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志武 《交通环保》2002,23(5):32-34
国际公约就船舶污染事故的预防、应急处置、污染赔偿等有关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而中国相关法规滞后 ,文中就国内有关法规及国际公约、近年来福建海域船舶污染事故、如何解决目前有关问题等几方面 ,分析和阐述尽快建立油污赔偿机制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  相似文献   

2.
刘昭青 《交通环保》2003,24(4):50-50
20 0 3年 5月中旬 ,为期 5天的关于建立油污损害赔偿补充基金的国际大会在IMO伦敦总部召开。大会通过了《建立国际油污赔偿补充基金的议定书》(ProtocolEstablishinganInternationalOilPollutionCom pensationSupplementaryFund) ,即建立了对油轮油污事故的第三层赔偿机制 ,增加了对未来油轮污染事故受害者的可能赔偿额 ,对某一油污事故的赔偿总额将达 7亿 5 0 0 0万SDR(刚超过 10亿美元 ) ,包括现存的CLC和Fund赔额在内。该议定书引用的补偿体制在可预见的将来 ,将确保油损害受害者的损失得到充分的赔偿。该次会议争论激烈 ,论战的…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船舶溢油污染事故国家损失赔偿主体、赔偿范围和索赔方法。  相似文献   

4.
浦宝康 《交通环保》1995,16(1):25-26
评估自然资源的受损赔偿浦宝康[蛇口明华培训中心,518067]本刊1990年第6期刊载的“AMOCOCADIZ油污诉讼案的法庭判决”一文中,提及1988年美国法庭对生态遭受油污损害索赔的立场是,凡是有人经营管理的才能给予赔偿,自然资源遭受损害不予赔偿...  相似文献   

5.
建立中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建立一套有效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是提高中国船舶溢油应急能力和减轻污染损害的根本途径。文中论述了建立该机制的必要性和建立中国赔偿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及运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家慧  劳辉  刘红 《交通环保》1999,20(4):22-24
加拿大是世界上最早通过立法建立船舶溢油赔偿机制的国家。现在加拿大采用国际机制和国内机制相结合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油轮和非油轮的油污损害赔偿问题,本言语概括总结了该机制的特点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近来国内外连续发生重大污染事件,尤其国外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法律处理结果引人关注。案例对比分析表明,在对环境污染的执法处罚方面,我国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包括:国内处罚标准偏低,国外重罚趋势形成;国内污染损失难定,国外评估制度完善;国内企业违法成本偏低,国外政府出面进行索赔。因此,我国应当通过对污染企业实施司法赔偿来强化环境法制权威:一是靠赔偿提高违法成本;二是靠诉讼树立法制权威;三是靠政府索赔生态环境损害。  相似文献   

8.
浦宝康 《交通环保》2002,23(5):24-26
自然资源受损赔偿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对环境保护却很重要的问题 ,文中根据国际溢油会议论文集中有关这方面的论述 ,特别是评估方法 ,作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油污赔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辉 《交通环保》1997,(6):27-30
回顾了我国自1973年以来有关油污赔偿方面的情况;分析了我国油污赔偿方面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如何解决我国的油污赔偿问题的建议。国内外有关油污赔偿问题的研究表明:单一从传统的油污民事责任的侵权理论,根本无法完全解决我国油污赔偿的现实问题.应通过结合我国船舶防污管理和油污赔偿实践,既要充分发挥油污保险的作用,又要使保护环境的共同责任的理论尽快付诸实践,通过立法设立我国的油污赔偿基金.建立船舶油污赔偿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叶媛博 《环境》2012,(4):16-19
2011年6月4日,渤海湾发生漏油事故,造成840平方公里的劣四类严重污染海水面积,约3400平方公里海域由第一类水质下降为第三、四类水质,辽宁、河北、天津、山东等省市的养殖户遭受重大损失.这些损失该由谁来赔偿?索赔又该如何进行呢?  相似文献   

