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将实施绿色GDP的试点,虽然面临着许多技术、观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碍,但没有这样的指标体系,我们就无法衡量真实的发展水平,因此,无论有多少困难,都应当进行探索,需要我们迅速转变发展观念,但是绿色GDP也不能完全取代GDP。  相似文献   

2.
对南京市“九五“期间的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的状况进行了综述与分析.指出,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重大进展,切实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坚持依法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是该市环境质量总体呈现“稳中趋好“的主要原因.提出,“十五“期间南京市应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引导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选取石河子市1996—2005年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量之间的计量模型,对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得出石河子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研究表明:石河子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间不完全符合典型的EKC特征,废气与固体废物的环境质量改善转折点尚未到来。因此,应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治污力度,实现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根据南通市1996年-2010年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相关数据,建立典型环境指标排放量与人均GDP关系的模型.结果表明,工业废气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废产生量与人均GDP之间为“N型”曲线关系;SO2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为“倒U型”曲线关系.表明环境管理和各项污染物减排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但仍然需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环保政策,严格执法和加大处罚力度,增加环保投入,以确保环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山东省城市化与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能源过度消耗和经济快速发展给城市环境带来持久的压力,能源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加剧,尤其是大气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并且随着大气环境问题的更加复杂和不确定,改善环境质量的难度加大。以山东省为例,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大气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城市大气环境容量限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介绍了我国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大部分处于好和较好水平;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主要处于较好和轻度污染状态;约有1%的人口处在噪声重度污染区域;交通噪声影响强度最大;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最广;环境噪声污染仍存在污染投诉率高、交通噪声污染严重等问题,改善声环境质量仍是今后一项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浅谈了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GDP指标的缺点以及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必然趋势,并简要的提出了一些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方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淄博的循环经济,使其成为经济强市、绿色城市.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的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城市大气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燃料的消耗量是影响深圳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机动车辆的增长是次主要因素,工业总产值的变化对城市大气质量影响极弱,而城市的发展对大气质量均有影响,对大气中NOx和降尘的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13年郑州市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全市声环境质量呈现出生活噪声影响范围变大、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加剧、建筑施工噪声依然严重、工业噪声影响减少等特征,提出了城市合理规划、加强联合执法等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湖南省2001~2008年经济与环境统计数据,构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系统地分析曲线特征、成因以及湖南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变迁的关系。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湖南省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污染指数均较高,人均GDP呈逐年明显增长趋势;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回归曲线基本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废气、固废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回归曲线仍未达到环境质量趋好的转折点,依然表现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因此,为保证湖南省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应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合理的环境目标和相应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将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纳入区域规划,提高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1.
环境质量参量综合指标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建立了能反映环境质量水平的3层指标,从大气环境参量、水环境参量、固废环境参量、噪声环境参量、生态环境参量5个方面以及综合性指标环境质量参量为基础,比较分析了代表我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发达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北京、辽宁、上海、广东和陕西2003—2008年环境质量现状,结果表明,各地的环境质量水平均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上海和广东地区的环境质量水平较高,辽宁这一重工业地区的环境质量水平较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并进行城市水环境质量考核排名,介绍了江苏省组织开展涵盖地表水、饮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和城市内河5种类型"全要素、代表性"水质监测断面(点位)体系建设工作的情况以及全要素断面设置的基本原则和做法。分苏南、苏北、苏中3个区域,对全省地表水监测代表性进行了量化计算,结果表明,调整后全省水质综合指数极差从41.07降至7.17,标准差从3.16降为0.49;采用德尔斐层次分析法分析,设计了水质代表性指数,含1项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计算表明,调整前全省水质代表性指数得分为69.1分,调整后为88.7分。将调整结果进行论证后再与各市环保主管部门交换意见,取得最终一致后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九五”-“十一五”期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简称城考)中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指标的定义、内涵,监测指标内容及分类、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变化规律.指出,应重视环境质量指标选择与当前环境污染现状的衔接,补充重金属等环境优先污染物指标为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指标.