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监测数据法、物料衡算法和在线数据法统计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设施出口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方法,并对比分析了三种方法的实际监测结果和优缺点,指出在线监测法能够准确反映电厂排污情况,对监测、考核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设施运行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燃煤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回归测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二氧化硫排放量与原煤中可燃硫和不可燃硫含量的关系,建立了燃煤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回归测算模型,并以山东省火电厂为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所建回归测算模型模拟精度高,效果好,是二氧化硫排放量测算方法的重大改进.  相似文献   

3.
燃煤电厂产生和排放的PM2.5中水溶性离子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认识我国燃煤电厂一次PM2.5排放特征,并定量评估大规模开展烟气脱硫与脱硝对其影响,本研究选取了国内一个煤粉炉电厂和一个循环流化床电厂,对其产生和排放的PM2.5进行现场测试,并进行水溶性离子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测的这两个电厂中,循环流化床电厂产生的PM2.5的质量浓度高于煤粉炉电厂产生的PM2.5的质量浓度,但是这两个电厂排放的PM2.5的质量浓度相当.产生此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该循环流化床电厂配备的电袋复合除尘器比煤粉炉电厂的普通电除尘器对PM2.5去除效率更高.煤粉炉电厂产生PM2.5中水溶性离子浓度低于循环流化床电厂,但是煤粉炉电厂排放PM2.5中水溶性离子浓度却远远高于循环流化床电厂,表明煤粉炉电厂排放的PM2.5受脱硫和脱硝设施的影响较大.煤粉炉烟气脱硝过程中可能形成硫酸雾,烟气中的部分硫酸雾和过剩的NH3反应生成NH4HSO4进入颗粒相,同时降低了PM2.5的p H值;而脱硫过程中脱硫液的夹带也会导致NH+4和SO2-4进入PM2.5.所以,虽然两个电厂产生的PM2.5中水溶性离子均以Ca2+和SO2-4为主,但煤粉炉排放PM2.5中的水溶性离子则以NH+4和SO2-4为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现状,指出燃煤电厂减排SO2管理措施不到位,经济政策不落实,国产化脱硫技术尚不成熟是目前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燃用低硫煤或洗选煤,采用煤炭清洁燃烧技术,建设烟气脱硫装置是解决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燃煤含硫率监测的瓶颈问题,提出了通过对锅炉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以及排放量获得的监测数据,推算得到燃煤含硫率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燃煤锅炉低NOx燃烧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语文研究了燃煤过程氮氧化物(NOx)的形成机制,论述了降低氮氧化物生成的基本途径和分级燃烧脱硝的基本原理,在乌拉山电厂410t/h煤粉炉上引入分级燃烧同时沿炉膛的轴向和径向实施空气分级。考察燃烬风量、径向空气分布、炉内氧量、锅炉负荷和三次风投停对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影响,控制适当条件,使脱氮效率达到30-50%。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燃煤电厂汞排放特征及排放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重庆市两种锅炉类型[循环流化床锅炉(CFB)和煤粉炉(PC)]的4个燃煤电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规模电厂输入输出物料汞含量,探讨电厂中汞的来源和去向,研究重庆市典型燃煤电厂汞的排放特征,估算其大气汞排放量和排放因子.结果表明,4个电厂的汞主要来源为煤,入炉煤汞含量为(80.77±6.39)~(266.83±4.71)μg·kg-1.4个电厂排放的汞主要进入了固体废物,其中,CFB电厂中汞的去向主要是粉煤灰,而PC电厂汞的去向主要是脱硫石膏和粉煤灰.4个电厂的汞脱除率为72.89%~96.05%,CFB电厂高于PC电厂.4个电厂的大气汞排放因子(EF电、EF煤)分别为4.66~29.47μg·(k W·h)-1和8.55~71.77 mg·t-1,大气汞排放量为6.13~429.17 g·d-1.燃煤电厂的汞排放与煤中汞含量、锅炉类型、发电负荷、污控设备等因素有关.为控制电厂汞排放,需改善燃煤机组的能效,提高烟气净化设备的除汞效率,加强燃煤电厂的固体废物利用监管.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1992,(4):46-47,33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控制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保护环境,特制定本标准.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允许排放量及烟尘允许排放浓度.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除层燃和抛煤发电锅炉以外的燃煤电厂.  相似文献   

9.
一、综述 工矿企业燃煤等产生的二氧化硫在空气中与水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酸雨落到地面,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为此,近年来,同家加大了工矿企业<特别是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力度,要求燃煤电厂配制烟气脱硫系统.  相似文献   

10.
燃煤电厂铅的迁移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我国6台有代表性电站锅炉的烟气以及燃煤、飞灰、底渣、脱硫石膏等样品,通过测试燃煤和燃煤副产物中铅含量以及烟气中铅的形态分布,考察了燃煤电厂铅的迁移转化规律及烟气常规污染物控制技术对大气铅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炉燃煤过程中,煤中铅释放强度高,平均释放率为97.11%;循环流化床锅炉铅的释放率相对较低,约为84.99%.锅炉出口烟气中铅主要为颗粒态铅(Pbp),比例高达86%~92%,并且与燃煤中氯含量具有正相关性.烟气污染物控制装置对大气铅具有协同脱除效果,尤其是除尘装置.静电除尘对铅的平均脱除效率为91.85%,布袋除尘为95.12%.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可脱除35.67%~77.81%铅,脱除效率主要与脱硫塔操作条件有关.燃煤中的铅经过燃烧和烟气污染物控制装置后,81.97%~90.18%转移到飞灰中,具有高富集性;脱硫石膏中的铅占3.94%~11.82%;只有1.75%~5.40%通过烟囱排入大气.  相似文献   

