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介绍一套稻田甲烷排放率的野外全自动观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微机控制、气相色谱法,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实现了稻田甲烷样品的自动采集和分析,同时配有八个温度传感器,以测量空气、水及土壤的温度。温度和甲烷测定数据由微机自动贮存,可长期连续工作,无需值守。本系统对稻田甲烷测量的标准偏差为245μV·S(峰面积),变异系数为1.18%(n=5)。若将色谱条件做适当改变,即可测量其它微量气体。  相似文献   

2.
全球等级式观测体系(GHOST)是一个具有足够时空分辨率且实际可行的取样体系,旨在满足全球变化研究中对观测数据空间代表性、时间频率、精度及一致性的要求。该文简要介绍了GHOST的体系组成、变量要求、数据管理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鹤山马占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观测系统,包括降雨量,林冠截留,林内雨树干茎流,地表径流,蒸散,土壤含水量,渗滤量等因子及其取样方法,还简介了水分循环过程中营养元素分析的取样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集水区酸化过程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贵阳市近郊一封闭的小集水区设置了环境酸化过程试验场.本文介绍了试验场中观测点的布置、各项观测的方法和要求、经过长时间的观测和试验,取得了从酸沉降开始,穿过树冠,渗入土壤,最后进入地面水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化学行为和互相影响的可靠数据,由此得知贵州省酸性黄壤对酸化的缓冲能力不强,即容易发生酸化,并且有毒铝离子容易释放等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 Phostrip 除磷系统,对于低有机物浓度的城市污水,即使在外界气温0℃左右,进水温度约11℃时,系统有机物 COD 平均去除率可达78.9%,T—P 平均去除率可达87.3%,出水 T—P 可保持在1mg/L 以下,Phostrip 工艺运行稳定,有机物及磷的去除效果较好。工艺运行受进水负荷波动及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特别对解决低温低有机物浓度城市污水的生物除磷是较理想的工艺系统。  相似文献   

6.
具脂肪酶和酯酶活性酵母菌的选育和酶学性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济南市区得到的含油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酵母S9 菌株,它可以同时产生较高酶活的脂肪酶和酯酶.对影响S9 产脂肪酶和酯酶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2 % 的黄豆粉为最佳氮源,1 % 的可溶性淀粉为最佳碳源,最适的初始培养pH和温度分别为pH6 .5 和28℃,另外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产酶也有不同的影响.对S9脂肪酶和酯酶的各种酶学性质进行的研究表明,脂肪酶和酯酶的最适作用温度都为30℃,最适作用pH 分别为7 .0 和8.0,两者都属于常温酶,在30℃~40 ℃范围内比较稳定,前者在中性偏碱的pH 环境中比较稳定,后者属于碱性酶,在pH7 .5~10 .5 范围内相当稳定.  相似文献   

7.
不同菌源的微生物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生物降解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处理石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 株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1( 荧光假单胞菌 Pseudomonasfluorescens F S1) ,从处理焦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2 株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2( 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aeruginasa F S2) 和 F S3( 短杆菌 Brevibacterium sp . F S3) .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1 , F S2 和 F S3 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D M P) 的最适降解条件,比较了其降解特性. F S1 、 F S2 和 F S3 最适酸度分别为p H6 .5 ~8 .0 、p H7 .0 ~8 .0 和p H7 .0 ~8 .0 ,温度为20 ~35 ℃、15 ~35 ℃和15 ~35 ℃.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1 、 F S2 和 F S3 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降解的半寿期: F S1 < F S2 < F S3 ,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1 是一株高效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降解菌  相似文献   

8.
2018年6和8月采用样线法对云南玉龙雪山两栖动物多样性进行2次观测。设置11条样线,共记录到1 143只个体,包括成体、亚成体和幼体,鉴定出2目6科8属8种。个体数量在不同季节相差较大,6和8月分别记录到705和438只。各条观测样线两栖动物物种数和个体数受平均水温、气温和人为干扰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明显,表现为平均水温和气温越高、人类干扰强度越弱,物种数及个体数越多。不同生境下两栖动物物种数和个体数不同,人工水渠物种数最多,河流物种数最少。这些结果表明,生境类型、水温、气温和人类干扰是影响两栖类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9.
我国仍在使用的作为排放标准的主观观测法——林格曼黑度图法,存在许多不科学的地方.本文从对烟羽的视觉判断、气溶胶颗粒和水的光学特性等方面,评价了等值浑浊度观测法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减少烟羽浑浊度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10.
鞍山黑碳气溶胶观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2009年5月鞍山大气成分站AE-31黑碳仪器观测数据,并结合GRIMM180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ρ(BC)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紫外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4.015μg·m-3,以可见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3.965μg·m-3,以红外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4.051μg·m-3,PM1.0日平均浓度为30.4μg·m-3.黑碳气溶胶的各波段ρ(BC)变化趋势相同,紫外光和红外光为检测光测量的黑碳浓度较可见光的测量值高.ρ(BC)与ρ(PM1.0)有很好地相关性,ρ(BC)占ρ(PM1.0)的比例为22.6%.ρ(BC)与能见度大小呈反比,其对光的吸收是影响能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在线观测12种卤代温室气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组装的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检测器系统(GC-ECD)测定大气中12种卤代温室气体,空气样品采样的时间分辨率80min,分析精度0.16%—4.87%,准确度-1.64%—3.05%.对2007年4月6日—2007年4月16日在北京上甸子站的观测结果进行分析,获得12种卤代温室气体的本底和非本底浓度,表明该系统适用于大气中卤代温室气体浓度在线观测。  相似文献   

