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行坤 《绿叶》2012,(9):92-96
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到底有没有一种系统且自圆其说的生态理论,这在北美马克思主义学界内一直聚讼纷纭。阿格尔和莱斯等人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没有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生态思想,因此要毅然与之决裂;但在福斯特等人看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内在于其历史唯物主义之中的,马克思与生态学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或者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奥康纳承认马克思主义闪烁着生态思想的微光,但这光芒还略显黯淡。社会主义因其对经济的计划能力,应该可以是生态友好且可持续发展的,可是因为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才正确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当中,"人与自  相似文献   

3.
儒家讲“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道家讲“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齐一。”佛家讲“依正不二。”宋、明理学概括为“和内外,一天人。”马克思、恩格斯讲“自然乃人之无机的肉体”“、社会化的人要合理调节他们与自然的变换。”说的都是:人类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同命运、共生死  相似文献   

4.
努力构筑生态屏障实现西部山川秀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子庄严 《青海环境》2003,13(2):50-54,64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 ,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恩格斯指出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类存在于客观环境中 ,又能动地作用于自然界 ,不断地从广度、深度上加强对自然界的影响力 ,成为自然界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和破坏性的一面。前者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创造新的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而后者则因违背自然规律 ,破坏自然环境 ,导致自然界的报复。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和问题西部地区的地形架构 ,是漫…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深邃的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从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论、历史论四个层面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并试图发掘出它对当今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是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以实践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逻辑起点的科学体系,揭示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历史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它对启发当代人类探索解决生态危机的思路,建立全新的文明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应成为人类从根本上、战略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文环境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科学有别于传统科学的最基本特点就是综合性。环境保护不仅属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同样还属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范畴。人文环境意识是反映人、社会、自然环境、经济的相互关系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包括环境道德观、环境价值观、环境经济观和环境整体观。这些观念必须在大、中学校的人文类课程中有效“渗透”才能得以形成。环境道德观:传统道德观认为,所谓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只有人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道德的唯一相关因素是人的利益,因此,人只对人类才负有…  相似文献   

7.
书讯     
《绿叶》2012,(7):126
《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韩毓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为主题,以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为主线,描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历史发展,重申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人类思想史上的核心地位。资本主义体制建立在信用机制之上,并且是对信用机制的滥用——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对于审视当前的资本主义危机、对改革以国际金融秩序为核心的全球再生产体系,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今天,我们再次迎来了阅读马克思的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8.
《和谐》一文指出了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导意义。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环境体系和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它以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在建立这样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体系方面,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牟利本性的深刻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是如何靠掠夺自然、以自然为代价来为少数人的财产增值服务的。今天的西方经济理论实际上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王行坤 《绿叶》2011,(2):129-132
看到书名——《马克思的生态学》,我们不禁要问:马克思与生态学有什么关系?作为启蒙运动后裔的马克思,他所信仰的进步观和科学世界图景难道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吗?马克思的未来世界难道不是以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为基础的吗?用恩格斯的名言来说就是,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     
现代世界上突出的四大问题是:人口、粮食、资源与环境。其中,人是主体,环境是客体。而粮食与资源则是由人类取自环境的。广义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即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围绕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它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在现代人类社会生产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已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复杂。因而,探素二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性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就成为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一、从城市生态系统看环境规划的必要性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的活动中心,但由于不同城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特征各异,还可以确定其不同的功能。如: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科学的中心;苏州、杭州、桂林等以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为重点。城市环境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人类经济活动十分频繁,使原有生态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城市中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强烈干预,除大气环流、大的地形地貌类型基本保持原有的自然特征外,其余的自然因素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即系  相似文献   

12.
环境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环境问题日愈突出,生存与发展已逐渐演化为世界重大课题的今天,为能够重建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关系,我们对环境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将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一、环境和文化的基本概念在讨论环境文化时,人们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对环境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是人类周围各种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3.
赵淑 《环境教育》2023,(3):49-52
<正>根据当时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根源,阐释了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观的发展过程,从劳动的角度揭示了自然与人类、科学与社会的辩证统一,由此形成其生态思想。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蕴含着关于人与自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这本书有力地批判了当时自然科学领域内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通过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容,使得唯物辩证法的内涵得到丰富,而且使得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深刻把握《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有助于推动新时代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现代化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并被不断张扬的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它所强调的是现代化过程中如何保护自然与环境,建立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最优化关系,实现生态的现代化。诚然,作为一百多年前的伟大历史人物,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使用过生态现代化这一概念,但是,在他们所建构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却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发展思想。这些思想既是当代生态现代化理论得以形成的历史观基础,又为我们深刻理解生态现代化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宽广的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15.
绿色是地球生机与活力的象征。绿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使个体形成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实践活动。确切地说,绿色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与大自然的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了解、熟悉自然环境 ,逐步培养尊敬大自然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进而形成适应、保护、建设自然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实践活动。   城市中的孩子们,生活在物质丰厚、条件优越的人造环境中,受到过多的呵护。他们中间相当多的人,疏远甚至是脱离了人类的共同的母亲——大自然,患上了“自然环境感知缺乏症”。辟如:由于高楼大厦的切割与遮…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 师范先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要向环境索取资源,这是人与环境关系的最基本向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对自然的索取极其有限,自然主宰着人类,人类听命于自然。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进入本世纪中叶以后,世界人口急剧膨胀,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升级,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失去了节制。面对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陷入了恐惧、迷茫和反思。《只有一个地球》其实就反映了当时一批有识之士对环境问题的普遍忧患,“人类生活的两个世界——他所继承的生物圈和他所创造的技术圈——业已失去了平衡,正处…  相似文献   

17.
李绍凯 《环境教育》2006,(11):30-31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两个方面,缺少任何一个,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18.
学校环境教育是为了以教导学生关爱环境,善用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并妥善处理相关的环境问题。学校环境教育的宗旨:引导学生了解人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的角色与互动关系,增进相关的环境知识、技能与伦理,以期有意识地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并保护人类社会生活环境,进而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以人为本”学校环境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学校环境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环境教育的客观要求,偏离了这个对象,环境教育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达到目的。1.从人地关系来看 人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从图可以看出,人类社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是指借助于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其目的是确保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因此环境教育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环境教育亦即生存教育、发展教育。一、环境问田的产生及其启示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负反馈效应。显然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和存在着…  相似文献   

20.
(-)地理学科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渠道。中学地理教学基本内容讲述的是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其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和乡土地理环境特点,使学生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基本特点,相互影响,运动变化和时空分布规律以及人类利用自然发展经济的现状,初步树立人类合理利用和改造环境,注重保护并改善环境,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向发展的观念。这正是养成学生环境意识必备的系统基础知识。1991年,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