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国伟 《安全》2012,33(11):5-7
本文对电厂蒸汽管道过度变形失效和断裂失效两种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将断裂失效按失效机理的不同分为:韧性断裂、脆性断裂、蠕变断裂及疲劳断裂,并且结合实际案例,对引起失效的损伤因素进行了概括分析,并对预防主蒸汽管道失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储气库注采管柱螺纹失效问题,识别注采管柱螺纹失效致因与后果,基于蝴蝶结和贝叶斯网络方法构建注采管柱螺纹动态失效风险分析模型,采用模糊集理论计算模型变量先验概率,并评估注采管柱失效后果概率,从而推断注采管柱螺纹失效关键致因因素;引入先兆数据,评估注采管柱螺纹动态失效风险态势。结果表明:气体中携带固体颗粒、上螺纹速度过快、注采温度高、地层断裂等13个因素对螺纹失效风险影响较大;螺纹失效概率逐渐增大,螺纹失效后果也越来越严重,需要监控螺纹失效关键致因以降低螺纹失效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安全设备失效数据是安全仪表系统(SIS)分析、设计和维护等活动所需的基础数据信息,对安全仪表系统的开发和功能安全相关标准的实施至关重要。文中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现有失效数据库的现状,详细介绍了OREDA数据库。研究阐述了设备失效的类型、失效因素和数据的获取要求,讨论了失效数据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提出了FMEDA失效数据获取法、现场数据获取流程以及失效率的几种计算方法,给出了失效数据信息的表示形式。  相似文献   

4.
压力容器的失效,并无统一的失效标准,而是随着所应用的失效准则的不同而变化的。本文将压力容器的8种强度失效准则,进行归纳整理、比较分析,以利于在用压力容器检验中,准确地进行缺陷评定和失效评定。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孔径泄漏下天然气管道失效概率,首先基于EGIG数据库和UKOPA数据库天然气管道历史失效数据,计算由不同失效原因导致3种孔径泄漏所占比例;然后将我国管道各原因基础失效概率按照对应比例分别进行修正,获得较适用于我国天然气管道特点的不同孔径泄漏基础失效概率;最后分别考虑第三方破坏、腐蚀、施工缺陷/材料失效、误操作、自然力破坏5种失效原因,完成对天然气管道不同孔径泄漏基础失效概率的修正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小孔泄漏、中孔泄漏和破裂泄漏的基础失效概率分别为0.173,0.128,0.048次/(103 km·a);修正因子包括管径、埋深、壁厚、管龄、防腐层类型、管道所处区域,上述因子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天然气管道失效概率的修正计算;概率量化方法综合考虑失效原因、泄漏孔径以及管道本体信息,能够定量化预测天然气管道失效概率,为天然气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产品丧失功能的现象叫做失效。分析失效的原因,研究采取补救预测和预防措施的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叫做失效分析预测和预防。研究产品失效的理论、失效的诊断技术、失效的预测和预防工程系统称为失效学(以机械电子产品为对象时称为机械失效学)。这是一门综合的新兴学科。 产品的失效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机械产品的早期失效常常是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全面质量管理不善、产品质量低下的直接反映。机械产品的早期恶性失效(如爆炸和断裂事故),往往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狠抓失效的分析、预测和预防工作有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燃气管道事故频发,严重威胁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准确认识埋地钢制燃气管道失效特征及致因,针对性开展风险管控,以某管道燃气公司2018—2021年共计1 338条埋地钢制燃气管道失效记录为分析蓝本,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失效总体趋势及管道敷设位置、压力等级、外防腐层类型、失效原因、管龄对应的失效特征;采用文本挖掘技术共计提取26项埋地钢制燃气管道潜在失效致因,通过词云可视化方式分析高频失效致因;构建失效致因共现网络探索不同致因之间的耦合关系,并根据特征向量中心性辨识主要失效致因。结果表明:中压庭院管道是风险管理的重点;腐蚀失效频次与管龄总体呈正相关,且从第4 a开始失效频次快速增长,在第19 a左右达到峰值;土壤腐蚀、防腐层破损、杂散电流、未安装阴极保护系统、管道服役年限较长、管体缺陷、防腐层老化和敷设环境发生变化是埋地钢制燃气管道失效主要致因,是风险管控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8.
材料失效会引发产品失效,材料失效致因论主要有材料失效的累积损伤致因论、性能退化致因论、复杂环境致因论和原始缺陷致因论.研究材料失效致因论可以更加有效地预防材料及产品的失效.  相似文献   

