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降低声源强度和提升声学材料吸/隔声性能是当前高速铁路噪声控制的主要技术路线。针对高速铁路既有降噪基础设施抑制低频噪声有限的现状,探讨了基于声辐射控制的高速铁路低频降噪技术。通过分析薄膜型复合结构的声振耦合特性,研究了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的声学性能及关键影响参数,并利用声学超材料的相位控制能力,以控制轮轨区域噪声为例,对桥面板进行了声学设计,验证了声辐射控制技术降低铁路噪声的有效性,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外实测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提出轮轨粗糙度、轨枕垫板刚度、旧轨道或钢轨顶面存在波状磨损及有缝、无缝钢轨和钢轨表面不平顺是影响轮轨噪声的重要参数。因此,对钢轨、轮轨粗糙度等采取综合降噪措施,可有效控制轮轨滚动噪声和振动。该结论可用于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降噪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国外铁路噪声控制技术管理对策的总结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铁路噪声控制技术应优先考虑从源头上控制噪声的产生和扩散,这是控制噪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2)铁路噪声降低目标值的确定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3)铁路噪声的标准和防治应考虑既有线路和新建线路的区别;机车车辆的噪声辐射标准应考虑在用和新造车的区别。(4)铁路噪声控制必须基于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欧盟各成员国都必须为欧共体削减噪声战略贡献一份力量。(5)重视噪声地图的作用,发展相应技术。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车站内环境噪声振动问题将直接影响铁路站区综合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针对高速铁路典型高架中间站噪声振动影响特性,提出相应的减振降噪综合技术方案,为高速铁路高架车站内环境噪声振动控制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铁路交通大大促进了城市化,城市化的发展必将造成铁路站点周边区域的人口密度、交通流量和土地使用等因素的改变,铁路站点周边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同时造成周边区域的环境污染加剧,特别是环境噪声的增强,形成次生环境影响。对铁路站点周边区域次生环境影响程度、范围、主要控制因素的分析评价是在铁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北京站和西客站等北京地区主要铁路站点周边区域噪声水平的监测和测试,得到了铁路站点周边区域噪声环境水平的现状值分布特征,比较分析不同规模的铁路站点周边区域噪声水平的不同分带特征,将车站周边区域噪声水平的监测值与城市背景噪声值进行对比,得到了对车站周边区域次生噪声环境影响特征,明确了次生噪声环境影响的成因和控制因素,提出了铁路次生噪声环境影响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伴随新建铁路、既有线增建二线、电气化改造等项目的大规模建设,围绕铁路建设、运营由来已久的铁路噪声污染和扰民的问题却更为突出。根据铁路噪声的传播特性,合理地选取了一种噪声预测方法,即模式预测法作为铁路噪声预测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噪声模式法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和边界条件。以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铁路干线之一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由于工程规模、线路质量、列车速度、运输组织的变化,引起的铁路噪声对沿线声环境的影响,定量给出了典型区段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60m、120m处的昼夜间等效连续声级值。通过对噪声贡献值与声环境适应性分析,定性描述铁路噪声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有效控制铁路噪声污染、合理划分工程沿线土地利用功能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冲突管理总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铁路行车指挥水平、保障行车安全,研究了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冲突管理问题。以高速铁路运输系统特点分析为基础,在定义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冲突后,对列车运行冲突从4个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分析列车运行冲突的特点,阐述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冲突管理的内涵。列车运行冲突的形成机理研究、冲突分析、冲突消解和基于冲突管理的列车运行调整方法和运行图研究等问题构成中国高速铁路冲突管理的主要研究框架体系。高速铁路冲突管理理论体系的研究是高速铁路运输组织优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是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随着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噪声振动测试成为了当前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铁路联调联试的概念以及噪声振动联调联试内容和测试现状,分析了噪声振动自动测试的必要性,比较了不同无线传输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据此最终确定了适合噪声振动测试的技术经济可行的无线传输技术方式,实现了噪声振动自动测试和采集。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事故预防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广深线 (广州—深圳 )及秦沈线 (秦皇岛—沈阳 )的工程设计过程 ,分析了可能引发铁路事故发生的几方面的主要原因 :速度控制问题、轨道故障、自然灾害等 ,并对这些事故因素提出了预防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减少铁路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列车低速通过道岔线路时近场环境噪声测量数据,分析得出列车通过道岔时产生的噪声影响高于列车通过直线线路时;列车通过道岔时的噪声产生的原因以轮轨间的摩擦和撞击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特征,评估其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效果,采用现场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特征进行调查,采用职业病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模型进行控制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该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劳动过程中危害和生产环境中危害;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焊烟尘、矽尘、NO、NO2、CO、CO2、噪声、振动、高湿等;隧道内工务、电务、供电三大线路作业场所的线路维护人员接触的噪声均为轻中度危害,氮氧化物(NO、NO2)为轻度危害,接触的CO为中高度危害,线路维护人员矽尘作业岗位为轻中高度危害,易导致职业病损的发生。提出应重点监控该铁路隧道接触噪声、CO和矽尘的作业岗位,采取科学综合防控措施,改善作业环境质量,强化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2.
