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于环境合同的属性的认识主要存在绅士协议说与契约说两种观点,但从软法的视角对环境合同性质进行界定则鲜有论述。作为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软法在世界各国早已存在,只是在国内法语境层面上探讨的相对较少。环境合同的软法属性的证成正是基于环境合同的性质与软法构成要件之间的契合以及环境法软法渊源形态具有的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当今我国环境法的体系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尤其现在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加入WTO以后要应对环境问题与贸易之间的协调问题,还要与国际环境法相接轨,环境法体系在“内忧外困”的境况下,需要实现自我的完善,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创新,本文考究国外最新的环境法立法,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下,协调环境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重点对环境法体系的更新进行理论探索,并提出一些环境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固镇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者"还是"污染保护者"?我国环境法律确立了"各级人民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原则",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第3条第2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为了落实此原则,我国现行环境法有许多条款赋予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职权,例如《环境保护法》第9、10、16、29、32条。  相似文献   

4.
时至今日,尽管已经拥有健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较为完备的环境执法体系,中国公众的环境法意识却依然有待加强。如何帮助普通公民运用法律手段实现环境维权,是推进中国环境法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开办这一栏目的目的所在。2005年有关环境保护的“听证会”此起彼伏,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构成了2005年环境与法交响曲的主旋律。为此,本期“环境与法”栏目,特别邀请法学专家,帮助读者——读懂“听证”的法治含义。  相似文献   

5.
杜娜 《环境教育》2006,(9):71-73
“自然和环境由于其自身的价值和它在人类生存中所占据的基础性地位,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所有已被人类居住和尚未被人类居住的地域都应该得到保护,保养,发展和必要的重建,从而使自然和环境的多样性,独一性以及自然景观和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得到长期的保障。”——《联邦自然保护法》  相似文献   

6.
环境法是一个新兴的部门法,对其基本原则的认定在学界观点颇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环境责任原则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从发展到完善的过程,体现了环境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取向,反映了环境法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应该作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同时,应通过法律制度的建设贯彻该原则,以发挥其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活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行政看美国的环境教育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联邦环境教育法众所周知,美国是由50个州构成的联邦国家,教育行政是由州宪法和州教育法规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特别是1962年卡尔逊著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不仅在美国,也在世界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自此,美国各界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和认识日益加深。在此背景下,1969年,前尼克松政府设立了总统直属的环境咨询委员会(CEQ),提出了公害意见书,从而打开了将环保作为国家政策的突破口,并于当时制定了国家环境政策法。同年,还创刊了(环境教育杂志)。翌年即1970年10…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先后制定和颁发了《环境保护法(试行)》、《森林法》、《土地法》、《渔业法》,《海洋法》、《草原法》、《矿产资源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初步奠定了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的自然保护法的体系和网络。但是作为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却尚末立法。占人口总数80%及国土总面积90%的农村资源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子孙后代的素质。因此,完善和补充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势在必行。一、农业环境保护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环境保护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已经步入以法管理环境的  相似文献   

9.
常纪文 《绿叶》2010,(9):29-32
环境法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因为环境法没有自己独特的基础性调整方法。若是独立部门法太多.则不利于规律性的研究。否定环境法的独立部门法地位,只是否定其与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的同类性.并没否定环境法是一个特殊领域或者类别的法,也不否定其作为法学二级学科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10多年来,全国人大制定了12部环保法律,各地制定了600项地方性环保法规,全国建立了4级环保管理网络,有8万多环境保护工作者,每年投入环保资金200多亿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0.7%。中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人民币,排污收费20多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国家准备提高收费标准。人大环委会正组织修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4项法律,制定的法律逐步与国际上的法律接轨。摘自“中国环境报”1994-03-17)通过法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吴振烈…  相似文献   