9.
失效概率评估是定量风险评价的基础,为降低油气管道定量风险评价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建立基于修正因子的油气管道失效概率评估模型。参考国外油气管道失效数据库,获得管道6类失效因素的基本失效概率;用与管道的损害机理、周边环境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的修正因子,修正基本失效概率,评估目标管段各失效因素的失效概率;将各因素引起的失效概率相加得到目标管段的失效概率。将该模型应用到某条长输管线。结果表明,由挖掘损伤导致失效的概率最大,应重点防范。  相似文献   

10.
为保障油气管道运行安全,将投影寻踪聚类的方法引入油气管道失效可能性评价中,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将油气管道失效分为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和应对能力脆弱性3个子系统,据此建立油气管道失效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基于投影寻踪聚类的失效可能性评价模型,对油气管道失效可能性进行量化分析,从而确定其失效可能性等级。实例分析表明,所建立的失效可能性评价模型能对油气管道失效可能性进行评价,可为管道的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生活污水处理厂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功能单元(氧化沟)内微生物群落结构。试验时,该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满足一级B排放标准(GB 18918—2002)。高通量测序获得有效序列28 561条,经分析得到文库覆盖率为0.90,微生物α指数,即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20 653.8、12 148.4、6.6和0.005。在属(genus)水平,丰度在1%以上的优势微生物共有19种,其中1%~2%的菌属有Pseudomonas、Phycisphaera、Methylocystis、Gemmata、Gp7、Singulisphaera、Isosphaera、Parachlamydia、Haliea和TM7 genera incertaesedis,所占比例分别为1.91%、1.91%、1.90%、1.75%、1.64%、1.55%、1.47%、1.33%、1.2%和1.17%,这部分比例之和为15.83%。丰度在2%以上的优势菌属有Zavarzinella、Gp4、Planctomyces、Aciditerrimonas、Blastopirellula、Pasteuria、Neochlamydia、Gemmatimonas和Simkania,所占比例分别为10.02%、4.66%、4.44%、2.66%、2.56%、2.33%、2.31%、2.25%和2.23%,这部分共计33.46%。所占比例高于0.01%的菌属共有355类,表明该城市污水处理厂含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它们是污水处理的微生物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丰富安全文化学原理和完善安全文化学学科理论体系,进而促进安全文化学研究与发展,主要从组织层面出发,运用比较法与归纳法,对安全文化学核心原理开展系统研究。首先,根据安全文化与安全文化学的定义,给出安全文化学原理的定义,并指出安全文化学原理研究需注意的2个问题。其次,提炼并剖析安全文化学原理的7条核心原理,即累积效应、"中心-边缘"效应、过滤原理、传播原理、局部稳定原理、最小偏离角原则与牵引跨越原理。最后,构建安全文化学原理"三层"结构体系,并分析其内涵。结果表明,7条安全文化学核心原理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促进,并可划分为3个不同层面,它们几乎涵盖安全文化学的所有研究内容,可显著促进安全文化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调研了安全产业相关概念,从安全生产角度,提出了狭义的安全产业定义;结合部分领域、部分地区的安全产业市场规模以及安全产业基地建设情况,分析了我国安全产业的总体发展现状;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政策和标准、产业科技基础和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安全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现状,结合相关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我国安全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针对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安全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开展产业基础调研、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构建产业支撑体系等加快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分析提出的问题、趋势和建议,可为加快我国安全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隧道内风机布置方式对通风效率和汽车尾气净化有显著影响,为了优化隧道顶部风机横向布置,提高隧道通风效率,改善隧道内的环境质量,有效节约隧道运营通风能耗,利用计算流体软件Fluent,建立公路隧道射流通风模型,开展不同风机横向布置间距隧道内流场和污染物分布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隧道内流场分布、纵向CO质量分数分布和不同截面CO质量分数分布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风机横向布置间距对隧道内的通风和净化除尘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流场分布与污染物分布规律相似;在风机横向布置间距为3倍风机直径时,升压折减系数为0.6154,达到最大值,此时隧道内的流场分布和污染物控制效果较好;因此,在进行风机布置时,建议将风机横向布置间距确定为3倍风机直径。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2-2018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4096条房屋市政工程安全事故的统计数据,基于时间、空间和事故类型3个维度,对安全事故分布规律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2012-2015年逐年下降,2015-2018年逐年上升,2015年为谷底;每年的2月为事故谷值,8月为峰值,6月明显降低。这与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相关管理文件连续颁布、全国建筑总产值逐年大幅度增长、工程露天施工、中国传统节日及安全检查月等都密切相关。在空间维度上,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华东地区是安全风险的高危区域,且江苏省连续6年为高频发事故地区,排在中国的首位,浙江省连续3年为高频发事故地区。这与以上两省庞大的建筑业总产值有直接关系,但由于浙江省在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远大于江苏省,其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也远低于江苏省。在事故类型维度上,高处坠落是发生最多的事故类型,通过对三因素耦合性风险和两因素耦合性风险分析均发现,"人"是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了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莱州湾水体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监测与风险影响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近年来莱州湾水体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及对环境的影响.于2005年5月采集了渤海莱州湾及其主要河口地区的水样,用气相色谱(GC-FPD)测定了样品中有机磷农药的含量,并运用化学污染物风险评价公式进行了风险概率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海域水体中有机磷农药的含量范围在0.2~79.1 ng/L,氧化乐果、甲胺磷、马拉硫磷、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甲基毒死蜱、甲基对硫磷等在研究海域占主要部分.对研究海域水体中有机磷农药的风险评价表明,莱州湾海域水体中的有机磷农药的含量与其他地区相比,污染水平居中,氧化乐果、甲胺磷、马拉硫磷、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等农药对研究海域的生态环境安全已经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应加强该地区该类农药的施用管理.  相似文献   

