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化学法处理高浓度电镀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总结了采用化学法处理高浓度电镀废水中的含氰废水、含镍废水、含铬废水和含酸废水的工程设计、调试和实际运行情况。实践表明,化学法处理高浓度电镀废水是行之有效的,而用PH/ORP计控制好废水处理中的化学反应是稳定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高效降氰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从电镀废水中分离出了三株能够高效降解自由氰根的菌种,并对这三株菌的生长曲线和影响其降解氰化物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三株菌分别属于青霉属、木霉属和酵母属,并命名为M3、Mw4和Ms;其最大生长量的时间分别为15、20和18小时;当CN^-初始浓度为80mg/L时,M3菌16h内降解氰化物的最优条件是pH为5-7、温度为20℃~30℃、摇床转速为130rpm、接种量为10%。在此条件下,M3菌将80mg/L CN^-降解到0.22mg/L,降氰率达到98.9%。该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在处理含氰废水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与铁-炭微电解法联用的工艺方法处理含硝基苯、苯胺的废水。通过培养驯化微生物阶段、半负荷进水阶段、满负荷进水阶段的调试运行,表明:当进水CODCr<1 000mg/L、硝基苯<120mg/L、苯胺<30mg/L时,出水可达到CODCr<300mg/L、硝基苯<5mg/L、苯胺<5mg/L的设计要求。铁-炭微电解法在pH值为3~4时,对废水有一定的脱色作用,但pH值升高后脱色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反渗透+离子交换"为核心的组合工艺对电镀含氰废水进行处理,系统净化后的纯净水回到漂洗槽回用于漂洗,氰化物由于受到膜组件的截留而得到浓缩,浓缩液收集后可回收氰化物。  相似文献   

5.
含氰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物化法、氧化法、电解法、生物法、高温水解法和焚烧法等常用含氰废水处理方法的原理及特点。介绍了一种新型含氰废水处理方法——辐射法,阐述了其特点及应用情况,同时指出了工业化处理含氰废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炼厂柴油碱渣废水中含有成分复杂的酚及硫化物,因而其浓度较高。大港石化公司运用高浓度废水处理技术进行生物前期处理,其装置试运及柴油碱渣标定应用表明该技术先进。在生物处理过程中,工艺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或超过设计目标。其中,CODCr由处理前的34744mg/L降低到370mg/L,氨氮控制在50mg/L以下。高浓度废水处理技术流程简单,对周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7.
PAC和PASS对印染废水的混凝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恭任  于瑞莲 《环境技术》2004,22(5):35-39,43
主要研究PAC和PASS混凝剂对高浓度和低浓度印染废水的混凝处理效果。确定了PAC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pH:4.39;色度:18750倍;COD:6480;浊度:1462)的最佳pH、混凝时间、投药量为5~7、8min、24mL/L;PASS处理低浓度印染废水(pH:10.16;色度:2020倍;COD:168;浊度:36.4)的最佳pH、混凝时间、投药量为6~7、15min、12mL/L。PAC处理高浓度的印染废水效果较好,处理低浓度印染废水的效果较差;PASS处理低浓度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比PAC要好。  相似文献   

8.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及运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污泥混合接种的方法 ,成功地启动了实验室规模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启动后含氨模拟废水运行的进水氨浓度和进水亚硝基氮浓度均为 2 0mmol/L ,氨氮、亚硝基氮和总氮的容积负荷率为 10 6 9mmol/L .d、12 2 6mmol/L .d和 394 5 5mg/L .d ,氨氮、亚硝基氮和总氮的去除率保持在 90 %、99%和 95 %以上。对运行条件研究表明 ,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最适pH为 7~ 7 5 ,最适温度约在30± 1℃。厌氧氨氧化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而下降 ,氨的厌氧转化随COD浓度的增加也呈抑制型曲线 ,当COD浓度为 80 0±5 0mg/L时 ,厌氧氨氧化速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高浓度含砷废液的直接固化稳定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固化和稳定化技术处理高浓度含砷废液,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处理浓度高达100,000mg/L含砷废液时非常有效,能将高浓度的含砷废液直接转化成非浸出性废渣,可以最终安全填埋.  相似文献   

