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根据钢铁山城本溪市的环境特点,提出以建立确切的大气扩散模型、计算污染源的浓度贡献率和按贡献率削减排放量的责任分配方案,并与总削量最小的优化分配方案相结合的总量控制方法。实践证明,该总控方案是本溪大气环境、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统一的科学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日前,上海市环保局主持召开了上海市政府环境科技专项资金攻关项目《上海市能源结构调整及其分配使用中环境经济效益优化分析》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3.
保税区建设是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产业结构和内部布局,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有助于保税区建设时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化。本文以珠海保税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研究实例,根据保税区的自身特点提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思路和指标,并通过承载力计算对保税区规划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提出规划应考虑土地空间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立足流域主体功能优化概念内涵,系统性解析流域各类主体功能目标,基于流域主体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主体功能优化为目标导向的流域主体功能水资源分配机制,通过遗传算法求解多目标优化模型得到2017年黄河流域9省、自治区的四类水资源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主体功能实现水资源分配机制,使黄河流域最大可能节水23.01亿m3。(2)流域主体功能水资源分配机制给黄河流域主体功能实现分别带来4344.48亿元的生产功能增量、991.35亿元的生态功能价值增量,可多承载8194.84万人口。(3)减少宁夏和山东的农业用水及内蒙古工业用水分配对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分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基于基尼系数法的九龙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经济领域评价收入公平性的方法——基尼系数法,对九龙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分配。选取土地、人口和GDP为控制指标,绘制各控制指标与水污染物排放量的络伦曲线,计算相应的基尼系数并分析其合理性;建立以各控制指标环境基尼系数之和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设定合理的约束条件,获得基尼系数优化值。根据优化后总量分配结果,结合流域水环境容量测算结果,确定流域各县市区排污量的最终削减分配方案。结果表明,削减后的排污总量既能满足国家"十二五"总量削减目标,又可以确保流域水环境功能达标。  相似文献   

6.
流域生态补偿的环境责任界定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被认为是解决相邻区域、上下游及更高层次上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生态补偿标准的计算十分复杂且目前还未解决。关键问题是对流域各方责任的界定。而流域环境责任可理解为流域各区域所应分配的排污权,本文提出并设计流域排污权优化分配模型,以满足各行政区之间公平性为基础,同时考虑经济最优(效率)的目标,构建了初始排污权免费分配的一个非线性决策模型,通过计算得到流域各方排污权的最优分配方案。然后以沿淮河流域四省作为应用实例,以此计算出各个行政区的规划排污量。结果显示:不仅分配方案比原配额分配更加公平,而且经过模型分配后,污染物削减成本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北京市工业用水状况进行了库兹涅茨曲线分析,并且对影响北京工业用水的因素做了分析,归结为三项:工业规模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产业结构变化;用水价格。  相似文献   

8.
以对数正态分布理论为基础,应用随机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式,进行了水环境风险容量的计算。同时,提出税收与补偿分配模式,对水环境风险容量进行优化、公平的分配,并进行了实例应用计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北京市工业用水状况进行了库兹涅茨曲线分析,并且对影响北京工业用水的因素做了分析,归结为三项:工业规模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产业结构变化;用水价格。  相似文献   

