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浏阳农村地区人群暴露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浏阳市农村地区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研究地区人群的暴露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成人男性、女性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62.45和53.71kg,平均体表面积分别为1.710和1.546m2;成人日均饮水摄入量为1428 mL,P95(第95百分位数)为3350mL,其中,日均直接饮水量为1035mL,P95为2500mL;调查地区大米、面粉、鱼类、猪肉、鸡肉、蛋类(鸡蛋和鸭蛋合计)日均摄入量,成人男性为335.54、89.28、15.41、18.48、14.18和21.70g/d,成人女性为269.28、68.45、14.89、16.73、13.11和18.07g/d. 研究还发现,调查地区人群饮用水源以泉水和井水为主,分别占52.42%和36.31%,也有个别人群饮用河水和湖水等地表水. 研究结果与美国和日本暴露参数推荐值相比有较大差异,与我国同类研究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暴露参数具有区域性、种族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我国居民暴露参数探讨   总被引:51,自引:6,他引:45  
暴露参数是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关键性参数,根据我国居民人群的基本体征参数和相关调查统计数据,在借鉴和参考了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建立暴露参数的方法学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居民呼吸、饮食、皮肤等的暴露参数. 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呼吸速率为5.71~19.02 m3/d,18岁以下人群各种活动强度下男性和女性的呼吸速率几乎一样,而18~60岁的男性呼吸速率明显大于女性;我国成年人饮食量为1 176.3 g/d,主要食用米、面及其制品,分别占总饮食量的23%和13%;我国成年男性的皮肤表面积为1.697 m2,成年女性为1.531 m2;我国成年男性平均体质量为62.70 kg,成年女性平均体质量为54.40 kg;我国居民的各种暴露参数与美国相差2.5%~33.3%,若在同等条件下参考国外暴露参数开展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价可能带来较大的偏差,开展全国范围内系统的暴露参数调查研究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浙江温岭人群暴露参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浙江温岭市人群为研究对象,在借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暴露参数方法学的基础上,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不同途径下人群呼吸、皮肤、经口等暴露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男性、女性的呼吸速率分别为13.95和10.88 m3/d,分别比美国低34.81%和7.80%;男性、女性的体表面积分别为1.89和1.65 m2,分别比美国低3.57%和2.37%.研究地区成人饮水量为3 355.9 mL/d,饮食量为1 288.6 g/d,主要食用米、面及其制品和蔬菜,分别占41.63%和29.50%.如在同等条件下参考美国暴露参数,将会造成呼吸暴露剂量和经口暴露剂量偏小,而皮肤暴露剂量偏高的现象,在对浙江地区人群进行暴露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时,将会造成2.03%~80.59%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我国北方某地区居民饮水暴露参数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饮水率是决定人体对水中污染物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估准确性的关键暴露参数之一,但我国至今没有其公开的调查结果,更未发布过与其相关的参数手册.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际测量的方法,对我国北方某地区城、乡2 500名居民的夏、秋季节直接饮水和食物间接饮水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国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男性、女性和全体被调查者饮水率平均值分别为2 852.8,2 586.4和2 720.5 mL/d,各年龄段居民的食物间接饮水率都明显大于直接饮水率,在总饮水率中间接饮水率所占比例平均值达到62.4%;全体被调查者直接饮水率比美国和日本分别高36.0%和54.0%.开展饮水健康风险评价时,应考虑城、乡人群的差异,且不可忽略间接饮用水的影响,采用国外的饮水率将可能增加风险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某地区居民涉水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择我国北方某地区居民(2 500人)开展皮肤暴露参数及与水介质相关的主要暴露活动、频率等研究. 结果表明:该地区成年人皮肤总表面积为1.68 m2,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75和1.62 m2. 不同部位皮肤体表面积在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儿童期头部所占比例较大,且随年龄增加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腿等下肢则与此相反,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不同的暴露情景和季节,皮肤暴露面积也不同.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涉水活动频率及类型有所不同,成年人各种涉水活动频率的性别间差异较大,男性涉水时间较短,且以洗澡为主(占51%),其次为洗手、洗脸、洗衣服、洗头等,分别占总涉水时间的12%,12%,9%和9%;而女性涉水活动较为复杂,且所占比例相对均衡,洗衣服所占比例最高(占29%),洗澡所占比例相对较少,为23%,洗碗、洗菜等家务劳动所占比例也较多,分别为16%和13%,其余个人洗刷频率与男性差别不大. 