、交换和集成。为各级环保部门同时、准确地掌握各种在线监控数据,提高监管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农村环境监测的布点原则与指标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农村环境污染特征分析,结合试点村庄的现场调研,确定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点位布设原则,并以267个村庄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为基础,结合城市现有监测指标,对农村环境质量的监测指标进行了优化,为构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技术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数据管理系统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页岩气开发生态环境数据的特性和管理需求,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关系型数据库有效集成的数据管理系统框架,实现对页岩气开发区域水环境、土壤环境、环境空气及污染源负荷在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分析与评价,指出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是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The release of engineered nanomaterials to the environmen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re is scientific agreement that engineered nanomaterial (ENM) production, use and disposal lead to environmental release of ENM. However, very little is known on emissions of ENM to the environment. Currently, techniques are lacking to quantitatively monitor ENM emissions to and concentrations in the environment, and hence data on emissions and environmental concentrations are scarce. One of the few available studies reports the detection of nano-TiO(2) in water leaching from exterior facades. Some experimental evidence is available on the release of nanosized materials from commercial textiles during washing. A handful of modeling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ENM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These studies modeled either the release of ENMs to the environment from ENM containing products during the consumer usage, or the release throughout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ENM and ENM-containing products. Sewage sludge, wastewater, and waste incineration of products containing ENM were shown to be the major flows through which ENMs end up in the environment. However, reliable data are particularly lacking on release during ENM production and on the application amounts and empirical information on release coefficients for all life cycle stages and environmental compartments. Quantitative data linking occupational exposure measurements and ENM emission flows into the environment are almost completely missing. Besides knowing the amounts of ENM released into the environment, it is equally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in what form ENMs are released. First results show that much of the ENM released from products is present in matrix-bound form, but that also some fraction is released as single, dispersed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18.
新疆伊犁州2000~2005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Landsat-5 TM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新疆伊犁州(州直辖)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同时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对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对生态环境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5年伊犁州的生态环境质量均为一般,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1)减少0.71.主要原因为草地面积明显减少,耕地面积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以湖南省“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情况为研究内容,在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确定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使用改进的层次分析-基于排名和非层次比较法(AHP-RANC)计算各指标权重,构建了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对“十三五”期间湖南省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环境优良天数比例、酸雨频率、地表水优Ⅲ比例、饮用水水源达标率、生物丰度指数、各污染物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排放总量、污水处理率以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等是影响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十三五”期间湖南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逐步改善,由最低值0.291(2016年)波动上升至最高值0.705(2020年),PSR循环由一般变为较好;从综合分析结果来看,生态环境质量受“天”和“人”影响较大,“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有待进一步巩固加强。  相似文献   

20.
曹妃甸围填海工程的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填海回顾性评价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分析评价工作。要做出准确、科学的评价,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后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评价出项目实际目标与可行性研究阶段预测情况的偏离度,从而比较客观地做出评判。文章建立了围填海工程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并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曹妃甸围填海工程的海洋生态、水动力环境、水质环境和底质环境影响进行回顾性综合评价。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定性评价的主观性缺点,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结果,为衡量和分析曹妃甸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累积影响及后期围填海工程的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