10.
利用强化混凝工艺对含聚采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在以PFS作为主混凝剂,Potenflo1315和Potenflo1365作为助凝剂的强化混凝实验中,分别考察了pH值、PFS投加浓度以及有机助凝剂Potenflo1365和Potenflo1315的投加浓度对含聚采油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5.0时,当投加浓度为150 mg/L的PFS与2.5 mg/L的Potenflo1365复配后,对含聚采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COD_(Cr)去除率达到88.8%,浊度去除率达到98.1%,经处理后废水主要指标可以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文章应用MBBR(流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工艺对某石化公司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改造,并研究影响该工艺高效脱氮的主要因素,即pH值、DO含量和污泥回流比。结果表明:实际运行中,pH值控制在7.5、DO在1~4mg/L、污泥回流比R≤3,能取得较好的脱氮效果,将氨氮降至3mg/L以下,同时,将污泥浓度维持在5~8g/L,还可在短时间内实现CODCr高去除率。实践证明,MBBR工艺在生活污水完善项目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污水中污染物含量,为后续深度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2.
生态过滤技术去除城镇污水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健 《四川环境》2002,21(3):14-16
生态过滤工艺是一种利用由微生物和以蚯蚓为代表的微型动物共同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对城镇污水中的氨氮进行降解和代谢的新型环保技术。该工艺由生物予处理和生态过滤组合而成。当城镇污水采用适当的生物予处理 ,生态滤池的水力负荷为 3 0m3 /m2 d时 ,该工艺处理城镇污水的氨氮去除率达 58%~ 70 % ,氨氮出水浓度为 1 0~ 1 5mg/L ,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该工艺还具有比活性污泥法除氮工艺节约 60 %的能耗、 37 5%的造价、管理方便和污泥产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某区块煤层气采出水水质均值为COD 170 mg/L,BOD529.7 mg/L,氨氮5.36 mg/L,氟化物6.59 mg/L,4个污染物指标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限值要求。文章针对该地区煤层气采出水的可生化性差(BOD5/COD≤20%)、氯离子含量较高等特点,采用“电絮凝+电氧化”法进行中试试验,处理后水质COD≤17 mg/L,氨氮≤0.1 mg/L,氟化物≤1.0 mg/L,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COD、氨氮、氟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指标,使该区块煤层气采出水达到GB 3838—2002标准Ⅳ类水质要求(COD≤30 mg/L、氨氮≤1 mg/L、氟化物≤1 mg/L)。应用中试试验研究成果,采用“双电+保障(过滤)”工艺在该区块建成了煤层气采出水处理示范工程,水处理站建成投运后出水水质稳定,始终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污泥集装化运输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集装化运输系统的逐步完善和发展,上海市污泥的集装化运输逐渐被提上日程。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中心城区的1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污泥含水率、污泥运输道路和装卸环境等进行系统调研,综合分析和研究了上海市各污水处理厂污泥集装化运输的可行性,并进一步研究了污泥性质对集装化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市中心城区仅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含水率约为60%的深度脱水污泥符合污泥集装化运输的要求;深度脱水污泥性质较为稳定,对各种钢材料的腐蚀性为0.00016~0.00125 mm/a,对集装化运输影响较小,但污泥释放的氨气浓度高达173.66 mg/m3,影响集装化运输,需采取水雾喷洒等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炼化企业污水场控制污泥膨胀,可以在一定限度内有效提高装置的污水处理能力。通过对大连石化公司污水场进行生产分析,在保持有机负荷F/M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好氧生化单元的污泥浓度由设计值2000~2500mg/L,提高至3500~4000mg/L之间,进水COD去除量由设计值8880kg/d,提高到16000kg/d,使装置的处理能力提高了1.8倍。  相似文献   

16.
纯化油田污水处理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纯化油田首站污水由于具有较高的矿化度和温度,同时含有未除干净的原油及大量的悬浮物,使污水变得异常复杂,结垢腐蚀严重,为此展开了纯化油田污水水质改性新技术研究。通过试验,结论为:水处理工艺用化学混凝、沉降分离过滤为好,对现有水处理流程改造少,能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投入成本低。处理后的污水:含油≤8 mg/L,悬浮物≤3 mg/L,SRB ≤102,平均腐蚀率<0.076 mm/a。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真丝染色综合废水A/O处理中所产生的污泥进行无污泥化生物处理的研究,并把技术运用在日处理900t/d的综合废水生化处理装置上,设施经四年连续运行表明:出水pH=7. 36,SS=48mg/1,CODcr=95mg/1,BOD5=38mg/1,NH3-N=18 .8mg/1,出水水质指标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该技术不仅解决了污泥的难治理问题,而且利用生物技术彻底解决了污泥的二次污染问题,还节约了可观的运行费用和投资费用,并提高了A/O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含氯采油废水生物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SBR活性污泥法,选用从海水、采油废水及长期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的耐盐有机物优势降解菌来处理高含氯采油废水。现场中试试验证明:在氯离子浓度小于10000 mg/L时,用该法可使处理后的高含氯采油废水达标排放。研究表明,解决高含氯采油废水生物治理的前提是驯化具有良好有机物降解性能的耐盐微生物。  相似文献   

19.
针对化学混凝处理含油污泥中混凝剂投加量大而混凝效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实验研究了Cl-对混凝剂处理含油污泥絮凝效率的影响。实验中采用抽滤的方法来测定絮凝效率。实验结果表明Cl-是影响絮凝效率的重要因素,Cl-<10000mg/L时,Al2(SO4)3、PAC混凝效果较好,Cl->20000mg/L时,PAM的混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炼油化工废水水量大,含有较高浓度的COD、NH3-N、硫、酚、石油类等污染物,活性污泥法具有运行稳定,耐负荷运行、成本低、维护方便和处理效果良好的特点。文章通过分析污泥沉降比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温度是影响沉降比主要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也影响污泥沉降比,污泥沉降比对维持曝气池稳定有重要作用,利用污泥沉降比可以调节剩余污泥排放量,控制污泥浓度;通过污泥沉降比的变化可以及早判断和发现污泥膨胀,及时做出工艺运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