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问题的提出排污收费制度在我国已实行十几年了,它是应用经济规律管理环境的一种手段,实践证实了它是一种较可行的环境污染损失的经济补偿方法。排污行为造成了外部的不经济性,即对环境造成损害,为此,对排污者按其污染状况征收排污费是符合污染者支付的原则(“PPP”原则地但目前我国排污收费政策、标准不尽合理,单一浓度收费、单因子收费,收费标准偏低。按照现行物价的水平,我国排污收费标准仅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成本的50%左右,有些项目的收费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10%,不利于污染治理、环境质量的控制和改善。现行的排污收费制…  相似文献   

2.
水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在我国已开始实行,它是通过环境管理对水体实行总量控制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从有些地区实行此制度的情况来看,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一、排污量的分配原则建立水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合理地把环境总允许负荷分配给各个污染源。其根本的原则就是在某区域最大污染负荷已确定的情况下,在污染者之间公平有效地进行分配,即要使每个排污者都享有一定的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3.
8月23日,由国家环保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技术政策》)。《技术政策》中提出,实行“污染者负责”的原则,由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依法分担废弃产品污染防治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环境经济学物质平衡理论的概念框架,以污染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为指导,研究上游河流水污染引发下游污染事件所致经济损失成本和事故技术等级关联系数,进而提出以公平和可持续的价值补偿标准为基础的上下游河流水污染经济补偿模型及其运作机制,并为环境损害财务成本的计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实践经验证明,排污收费的效益是明显的,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促使有效利用资源、能源,取得最优产品质量和数量,为社会创造最佳有效经济价值;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减少排污量提高环境质量标准。长春市从一九八一年四月一日起实行排污收费以来,促进了六百多个单位积极治理污染。据初步统计,一九八二年就促进一百一十几个单位以工业“三废”为主要原材料开展综合利用,生产产品达三百多种,创造价值达八千六百多万元。这就大大减轻了工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2018年1月1日起开征环境保护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授予地方政府适用税额和应税污染物项目数的调整权限。为推动地方环境保护税政策制定和出台,本文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运营、污染物排放、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数据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边际治理成本+调整系数"的地方环境保护税税政制定方法,用该方法计算了某地区水污染物环境保护税适用税额,并对环境保护税应税污染物项目数增加的必要性展开了探讨。计算结果显示,该地区工业企业水污染物边际治理成本为2.36元/污染当量,可制定水污染物环境保护税额为2.8元/污染当量,应税污染物项目数按照一类水污染物前五项、二类水污染物前三项征收为宜。  相似文献   

7.
长春市跃进水泥厂1979年投产后,由于生产设备不配套,收尘装置不完善,粉尘得不到治理,厂内外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该厂的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影响,除每年缴纳排污费外,还要赔偿邻近农民的经济损失,4年累计共赔偿99万元。  相似文献   

8.
罗继川  董君  胡晓 《四川环境》2012,(Z1):172-175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使得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影响人的生活及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环境税制体系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我国环境税制存在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税种、有关环境保护的税收规定不完善和环境保护收费政策不合理3个主要问题。对我国环境税费制度构建的理论和现实分析表明,我国应该以完善现有税种中的环境保护税收政策为基础,逐步开展独立的环境税种,最终形成一个以污染排放税、碳税、特种污染产品税以及生态保护税为主体的环境税制体系。  相似文献   

9.
鞍山钢铁公司每月由公司财政部门向地方政府缴纳排污费144万元(不包括矿山系统),但公司缴纳排污费时,并没有根据排污量多少,向所属厂征收排污费。这种吃“大锅饭”的办法,同各排污单位,特别是同污染严重的化工、炼铁、炼钢、烧结、耐火、铸管等企业的环境责任和经济利益联系不起来,达不到调动各厂积极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目的。冶金联合企业按经济核算单位对所属厂超标外排污  相似文献   

10.
王宏 《中国环境管理》1989,(1):12-12,14
随着改革形势的不断深化,以国营企业为主体的集体、个体、联营和外资企业一起上的承包经营形式,给环保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承包企业的监督管理呢? 承包后的企业,一方面,提高了企业自我积累,自我改造的能力,为落实“污染者负担”的原则,提供了更可靠的基础。具有承担治理污染的能力,使企业更重视把生产经营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充分、合理、综合、循环利用能源、资源,减少浪费,也就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加重环境的负担。另一方面,实行承包、租赁以后,也容易出现  相似文献   

