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的发展进程,总结了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的特点及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提出新时期中国环境保护战略与政策的推进方向。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主要分为探索起步阶段(1972—1983年)、初创建立阶段(1984—1991年)、框架完善阶段(1992—2002年)、提升发展阶段(2003—2012年)、改革突破阶段(2013年至今)五个阶段,而随着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的发展,环境战略理念与环境政策导向都发生了转变。文章指出,未来中国环境保护战略与政策要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需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重视推动制度重构和绿色转型,推动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强化制度政策的内生动力,加强政策统筹协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资源环境约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分析了实施战略环评的必要性,指出十八大之后我国已具备了开展战略环评的政治、组织和技术诸方面的可行性,并提出实施战略环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全民参与、全球环境共同治理等对战略环评具有直接指导意义。从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来看,战略环评具有灵活性不断增强、评价对象不断扩大、评价内容不断扩展、公众参与不断深入等显著特点。在实践中,我国的战略环评主要包括规划环评和区域战略环评,仍然把欧美在创立该项制度之初所关注的环境要素和敏感目标作为评价重点,与新时代对环保工作的要求和国际上的战略环评前沿还存在不小差距。建议今后的战略环评应重点加强以下工作:一是坚持整体评价和系统评价的原则,二是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评价思想,三是扩充战略环境评价的内容,四是将制度评价作为重点内容之一,五是更加重视对空间性规划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战略环评智库的建设思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专业化高端智库。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相继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发展理念,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确立了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因此,生态文明领域智库无疑将是智库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战略环评智库应立足于从行政决策源头预防生态、资源和环境恶化,对大尺度、区域性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预测、预警与应对,在实践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决定了战略环评智库应是一个多领域交叉、多部门协作参与的平台。本文分析了战略环评智库的思想理念、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制度规范等。  相似文献   

5.
围绕区域规划战略环评的地位,实施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建立了基于生态环境安全的区域规划战略环评的指标体系,探讨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压力-状态-响应"的评价技术方法,对构筑产业生态链.强化不确定性分析、重视累积影响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但建设项目只处于整个决策链(战略、政策、计划、规划、项目)的末端,无法从源头上保护环境.规划环评是战略环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中国2003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环评法对规划环评作了明确规定,标志着中国环评制度的发展完成了向全局性战略环评的转变,对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文明的战略环境评价制度(SEA2.0)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归纳了我国战略环境评价(SEA)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探讨了目前我国SEA在理论研究、规划环评制度与实践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SEA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对SEA制度——从当前的"SEA1.0版"到"SEA2.0版"的全面升级,需建立涵盖"价值规范—评价模式—技术方法—制度设计"的SEA体系,并具体分析了SEA2.0制度的基本特征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8.
战略环评着眼于政策、规划的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项目环评主要解决项目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而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均是环评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立两者之间的联动机制,有利于环评体系成为一个完整而和谐的体系.首先分析国内外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的研究现状,识别影响中国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的因素,其次建立中国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框架,最后提出完善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应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为增强区域经济社会及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相关环境政策的制定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了国内外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的形成及发展近况,并介绍了国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区域环境管理规划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性环境政策的形成、运作及优化模式,并举例加以说明;运用该模式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环境政策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张进行环境政策的创新与政策运行的全过程管理,就这一领域的相关法律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浑善达克沙地所做的实地调研为基础,对沙尘暴产生及治理环节中的政策和体制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政策和体制问题才是沙尘暴问题的根源所在:以"自给自足"为核心目标的农业政策与环境政策的不协调和草地资源的公共产权是造成草地退化的诱因,在沙尘暴的治理中存在的责任机制不当、生态建设投资机制不当、草原建设管理缺位以及草原生态环境监管低效等政策和体制中存在的缺陷是沙尘暴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根本阻力.提出首先要通过协调农业和环保政策、实施可持续贸易,从源头上减少对资源的需求,从而预防沙尘暴的产生;其次要重点从明确职责和加强基层环保力量入手,提升沙尘暴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邹晶 《世界环境》2012,(3):8+2-8
化腐朽为神奇最早出自《庄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为神奇,所恶者为腐朽.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然真正融会贯通之并将其发扬光大者非伟人毛泽东莫属. 毛泽东从普通师范生、无人"问津"的图书管理员到新中国缔造者本身就是神奇.遵义会议后他力挽狂澜带领工农红军转战南北,最后建立红色根据地,扭转了乾坤,奠定了解放事业的基础;特别是他化腐朽为神奇的诗词更是中国近代文化的瑰宝,激励了无数的将士和民众,正如柳亚子先生所评 "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两课"教学方面既存在"假缺乏"实效性的误解,更存在"真缺乏"实效性的现实."假缺乏"实效性的原因是评价标准错位,"真缺乏"实效性的根本原因是授课教师授课时不能有效解决"为什么"有何用"层次的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官二代"、"富二代"是一个从出生就拥有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有着优越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群体,与此同时他们就要经受各方面更多的诱惑,父母作为"官一代"、"富一代",并作为他们的监护人,就更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本文就从李刚的儿子李启铭的交通肇事案和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的飙车闹事和强奸案为切入点,浅谈对"官二代"、"富二代"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15.
邹晶 《世界环境》2009,(2):53-58
瑞典,一个900万人口的高福利小国,却涌现出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人物和企业。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卡尔·冯·林奈、英格丽·褒曼、葛丽泰·嘉宝……可以说他们都是瑞典王国永恒的“形象代言人”;而宜家、爱立信、伊莱克斯、ABB、沃尔沃等则为全世界的消费者带来了高品质的生活和工业消费品,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Aspen,一个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小镇,群山环绕,景色秀丽。冬天,这里是滑雪者的天堂;夏天,这里则是智者的清谈馆。来自美国各地上千名政要、企业家和学者云集此地,参加为期一周的思想节——Aspen Ideas Festival。  相似文献   

17.
邹晶 《世界环境》2006,(3):23-26
6月4日,对于北京35中这所位于市中心的普通中学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非同寻常.尽管当天气温较往日凉爽,天空甚至有点阴郁,但一大早,操场上布置一新的舞台,红地毯衬出的浅绿色背板,围绕舞台那光彩夺目、姹紫嫣红的鲜花,使早早来到校园的学生和老师感到格外的兴奋,抑制不住的喜悦挂满了他们的笑脸,而招展的彩旗和广播里的音乐也吸引了无数市民奇异的目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我国环保产业“走出去”面临重大机遇的基础上,对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做出进一步判断,并提出环保产业“走出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引导,以援外项目为先导和示范,搭建环保产业国际化发展平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龙头企业产业链整合能力;借力绿色金融,采取公私合作伙伴模式,解决资金瓶颈;搭建服务与技术支撑平台,为产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持;融入区域环保国际合作大格局,打造环保产业与技术交流国际合作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9.
碳酸锶生产中"三废"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碳还原法生产碳酸锶过程中"三废"的主要成分;提出了用克劳斯燃烧法和吸收氧化法生产硫磺,用直接合成法和4级联合吸收法生产硫脲综合利用废气的途径;提出了2种治理废水方案,不仅达到脱硫、脱氮、降解有机物目的,而且还可得到硫磺、碳酸氢氨副产品;探讨了锶渣在砖、水泥的生产及公路工程建设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们致力于保护全世界现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每个人和全社会做出的选择。这一选择是基于如何区分价值和供选择的可行性判断之上的。破坏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价值判断的结果,这种判断是在区分什么是自然和什么是生活期望的框架中进行的。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在丧失和变化,人们从生物多样性利用和保护中得到的利益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所花费的代价是不成比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