12.
在冬半年,对南宁市郊草坪绿地和空旷裸地土壤温度的对比观测表明,0、5、10、15、20cm土层中的温度日较差、草坪绿地依次为9.6、2.7、1.6、l.0、0.6℃,相应比空旷裸地(12.8、5.7、3.2、1.9、1.3℃)分别低3.2、3.0、1.6、0.9、0.7℃,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日较差逐渐减少。研究结果显示草坪绿地缓热降温、降低土温日较差的效果比空旷裸地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φ(N)32°14′~32°56′,λ(E)104°36′~104°51′范围内400~1400m稻田小气候进行了观测,发现海拔(halt)不同,稻田生态环境相差很大:halt每升高100m,平均气温(θar)递减0.72℃,年降雨量递增63.0mm(400~600m)~106.8mm(800~1400m),相对湿度递增1%,日照时数呈抛物线上升变化.halt400m日均温稳定通过12.0℃的初期为3月中旬,halt每升高100m,该时间延迟5~7d.不同halt>12℃的有效积温分别为3621.2℃(400m)、3245.0℃(600m)、3149.9℃(800m)、2804.8℃(1000m)、2082.1℃(1200m)、1950.1℃(1400m).在相对较高的halt,存在明显的逆温和南北坡效应,相应存在杂交水稻局部高产区.本研究结果为四川不同海拔区杂交水稻品种合理布局和应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螺孢菌ZG9901的筛选及其产碱性果胶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筛选培养基从芦苇土壤中筛选到7株碱性果胶酶产生菌株,经初筛选和复筛得到产酶活性较高的一株菌株ZG9901,初步鉴定为螺孢菌属Spirillospora spp.最适摇瓶产酶条件是:果胶20g/L,乳糖20g/L,蛋白胨3g/L,酵母膏4g/L,KH2PO41g/L,MgSO4.7H2O0.04g/L,MgCl20.2g/L,pH9.0,32℃培养36h达到产酶高峰。  相似文献   

15.
上海外环林带小气候效应的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外环林带小气候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春夏林内白天最高气温低于旷地1.4℃,而秋冬则分别高于旷地1.1℃和2.7℃的特征;春、秋、冬林内最低气温高于旷地0.52到1.1℃;一年中春、夏、秋相对湿度高于旷地4%-11.4%,尤以夏季增湿最大,昼夜与旷地湿度差值分别达到11.4%和6.9%,林带在夏秋白天的降温和夏秋的增湿作用十分明显,林带明显具有冬暖夏凉和冬干夏湿的作用。林带在春夏季对林带北缘及下风向90m区域具有稳定其小气候的作用。一年中春、夏、秋林内气温日变化幅度比旷地小1.3~0.7℃,而冬季林内气温日变化幅度反比旷地大2.1℃;相应的夏、秋林内相对湿度日变化幅度比旷地高4.4%-6.7%,而冬、春林内相对湿度日变化幅度反比旷地低1.10/0--2.6%。在冬季中午林带内蓄热能力比旷地高约3℃,林中最低气温普遍比林外高0.5℃,具有明显保温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形态铝对小麦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铝在不同pH条件下的形态分布,测定了单核铝和多核铝对小麦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Ala和Alb激发了小麦根SOD活性;POD活性在pH≤5.0时被显著激活,而当 pH≥5,5,Ala与Alb浓度较低时PDD被显著地抑制;SOD与POD活性均在pH4.5,75μmol·l-1[Al]时达到本实验最高值,与Alb浓度的增加相关.本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形态的铝对植物的致毒机理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以及自制吸附解析装置,研发了一套大气中三氟化氮(NF_3)的自动在线监测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精度3.9%(1σ),准确度1.2%,检出限0.23×10~(-12),表明该系统适用于大气中NF_3浓度在线观测.2016年9月—2017年5月在北京上甸子本底站进行了在线观测实验,空气样品时间分辨率130 min,获得大气中NF_3的本底和非本底浓度.本底数据百分比53.1%,平均本底浓度为1.72×10~(-12),与同纬度带的爱尔兰Mace Head站和美国Trinidad Head站浓度相当.非本底浓度的中位数2.41×10~(-12),相对平均本底浓度抬升40.1%.  相似文献   

18.
水旱轮作土壤-小麦系统CO2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陵区水旱轮作区的小麦进行全生长季CO2排放观测.结果表明,(1)土壤-小麦系统的CO2排放通量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凌晨400~600排放量最低,随着温度的升高,CO2的排放量逐渐增大,在午后100~300达到峰值.分析表明,气温和地表温度与土壤-小麦系统CO2排放通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土壤-小麦系统CO2排放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分析表明,小麦生物量和气温与土壤-小麦系统CO2排放季节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3)在小麦各个生育期中,CO2平均排放通量常规处理>无氮处理>空白>裸地.水旱轮作区小麦常规处理、无氮处理、空白点和裸地的CO2排放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74.51、362.23、239.91、129.47 mg/(m2·h).在小麦的各个生育期中,RH、RAR和RAS对土壤-小麦系统CO2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20%、20%和60%.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充纯氧及固定化细胞技术在275.5m市政下水管网系统中进行了日处理1500m^3污水的中试。对单纯充氧、充氧加固定化细胞二种工艺及不同 氧量刊物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加固定化细胞条件下,充纯氧(V(O2):V(H2O)=0.078:1)可使流过此段管道的污水的污染物去除65%以上,基本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苯酚、苯胺及其衍生物对斜生栅列藻的急性毒性及QSAR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陆光华  袁星  赵元慧 《环境化学》2000,19(3):225-229
本文应用OECD标准方法测定了18种酚类胺类化合物对斜生栅列藻的48h-EC60值,选择参数ELUMO和lgKow进行了QSAR分析,得到下列回归方程:-1gEC50=2.541-0.649ELUMO+0.299LgKow,n=18,r=0.903,SE=0.314应用所得方程计算了化合物的毒性,探讨了毒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