以高速铁路发展为背景,从高速、快捷、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出发,分析了高速行驶的列车电力供应问题,提出安全稳定的受流条件是列车正常运行的前提。建立了高速铁路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动力学模型,以Mathieu方程为基础,采用摄动法推导出弓网系统稳定边界,并求得了系统的周期解,采用实际接触网、受电弓以及列车运行速度等参数,得到一组弓网系统稳定受流曲线。为深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又对系统的Lyapunov特征指数进行计算,得出不同参数下的Lyapunov特征指数,从而提出了列车的最佳运行速度和最不利运行速度,为进一步研究高速铁路弓网系统的稳定安全受流及设计新一代受电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及其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会给市民和旅客带来便捷 ,同时也会给沿线的居民和建筑物带来振动及噪声等环境污染的公害。笔者分析了振动和噪声的控制与评价标准和预测方法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的特点和传播规律 ,从声源的控制、振动传播与声传播控制以及承受物控制 3个方面 ,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新建铁路对城市噪声的影响特点 ,笔者认为除了铁路运输噪声外 ,由铁路引起的次生环境噪声影响也较大 ,包括站区噪声及车站引起的周边新增道路交通噪声。这些噪声特点各不相同 ,但都受铁路规模大小影响。噪声预测方法应在考虑铁路规模的同时 ,针对不同影响特征建立不同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轨缝值与行车速度对车辆通过钢轨接头时产生的振动与噪声的影响程度,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计算模型;该模型的车辆采用整车模型,共10个自由度;轨道结构采用3层弹性点支承有限长欧拉梁模型,共402个自由度;系统的激励大小可由轨缝值和行车速度推导出来,并运用赫兹非线性接触理论计算轮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采用该模型,结合快速显式迭代积分法和MATLAB6.5强大的矩阵分析功能,对不同轨缝值和车辆行驶速度条件下钢轨接头的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为减振降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高速列车作用下,由运行质量变化和沿线路方向的弹性基础支撑的非均匀性等所引起的对铁道线路的垂向动态响应。在时域内使用FEA法推导建立了高速列车/线路系统相互作用的运动方程,通过使用数值积分算法,分析了车辆运行速度、移动质量、线路的弹性基础支撑及其非均匀性等参数变化对铁道线路动态性能的影响,通过与通用分析模型结果进行的对比显示了良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轨枕失效区域对钢轨的动态响应影响显著,在非均匀弹性基础支撑上钢轨的变形与移动质量的大小成反比,但在均匀基础支撑上钢轨的变形则与移动质量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7.
温念慈      倪少权      陈钉均      张慧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7):48-54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突发大客流下的客流控制应急决策的制定与调整,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进行分析,将协同矩阵与多目标规划理论运用到突发大客流下多车站协同客流控制应急决策研究中。在协同车站间路网拓扑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分别考虑各车站协同与不协同、协同车站加入或退出、协同车站评价标准变化等情况下,初始应急决策的制定与动态方案调整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能够表达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间协同作业的各种状态,实现突发客流冲击情况下的路网多车站动态协同应急决策的制定与动态调整,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协同作业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