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建立安全评价体系是我国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安全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有力抓手。我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得益于我省安全评价政策的扶持,在各级安监部门支持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去年,公司累计评价项目近2200个,其中加油站、加油船、供应网点1900余家,油库64  相似文献   

2.
王显政 《劳动保护》2003,(12):10-11
《安全生产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和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的主体法律,体现了党和国家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的坚定意志,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是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一年来的实践表明,只有全面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增强全民族的安全生产法律意识,依法强化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管和监察职能,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安全行为,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纳入法制轨道,才能建立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福建福人木业有限公司(原福州人造板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科技文化体系、安全生产经费投入体系等,使企业连续15年实现安全生产,保障企业经济在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是人类从事安全活动时所创造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标准与物质形态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序及采取的行动方式。对于一个生产企业来说,由于安全涉及到人的生命权,所以,企业的行为必须围绕人的安全工作展开,这是人生命的需要,也是企业生产“安全第一”的需要。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把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渗透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从而营造企业良好的安全风气,建立良好的群体安全意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江西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在全厂范围内建立了安全生产监控体系,把工厂安委会,生产单位、工会纳入一体.形成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检查监控体系,真正做到了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效地遏制了各类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形式出现喜人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生产和经营的安全对任何一家企业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容不得丝毫疏忽,否则就要遭受到事故的惩罚。因此,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监督管理原则,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实现生产和经营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搞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企业既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特种设备安全质量和运行安全的责任主体。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质量和运行安全全面负责。强化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主体地位和落实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是建立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的首要任务.是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8.
最近,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推行“一岗双责”,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意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这是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有利于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控”的安全生产全新格局,有利于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安全生产管理新机制。我们必须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务实的作风,全力推进“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贯彻落实,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安全生产体系的构思与设计福建省劳动局副局长赵大中当前,在构思与设计劳动力市场的时候,我们必须设计一个安全生产体系。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体系,劳动过程就不能发生,或者说,如果发生了也得不到符合人们意愿的劳动成果。安全生产体系,是指生产的全部过程都能按照...  相似文献   

10.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危险化学品企业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落实主体责任的有效措施;是持续改进安全生产条件、实现本质安全、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是安全监管部门指导帮助危险化学品企业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  相似文献   

11.
以某陆上原油长输管道为例,设定了陆上原油长输管道泄漏爆炸事故情景背景信息及演化过程,从预防、准备、预警、响应、恢复等阶段,梳理分析了事故情景应对全过程的任务及职责主体;针对各项任务从计划预案、人员队伍、装备物资、培训演练、运行机制等方面开展了情景应对能力评估;并针对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从企业和政府2个层面提出了针对此类情景的应急能力提升对策建议。该研究可为相关政府及企业加强油气长输管道事故应急准备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企业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通过完善自我约束机制,逐步从靠人的管理转向靠机制管理,使安全生产管理步入良性循环,实现安全文明生产  相似文献   

13.
以常用锚杆支护理论为依托,根据锚杆的受力特点,分析了大变形隧道长短锚杆各自的支护机理,提出了其参数的设计方法,并通过算例计算和数值模拟验证的方式对其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大变形隧道长短锚杆组合支护中,短锚杆加固浅部围岩形成承载拱结构,长锚杆将浅部承载拱结构稳定到深部围岩,两者联合支护有效地控制了隧道的大变形,支护方式有救,参数设计方法合理,保证了隧道的支护效果,对隧道支护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非煤矿山标准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75—2007年间发布的775项非煤矿山标准的统计分析表明,我国非煤矿山标准的制修订、批准发布属于不同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不同的部门;非煤矿山标准属于有色金属、黑色冶金、建筑材料、核工业、化工、轻工、石油、天然气、机械、汽车等行业领域。在775项标准中,推荐性标准有611项,占78.8%,推荐性标准比例高于强制性标准比例;2007—2002年、2001—1997年、1996—1992年、1991—1987年、1986—1982年、1981—1975年间发布的标准分别为218项、190项、270项、76项、12项、9项,发布时间在5年以上的标准占71.9%,平均发布时间为9.6年,我国非煤矿山标准老化、修订周期长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应加强非煤矿山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相似文献   

15.
承钢建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承钢矿山企业地质条件复杂、作业环境特殊及安全监管现状,本文从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建设,宣传教育培训,企业安全文化的培育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如何营建高效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以达到有效控制危险源,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实施NOSA五星安全管理体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神东煤炭分公司在现有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引进和实施南非NOSA五星安全管理体系,使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的宏观影响因素,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uto 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ARDL)模型,考察1953—2019年间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城镇人口占比等宏观因素对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安全事故与上述宏观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反向调整机制。在长期关系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对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具有正向影响作用,而经济增长、非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及城镇人口占比的影响显著为负;在短期关系中,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人口占比的上升增加了生产安全事故风险。上述因素具有不同的分布滞后效应,其相互作用叠加形成生产安全事故系统性风险。研究结果可为推进我国安全发展提供理论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由丁二烯过氧化物引发的爆炸事故已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国内外一些学者针对丁二烯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丁二烯过氧化物本身合成与测试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丁二烯过氧化物的危险性及其机理显得十分必要 ,同时将面临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19.
安全生产是促进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我国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矛盾愈加突出,这主要源于安全生产科技力量分散、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工作缺乏整体性、法规体系不健全等原因。为此,应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生产安全科技支撑与保障体系完善并高效运转。这就要求政府追踪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积极开展共性、关键性重大安全科技攻关,并将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以有力地维护和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100余起公开报道的锅炉过热器爆漏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为基础,将引起过热器爆漏的直接原因归纳为长期超温、短期超温、腐蚀、磨损和焊接缺陷,对产生事故的机理和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归类,认为运行管理不当是造成过热器爆漏的最重要方面。分析并提出了设计、安装、制造、检修和运行管理过程中对爆漏风险贡献最大的各单因素及其成因。针对造成爆漏的根本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为锅炉的安全运行和合理检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