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7 毫秒
1.
回顾了我国酸雨监测点位设置的有关规范,讨论了目前我国例行酸雨监测网络点位设置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例行酸雨监测网络点位设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聚类分析在大气监测优化布点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各城市在对大气监测点位进行优化时,一般是根据经验对原有点位进行优化削减,再辅之以简要的统计检验对结果进行验证。显然,这样的定性优化过程难以避免经验化和主观臆断性。本文引入聚类分析方法用于点位的优化布设,对优化过程的定量化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将这种方法用于成都市大气监测点位的优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城市内河流水质监测点位的优化,是全面掌握河流水质状况的关键。文章采用贴近度法对萍乡市萍水河2005—2015年水质及监测点位变化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根据萍水河水质污染特征,选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和高锰酸钾盐指数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2005—2015年,萍水河水环境质量整体情况较好,但在2010年后呈下降趋势;监测点布设方案的调整有一定合理性,也有欠妥之处;对目前监测点位进行删减,得到了水质优化监测布点方案。  相似文献   

4.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是掌握其环境质量状况,摸清污染来源和影响范围的必要手段。监测点位是环境监测的基础,监测点位优化是提高环境监测代表性的必要手段。按照《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HJ 730—2014)的要求,梳理了点位优化工作的基本流程,经过试优化,预计在全国将增设122个国控监测点位。其中,76个在原有监测点位中选择增设,46个按照规范要求新设。利用2013年监测结果进行插值分析,调整前后水质总体变化小,未出现颠覆性结论,同时提高了对陆源影响区域水质的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切实提高工程监测成效,合理利用资源,提出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排水管网监测点布置优化方法。以华东区域H市排水管网为案例,以23个原始监测点的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原始数据处理,BIRCH预聚类确定优化监测点个数和初步优化监测点,再用K-means聚类确定最终优化监测点后,输出16个保留监测点位。经验证,监测点优化后对H市排水管网的数据输出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酸雨频率统计方法的讨论宗光华(南京市浦口区环境监测站210031)1引言酸雨频率是分析酸雨现状、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的评价参数,因此统计是否准确、有代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酸雨频率的统计方法作一讨论。2酸雨频率统计方法的分析目前酸雨频率的统计公式是...  相似文献   

7.
根据淮河淮南段水环境背景条件复杂状况,采用统计学和水质模型综合方法,较好解决了水质监测点位认证中数据处理,为多监测断面点位优化选择和论证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河口海湾位于陆海交错带,受径潮流作用的双重影响,具有物质输运格局复杂、生态环境变化梯度大等特点。生态环境监测点位布设与优化是科学、客观评估河口海湾生态环境状况的前提。采用空间平衡抽样法开展监测点位增设和优化方案研究,将2020年5月上海市海洋环境趋势性监测布设的142个监测点位,增设至200个,并进一步优化至170个,对优化前后的点位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组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并且优化后点位的方差和空间自相关值更小,说明空间平衡抽样法适用于河口海湾生态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和优化,点位布设和优化结果可客观反映河口海湾的生态环境状况。随后,采用泰森多边形法确定了优化所得的170个离散点位的海域代表面积,克服现有空间插值法的缺陷,为河口海湾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依据大量环境监测数据,应用污染负荷、模糊聚类分析等环境统计方法,科学、综合地总结了近几年全省各城市尘类污染状况,找出污染严重的季节和地区,为沙尘暴监测点位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城市道路路网状况及实际噪声监测数据和历史实验数据,对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监测点位布设进行了研究,对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开展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的必要性出发 ,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的监测点位布设和自动监测系统的结构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点位两种设计方法———路段优化点位法和干线路段普测点位法的优缺点。述说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结构框图。  相似文献   

12.
依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规定,在乌鲁木齐市功能区声环境现有监测点位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对优化调整后的监测点位从数量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均匀性进行分析研究,并开展24 h定点监测,将各类功能区的监测结果横向与普查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纵向与近8 a的功能区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经验证,优化调整后的监测点位数量合规、布局合理,能覆盖城市建成区范围,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可为客观评价乌鲁木齐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泸州市2016—2020年大气降水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借助聚类分析、多元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手段,对原有降水监测点位进行优化研究,并验证优化结果。在遵循《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HJ/T 165—2004)点位布设要求的前提下,建立了降水监测点位评价体系,从原有7个降水监测点位中优化筛选出3个。优化后的点位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显著性均>0.05,表明优化前后全市降水数据无显著性差异,该优化方案不会影响区域整体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从监测目标、监测点位布设及采样频率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地面水监测网的设计及优化,简要地回顾了80年代中期以来地面水监测网设计及优化方面的部分研究情况。通过综述指出了监测目标是整个监测计划的重要方面,应用优化技术必须以监测目标的确定为前提;采样设计的统计学分析是监测网设计问题的中心;监测网设计可归结为额定预算条件下寻求最优统计功效或在特定统计功效下寻求费用最低值;统计法和模拟法相结合是地面水监测网设计及  相似文献   

15.
物元分析法是处理不相容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以竺山湾2010年7月水质监测数据为例,利用物元分析法分析太湖竺山湾水质监测点位分布情况,并将分析结果与系统聚类法的分析结果相比较,发现物元分析法的分析结果是准确、可信的。综合使用物元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最终确定水质监测点位可由14个优化至11个。  相似文献   

16.
采用模糊数学“最大树”聚类分析法,对秦淮河水系的监测点位进行了优化.检验证明,经优化组合不仅保留了具有不同功能的监测点位,而且能够较好地反映秦淮河水质状况,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7.
聚类分析在优化地下水监测点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聚类分析在优化地下水监测点位中的应用李劲闫波丁志安叶晓彬李世华王爱国(河南省安阳市环境监测站,安阳455000)近十几年来,聚类分析方法〔1〕开始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在我国,该方法主要用于环境质量评价〔2,3〕,尚未见用于优化地下水监测点位的报道。本...  相似文献   

18.
基于江苏省"十二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优化调整工作,指出监测点位设置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点位优化调整的原则和思路,总结监测网络调整结果,并开展点位优化调整的成效分析,提出进一步优化监测网络设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2001—2010年南通市区城中子站降水监测点位数据,得出降水中起致酸作用的阴离子硫酸根、硝酸根、氟离子和氯离子中除硝酸根呈现显著性上升趋势,其余上升趋势不明显;氯离子、钠离子与降水量存在高度线性负相关,硫酸根、硝酸根与降水量分别为低度非线性负相关和正相关,其他项目与降水量为显著性非线性负相关;将pH分5级,pH<4.7为重酸雨频率,pH4.7~5.0为较重酸雨频率,pH5.0~5.3为中度酸雨频率,pH5.3~5.6为轻度酸雨频率,pH≥0.56为非酸雨频率,其结果表明:南通市区2009、2010年酸雨频率降低,分别为44.1%和38.2%,主要是重酸雨频率减少,非酸雨频率增加;2003、2007年酸雨频率升高,分别为67.4%和69.8%,主要是重酸雨频率增加,非酸雨频率减小;降水量大小与电导率浓度高低没有对应性;阴阳离子浓度总量逐年、逐月同步变化;阴离子中硫酸根、硝酸根浓度逐年、逐月变化量与幅度较大;阳离子中钙离子、铵离子浓度逐年、逐月变化量与幅度较大;阴阳离子浓度逐年、逐月占比呈准对称形。  相似文献   

20.
基于江苏省“十二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优化调整工作,指出监测点位设置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点位优化调整的原则和思路,总结监测网络调整结果,并开展点位优化调整的成效分析,提出进一步优化监测网络设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