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结合当前国内外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发展形势,指明了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路线以及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以来,辽宁省营口市实施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在加快沿海强市建设步伐的同时,力推低碳经济建设,实施低碳生态产业发展战略,即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生态城市",打造绿色营口。  相似文献   

3.
程明  高莹  张诗琦  曾德芳 《环境工程》2013,(Z1):681-684
世界人口日益增长,人均碳排放依然逐年增加,探索低碳、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模式,发展"低碳"应成为每个企业和公民的责任,而大学生作为享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更应培养"低碳生活"的习惯。以校园"碳足迹"行为为调查内容,分析校园碳足迹的分布情况,结合数值优化思想与数理统计方法,得到一套完整的低碳校园解决方案,并提出一种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机制,逐步让节能减排成为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4.
"低碳交通"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以低碳生活为市民行为特征,以低碳社会为政府建设标准的城市交通。低碳交通是交通发展的一个新理念,也是城市交通实践的一个新目标,在这个大环境下,发展低碳交通也是迫在眉睫。本文简要分析了遵义市低碳交通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
"低碳交通"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以低碳生活为市民行为特征,以低碳社会为政府建设标准的城市交通。低碳交通是交通发展的一个新理念,也是城市交通实践的一个新目标,在这个大环境下,发展低碳交通也是迫在眉睫。本文简要分析了遵义市低碳交通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低碳经济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节能减排成为低碳经济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本文笔者将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探究我国节能减排发展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2013,(23):60
11月28-29日,2013年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暨第四届地坛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中国低碳发展战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和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徐熙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论坛涵盖低碳发展、国际合作、碳交易、适应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5个方向,包括华沙会议后的气候谈判与国际合作、中国低碳发展与经济转型升级、中国低碳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与低碳发展示范行动、中国碳交易元年、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建设等11个分论坛。本次活动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北京市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压力的加剧,节能减排将成为国家长期战略。低碳发展将成为我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两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形式。节能减排将成为低碳发展的切入点,低碳发展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全方位为实现节能减排创造良好氛围,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天津市将紧抓"两个核心、一个连接和两个辅助"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建设,实现国家低碳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认为,为使中国经济走上可持续性发展轨道,立当充分发挥低碳经济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控制闸和调节器的作用。国家也应尽快制订低碳经济的总体战略,使相关指标尽早纳入各项规划和政策中。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2014,(13):76
宝鸡市海浪锅炉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浪锅炉")是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型高科技民营企业,是国际低碳研究中心理事单位、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理事单位、中国节能环保锅炉行业主任单位、陕西节能减排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陕西省环保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先后荣获国际低碳企业奖、全国环保优秀品牌企业、国家质量信用AA等级、中国专利优秀奖、最具活力和影响力企业、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陕西省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共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际合作共赢的生态圈,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识.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97—201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逐步回归、异质性分析和门槛回归方法探究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碳排放效应. 结果显示: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FDI显著增加碳排放,体现出“污染天堂”效应. ②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注重绿色低碳发展,削弱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FDI对碳排放的“污染天堂”效应,体现出我国在环境治理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的引领示范作用. ③经济发展可削弱FDI对碳排放的“污染天堂”效应,然而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可显著增加碳排放. ④政策、创新和发展三类机制均导致FDI的碳排放效应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发展机制影响最大,创新机制的碳减排效果相对稳定. ⑤强化环境规制促进了FDI的“污染光环”效应,“一带一路”倡议则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加强了环境规制. 研究显示,为促进“污染光环”效应形成,应深化绿色“一带一路”,利用来自中国投资的低碳化特征,增加与中国的投资往来并提高负有环境责任FDI的比例.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也应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在此基础上协同政策、创新和发展三类机制,引导FDI投向绿色低碳领域. 此外,还应综合运用环境准入机制和环境经济手段,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出要致力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向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西安高新区作为陕西省重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聚集区,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源消耗,碳减排的任务就显得尤为艰巨.以西安高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系统核算园区内碳排放,对不同能源种类和不同行业企业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利用Kaya模型设定多种独立的碳达峰情景,预测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总量值及碳达峰时间;最后结合西安高新区发展特点科学甄选相应的碳减排路径,给出合理的减排建议.结果表明,目前电力消耗碳排放占比最多且份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工业碳排量始终占主导地位且第三产业发展日益蓬勃;碳排放因子情景、能源强度情景和经济水平情景这3种情景下可于2030年达到碳达峰,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西安高新区未来碳达峰的峰值和时间影响最大,产业结构情景、能源结构情景和人口规模情景在2030年前没有出现峰值;未来减排路径主要从电力部门脱碳、经济稳健高质量发展、能源及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和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入手,可为实现碳中和预留更多的准备时间,也为我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炭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工业能源效率,发展低碳农业,发展低碳交通,加快"城市矿产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进低碳制度创新、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开发碳汇潜力,培育全民低碳意识等9个方面论述了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西安市发展低碳经济优势与不足的探讨问题,文中提出西安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和不足,主要介绍了西安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西安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不足,在这里探讨了西安市能源利用不合理、西安市产业结构不合理、西安市低碳技术创新存在障碍和西安市低碳经济制度体系不够完善,最后提出市场经济发展下西安市推广低碳经济对策,主要提出贯彻市场经济发展观与西安市低碳经济、市场经济发展与低碳能源结构和市场经济发展与西安低碳技术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of