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1990年江浙沪地区人为氨排放进行了统计计算,结果表明江浙沪地区人为氨排放总量为769.30kt,主要的氨来源为化肥的使用、家畜以及能源的消耗,其中家畜占300%、化肥使用占250%、能源消耗占258%。江浙沪地区单位面积排放强度为3.65t/km2,而人均排放量为626kg/人。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3种施氮肥处理的玉米地N_2O的排放通量,计算了氮肥以N_2O形式排放成的氮损失率。在玉米生长期内,对照田、施化肥田和施混合肥田排放N_2O通量分别是8.5±2.2、18.9±11.7和15.4±5.9μgN/m ̄2·h,尿素和有机肥释放出的N_2O占其相应施肥量的0.19%和0.12%。  相似文献   

3.
应用固相萃取技术分析全血中阿米替林,多虑平药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封世珍  孙静 《环境化学》1995,14(3):251-254
本文用国产大孔径树脂GDX-403固相柱富集分离全血中的阿米替林、多虑平药物,并用GC/NPD毛细管气相色谱技术进行检测,在1.0ml全血中加入2.0μg药物,回收率分别为83.6%和39.7%,CV值为4.44%和3.32%,检出限为25ng.ml^-1和30ng.ml^-1。研究结果经动物实验验证,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南方高产茶园土壤养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南方高产获园土壤养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产茶园土壤表层碱解N100.3mg/kg、全N1.38g/kg.有机质31.0g/kg,均按丰富;茶叶产量与上壤碱解N呈显著正相关.由于重施磷肥,磷素在土壤中趋于积累.土壤表层全磷含量比相应的荒地土壤平均高0.47g/kg.由于少施钾肥.老茶园土壤比荒地土壤全钾含量明显下降,下降率最高达30.25%,平均达25.60%.高产茶园土壤具有独特的熟化层(20-40cm).红壤茶园土壤肥力最高,赤红壤和砖红壤茶园相近.根据研究结果,建议采用‘控氮、降磷、增钾”的施肥原则.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燃烧释放N2O的测定及其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美秋  庄亚辉 《环境化学》1994,13(5):395-400
本文报导了实验室规模的生物质封闭燃烧系统及稻草、玉米秸、麦杆燃烧过程中N2O排放因子的测定结果,测定结果表明:稻草、麦杆及玉米秸燃烧排气中N2O的排放因子分析是84.4g/t,27.3g/t,132g/t。用N2O-N占生物全氮的百分含量表示,稻草及玉米秸分别上0.59%,0.87%。用实验得到的N2O的排放因子计算出了生物质燃烧产生N2O在全国各省、直辖市、县的年排放量,并作出了全国年排放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氢氧化铝废渣处理含氟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一定条件下氢氧化铝废渣活化处理,用于处理50mg/L的含氟废水,投加量为2‰,pH值为6 ̄11,去氟率达96%。吸附平衡浓度与吸附量关系符合Langmuir等温式,求出20.0℃、25.0℃、30.0℃时的饱和吸附量和吸附系数。其吸附速度符合鲛岛吸附动力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氯发生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鲁秀国  黄君礼 《环境化学》2000,19(5):441-446
本文进行了二氧化氯发生技术的实验研究,给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即NaClO3浓度为25.9%,还原剂A浓度为2.65%,曝气量0.8L空气.min^-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0min时,ClO2的收率为82.1%,纯度大于95.0%。  相似文献   