11.
超低排放燃煤电站三氧化硫的迁移和排放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毅  韩立鹏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1):3702-3708
采用美国环保署(USEPA)method 8推荐的方法,对典型超低排放燃煤电站满负荷工况下的燃煤、烟气、飞灰、渣进行三氧化硫监测.实验结果表明:燃煤电站超低排放环保设备对三氧化硫的总脱除率为71.86%,大气三氧化硫排放浓度为1.5 mg·m~(-3)(气体体积为标准大气压下的体积,下同).选择性脱硝催化剂(SCR)前烟气中三氧化硫生成量为二氧化硫的0.46%,在SCR催化剂SO_2/SO_3的转化率为0.58%,空气预热器内气态三氧化硫浓度显著降低.低温电除尘(LLT-ESP)内三氧化硫与飞灰结合得到脱除,LLT-ESP细灰中三氧化硫含量为粗灰的1.38倍.湿法脱硫系统(WFGD)对三氧化硫的脱除率为48.45%.超低排放燃煤电站大气三氧化硫排放因子EF_煤、EF_电分别为17.13 mg·kg~(-1)、4.41 mg·kW~(-1)·h~(-1).估算2018年我国燃煤电站三氧化硫大气排放总量约为3.99万t·a~(-1).  相似文献   

12.
工业用煤气是工业生产中普遍采用的气体燃料,煤气燃烧过程会产生二氧化硫,减少煤气燃烧过程的二氧化硫排放可采用煤气脱硫和烟气脱硫两种方式。本文通过对煤气脱硫工艺及烟气脱硫工艺原理及参数进行对比的方式,讨论工业用燃气燃烧装置的两种二氧化硫减排方式的优缺点,为该类装置脱硫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轮窑志烟气处理的石灰乳水溶液吸收过程和百渣的固化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该系统的工艺条件和设施。结果表明,采用喷射鼓泡瓜器自理含氟、含烟气,氟化物平均浓度从94.7mg/m^3降至7.2mg/m^3,二氧化硫从625.5mg/m^3降至115.8mg/m^3,平均去除率氟化物为92.4%,二氧化硫为81.5%;吸收排渣可固化于主产品内而又不影响产品质量,消除了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船舶烟气中SO2的处理工艺,根据烟气流量、烟气中SO2含量,从塔径、填料层类型和高度、液体喷嘴数量、除雾装置4个方面进行了相关参数设计和计算,最终给出了在现有烟气流量和含硫量条件下的船舶用海水脱硫吸收塔的具体参数.同时考虑烟气中含硫量的变化,并保证能够完全脱除烟气中的SO2,设置四排液体喷嘴,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FLUENT,根据出口处含硫量、塔内压力分布和流速分布优化了不同含硫量条件下喷嘴的启停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介绍双涡流烟气洗涤技术的特点和工作原理,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分析该技术的除尘脱硫效果,结果表明:双涡流烟气洗涤技术对亚微米级的尘粒和SO2污染物具有较好的捕获去除作用,脱硫效率达77.2%,除尘效率达94.8%。  相似文献   

16.
铁离子液相催化氧化烟气脱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无其它催化剂条件下 ,吸收液槽中加入铁屑 ,分别以FeSO4 溶液和自来水做脱硫吸收液脱除烟气中SO2 。连续运行实验脱硫率保持在 90 %以上并可回收硫。由均匀实验结果得到了实验范围内脱硫率经验方程 ,单因素实验值和经验方程的计算值吻合良好 ,方程可为进一步扩大实验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介绍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丹东电厂现采用的一炉一塔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方案.主体工程包括烟气系统和二氧化硫吸收系统,配套脱硫剂制备系统、石膏脱水系统等,设计脱硫效率95%,脱硫保证率为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吸收法烟气脱硫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质量分数为30%的甲基二乙醇胺(MDEA)水溶液为烟气SO2吸收液,聚丙烯(PP)中空纤维微孔膜组件为吸收器,研究吸收液温度、流量变化,气体停留时间,以及气液两相流程等操作条件对聚丙烯(PP)中宅纤维膜脱硫率的影响,研究表明30%MDEA水溶液在温度35℃,流量100mL/min的最佳试验条件下,经过一个膜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燃煤硫污染控制技术现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燃前、燃中、燃后三个阶段,阐述了我国脱硫煤生产、低硫污染燃烧技术及燃煤烟气脱硫的污染控制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我国控制燃煤硫污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煤粒度和煤浆浓度对微生物法煤炭脱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雷  张兴 《环境科学》1992,13(1):32-36
本文探讨了煤粒度和煤浆浓度对微生物脱硫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煤粒度越小,煤的脱硫率越高,小于0.054mm粒径的煤样(煤浆浓度10%),微生物在12天时间内,可脱除44.1%左右的硫,使煤的总含硫量从2.55%降到1.425%;浓度为10%的煤浆(粒径0.073—0.088mm)脱硫效果最好,微生物在12天时间内,可脱除38.9%左右的硫,使煤的总含硫量从2.55%降到1.558%。从而确定出微生物法煤炭脱硫工艺的最佳粒径要求和煤浆浓度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