鉴于我国人群皮肤暴露参数长期缺失的不利现状,建议进一步开展基于我国人群的大规模相关研究,以填补我国在该项研究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我国居民暴露参数特征及其对风险评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系统完整地反映我国暴露参数的特点,通过整理文献总结了我国暴露参数的取值范围;并参考《中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分析了暴露参数的取值对土壤暴露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我国成人和儿童(0~12岁)体重分别为42.1~71.6 kg、5.35~38.15 kg;成人和儿童土壤摄入量分别为40~300 mg/d、20~200 mg/d;建筑工人可达到400 mg/d,扬尘天气下可达到1 000 mg/d;成人和儿童暴露皮肤面积分别为760~5 700 cm2、320~3 053 cm2;成人、儿童呼吸速率分别为6.24~114 m3/d、2~34.32 m3/d,与《导则》推荐值差异很大。(2)采用《导则》推荐值,儿童经口摄入、经皮肤接触、经呼吸的土壤暴露量值比实际分别最大低估3.6倍、最大高估4.2倍、最大高估1.8倍。参数取值对风险的结果影响较大,有必要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中进行概率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居民暴露于DDTs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多介质环境数学模型,评价太湖流域居民暴露于DDTs的健康风险,分析风险来源、暴露介质及暴露途径,并结合蒙特卡罗方法分析研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居民中男性和女性对环境中DDTs的终身日平均暴露量分别为4.00×10-4~8.28×10-3和3.73×10-4~7.28×10-3 mg/(kg·d). 暴露途径中食物摄取是最主要途径,其次是吸入,皮肤暴露作用很小. 食物中贡献较大的为谷物、鱼类和肉类. 相应的男性和女性的健康风险度分别为0.114×10-6~2.366×10-6 和0.107×10-6~2.081×10-6 a-1,低于可接受健康风险度标准的累积概率分别为80.85%和86.05%.   相似文献   

8.
ABR+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BR+复合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进行中试研究。试验期间进水pH和温度的范围分别为:6.5~8.5,14.0~23.5℃。结果表明:ABR在HRT为10 h,COD容积负荷为0.52 kg/(m3.d)(复合人工湿地面积负荷为0.018 kg/(m2.d))的条件下,系统对COD、NH3-N、TN、TP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64%、60%、63%和80%;出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7,7.13,13.31,0.67 mg/L,浊度为10 NTU;系统运行24 d后,ABR反应器中观察到厌氧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9.
环境综合暴露系数为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关键因子,但受到人群身体特征、生活习惯、社会经济条件等暴露行为模式的影响而有较大差异。为了解重庆市主城区成人人群环境暴露行为特征及提高本地区人群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准确性,开展了针对重庆市主城区成人人群的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采用入户问卷调查和现场测量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主城9区180个行政村/居委会共2 602名18岁以上常住居民的环境暴露特征,最终获得有效样本2 541份,样本性别、年龄结构和2015年重庆市主城区1%人口抽样调查年龄结构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分析显示重庆市主城区室外空气、室内空气、饮水、水经皮肤、土壤经皮肤综合暴露系数分别为0.049 m~3/(kg·d)、0.220m~3/(kg·d)、0.031 L/(kg·d)、0.167 L/(kg·d)、3.074 mg/(kg·d)。重庆市主城区成人人群在空气、水中的暴露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偏高,在土壤中的暴露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偏低,建议进行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时使用本地区环境暴露参数。  相似文献   

10.
采用便携式PM2.5采样仪于2010年10—11月对典型工业源——某钢铁厂下风向某住宅区室内、外的ρ(PM2.5)进行同步监测,同时对该区域居民每日时间-活动模式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居民住宅区内PM2.5潜在暴露剂量和暴露浓度(以ρ计)及探讨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该钢铁厂下风向居民单位体质量、个体的住宅区内PM2.5潜在暴露剂量分别为36.1 μg/(kg·d)、960.8 μg/d,日均暴露浓度为120.1 μg/m3. 影响居民个体住宅区内PM2.5潜在暴露剂量的因素依次为工作日/周末>暴露浓度>文化程度;影响居民单位体质量住宅区内PM2.5潜在暴露剂量的因素依次为体质量>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日/周末>暴露浓度;性别与二者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参数实测的水中重金属暴露的健康风险研究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以位于长江和淮河流域交界处河南泌阳县为研究区,利用ICP/MS分析城镇和农村居民饮用水中14种重金属含量,抽样选取2 500名城镇和农村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受试者3 d内的饮水和皮肤接触水的活动频率,并对有关饮水和皮肤暴露参数进行了测量.用暴露和健康风险模型计算了城镇和农村居民对14种重金属的经...  相似文献   

12.