8.
次氯酸钠光度法测定污水中的苯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袁存光  刘广东 《环境化学》1994,13(4):354-358
本文对NaClO为氧化显色剂,亚硝基铁氰化剂,测定污水中的苯胺。当λmax为694nm时,εmax为3×10^4,最低检出限为0.01mg/1,0-20mg/l的苯胺溶液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应用本法测定炼厂和采油厂排放的污水,与萘乙二胺偶氮光度法的测定结果基本吻合。可消除石油类、苯酚、氨、硫化物及某些金属离子的干扰,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扬州和聊城两地进行了除草剂异丙隆在小麦上和麦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异丙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消解较快,消解半衰期分别3-4d和8-14d;收获时小麦籽粒中异丙隆残留量小于0.04mg/kg。推荐暂定异丙隆在小麦上MRL值为0.5mg/kg。25%异丙性可湿性粉剂,按7.5kg/hm^2用量,在次年早春使用,籽粒中异丙隆最终残留量不会超过MRL值,对小麦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九龙江口桐花树红树林对重金属的吸收与累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探讨了福建九龙江口桐花树红树林对CU、Ph、Zn、Cd、Mn元素的吸收、累积及分布.结果表明:该林地土壤5种元素的储量关系为Mn>Zn>Ph>CU≥Cd;植物体不同部位,各元素含量有着明显的差异,含量范围分别为Ch1.51~5.70、Pb1.30~10.70、Zn18.0~100.1、Cd0.04~0.23和Mn15.5~237.5(w/10-6);植物对土壤元素的富集系数大小依次为Cd>Zn>Mn>Cu>Ph;群落现存生物量中,CU、Pb、Zn、Cd、Mn元素的现存累积量分别为16.56、63.30、445.05、1.14和1656.93(ρA/mg·m-2).其中,地下部分别占70.2%、81.8%、76.2%、72.2%和82.1%;林地残留物相应元素的储量分别为211.11、184.00、1941.69、6.19和22248.31(ρA/μg·m-2).  相似文献   

11.
通过网室小区试验,观测得出:(1)4种沼渣处理和单施化肥处理的一季稻田平均甲烷排放通量为0.569~2.188mg0 ̄2·h,两者无显著差异;农家肥处理稻田的平均甲烷排放通量为44.18mg/m ̄2·h显著高于前两种处理,表明施用沼渣和化肥比施用农家肥能显著减少稻田甲烷排放量;(2)各处理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峰值期部出现在水稻蘖期至拔节初期,表明这一时期是控制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的关键时间;(3)各处理甲烷排放通量分别与淹水前各处理土壤及供试有机肥的易矿化碳含量、CH_4-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土壤易矿化碳含量是形成稻田甲烷的重要条件;(4)各处理之间水稻产量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扬州和聊城两地进行了除草剂异丙隆在小麦上和麦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异丙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消解较快,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4d和8~14d;收获时小麦籽粒中异丙隆残留量小于0.04mg/kg。推荐暂定异丙隆在小麦上MRIL值为0.5mg/kg。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按7.5kg/hm ̄2用量,在次年早春(2月)使用,籽粒中异丙隆最终残留量不会超过MRL值,对小麦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年龄为5±2h的纯系微型裸腹蚤置于25±1℃、主要含斜栅藻的培养液、静置换水的条件下培养时,其体长(lt)增长模式为lt=1.30-0.7976e-0.3682t(lt为体长,t为时间),各龄蚤平均体长为1.08mm,平均寿命为19.1d,生殖高峰发生在第5龄期,累计生殖量为101.21个.从初始20个体的种群计算,种群生长曲线呈logistic型:y=2024/(1+e4.136-0.537t)(y为总个体数),内禀增长能力rm=0.985/d,净生殖率R0=82.253/世代,世代平均周期T=4.72d.  相似文献   