grain production has now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in China. Aiming at analyzing such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in different parts of China, the grain production system of Jiangsu and Shaanxi Provinces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by means of using emergy metho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terioration of emergy input structure (inorganic assistant emergy inputs increased drastically while organic ones decreased or increased little) affected the grain production system's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of both provinces, and the situ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is more serious than that of Shaanxi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analysi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utiliz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bstemiously and dramatically to reduce the assistant emergy input structure into the grain produc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6.
郭沛  梁栋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7):1876-1892
作为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成效在当今我国面临碳减排及经济下行双重压力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基于2006—2018年间的279个地级市样本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核算了城市碳排放效率,并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低碳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碳排放效率,这一结论在经过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在东西部及非资源型地区更显著。机制分析则表明,低碳试点政策的政策效应主要通过提高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和调整城市能源结构来发挥作用。区分东中西地区的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试点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及产业结构合理化来影响碳排放效率,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则分别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发挥作用。本文为加强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实现碳减排与经济发展双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7.
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论文基于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的交互耦合机制,以陕西省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分别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其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上看,2005-2014年陕西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整体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由中度耦合协调发展为高度耦合协调(0.549~0.800)。耦合度方面,以2009年为界,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两两及整体耦合度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协调指数方面,以2007和2009年为拐点分为3个变化阶段,其中耕地保护和城镇化协调指数T2、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协调指数T3以及三系统总协调指数T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指数T1下降幅度大于上升幅度。2)从空间序列上看,2014年陕西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耦合协调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张力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0):41-42,40
低碳农业是生物多样性农业,总结了黑龙江省构建低碳农业的必要性,介绍了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黑龙江省构建低碳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为了科学全面认识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厘清未来的发展出路,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相关专家就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的区域协调、产业协同、交通组织、城镇体系演变、跨区合作、要素配置、流域统筹、一体化路径、绿色低碳发展等研究前沿进行访谈。访谈结果表明: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其发展中仍然存在内部发展不平衡、区间交通割裂、行政壁垒尚存、流域生态协作不健全、产业协同发展不足、绿色经济体系较弱等突出问题。长三角在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需要综合各学科各专业的理论知识,从不同视角持续关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学命题。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首先要创新机制缩小区域内部发展差异,强化综合交通一体化的基础支撑,更要突破行政边界的制约;其次要创新机制体制来保障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与配置,通过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来夯实一体化;再次要促进土地要素向长三角集中使用,提高长三角地区土地承载能力,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要素保证;然后要优化人口就业空间结构,加强城际间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强化大江大河等重大流域的省际统筹与合作,共同提升长三角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绿色一体化发展;最后更要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通过科研突破与市场机制来实现低碳发展,在创新驱动引领下打造流空间世界级枢纽,以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以上观点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In China, the power industry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carbon emissions,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in this industry is conducive to China's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Researches on green and low-carbon power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carbon emissions from thermal power sector in 30 Chinese provinces,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regions.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ver the period 2002–2016, we use a slacks-based measurement (SBM) model to measure the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of China’s power sect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is relatively low, with marked differences among regions. Based on the Moran’s I, we further fou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of provincial power sector. Policies for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should hav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terregional collaboration also plays a key role in adapting to and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For China,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to develop clean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and vigorously develop renewable energy.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energy transformation needs to be continuously promoted. Promoting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of global energy system requires deep technical cooperation and synergy. Global mitigation strategy should focus on the orientation of structural reform and constantly optimize the energ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