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Oil spill mode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for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aper introduces systematically the developing principle of CWCM 1.0 oil spill model based on Lagrange system and oil spill fate processes in environment, reviews two oil spill incidents of "East Ambassador" in Jiaozhou Bay and "Min Fuel 2" in the mouth of Pearl River, and designs the predictable system simulating oil spill applied in contingency plans. It is indicated that CWCM 1.0 has met preliminarily the demands for functions of precision simulating and predicting oil spill, and can plan an important role to support oil spill response.  相似文献   

2.
赵如箱 《交通环保》2000,21(4):15-17
在溢油模型模拟溢油扩散、漂移的轨迹及其归宿的基础上提出溢油反向运算既反推的发展设想,扩展其功能,增加其应用,形成完整的溢油模型,并将该溢油模型运用于海事管理工作中,为海事管理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海上溢油事故频发,不仅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海洋及近岸海域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危害,构建科学、可靠的海洋溢油模型对于溢油事故的处置应对、预警预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基于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 Code)、"油粒子"溢油轨迹和风化模型,构建了海上事故溢油漂移轨迹预测模型。通过对实际溢油事故的模拟对比证明,相对于基于对流扩散方程的传统溢油模型,"油粒子"算法更直观,模拟的油膜轨迹、形态更贴近实际过程。  相似文献   

4.
利用MIKE21 HD水动力模块对福建东吾洋附近海域进行潮流数值模拟,通过与实测资料对比,对模型计算的潮位、流速及流向进行验证。验证结果显示,数模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该潮流数值模型可以反映当地水动力情况,并作为溢油模块的水动力基础数据。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油粒子”理论,考虑油膜运动过程中扩散、漂移、风化等过程,建立了东吾洋关门渔港邻近海域二维溢油扩散模型,模拟不同潮时(涨憩、涨急、落憩及落急)发生溢油,考虑不同风况(静风、夏季盛行风及冬季盛行风),分析不同情况下的溢油油膜漂移路径、漂移路程及扫海面积。结果表明,关门渔港附近溢油漂移扩散主要受潮流和风场影响,其中风场起主导作用。24 h内油膜最大扫海面积及漂移路程均出现在落憩静风时溢油,分别为6.66 km2及17.63 km。除落憩冬季风情况下溢油外,其余各情况溢油均在关门水道附近随潮流来回移动,最终到达东安岛西南侧弥勒湾内。  相似文献   

5.
本文参考其他生态系统常用的基线判定方法,研究探讨了海洋溢油环境损害参照点位基线判定方法,分析并提出了海域溢油环境损害参照点位筛选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为案例进行了应用。经对比验证,筛选出的参照点位得出的损害基线与案例实际历史监测数据接近,参照点位的状态能够代表评估区域溢油发生前的环境状态,这表明通过该指标体系筛选的参照点位可以用于损害基线的判定,建立的溢油环境损害参照点位筛选指标体系比较科学、有效;筛选体系所用指标常见且易于获得,指标体系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区域海上溢油应急预报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对《珠江口区域溢油应急计划》提供决策技术支持,针对珠江口海域的环境特点研究开发了“珠江口区域海上溢油应急预报信息系统”,综合有潮流快速预报模型、、三维溢油行为模型、溢油风化模型、溢油应急反应模型、以及电子海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等关键技术,数据库等关键技术,不但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模拟并可视化显示海上溢油的漂移扩散和性质变化过程,还可以同时显示环境敏感区和应急人.员设备分布等相关信息。经实际溢油案例应用表明,系统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符合较好,可有效地提高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效率。  相似文献   

7.
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初步给出了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的总体框架,并介绍了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溢油信息收集子系统、溢油模拟子系统、环境与资源信息数据库、溢油应急指挥中心、溢油应急处理子系统。该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具有功能综合、结合GIS和RS、决策支持等特点,可为建立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行油指纹鉴别技术主要以溢油的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为依据进行溢油种类和油源鉴别。本文对于采集的来自不同油品及不同风化程度、沾污不同环境介质的样品,进行总组分的碳稳定性同位素比值(δ13C)测定,有针对性地分析具有时空关联性的样品测定结果的差异性,为溢油鉴别提供一种新的溯源技术方法,为海事主管机关开展海上船舶溢油污染事故调査处理提供多元化的证据支持。针对4种溢油风化实验样品、来自东海“桑吉”轮溢油事故、福建福清江阴港“正力洛杉矶”轮燃料油泄漏事故、福建平潭看澳锚地“鑫海盛168”轮燃料油泄漏事故的源项样品和现场污染样品,进行了总组分δ13C测定及其基于差异性分析的溯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油品的溢油风化样品δ13C随风化时间的增加而具有类似趋势的差异性变化,可用于说明相应油种的同源相关性;利用溢油事故船载货油和燃料油的δ13C差异性,能够鉴别事故海域采集溢油样品的种类;溢油事故船舶燃油舱油样和清污现场采集的溢油样品可用于与受污染环境介质采集油样的δ13C差异性溯源比对;通常环境条件下,同源相似度较高的差异性限值为两倍平行样分析误差。  相似文献   

9.
水上溢油鉴别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溢油鉴别是溢油事故调查处理的重要取证手段,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溢油鉴别体系及最新溢油鉴别方法研究情况,对国内主要鉴别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对比.认为应把这些单一的、孤立的溢油鉴别技术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发展成系统的、快速的、能够实现计算机自动比对的、支持溢油应急决策的集成化技术.  相似文献   

