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违法解雇期间对遭遇违法解雇的劳动者,我国《劳动合同法》将“复职”作为第一顺位的救济方式。然而,由于劳动关系人身依附性和持续性的特征,以及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复职制度在我国存在诸多困惑,复职裁判的执行也走入了困境。比较分析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以及北京、上海、广东的立法、司法实践,复职制度现存的问题需要通过出台相关司法解释,重新界定“劳动合同已经不能履行”的考量范围,区分实体违法和程序违法等途径,使其成为真正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2.
在欧盟的法律中,关于就业、职业培训、劳动关系、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等领域都有非常详尽的规定,欧盟(国际)劳工标准被认为是实现公平的全球化的有力保障和基本要求。同时,欧盟的立法标准适当,司法救济渠道完善,其刚性规则与柔性规则间也取得了平衡,对我国清理和完善劳动立法具有很大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德国集体合同制度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集体合同法律体系以及相应的集体合同制度。完善的立法不但保障了集体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促进了劳资关系的良性发展。德国劳动标准集体协议作为联邦政府集体劳动法律的组成部分,属于集体劳动合同的一种,其目的不仅仅是保护劳动者,更是要在竞争激烈、利益对立的环境中,创造更加科学合理的劳动条件。《德国劳动标准集体协议》的颁布使得劳动标准集体协议成为约束劳资双方的有效手段,奠定了集体协议作为劳资自治核心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于超时加班且不支付加班费现象 ,一些企业是这样解释的 :“我们的生产季节性很强 ,有时订单多 ,为了企业的生存和职工的利益 ,必须突击加班。然而 ,累计全年劳动时间 ,我们并没有超过法律规定的范围 ,也就不存在支付加班费的问题了。”他们的理由能够成立吗 ?《劳动法》中根本没有累计全年劳动时间来判断是否应支付职工加班费的说法 ,而依据其第四章第 4 4条规定 ,凡加班的就必须按相应标准发放加班报酬。同时 ,《劳动法》规定“每日加班不得超过 3小时 ,每月加班不超过 36小时”是铁板钉钉的规矩 ,任何企业都不得违反。一些 (如制糖、制…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加班制度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比较法视野对我国加班制度加以反思。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加班制度存在制度困境,使得对其劳动监察执法力不从心,为契合实际,宜对加班制度做出相关修改。  相似文献   