11.
黄浦江中上游地区农用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浦江中上游地区农用土壤为研究区域,在获取区域内729个农用表层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浦江中上游地区农用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分布特征和来源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黄浦江中上游地区农用土壤中Cd、Hg、As、Cr、Pb、Cu 、Zn 的平均值分别为0.163,0.144,7.54,86.3,24.9,31.4,98.8mg/kg,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Hg、Cd、Cr、Cu 、Zn平均含量均超过上海市土壤中相应重金属元素含量背景值,其中尤以Hg显著,是对应背景值的1.44倍;以上海市土壤背景值为标准,农田土壤中Cd、Hg、As、Cr、Pb、Cu 、Zn 超标率分别为59.7%,68.2%,19.3%,67.1%,44.9%,58.4%,76.7%,表现为Zn> Hg> Cr> Cd> Cu > Pb> As.从空间分布来看,青浦、松江远郊区域农用土壤中Cd、Hg、As含量明显高于奉贤、闵行区,靠近市区的闵行Zn、Cr、Cu含量最高,各区域Pb含量差异不大;重金属来源分析表明,As、Cd、Hg元素来源主要与成土母质、农业生产活动等结构性因素有关,而Cu、Cr、Zn、Pb累积受工业生产、人民生活以及交通活动等随机性因素影响较大;Cd含量在不同农用土地利用类型间差异较大,其余元素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包头铁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评价   总被引:36,自引:10,他引:26  
郭伟  赵仁鑫  张君  包玉英  王宏  杨明  孙小丽  金帆 《环境科学》2011,32(10):3099-3105
对位于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包头尾矿库区和白云鄂博铁矿开采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治理草原矿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包头尾矿库区周围不同方向的土壤都受到了重金属Pb、Cu、Zn和Mn的污染,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表明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Mn〉Zn〉Pb〉Cu;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表明...  相似文献   

13.
卢小慧  余方中  范一鸣  杨阳 《环境科学》2023,44(3):1646-1656
我国各大城市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工业企业搬迁,并产生了众多污染搬迁遗留场地,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严峻.为了分析三门峡某铅厂遗留场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空间分布和污染来源,采用地统计学分析场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规律和分布特征,并利用PMF模型解析场地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土壤中As、Cd、Cu、Pb、Hg和Ni的平均值远超过河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As、Cd、Pb和Hg含量超过场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As、Pb和Hg含量超过场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Cr的高值区位于废渣堆场北侧,Ni和Cd高值区位于废渣堆场北侧和场地南侧,As的高值区位于废渣堆场南侧与生活区之间,Cu和Pb高值区较为分散,主要集中于中部的原料堆场和炼炉区,Ni和Cd、Cu和Pb具有相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PMF模型可知,7种重金属有3种主要来源,Cd以废渣堆积源为主,贡献率为87.60%;Cu、Pb和Hg以土壤母质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92.50%、75.20%和95.40%;Cr、Ni和As以原料粉尘废气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80.80%、83.30%和62.00%.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Pb、Cd、Cr、Hg、As、Cu、Zn、Ni等8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空间分布及污染来源.2019年9月共采集382个兰州耕地表层土壤样品,并测定其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①兰州市耕地土壤重金属Pb、Cd、Cr、Hg、As、Cu、Zn、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96,0.24,0.05,6.40,8.36,48.57,101.92,34.34mg/kg,其中Hg的均值超过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Cd、Hg、Cu、Zn、Ni的均值超过兰州市土壤背景值.内罗梅综合指数表明研究区耕地52.62%样点呈现轻度污染,37.70%样点呈现中度污染,3.66%样点呈现重度污染,无重金属污染的样点占6.02%.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13.09%的样点属于轻微生态风险,68.85%的样点属于中等生态风险,17.54%的样点属于强生态风险,0.52%的样点属于很强生态风险.②基于PMF模型可知8种重金属有4种主要来源,其中Pb、Cd、Zn、Ni以交通运输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52.4%、50.7%、56.7%和50.2%;Hg以农业活动和医疗设备源为主,贡献率为83.7%;Cr、Cu和Ni以自然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81.2%和61.3%和49.8%;As以工业活动源为主,贡献率为68.3%.③从空间分布来看,研究区内除Cr外,Pb、Cd、As、Cu、Zn、Ni在城关区和七里河区都有高值区出现,其中Zn和Ni的高值范围较广,可能与人为影响有关;Hg在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以外的研究区内均有高值出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及其产业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中国前两批特色小镇为例,综合利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地理联系率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特色小镇的产业特征及其开发建议。结果显示:中国特色小镇在分布上具有“总体集聚、依托经济、沿线、围城、靠景”的特征。从空间分布类型看,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人口分界线的东南部,大体上呈现出集聚分布的态势;从空间分布均衡性上看,特色小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衡特征,且集中度较高;从空间分布密度上看,中国特色小镇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形成五大集聚区,分别为环渤海集聚区、长三角集聚区、东南沿海集聚区、西南成渝集聚区、中原集聚区。当前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是政策主导下区域经济、区位交通、核心城市、旅游资源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前两批特色小镇主要以农业主导型与工业主导型为主,产业特色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分析结果,从尊重规律、政策导向、产业引领、要素配套等方面提出未来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沈镭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2):3037-304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和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对中国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与保障自然资源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把实现碳中和目标与保障资源安全目标结合起来,从碳中和的技术逻辑和自然资源领域的实践逻辑视角,分析提出中国自然资源安全保障路径及其实现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从自然资源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和当前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实践出发,系统分析了碳中和的相关问题和自然资源领域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研究表明:当前国内外对碳排放的认识不仅存在量化指标不确定性,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的误区,中国面向2030年和2060年多个发展目标,需要统筹各种能源与资源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领域实现碳中和必须遵循自身的技术逻辑与实践逻辑,厘清碳中和行动之间各种边界,加强自然资源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揭示碳达峰和碳中和(3060目标)与能源和资源关联耦合机理,研究制定化石能源退出路径和其他利用策略,研发和推广提升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的适用技术,探索林草、湿地、土地利用和碳封存实现增汇的潜力与实施路径,研究山水林田湖草沙与自然资源系统治理新模式,开展面向碳中和战略目标的自然资源安全战略研究、模拟预警、动态评估、方法创新与应用示范。建议实施包括化石能源双控行动、再生能源勘查行动、资源利用提效行动、关键矿产增储行动、耕地保护修复行动、林草扩绿保育行动、湿地修复保护行动、陆海统筹协调行动、资源管理智能行动、人才技术创新行动等十大重点战略计划。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小麦遥感估产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面积小麦遥感估产区划是一项专项应用区划,主要服务于小麦遥感估产研究与实践。本文结合农作物区划理论和小麦遥感估产的具体要求,并重点考虑后者,提出了小麦遥感估产区划的原则和依据,建立了区划指标体系,藉此把我国分为14个估产区和32个估产亚区。  相似文献   