10.
航海雷达可以克服夜间或者恶劣天气,全天时探测海上溢油目标,在海上溢油监测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大连"7.16"事件中监测到的雷达溢油图像为数据基础,基于航海雷达溢油监测原理,提出了采用卷积、Otsu和均值滤波算法,进行雷达图像降噪处理;利用图像整体均值运算,确定溢油监测的有效范围;采用阈值二值化与面积判别的方法,锁定油膜位置。相对专家解译和C-V水平集方法,本文所述的方法能够自动识别油膜信息,且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庞大的能源需求促使了我国海上石油运输业和开采业的井喷式发展,也加剧了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一次严重的溢油事故往往会给海洋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给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开展海上溢油行为与归宿数值预测技术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海上溢油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撑。本文综述了海上溢油行为与归宿数值预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包括溢油物理扩展模型、溢油漂移与扩散模型、溢油风化模型以及溢油预测模型系统,为未来海上溢油应急响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污染是最为严重的海洋环境损害之一,其发生带来了巨额的赔偿、补偿。因此,开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环境污染损害责任保险的专项研究十分重要,风险可保性作为确定保险标的的关键是研究的基础。本文运用法学及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环境污染损害风险基于可保性“经典定义”存在的不足,以及基于可保性“现代定义”优化的可行性。同时,运用海洋数值模拟技术,选取渤海为示例海域,分析了溢油污染损害风险影响范围的可预测性,论证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环境污染损害风险的可保性。  相似文献   

13.
本溢油预报微机系统针对渤海冰区。文中叙述了系统的结构,冰区溢油模拟方法及输入/输出的形式。除了溢油的时间、地点、溢油量等数据,用户还需输入风场条件和冰场初始条件。该具有特征;模拟瞬时或连续溢油源、动态图形输出显示油膜的分布及质心轨迹,界面友好、易于 、运算快速且有效、该系统可用于同事故发生时进行清除决策并对于可能溢油情形进行环境监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Visual Basic6.0将“3S”和GSM有机集成中的关键技术以及系统实现的溢油面积、溢油量的计算,接收定位,溢油定位连续动态显示,信息查询,联机之间、控制中心与应急单位互相预警等功能。该系统不但为溢油应急提供指导,同时也为溢油事故的仲裁和索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河道溢油模型在三峡水质预警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使三峡水质预警系统有效模拟预测三峡溢油事故,建立了适应该系统的平面二维河道溢油模型。常见溢油模拟的做法是在溢油自身扩展阶段采用Fay模型、在溢油飘移阶段采取油粒子模型,而文章使用根据Fay模型进行扩展之后的油粒子模型,该模型可在溢油的自身扩展和漂移阶段同时使用。该模型结合了油粒子模型和Fay模型的长处,既解决Fay模型只能用于静止海面上的限制,又解决了油粒子模型不能模拟溢油自身扩展阶段的难题,特别适用于水域相对海洋狭小且形状复杂,水流也较复杂的河流溢油模拟。将其运用为三峡水质预警系统的溢油模拟模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美国海岸警备队的溢油鉴别系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介绍了美国海岸警备队溢油鉴别系统的发展概况,溢油鉴别策略、原理、方法,溢油鉴别数据的产生与解释、分析报告,影响溢油鉴别的因素以及溢油鉴别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APELL计划"及其在长江南京段溢油事故应急处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南京段的溢油事故具有形式多样、爆发突然、危害性大、处理处置艰巨、影响长期等特点,根据"APELL计划"宗旨及其在世界和我国实施的效果,借鉴国内外溢油事故应急处置经验,建立了长江南京段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计划,为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减轻事故危害和损失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科学准确的溢油应急评估是合理配置应急资源、迅速提高应急能力、有效降低溢油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综合考虑海上溢油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法律法规,筛选出海上溢油应急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多层复合运算,确定了适合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的评价等级,构建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海上溢油应急能力评估方法,并在我国渤海海域和渤海油田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该研究成果可为提升我国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筛选和分析了海上石油平台溢油风险源,初步建立海上石油平台溢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集和隶属度,并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该类设施溢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合SINTEF井喷/井涌数据库和DNV海上平台溢油概率模型,建立了渤海海上石油平台溢油风险概率模型。通过对渤西某一生产平台溢油风险等级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平台评分为41.6,溢油风险等级中等偏低,溢油风险概率模型按平台数量和油处理量分别为F=5.7×10-5Q-0.3和F=4.0×10-4Q-0.988。该评价方法可判断海上石油平台溢油风险等级和溢油风险概率,可为海上石油平台溢油事故应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海上溢油污染规模不断扩大,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一系列公约,将环境损害赔偿提到议事日程。近年来,许多国家研究者精心设计了评估海洋环境损害的评估模型。本文对这些评估方法进行了梳理,得出溢油对海洋生态的损害评估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溢油事故发生后研究者利用实验研究溢油对各种海洋生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估模型,事故发生后根据溢油的类型、数量及事故海域特征对环境的损害利用模型进行评估。另一个是利用指标生物或计算海洋的生态服务功能损失来评估溢油的环境损害程度。介绍了国内外实际应用的一些溢油评估模型和方法,最后对未来的环境损害评估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