人体健康水质基准是指在摄入饮用水和水产品时,保护人群健康不受危害的相对应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我国近年来系统开展了水质基准的研究,但在人体健康水质基准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为保护我国人群健康免受水体中污染物的危害,依据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制定方法,对基准制定过程中涉及的我国人群暴露参数〔体重(BW)、饮水量(DI)和水产品摄入量(FI)〕和水环境参数〔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态有机碳(POC)浓度以及水生生物脂质分数〕进行研究与总结,建议在制定我国人体健康水质基准时,普通人群暴露参数BW、DI和FI分别采用61.9 kg、2.785 L/d和0.030 1 kg/d,水环境参数DOC和POC浓度分别采用2.68和0.73 mg/L,第2、3、4营养级淡水水生生物的脂质分数分别采用2.47%、3.08%、3.16%.基于我国人群暴露参数和水环境参数,推导了12种多环芳烃(PAHs)的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其中苯并[a]芘的基准值(4.53×10-4 μg/L)最小,蒽的基准值(173 μg/L)最大.此外,在人体健康水质基准的制定过程中,除饮水途径外,建议充分考虑食用水产品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效应;针对关注区域、年龄组与致癌风险水平不同造成的基准值的较大差异,建议在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制定过程中对其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开展饮用水源地生态建设与保护更多注重工程性措施维护和改善,却忽略了开展水源保护给当地政府和居民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利益影响,造成保护区发展受到限制。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旨在对利益受损者的利益补偿与恢复,调动保护区政府和居民开展生态保护的积极性,避免水源保护活动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主体、客体及补偿对象,对不同补偿方式开展比较,对中国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气候对我国城市居民氟摄入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19个城市的供水氟含量与当地居民尿氟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当月的平均气候资料和口腔健康资料与之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低于18℃的月平均气温对我国城市居民氟的摄入量基本没有影响;当月平均气温高于18℃时,随着气温的升高,我国城市居民氟的摄入量会随饮水量的增加而上升,反映了我国城市居民主要依靠饮用水摄取氟。对于平均相对湿度来说,月平均相对湿度超过80%会对我国城市居民氟的摄入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及健康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安徽省不同地区231个随机样点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为0.12~1.94mg/L,平均0.57mg/L,其中淮北平原区(0.85mg/L)>大别山地区(0.42mg/L)≈江淮丘陵区(0.41mg/L)>沿江平原区(0.34 mg/L)>皖南山区(0.24mg/L). 61.85%的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小于0.50mg/L,24.89%在0.50~1.0mg/L之间,12.05%在1.01~1.50mg/L之间,1.21%高于1.5mg/L.不同地区居民每人每天饮水摄氟总量为0.26~4.3mg (以2.2L饮水量计).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饮水摄氟总量全部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推荐的最低限量,应采取饮茶或饮水加氟措施增加摄氟量,而在淮北平原区亳州市部分样点氟化物摄入量超过了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推荐的最高限量,宜采取降氟饮水方法减少人体摄氟量.  相似文献   

16.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such as Cd, Cr, Cu, Mn, Ni, Pb and Zn were investigated in drinking water sources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collected from Swat valley, Khyber Pakhtunkhwa, Pakistan. The potential health risks of heavy metals to the local population and their possible source apportionment were also studied.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were analysed usin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and compared with permissible limits set by Pakist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Cd, Cr, Ni and Pb were higher than their respective permissible limits, while Cu, Mn and Zn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within their respective limits. Health risk indicators such as chronic daily intake (CDI) and health risk index (HRI) were calculated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separately. CDIs and HRIs of heavy metals were found in the order of Cr 〉 Mn 〉 Ni 〉 Zn 〉 Cd 〉 Cu 〉 Pb and Cd 〉 Ni 〉 Mn 〉 Cr 〉 Cu 〉 Pb 〉 Zn, respectively. HRIs of selected heavy metals in the drinking water were less than 1, indicating no health risk to the local people. Multivariate and un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es showed that geologic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were the possible sources of water contamination with heavy metals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