10.
污泥是废水处理过程的副产品,近几年随着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增多,废水和污水的量也逐渐增大,所产生的污泥量也逐渐增大。污泥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细菌、病原体等,如处理不当,可能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如采用合理的处置方法,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并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而需要对工业废水加强净化处理,以便于节约用水,减少对水的需求量。本文就采取分层分析法(AHP方法)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效益模型,并举例进行解析,目的在于探索出合理可行的工业废水处理效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统计分析了1992-1998年我国环保最佳实用技术的经济效益数据,得到了最佳实用技术经济效益的基本特点、年际变化规律及行业分布规律,并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最佳实用技术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13.
马本  刘侗一  马中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6):2964-2976
为定量测算环境收益及其受益归宿,理解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复杂耦合关系,匹配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环境统计数据库,用2011~2013年微观面板数据估计了企业治污成本函数,分介质、分行业加总得到了工业环境收益,采用受约束模型估计了其在企业利润、工资与税收间的分配.结果发现中国年度工业环境收益约9000亿元,是当年GDP和工业增加值的约2%与5%;高耗能行业占了环境收益的近70%.环境收益的最大受益方是企业职工,摄取了总额的约80%,政府是第二大获益方,进入企业利润的份额不足3%;环境收益贡献了企业工资的近25%,高耗能行业该比例达50%.环境要素的使用是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工业的深度污染治理可能带来利益格局的不对称调整,对企业工资和就业产生重要影响,在绿色发展中应建立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利益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4.
绿洲系统承载力是生态承载力、生产承载力与生活承载力3种承载力相互耦合的产物。绿洲系统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相互作用的驱动机制主要通过水资源、投资和人口三大核心因子的驱动进行,实现水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内在驱动,决定着绿洲系统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的最佳组合方式。在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约束下,投资分配的最佳比例取决于单位投资效益的差异。人口通过改变核心驱动因子---水资源与投资的稀缺程度,在绿洲系统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相互作用驱动机制中起着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干旱半干旱地域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干旱半干旱地域灌区农业发展,既受水资源短缺制约,又受生态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论文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为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必须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和综合影响。文中建立了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的数学模型。在分析该区水资源利用特点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效益评价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类等44项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原理,对构建的模型进行了研究。并以陕西省宝鸡峡灌区为例,利用所建模型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可为灌区水资源评价、管理及节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1998─2005年辽宁省14个城市工业污染源数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工业污染源在省、市、区域3个层面上数量变化的特征;指出造成差异的2个主要影响因素,即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讨论了工业污染源数量变化与废水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工业污染源数量区域差异变小,但仍然集中在沈阳、大连和抚顺等城市,营口工业污染源数量增加较快;污染源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区域特征有较好的相关性,哈尔滨-大连产业带也成了“污染密集带”;经济发展是污染源数量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家产业政策通过影响经济从而间接影响污染源数量和质量,而环保政策则直接影响环境保护的方向和环境治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节能绩效-减排绩效关系图,以及节能绩效、减排绩效与经济效益协调关系三角图,研究了2006─2008年天津市18个行业及滨海新区8个企业的节能减排绩效关系及其经济协调性状态和趋势. 结果表明:天津市18个行业节能减排绩效(节能绩效和减排绩效)主要由减排绩效贡献;冶金及相关产业的节能减排绩效很差,化工及相关产业节能减排绩效较差,其他行业节能减排绩效处于一般~好的状态,各行业节能减排绩效无变好的趋势;滨海新区大部分企业的节能减排绩效主要由减排绩效贡献. 2008年,天津市大部分行业节能减排绩效与经济效益协调性较好,仅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3个行业处于较不协调状态; 天津市大部分行业按弱协调性趋势发展;滨海新区企业的经济协调性状况堪忧,仅有2个企业处于很强或强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基尼系数的湖泊流域分区水污染物总量分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整体效益出发,将环境基尼系数应用于总量控制分配中,分别以人口和工业增加值等作为湖泊流域内基尼系数分配的指标,建立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描述湖泊流域分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的层次结构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各项评价指标,以区域允许排污总量为基础,依据环境基尼系数调整各分区允许排污量的权重比,并依此比例在各分区间进行排污总量分配.同时,以汤逊湖流域为例,根据流域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的实际特点,以工业增加值为主要限制指标,调整分配方案,计算出该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分配结果.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分配方法,克服了等比例分配的不公平性,同时又兼顾了各分区间的实际差异,是一种较好的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选择具有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特征的杏子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在分析流域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基于GIS的栅格模型将累积土壤水分补给量模型、土壤侵蚀模型和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结合起来,建立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模型,并应用此模型探讨了杏子河流域在综合治理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规律。研究表明,经济效益随着治理程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生态效益在治理程度达到30%后明显减小。由于综合考虑了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优化后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生态效益差别不大,但是退耕还林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污染源调查是在进行流域水污染控制与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研究和《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基础上,根据调查年环境统计数据、环保局排污企业的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发放以及重点企业抽样调查、监测数据等多源资料,对企业数量及污染排放情况进行校核,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滇池流域工业企业污染源数据库。根据滇池流域工业产业结构、分布和污染现状调查,结合昆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工业布局相关规划,预测工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提出相应的产业结构布局和相关治理政策的建议意见,为滇池的水污染防治和昆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