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飞行员疲劳会降低对情境意识的觉知,导致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下降,威胁飞行安全。对飞行员的疲劳状况进行综合量化评价可以为控制和缓解飞行疲劳风险提供有效依据。通过综合分析飞行疲劳影响因素,在确立飞行疲劳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证据理论解决评价过程中遇到的不确定性问题,结合MATLAB软件进行算例仿真验证,实现对飞行疲劳风险的量化。结果表明:证据理论方法可以有效利用影响疲劳的各种评价指标综合判断飞行员的疲劳状况,实现评价结果量化。结合MATLAB软件计算可以作为飞行员自我评价的有效工具,也可以作为管理人员进行疲劳风险管理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基于灰色多层次的航空公司飞行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影响航空公司飞行安全诸多因素具有的灰色性,引入灰色理论对航空公司飞行安全进行风险评价,从机组、飞机、环境和管理4个因素,提出航空公司飞行安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基于灰色多层次的航空公司飞行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对国内某航空公司飞行安全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分析认为该航空公司的飞行安全介于高风险与较高风险之间,急需加强安全防范,尤其应该加强对飞行安全管理。综合评价的结果为航空公司制定飞行安全措施及预防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编制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调查问卷,对1310名民航飞行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总体水平良好,其中87%的人员达到良好以上水平;安全认知、安全情感与安全意志3个维度发展不平衡,安全意志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两个维度;单位的安全教育、安全状况以及个人素质是影响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的重要因素;经常接受安全教育的飞行员,其职业安全意识水平显著高于偶尔接受安全教育的飞行员;单位安全状况好的飞行员,其职业安全意识水平显著高于单位安全状况一般的飞行员;飞行学员的职业安全意识水平显著高于在职飞行员。建议采取创新安全教育、磨练安全意志、强化环境熏陶等措施,强化民航飞行员的职业安全意识,降低因飞行员原因引发的飞行事故率,提高民航的安全业绩。  相似文献   

4.
为了合理调整机组排班计划来减少飞行疲劳隐患,重点分析与排班相关的时间因素对飞行疲劳的影响,将飞行员在一天中的飞行疲劳分解为执勤期和休息期的两个分量,然后基于生物数学模型对其进行量化,建立在机组排班过程中预测飞行员飞行疲劳的数学模型。以东航A330机队部分飞行员的任务计划为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目标时间段内延长飞行员的连续执勤时间、增加任务总数以及缩短相邻任务间的休息时间,均会使飞行员的疲劳值增加。因此,为了降低飞行疲劳风险,机组在制定排班计划时,应适当减少飞行员的连续执勤时间,酌情增加相邻任务间的休息时间。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飞行员记忆与安全绩效的关系,提高优秀飞行员选拔的有效性和飞行排班的科学性,对飞行员记忆进行测试,结合其近6年的飞行品质(QAR)数据,系统分析了记忆与安全绩效的关系及各因素对飞行员记忆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飞行员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运动记忆、语义记忆与安全绩效呈正相关关系,情绪记忆与安全绩效呈“n”型关系;情景记忆主要受不良情绪波动的影响,语义记忆主要受对大脑缺乏开发应用情况以及压力的影响,情绪记忆主要受不良嗜好和年龄的影响,形象记忆主要受睡眠和疾病的影响,运动记忆主要受用脑过度和年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各类型压力对飞行员安全绩效的影响规律,为飞行员日常工作管理提供依据,选取某航空公司200名飞行员进行压力测试,并调取其近6 a的飞机品质(QAR)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将飞行员压力数据与其QAR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究飞行员压力对飞行安全绩效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负荷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组织管理压力会显著负向影响飞行员安全绩效;角色压力和专业发展压力会显著正向影响飞行员安全绩效。  相似文献   

7.
如何预防由飞行员自身原因所导致的航空事故,一直是全球航空系统乃至全球性公共安全重大课题。通过对飞行员综合素质,即飞行员的认知能力、人格特征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分析整理出了影响飞行员飞行安全的关键素质,基于这些素质指标,构建出飞行员风险评价模型,为航空安全系统性、区域性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飞行员飞行认知能力水平提供评价依据,进行飞行认知能力测量方案设计。根据飞行员的驾驶特征以及操作行为提出6项测量指标,分别为空间定位能力、空间定向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学习能力;根据测量指标和认知能力测试量表功能间的对应关系,设计包括6项认知测验的测量方案。随后开展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提取3个主因子分别命名为空间认知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建立起二阶多维度的认知能力结构模型。该模型可应用于飞行认知能力的测评工作。  相似文献   