提出了新的筛选原则和指标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市某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大量相关资料与实测历史噪声数据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域内的声环境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运用灰色理论建立GM(1,1)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影响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因素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机动车辆﹥常住人口数量﹥平均车流量﹥地区生产总值﹥城市道路桥梁﹥基础设施投资﹥治理噪声环保投资;以研究区域内噪声污染实测历史数据建立的GM(1,1)模型精度符合要求标准,根据GM(1,1)模型预测北京市“十二五”期间声环境质量达标且有轻微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水环境管理与治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为科学评价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基于基础资料数据库,遵循全面性、区域性、易量化性等原则,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详细分析了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情况,进一步揭示了2020年水质季节变化规律,并对主要超标因子进行了深度解析。结果表明:随着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的实施,2015—2020年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下降了75.87%。在时间尺度上,各断面的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平均值由2015年的93.81下降至2020年的22.64,整体水环境质量评价等级由G4转为G2,对应的水环境质量状况由中度污染转为较好;在空间尺度上,上游水环境质量优于下游,城区段水环境质量较差。此外,评价结果显示,部分水体当前仍存在氨氮超标问题。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黄河呼和浩特段的水环境质量,可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避免南宁市城市内河水质出现仅透明度超标导致黑臭等级误判的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对应分析确定评价指标和临界值,建立基于综合水质指数法的城市内河黑臭分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以溶解氧、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为黑臭分级评价指标,水体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综合水质指数临界值分别为6.3和8.5。该评价方法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且能反映水质的时空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省“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情况为研究内容,在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确定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使用改进的层次分析-基于排名和非层次比较法(AHP-RANC)计算各指标权重,构建了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对“十三五”期间湖南省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环境优良天数比例、酸雨频率、地表水优Ⅲ比例、饮用水水源达标率、生物丰度指数、各污染物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排放总量、污水处理率以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等是影响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十三五”期间湖南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逐步改善,由最低值0.291(2016年)波动上升至最高值0.705(2020年),PSR循环由一般变为较好;从综合分析结果来看,生态环境质量受“天”和“人”影响较大,“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有待进一步巩固加强。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approach to prioritize urban planning projects according to their environmental pressure in an efficient and reliable way. It i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ree procedures: (i) the use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 indicators, (ii) the aggregation of the indicators in an Environmental Pressure Index by means of 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method (ANP) and (iii)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 experts during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The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a proposal for urban development of La Carlota airport in Caracas (Venezuela). There are three options which are currently under evaluation. They include a Health Club, a Residential Area and a Theme Park. After a selection process the experts chose the following environmental pressure indicators as ANP criteria for the project life cycle: used land area, population density, energy consumption,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ste generation. By using goal-oriented questionnaires designed by the authors, the experts determin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riteria,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riteria,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riteria and the urban development alternatives.The resulting data showed that water consump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pressure factor, and the Theme Park project is by far the urban development alternative which exerts the least environmental pressure on the area. The participating experts coincided in appreciating the techniqu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useful and, for ranking ordering these alternatives, an improvement from traditional techniqu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impact studies, life-cycle analysis, etc.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在线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地下水水质的高频监测,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梳理国内外地下水在线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以上海市典型水文地质特征与环境质量状况为例,探讨地下水在线监测点位布设、指标筛选、监测方式及监测井设计等技术要点。首先,优化监测点位布设,对需要开展高频监测的区域或重点风险源开展在线监测,以代表性点位反映总体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其次,综合筛选监测指标,除常规参数外,优先选取水体中的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作为在线监测指标,在具有潜在有机污染的区域,选取水中有机物、水中油等作为有机污染指示性指标。应进一步加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为指示性指标的确立提供依据。再次,合理确定监测方式,根据取样方式以及污染源风险等级,设置相应的微型站和小型站。最后,优化监测井设计技术方案,进一步研究不同井管材质对地下水中无机或有机污染物的长期吸附(解吸)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黑龙江省水资源生态环境现状,构建以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为子系统的水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投影寻踪评价模型(PPE),对黑龙江省水资源生态安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2003—2016年水资源生态安全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水资源污染指数和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等指标状态的极大改善,使得2009、2013年水资源生态安全程度分别较前一年增加67.16%和98.76%。2003—2016年水资源、生态环境系统发展波动较大,前者略有降低,后者上升,社会经济系统(权重为0.426 5)发展最为迅速且对水资源生态安全影响最显著。对水资源生态安全影响最显著的指标有人均湿地面积、农业万元产值耗水量、水资源污染指数、工业用水比例、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该评价结果可为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