11.
刘庆 《绿叶》2014,(5):11-15
过去三十余年,我国陆续颁布了近30部与环境相关的法律,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换环境法律体系,但与之相对的却是整体环境质量的下降,可谓徒法不能自行。因而,如何让环境法能发挥治理和保护环境的功效,是比制定和颁布法规更为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产生与发展《环境保护法》,亦称《环境法》,是本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逐渐形成的一个新兴的、重要的、独立的法律学科,是一门地地道道的边缘学科。《环境保护法》的产生,是环境污染和破坏日趋严重的必然结果。环境问题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尤其是现代化工业大生产发展以后的事。最初,环境污染,主要是煤烟尘、二氧化硫造成的大气污染和冶金、制碱等工业  相似文献   

13.
环境标准与环境法律责任之间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建凯  黄琼 《环境技术》2005,23(2):37-39
环境标准是环境法运行的基础,环境法律责任是环境法实施的重要保障,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环境法的顺利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环境标准的正当性和阐述法律法规对人身财产权利的固有保护,可知环境标准是判断是否承担环境法律责任的充分但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农药是美国现代化农业的主要支柱之一,每年的产量和施用量均居世界前列,对农业生产本身和环境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美国对农药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美国的监督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比较健全,而且有效。一、以联邦为主,联邦与州相百配合美国国会于1947年制定了第一部有关农药的法律——《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和杀鼠刑法》。在公众积极推动以及《国家环境政策法》和《清洁空气法》的影响下,美国国会于1972年对《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和杀及刑法》进行了重大的修定,并更名为《联邦环境农药控制法》,确立了以联邦政府管理为主,联邦政府与各…  相似文献   

15.
周青 《环境教育》2010,(4):5-10
<正>如何改造提升环境法价值理念是当代中国环境法学者对环境法进行理论反思和实践探索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如果这种"反思"和"探索"不是仅仅从功利性或技术性角度进行的,那么"反思"和"探索"必然包括从人与环境道德角度进行的审视和关注。在国际环境立法和西方国家环境法立法过程中吸取了大量环境伦理学中"非人类中心主义"流派的价值理念。西方  相似文献   

16.
环境法学在我国属于新型的法学学科,"1984年原教育部颁发的<综合大学法律系法律专业教学计划>将环境法正式列为法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专业选修课,1985年制定的<经济法专业教学计划>将环境法和自然资源法两门课程分别列为经济法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国家教委于1987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开始将环境法...  相似文献   

17.
生态安全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6,16(2):50-50
生态安全是近年来环境法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防沙治沙法》的制定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修订为标志,“维护生态安全”作为立法宗旨已经写入法律,有关制度也有望建立。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带来了各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高强度污染排放,使我国各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各种环境问题集中爆发。以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的霾和光化学烟雾频发,大气污染呈现出煤烟型与机动车污染共存的新型大气复合污染。分析大气污染成分的构成、危害,制定科学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案,以期能够行之有效地解  相似文献   

19.
张忠民 《绿叶》2015,(Z1):82-89
环境法仰仗经济建设、重视政治建设、珍惜文化建设、强调社会建设、凸显生态文明建设,与"五位一体"理论密切关联。作为环境保护领域基本法的《环境保护法》,其修订的历程、文本的变化,体现了环境法领域对"五位一体"理论的理解和追寻;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更加契合"五位一体"理论,然而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环境法典编纂背景下,生物安全是否纳入环境法典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就生物安全的概念而言,国际法采用狭义概念,国内法采用广义概念,单从任一概念与环境法的关系判断,生物安全“入典”貌似成了伪命题。但生物安全概念的国际法与国内法差异中蕴含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维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在生物安全与环境法典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目前,生物安全具体领域专门立法的缺失以及环境法典体系化的需求,决定了生物安全必须纳入环境法典。生物安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现有的国内、国际立法,为生物安全纳入环境法典提供了可能。当下国内法规定的广义的生物安全概念决定了其无法全部纳入环境法典,只能筛选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属于环境法传统核心领域的生物安全事项,以嵌入的方式纳入自然生态保护编。环境法典无法涵盖的生物安全事项,宜设置引致条款指向单行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