6.
就业歧视行为在我国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加强就业歧视立法规制是十分必要的,在立法明确就业歧视的涵义并确立其判断规则,赋予被歧视者适宜的法律救济手段是反就业歧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频频发生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给矿工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损害.受害矿工却只能获得极少的民事赔偿。造成实践中损害与赔储极不对称的原因在于相关制度的短缺,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与司法最终救济的缺失导致了受害矿工不能获得充分各理的赔偿。文章分析了受害矿工民事权益救济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英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将就业歧视分成直接歧视和间接歧视两类,适用不同的证明规则。法律允许雇主提出真实职业资格、公共利益和肯定性行动三种抗辩。一旦证实存在歧视,雇主将被要求消除歧视造成的一切影响。此外,英国设立了平等及人权委员会,使得反就业歧视工作具有坚实的组织保障。鉴于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借鉴英国法的相关规定,对就业歧视的概念、分类、判断标准、例外情形、举证责任分配、法律救济以及组织保障等问题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9.
最低工资法律制度作为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用人单位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但我国最低工资法律制度尚存在某些不完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本文认为,应该提高最低工资法律制度的立法层级,扩大立法参与主体,统一和细化最低工资组成部分标准,明确最低工资调整的周期,以及强化用人单位法律责任和法律监督,以提升最低工资法律制度的社会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0.
因学生的实习活动被排除在劳动关系之外,不受劳动法律保护,所以,实习生无论在劳动权益保护及权利救济方面都面临着困境,成为一个制度性社会弱势群体。建议扩大《劳动法》调整范围,明确实习生特殊劳动者的身份,为其搭建一个权利救济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评价方法研究(Ⅰ):完备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着手,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FTA)对其完备性进行评价。通过建立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的标准故障树,确定各基本事件的权重,并将待评价应急预案的基本事件与标准故障树进行对比,进而得到其需要加强和完善的薄弱环节,并从量化的角度出发得到待评价应急预案的不完备度。最后,采用上述方法分析一个实际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对该应急预案的完备性进行评价,最终确定其需要加强和完善的方面,为制定或修订应急预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值班作为延长工作时间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有别于加班,有其独特的价值。值班劳动报酬的性质应当属于工资总额中的津贴。值班劳动报酬的发放标准,劳资双方有约定的,依照约定;没有约定的,则可比照劳动强度相近或工作性质相同的岗位工资(含加班工资)的标准进行发放;无从比照的,可将加班工资发放标准减去正常工资发放标准的差额,作为发放值班劳动报酬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3.
孔祥鹏 《劳动保护》2021,(10):88-90
加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常见的工作形态,一旦在加班过程中突发疾病死亡,是否可以视同工伤,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家中加班。本文叙述的案例极为典型,其争议的焦点是,非工作时间在家中加班是否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视同工伤的法定情形。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法一个要求原则是”民事行为自治”,既当事人的约定优先于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双方可以约定自己的民事法律行为,但这种约定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即行为人约定某种行为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不得违背法律规定,不得与法律规定相冲突,以确保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否则,其约定无效。结合本案,你虽在承诺书上签字,但这只是表明自愿加班:意思可视为你同意自愿加班,并非是不要加班费(无偿加班)之承诺。退一步讲,即使是在“不要加班费“之承诺书上签字,也因该承诺书内容与法律强制性规定相悖而无效,你依然可依法主张加班费。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订立与劳动关系建立是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劳动合同订立与劳动关系建立时常处于分离状态。为此,有必要从法律上进行识别,以利于对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权利的救济。  相似文献   

16.
集体合同是职工通过工会或选出的代表与用人单位签订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协议。其内容包括工资报酬、工时休假、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等。一项集体协议可以是多项内容,也可以是单项内容。目前已开始推行集体合同法律制度。集体合同法律制度的实行,需要有两个基本条件:(1)工会组织力量较强;(2)国家法律对结社权的保障及劳动法制的完备集体合同的主要作用是劳动者通过代表其利益的有组织的力量,经过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确认基本的劳动条件,劳动者个人所签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条件不能低于集体合同中的规定。正是由于集体合同的内容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科学》2012,(2):43-46
案情简介 某天上午,某机械制造公司锻造车间的十多名员工来到总经理办公室,向总经理提出了两项请求:一是公司按照当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加班费违反法律规定,要求按照员工实际发放的工资标准,重新计算并补足加班工资。  相似文献   

18.
平等就业权是公民人格权和劳动权的重要内容,但平等就业权司法救济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权利保障举步维艰。通过对平等就业权案件进行实证考察,我国应当结合《就业促进法》的执行情况和司法实践,从新增“平等就业权纠纷”民事案由、完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和就业歧视责任体系、明确就业歧视的含义与范围、扩大平等就业权的主体等方面完善反就业歧视立法,加强平等就业执法工作,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规范标准体系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继红 《劳动保护》2005,(10):17-19
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形势以及WTO规则的要求下,吸取国际上工业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对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实际情况,建立“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安全技术规范为主要内容、以技术标准为基础”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范标准体系,已成为我们近期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我们是几个在南方一合资企业的打工者 ,有几个关于加班加点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不知能否给我们解答 ?我们的问题是 :每月的大多数工作日都要工作 10至 11个小时符合法律规定吗 ?国家对延长工作时间有什么规定 ?节假日加班该给多少加班工资 ?老板不给或少给加班工资 ,我们能通过什么途径拿到加班工资 ?小吉等关于加班加点的问题 ,国家是有明确规定的。《劳动法》第 41条规定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 ,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 ,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 ,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