18.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的基础保障。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目标首先是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水平方向的有机链接,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生态保障与环境支撑。以安徽省沿江地区为例,论文通过生态系统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分析,确定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主要集中在皖南山区、西部山区一带、长江干流和巢湖等地区;通过经济发展潜力分析,确定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和安庆市的市区及滨江地带是主要的经济优先开发地区。以景观格局优化理论为指导,根据沿江地区的自然生态特征,构建了由3个生态源、7个生态廊道和众多的生态斑块、生态楔组成的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4年秋冬季全国联网资料,给出中国19个典型区域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厚度(AODλ=500nm)、Angstrom混浊系数(β)和Angstrom波长指数(α).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海北、拉萨,AOD平均分别为0.09、0.12,β平均分别为0.05、0.13,α平均分别为1.09、0.06.东北地区,海伦、三江,AOD平均分别为0.14、0.15,β平均分别为0.04、0.06,α平均分别为2  相似文献   

20.
我国黑土退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晓斌  王清 《地球与环境》2005,33(Z1):588-592
黑土是一种腐殖质层厚,质地松散,肥力很高,孔隙比较大而透水性差,粘粒含量高,适于耕作的淋溶土。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缺乏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意识、急功近利思想影响下,黑土遭到过度垦殖和掠夺式经营,人类对其活动范围远远超过了其再生能力,导致有机质含量减少,肥力下降,孔隙比减小,保水持水能力降低, 土壤板结,黑土严重退化。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防止黑土退化及加强黑土保护之际,通过对黑土分布状况和黑土退化研究现状的分析,总结出黑土退化方式,揭示了其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防止黑土地退化和保护黑土地的措施,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黑土退化研究的新方向,希望能为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进一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