14.
整地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全垦、带垦和穴垦三种整地方式以及施肥对尾叶按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无明显的影响,成活率在95%-98.8%之间,保存率在92.1%-97.7%之间.整地能改变土壤性状,如土壤孔隙度全垦为57.88%。穴垦为49.42%;对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很快减少,如造林3年后的林木材积全垦、带垦分别为穴垦的136.4%和120.0%,5年后却分别下降到116.5%和108.3%.施肥可提高土壤养分,促进林木生长.造林5年后的调查结果,穴垦施肥林地的土壤有机质、速效N分别为15.447g/kg和49.230mg/kg,林木年均树高生长为1.25m;不施肥处理的有机质、速效N分别为10.388g/kg和35.715mg/kg,林木年平均生长量为0.35m;林木材积施肥处理的为不施肥的9.8倍.整地施肥还可提高林木叶片的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动连续测量系统,对不同施肥情况下稻田甲烷排放通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施肥是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重要因素。增施有机肥会导致甲烷排放量增加.应用化肥可降低甲烷排放,有机肥加倍处理,32d甲烷总排放量16.40gCH_4/m ̄2,是化肥加倍处理的1.56倍;常规施肥处理介于两者之间。略高于常规加倍处理。肥料种类对甲烷排放量也有影响。全施有机肥高于有机肥加化肥(1:1)组,施沼渣肥组次之,全化肥组排放量最低,不到全有机肥处理排放量的1/5.有机肥又以施人畜粪的甲烷排放率最高,绿肥次之,沼渣肥和稻草的甲烷排放率最低。有机肥的多级利用是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株高浓度苯胺降解菌的分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驯化培养,从含苯胺的化工废水处理厂生化曝气池污泥中分离出一株高效苯胺降解菌 H62 ,在苯胺浓度低于3 000 mg/ L 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均可生长. H62 利用苯胺的最适温度为30 ℃,最适p H 为8 .0 ,当苯胺浓度在600 mg/ L 以下时,对该菌不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在含苯胺800 mg/ L 的无机盐溶液中,通气量为0 .4 L/min ,30 ℃,培养15 小时可使苯胺去除率达100 % .经鉴定,该菌株为不动杆菌属( Acinetobactersp .) .  相似文献   

17.
在重量法测定土壤全硅中,用甲基纤维素作凝聚剂,试验结果表明,用该凝聚剂与动物胶作凝聚剂测定土壤全硅的结果基本一致。甲基纤维素法的回收率为93.8%—108.3%,标准差为0.30%,变异系数最大为0.88%;动物胶法的回收率为92.3%—105.3%.用两种方法测定同一样品,两者间的绝对相差最大只有0.5%;t检验表明,t=0.361<t(0.05)=2.20,差异极不显著.因此,甲基纤维素可作为重量法测土壤硅的凝聚剂.  相似文献   

18.
生物滤池对气相与液相中污染物质的净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室研究探讨了生物滤池同时处理废水和废气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25℃-37℃条件下,甲苯废气的流量为90L/h,甲苯浓度为500mg/m^3;废水的流量为0.4L/h,CODcr浓度为400-750mg/L,甲苯与CODcr的去除率分别是70%-72%和86%-89%。  相似文献   

19.
煤加压气化废水加压曝气生物处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压曝气生物氧化新技术,新组合处理煤加压气化废水,COD负荷15.6kg/(m^3·d),去除率92.1%;NH3-N负荷0.57kg/(m^3·d),去除率91.0%,二项指标出水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不同消毒剂对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 V) 及不同消毒剂投加到模拟水样中,按不同接触时间1 ,3 ,10 ,30 min 取样,空斑定量. 当模拟水有机质含量 C O D 为20 mg/ L,病毒浓度n( P F U) ≈1 ×105 m L- 1 时,分别投加氯制剂有效氯ρ( Cl)16 mg/ L,接触30 min ;ρ( Cl O2) = 8 .0 mg/ L,30 min ; Cl+ Cl O2 联合消毒剂(5 .0 + 5 .0) mg/ L,30 min ;ρ( O3) = 1 .22 mg/ L,10 min 时;可使病毒彻底灭活. 它们使 Polio V 达到99 .99 % 灭活的浓度时间乘积( ρ×t) 值分别是662 .5 ,129 .5 ,200 .0 和3 .2 mg L- 1 min . 消毒效果( 顺序) 为 O3 > Cl O2 > Cl+ Cl O2 > Cl. 联合消毒灭活 Polio V 的效果为 Cl 的3 .3 倍,表明将 Cl 与 Cl O2 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优于传统的单一加氯消毒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