17.
地铁颗粒物在区间隧道内运动的受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地铁颗粒物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了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密度均值,重点分析了地铁颗粒物在区间隧道内运动的受力情况,计算和对比了各主要作用力。结果表明,地铁颗粒物的密度随粒径变化较大,采用平均值表示更为合适,其中PM1、PM2.5和PM10的密度均值分别为2.562 g/cm~3、3.766 g/cm~3和4.043 g/cm~3。由于地铁颗粒物独特的密度属性及区间隧道内特殊的流场环境,颗粒受力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当颗粒粒径为1μm时,主要作用力呈现明显的分化,仅需考虑Brownian力和曳力;当颗粒粒径为2.5μm时,重力占据了足够的份额而不能被忽略,需要考虑Brownian力、曳力和重力;当颗粒粒径为10μm时,Saffman力明显增大而不能被忽略,因此需要考虑Brownian力、曳力、重力和Saffman力。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出港珠澳大桥HSE管理实施框架模型,以港珠澳大桥为例,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针对已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纳、编码及提取,从领导、人文、制度、责任、组织、行为、过程及措施等方面,凝练出港珠澳大桥HSE管理的12个基本概念范畴,系统描绘港珠澳大桥HSE管理的行为现象、作用关系及路径。结果表明:智慧引领、意念灌注、组织管理、过程控制及举措保障这5个主范畴对港珠澳大桥HSE管理实施具有显著影响,分别凝练成牵引、驱动、组织、执行及保障5大作用力,汇聚演绎出港珠澳大桥HSE管理的7条实践路径,从情境维、范式维、组织维、过程维及措施维5个维度,全面确保HSE管理的顺畅实施。  相似文献   

19.
从安全科学的本质看安全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从安全科学的本质分析入手,剖析安全专业教育的公共性、伦理性、综合性、复合性、实践性等本质属性,指出当前我国安全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如公共性的缺失、忽视安全伦理教育、本质安全人的失落、实践能力的降低、通识教育的滑坡等等。并提出我国安全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走向公共性的复位;安全本质人的重塑;在课程开设中增加安全哲学、安全教育学、安全文化学等人学课程;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向工程实践的回归;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使其加大职业的适应度,走向通识教育的归位;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将增设工程伦理与安全伦理学课程,并在每门课程的实际教学层面融入伦理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贴近度法作为一种系统优化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点优化中,然而此方法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仅考虑空间因素而未考虑时间因素对区域监测重要性的影响;二是用各指标监测数据平均值进行计算,从而导致聚类效果较差;三是未考虑指标权重对测点优化布设的影响。为此,将层次分析法与贴近度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改进贴近度法的水质监测点优化布设方案。应用此方法对某引水明渠水质监测点进行优化布设,结果表明,改进方法有效提高了聚类效果,易于进行水质监测点的排序与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