11.
污染集中控制是相对于污染分散治理而言的‘是指在特定区域、特定污染状况条件下,对某些同类型污染运用政策的、管理的。工程技术的手段,采取综合的、适度规模的控制措施,以达到污染控制效果及经济效益最佳。实行集中控制措施必须在一个经济合理的范围内,对同类污染采取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集中控制手段和措施:集中控制手段是多元的,既有管理手段,又有工程技术手段;集中控制的目的是实现规模效益,达到环境、经济效益的统一。一、污染集中控制的背景从工艺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上看,控制工业污染必然走向大型化、社会化的道路。分散…  相似文献   

12.
环境成本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引起的环境损失。主流经济学认为,外部性与产权是产生环境污染的经济根源,减少环境成本的实质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环境成本内在化。不同的治理手段具有不同的治理成本,一般而言,经济手段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和较低的成本,但管制手段也有其存在的意义。解决我国的环境成本问题需要树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模式,让企业成为污染治理的主体,建立环境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污染者付费原则是欧盟水污染治理法律体系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并通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适用于欧洲环境管理问题的各个领域。由于环境问题国际化、区域化的发展趋势,环境污染控制的成本回收和环境责任的负担分配问题愈来愈突出。污染者付费原则在解决新环境问题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原则职责衍生和发展势在必行。判例法是英美法系中最为重要的法律依据,对法律基本原则的完善和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通过欧盟典型的环境问题判例分析欧洲国家污染者付费原则的最新发展,以及应对新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没有“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党和政府多次强调中国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是在一些地方和企业,置国家环境政策、法规于不顾,大肆破坏、污染环境的现象并未得到彻底遏制“,先污染后治理”之风依然存在。在理论界,甚至有学者以发达国家曾经历“先污染后治理”才解决环境问题为由,欲将“先  相似文献   

15.
简论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周 《环境教育》2007,(11):38-39
排污收费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促进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排污收费制度实施20多年来,对促进企事业单位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治理污染、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提高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军  张弛 《四川环境》2003,22(2):74-76
经济效益分析是污染治理工程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污染治理工程成功与否关健在经济上是否有效益。本文对铜山县宏发造纸厂的污水治理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得知该厂投资治理污染的成本一年内可收回。企业废水治理后达标排放,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井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环境侵权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诉讼层出不穷,且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但是,这些案件多数以污染受害者的败诉而告终,即便有少数案件胜诉了,也面临着执行难的困境。有的排污者无力承担巨额赔偿,有的则干脆逃避其应负的赔偿责任,致使很多污染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赔偿,污染未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我国环境管理与改革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十三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下,环境管理机遇和挑战并存。污染欠账多、污染随着产业转移、政策执行走样、排污收费覆盖面窄、收取率低等,制约环境管理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复杂性、生态环境形势的十分严峻性,以及对污染治理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应当有一个清醒认识。扭转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可持续状况,满足城乡居民日益高涨的环境诉求,必须调整环境管理思路,加快改革步伐,扭转环境保护"弱势"格局,厘清环境管理、环境事业和环境市场之间的关系,形成以排污许可证为依据的管理主线、以环境标准为准绳的倒逼机制,以环境司法裁定为常态的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创造一个人人守法、企业自觉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9.
污染集中控制是在一个特定范围内,为保护环境建立的集中治理设施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是强化环境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1]。当前,各工业化国家的有害废物处理和处理设施正向大型化、集中化方向发展,污染集中控制是环境治理的发展趋势。污染集中控制在环境管理上具有战略意义,为污染防治战略和投资方向带来重大转变。实行污染集中控制,必须以规划为先导。本文从环境规划的角度出发,就大庆油田宏伟化工区在“九五”规划中有关的环境规划进行分析探讨,介绍了目前化工区污染物的排放情况,阐述了“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在化工区规划中的应用及将取得的经济、环境效益,同时介绍了该制度在大庆油田其他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路征  黄哲 《中国环境管理》2018,10(3):105-110
作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国之一,近年来比利时在环境治理方面成效显著。尤其是弗拉芒大区,逐渐形成了以"土地证书"为标志的土壤污染治理、"从摇篮到坟墓"的废弃物治理和以"许可证制度"为核心的空气污染治理等一系列特点鲜明的环境治理措施和方法。本文着重分析弗拉芒大区环境治理的机构设置和目标,以及其土地污染治理中的"土地证书"和土地交易管理,空气污治理中的工业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治理,废弃物治理中的法律、经济与自愿工具使用三个方面的典型经验。结合比利时弗拉芒大区的典型经验和现阶段我国环境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我国环境政策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应更加注重实现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利用市场手段来实现土壤保护和开发新的环境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