9.
飞行员安全能力是飞行员排班、机组搭配、掌握飞行员安全状态的重要依据,为客观、准确地对飞行员安全能力进行评价,对安全管理能力内涵进行了界定,找到了评价飞行员安全能力的4个二级指标,共17个三级指标。后来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力进行排序,确定了指标的综合权重。综合考虑飞行员安全能力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不确定性、模糊性,采用集对分析方法(SPA)进行评价。最后将集对分析法和网络层次分析结合构建的评价模型运用于某航空公司飞行员安全能力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飞行员疲劳是关系到飞行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飞行员疲劳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有效防止因飞行疲劳引发的飞行事故.在分析飞行员疲劳的影响因素确定疲劳风险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主客观赋权法结合的综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了飞行员疲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飞行员疲劳状况问卷调查结论,采用改进了的TOPSIS方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研究,结论表明各指标权重与问卷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民机客舱安全疏散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民航业高速发展,民航客机飞行事故和严重事故征候时有发生,并且很难完全避免,因此做好民机客舱安全疏散对减少人员伤亡损失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影响民机客舱安全疏散的各种指标进行定性分析,建立民机客舱安全疏散能力评估指标集,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安全评价等级模型。最后将此方法应用到实际案例中,得到某航空公司的客舱安全疏散能力评价结果,通过进一步分析并对该航空公司安全管理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化对机组资源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民航机组资源管理(CRM)及训练中忽视文化的作用和影响的现状,在调研和分析国外CRM与文化影响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国内民航的运行特点,总结、分析了民族文化、组织文化,以及职业文化对机组协作与配合,CRM训练等方面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提出中国民航应根据自身的文化特点调整CRM训练的内容和实施方式,并应从3个层面采取措施来提高CRM及其训练的效果,即航空公司CRM训练的设计、实施与评估;飞机制造商在进行驾驶舱人-机界面设计,以及政府部门在对航空器进行适航审定时,应充分识别不同文化的差异、在强化各种文化类型积极影响的同时,努力降低或消除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熵权和模糊综合评价的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空公司安全风险诸多影响因素的模糊性,引入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航空公司安全风险进行评价,从机组、飞机、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提出了航空公司安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拟合权重,建立了航空公司安全风险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该模型对国内某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状况进行评价。分析认为,该航空公司的安全风险介于高风险与较高风险之间,急需加强安全防范,尤其应该加强飞行机组和飞机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预防民航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应用机组威胁与差错管理(TEM)模型分析2014—2020年民航事故/征候的航空安全报告资料,提取事件里存在于民航运行风险中潜在的情况、威胁、机组差错等因素,通过改进的关联规则方法挖掘其中的关联关系,包括挖掘与事件严重程度有关的因素,找到TEM模型中的关键因素和影响航空器结束状态的致因因素,并进行关联网络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手动操纵/飞行控制差错、缺少/不足的飞行培训和安全管理、飞行员之间沟通差错与程序执行错误是造成事故/征候的显著因素;关联规则能够有效利用航空安全报告信息,通过定量的方法挖掘事故/征候的特征,找到影响民航不安全事件的强关联因素,为民航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航空公司运行风险因子交互作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影响航空公司飞机运行安全的风险因子具有关联性及因果性的特点,从人、机、环、管四方面分析影响航空公司飞机安全运行的风险因子,由专家及航空公司运行人员对风险因子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及因果性进行判断,结合图论中的方法构建风险因子的邻接矩阵,并利用MATLAB仿真软件构建邻接矩阵的可达矩阵,然后对可达矩阵进行分解并将风险因子分为5个层次,构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网络模型,明确不同层次中的风险因子及其因果关联影响,揭示风险因子交互作用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网络结构模型具有良好因果关系及层次,说明只有通过系统安全管理手段避免风险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才能更加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The extremely low accident rate for U.S air carriers relative to that of general aviation (∼1 and ∼60/million flight hours respectively) partly reflects advanced airman certification, more demanding recurrency training and stringent operational regulations. However, whether such skillset/training/regulations translate into improved safety for airline pilots operating in the general aviation environment is unknown and the aim of this study. Methods: Accidents (1998–2017) involving airline pilots and instrument-rated private pilots (PPL-IFR) operating non-revenue light aircraft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NTSB accident database. An online survey informed general aviation flight exposure for both pilot cohorts. Statistics used proportion testing and Mann-Whitney U tests. Results: In degraded visibility, 0 and 40% (χ2 p = 0.043) of fatal accidents involving airline and PPL-IFR airmen were due to in-flight loss-of-control, respectively. For landing accidents, airline pilots were under-represented for mishaps related to airspeed mismanagement (p = 0.036) relative to PPL-IFR but showed a dis-proportionate count (2X) of ground loss-of-directional control accidents (p = 0.009) the latter likely reflecting a preference for tail-wheel aircraft. The proportion of FAA rule violation-related mishaps by airline pilots was >2X (7 vs. 3%) that for PPL-IFR airmen. Moreover, airline pilots showed a disproportionate (χ2 p = 0.021) count of flights below legal minimum altitudes. Not performing an official preflight weather briefing or intentionally operating in instrument conditions without an IFR flight plan represented 43% of airline pilot accidents involving FAA rule infractions.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inform safety deficiencies for: (a) airline pilots, landing/ground operations in tail-wheel aircraft and lack of 14CFR 91 familiarization regulations regarding minimum operating altitudes and (b) PPL-IFR airmen in-flight loss-of-control and poor landing speed management. Practical Applications: For PPL-IFR airmen, training/recurrency should focus on unusual attitude recovery and managing approach speeds. Airline pilots should seek additional instructional time regarding landing tail-wheel aircraft and become familiar with 14CFR 91 rules covering minimum altitudes.  相似文献   

17.
为完善民航安全绩效体系建设,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其健康发展,参考“空客飞行品质监控项目”和企业QAR监控项目,结合指标重要性分析和一线人员、专家的有关建议,构建飞行安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混合型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和TAN模型设计运输航空飞行安全绩效模糊动态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满足航空公司对安全绩效评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通勤航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阿拉善盟通勤航空试点的建立更加说明在我国发展通勤航空是一种必然趋势。通勤航空起源于美国,发展速度极快,目前占据了美国整个航空业一半航班数、四分之一乘客数,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支线航空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对美国通勤航空的安全现状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我国和美国通勤航空发展环境的差距,借鉴美国采取的措施,为我国通勤航空运输企业的安全运行提出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如规章制度要科学,规章体系要完善;严格控制通勤航空各类技术人员合格证书的颁发;加强安全监管;将干线、支线航空的安全数据分享给通勤航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