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5 毫秒
1.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有信念下,通过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实现个体理性向集体理性的收敛。制度变迁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所在,而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是资源相对价格和人们消费偏好的变迁。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通过诱致性制度变迁,唤起公众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环境责任感,让足够的认知成为公众自觉行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和谐》一文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用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法,以界定它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区别。这是我所看到的关于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最为全面的论述。该文从思想方向、文化基础、战略目标、制度支撑这几个方面全方位地论述了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政策及体制,这些论述应该成为我们在这几方面工作的指导思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中国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还应该关注增长方式的转变,因为中国环境之所以出问题与我们的增长方式有关,也就是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影响了我们的环境。同时,为了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应该注重环境产…  相似文献   

3.
丁家珍 《四川环境》2022,(2):192-196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不可少的制度,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措施。然而,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存在很多不足:公开义务主体范围狭窄、公开内容少、公开方式不明确、监督机制缺失、惩罚力度轻等。以国内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现状为视角,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结合立法实践,深入分析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目前的问题,并阐述相关建议,逐步完善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4.
李清源 《青海环境》2006,16(2):74-77
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课题。文章对青海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就推动青海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了我国“环境透支”和“事态赤字”的“生态环境泡沫经济”恶性发展,诸多人地系统脆弱区生态经济结构失衡,生态贫困、经济贫困、知识贫困交织重叠,大大加重了生态灾难的危害。因此,必需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整个社会的生态化,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是促进我国企业实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讨论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范围、披露形式、周期安排等规范选择问题,并就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运行管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将引导上市公司建立环境信誉,促进我国的环境管理走上科学化、经济化和信息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绿叶》2005,(11)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推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央委员、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解振华说,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  相似文献   

8.
章轲 《绿叶》2006,(10)
“我国比其他任何发展阶段、任何国家都需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更难步入环境友好型社会。”日前,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毛如柏表示,我国经济增长刚起步,就直面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各种矛盾聚集的难题,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本刊  相似文献   

9.
陈伯  冯杰 《环境教育》2012,(10):73-75
自1996年国家颁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以来,福建省一直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此项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近些年来,伴随着福建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凸显,已成为制约福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环境教育势在必行,从意识和理念上端正人们对环境与资源的认识,使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建设由此提上日程。建设环境友好型学校正是从环境教育的基础教育人手,通过提高大、中、小学生和幼儿的环境意识来推动整体环境保护观念的养成。一、福建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发展沿革福建"环境友好型学校"建设是从"绿色学校"的创建开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建设是  相似文献   

10.
《和谐》一文指出了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导意义。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环境体系和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它以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在建立这样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体系方面,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牟利本性的深刻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是如何靠掠夺自然、以自然为代价来为少数人的财产增值服务的。今天的西方经济理论实际上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两型"社会发展要求,本文从低碳视角出发,对比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13个地级城市建设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比分析了13个地级城市在湖南省成为"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前后,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城市经济方面,13个城市呈现东高西低的发展模式,尤其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情况明显快于其他地级城市;在城市社会方面,相对于其他方面变化差距最小,其中长沙市提升最快,张家界市变化最慢;在城市资源方面,整体水平相对于其他部分变化较大,其中长沙、邵阳等市的资源消耗较少,老工业基地娄底、岳阳等市资源消耗相对较多;在城市环境方面,大部分城市环境都有所提升。总体上,湖南省13个地级城市的"两型城市"建设,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方面都有所提升,但仍存在巨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水平、"三废"利用率以及城市环境治理能力方面上升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2.
油田企业节能减排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施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油田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和完善各项节能减排制度,通过总结油田节能减排工作实践,提出下步节能减排的工作目标和指导思想,建议要突出工作重点,尤其是要推进能源节约、推行污染减排、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促进节水等方面,实现全方位节能减排。同时,应制定中长期工作规划,采取示范工程、开展创建活动、加快体制机制建设、强化基础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等措施,为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政策、体制、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3.
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该建立在环境保护前提之下,在发展中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共生。这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把绿色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4.
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快速工业化发展,尤其是新建工业项目"入园进区"的推进,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越来越成为工业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从园区准入、适用标准、管理体系等方面对当前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中的问题的梳理,对工业园区系统化的工业园区环境行政管理体系进行探讨,研究建议:在园区设立时,应突出区域上资源、能源、环境三元优化与统一,园区企业入园突出环境准入尤其是有利于园区的生态化与循环化改造;在园区企业水污染防治中,应探索园区企业协同治污的差异化排放标准,建立全过程控制水污染防治路线;在环境管理体制创新中,应以排污许可管理为主线,构建园区环境管理相关方协同的系统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杨文涛 《四川环境》2007,26(3):123-126
通过“一个框架”和“一种模式”,介绍了适合县级环境监测站的管理体系构成和流程。通过建立和实施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并与环境监测质量体系有机结合,发挥最大效能,实现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年度报告采取实地调研法和政策分析法,针对2021年我国环境经济政策实践开展系统评估,总体认为2021年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不断健全,环境经济政策改革与创新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支撑服务全面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动力机制。在快速变化的宏观经济社会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下,环境经济政策改革与创新需要进一步统筹国内国际发展新形势,在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家“十四五”环境经济政策改革路线图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三五"时期环境经济政策对建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环境经济政策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本文研究提出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环境经济政策改革思路、框架与重点,认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环境经济政策改革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考虑政策改革创新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推进建立"两山"转化和环境质量达标的长效激励机制,突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激励、突出经济过程全链条调控,突出政策手段的系统优化与协同增效,突出政策执行能力保障。继续推进生态环境财政制度改革,深化绿色价格税费机制创新,推进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权益交易机制,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并同步推进完善生态环境价值核算、环境信息公开和信用体系、资源环境名录、政策绩效评估等政策实施配套能力建设,构建全面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压输变电工程和移动通信基站越来越多地落户于大型居民小区,由此引发的环境投诉和纠纷呈快速上涨趋势。电磁辐射污染投诉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电磁辐射环境管理法制不健全,思想上不重视,项目环保审批环节脱节,环保与规划部门信息交流不畅,公众维权意识增强,寻求其他经济利益;针对原因提出的预防和解决办法为: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现场监管,理顺项目审批和监管程序,建立与规划部门的联动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司法解决。  相似文献   

19.
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等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现倒U形曲线.但这种曲线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必须摒弃这种曲线,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战略实施框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认为推进实施绿色化"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与沿线各国深化经济合作,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规避环境风险,促进顺利实现"五通"的根本要求。同时,我国实施绿色化"一带一路"战略还面临着对外投资的环境管控制度不健全,"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管理基础弱,以及沿线各国和地区发展阶段及环保诉求不同,区域合作平台与机制不完善等内外因素带来的挑战。本文结合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国内形势研判,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战略框架,建议加快推进四项重点工作,包括强化绿色发展规划顶层设计,健全风险规制机制,构建对外投资行为调控机制,形成有效的"共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