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保护》2013,(23):87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加强环境管理是有序推进城镇化、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的重要抓手,推进城镇化需要走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有序推进城镇化、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环境管理"有奖征文活动。活动旨在充分展示各级政府、学术界的最新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成果,大力弘扬环境生态文化,提高公众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13,(22):77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加强环境管理是有序推进城镇化、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的重要抓手,推进城镇化需要走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有序推进城镇化、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环境管理"有奖征文活动。活动旨在充分展示各级政府、学术界的最新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成果,大力弘扬环境生态文化,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素质,增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2014,(13):67
为有序推进城镇化、破解资源环境难题,2013年12月,由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主办、《环境保护》杂志社承办、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样品研究所协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环境管理"有奖征文活动,截  相似文献   

4.
公示     
正为有序推进城镇化、破解资源环境难题,2013年12月,由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主办、《环境保护》杂志社承办、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样品研究所协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环境管理"有奖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居民福祉与国土空间规划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星  周园  汤青  刘晔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6):1273-1287
我国城镇化已经步入中后期发展阶段,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建构。国土空间规划正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落地的关键。本文提出增进居民福祉是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梳理了居民福祉内涵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居民福祉的主客观测度指标体系与方法,归纳了影响居民福祉和幸福感的综合影响因素。借鉴国外空间规划经验,建议把增进城乡居民福祉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之一,并在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注重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研究、灾害风险评估与韧性城市建设、三生空间优化、社区生活圈规划与精细化管理和大数据与智能决策系统等。城镇化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编制有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居民福祉提升,需要关注和加强城市合理等级体系、城市人口流动格局网络、半城镇化与就近城镇化模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与均等化、气候变化、城市灾害风险管理以及快速城镇化下人地关系演变等新型城镇化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2014,(1):6
正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加强环境管理是有序推进城镇化、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的重要抓手,推进城镇化需要走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并举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历程,称为“A模式”,主要特征为城市低密度蔓延、全民机动化、资源大量消耗、一次性产品泛滥、过度消费等,总结经验教训,对比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历程,称为“ B模式”,主要特点是起步晚、水平较低、速度快,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形势,指出中国继续以“B模式”的城镇化发展将不可持续,不再适应中国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和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探索实现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的“C模式”,即是坚持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原则,走以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13,(24):1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加强环境管理是有序推进城镇化、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的重要抓手,推进城镇化需要走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寻访调查,资料信息收集、文献查阅等形式研究总结了四川省西充县的发展新战略成功经验,实现了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环境管理有机结合。将这成功经验进行研究提炼形成一种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人们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综合效应,将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民生和推动工业现代化的"人的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探索和创新投融资模式,有效推动金融服务城镇化建设与绿色、低碳发展相结合,将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陈建华 《环境保护》2012,(16):60-61
城市要宜居,环境是关键。优良的环境是城市最大的财富,保护城市环境就是呵护城市的未来。建设绿色城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管理者的共同追求。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迫切。在城市未来发展中,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是我们每一个城市、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严肃对待、认真思考的问题。自本期始,本刊开辟"城市论坛"栏目,就城市如何探索走好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内容,连续刊发各城市的好做法、好经验,以飨读者。并藉此分享、推广各城市绿色发展经验,以期推动城市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2.
依据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构建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子系统结构模式,并采用综合指数法测度安徽省各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表征值;运用变异系数耦合模型、热点分析工具及协同进化模型探查安徽省各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度时空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1)皖江城市带各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其年均增长率较高。皖南池州、黄山、宣城及皖西六安生态环境水平增长速度较快。城镇化水平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皖江城市带。生态环境热点区域集中在皖南山区及皖西大别山区。(2)皖北及皖中部分城市耦合发展度较低;而皖江城市带耦合发展度较高。各市耦合发展度逐年递增速度滁州、池州最快;皖北城市普遍较低。合肥、马鞍山、铜陵一直保持显著热点区域。皖江城市带均达到较高等级;其他城市目前均已进入中等等级。(3)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增殖系数整体以正值为主,表征各市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优化阶段。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竞合关系主体关系矩阵以双赢为主,表明二者协同共进特征确切。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是连结城与乡的纽带,是城乡统筹的着力点和发力点,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领域。本文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和小城镇现状,从环境管理的视角剖析了小城镇在资源利用、产业准入、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小城镇在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高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控制新增量与存量污染、加强环境监管能力等方面的策略,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构建城乡统筹环境格局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耦合关系,而环境规制作为人类对环境的主动调节行为,能够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关系产生积极影响。论文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以上城市为例,以成本-效益理论和效率-水平理论为基础,分别构建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发现: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在时空格局上呈现高度吻合,两者均以京津为双峰值点,并向南北两翼梯度递减。之后,采用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协调类型进行划分,从而判断两者协调性状况及时空演变特征,结论如下:1)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两者相关系数为0.82,但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不协调状态同样显著,两者基本协调的样本数仅占样本总数的13%,说明正处于初级协同阶段;2)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整体水平偏低,达到高水平的城市仅有北京市和天津市,但两者整体水平增强态势显著,石家庄市、唐山市等次级中心城市,以及秦皇岛市、沧州市等经济较发达城市已由低水平步入中等水平;3)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协调性呈现圈层状空间格局,主要分为核心圈层、中间圈层和外围圈层3个圈层,且核心圈层协调性优于中间圈层,再优于外围圈层。  相似文献   

15.
伴随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城市化是必然面临的发展趋势和客观的社会发展要求。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传统城镇化发展就取得了显著成效,城镇化发展水平明显逐年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逐渐出现了城市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如何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在迈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针对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负面问题,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求。本文全面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基础这一观念,并提出以人为核心城镇化建设中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新型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2013,(2):12
享受生态、宜居的城市生活是每个市民的期盼,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城市居民幸福感一再下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坚定不移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创建生态品质城市是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已经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城市发展的潮流趋势,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的内在要求。城市生态品质建设要从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居四个方面入手,用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中存在的问题,从系统  相似文献   

18.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空间管治是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内容。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成为城市规划体系的新目标,“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成为城市规划的新要求。在积极实践的基础上,推动生态空间管治逐步成为城市规划体系的新内容,并将为加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新的抓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迫切需要推进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农村环境公共服务的不足成为实现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阻碍和制约。在阐述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从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总体不足、供给主体单一、城乡不均等突出等方面指出:当前阶段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重点领域,包括饮用水安全保障、清洁的大气、污水垃圾治理设施、环境信息服务等,认为推进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宜采用政府推动、市场参与、多元化供给的协调推进路径,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城市湖泊湿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城市湖泊湿地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市湖泊湿地保护的关键制约因素。包括传统发展思维和模式影响城市湖泊湿地保护,粗放型城镇化模式加剧湖泊湿地生态环境压力,城乡资源管理存在差距危及湿地生态安全,城市湖泊湿地资源的经济特征影响湿地生态管理,其中消费结构变化是城市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随后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市湖泊湿地保护的思路与要点,即迫切需要转变观念,理顺政府管理职能;全面规划,推动城乡湖泊湿地一体化管理;推行生态消费模式;进一步发展生态产业;鼓励社区参与城市湖泊湿地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湖泊湿地保护的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