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ESS系列环境土壤标样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土壤标准样品的研制 (一)样品的采集:这次土壤标准样品的制备仅从寒冷潮湿土壤较富有机质的东北辽宁、气候较干燥土壤含钙较高的华北地区和气温较高而潮湿的长江以南铁铝较高的湖南地区分别采集了栗钙土、棕壤、红壤、褐土等四种土类制备了ESS—1、ESS—2、ESS—3、ESS—4四个系列土壤标准样品,以适应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的需要。 (二)样品的制备:在采样点采集到的原始样品装入塑料袋中,再用聚乙烯编织袋包装运回室内,在洁净房间内铺放塑料布摊开样品进行自然风干。然后将大块土壤压散,拣出石砾、植物根茎等杂物,再进行反复堆锥均匀。烘干后存于塑料袋中以待研磨。  相似文献   

2.
以微波消解的方法处理土壤样品,采用硝酸—盐酸作为消解体系,设定最佳的样品前处理条件,使用水浴温恒加速砷的还原速率,同时利用仪器自动配置标准曲线。同时设定仪器最优测定条件,再用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砷。通过国家标准参考物质和加标回收试验,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砷的浓度范围在2.00~20.00μg/L时校正曲线呈线性,检出限为0.003mg/Kg,测定土壤标准物质,砷测定结果均在标准值允差范围内, RSD范围为1.31%,测定土壤中砷的回收率为106.6%。说明该方法稳定性好、精密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适用于高效测定大量土壤样品中砷含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利用主动土壤干燥技术,配合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不同用途土壤,如湿地、山林、农田耕地、沙石地等样品中砷的测定。采集的新鲜土壤样品经初筛,过滤、筛分等处理后,利用主动烘干技术,模拟自然干燥状态,可以快速烘干不同含水量的大量样品。该方法避免了因自然风干产生的实验室间的交叉污染,可以短时间处理大量样品;利用微波消解法进行前处理,再利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该研究对52个土壤样品中的砷进行了测定,砷含量在2.70~27.3mg/kg。方法的最低方法检出限可以达0.001mg/kg。  相似文献   

4.
采用全自动石墨消解仪代替水浴锅加热王水消解法处理土壤样品,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消解液中的砷和汞。该方法在0μg/L~2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测定有证标准土壤样品的结果均在标准值允许范围内,砷、汞测定结果的RSD分别为2.5%~4.8%、2.9%~5.4%,比王水消解法的测定结果更靠近标准值,实际土壤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6%~104%、92.6%~105%。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王水水浴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汞的方法,确定还原剂为硼氢化钾,测砷和汞时硼氢化钾的最优质量分数分别为2%和0.05%,载流为5%盐酸。该法砷和汞分别在质量浓度0.0~40.0μg/L和0.00~4.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 5,砷和汞的检出限分别为0.009和0.001 mg/kg,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90%和2.67%,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1%~107.6%和92.0%~104.0%。采用本法对国家标准土壤样品和东海县部分农田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良好,表明该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实用性好,适用于土壤中砷和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合理的监测城市居民区绿地土壤环境状况,对居民区绿地土壤监测点位布设和采样的方法进行研究,包括代表性居民区的选取、监测点采样位置的确定、点位数量的确定等。通过多源大数据可视化手段选取某城市代表性的居民区,对其居民区内绿地土壤重金属(镉、汞、砷、铅、铜、铬、锌和镍)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多源大数据的应用对城市土壤监测布点具有积极作用和优势;不同建筑年代的居民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为全面监测居民区土壤环境状况应选取不同建筑年代的居民区作为监测对象;不同采样位置对居民区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含量无明显影响,优先于居民区内面积占比较大的绿地采样;同一居民区内不同监测点位样品存在差异性,每个居民区内至少布设3~4个监测点位可代表该居民区土壤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7.
1.样品来源与分析方法土壤背景值样品,按照“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采样技术规定”的要求,分别采自江西省发育在花岗岩母质上的红壤.按土壤自然发生层次共采集了16个剖面的A、B和C三层土样及三个基岩样品.含矿异常区样品采自江西省赣南某地,共采集12个剖面,其中两个大剖面分别采自己知  相似文献   

8.
N—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在空气、水、土壤及食品等环境样品中含有痕量的这种化合物。因此,对这种化合物的检测关系到人体健康的一件技术工作。对N—亚硝胺的分析方法还存在着不易确证等技术难题。当前多采用GC—MS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和HPLC—MS法(液相色谱—质谱法)。MS法是确证N-亚硝胺的唯一较可靠的分析方法。但是,由于该法操作复杂,仪器设备昂贵,使得很多实验室无能为力。可是,近十年来,N—亚硝胺的确证技术已发展为验证N—亚硝胺的表观存在了。下面介绍的几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管理条例》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但是由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未明确其中的金属指标是检测可溶态含量还是总量,导致各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的采样和前处理环节存在较多不确定之处。梳理了国内外地下水监测相关标准和规范,并进行了实验比对,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铜、铅、锌、铁、锰的可溶态含量和总量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铁和铅检测结果的差异最明显,铁和锰检测结果的差异会影响地下水质量类别判定。《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金属指标应检测可溶态,包括汞、砷和硒。充分洗井后采集的地下水样品存在一定的浑浊度是合理的。完成采集的地下水金属指标检测样品中不应包含沉淀相。测定地下水可溶态汞、砷和硒时,如采用原子荧光法,则需对样品进行消解;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则无需对样品进行消解。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采样及前处理关键环节和地下水检测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真实反映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和环境效应,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检测要求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可提取态(氯化钙法)指标。针对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分析质量控制工作要求,研制了土壤中重金属可提取态(氯化钙法)分析质量控制样品。土壤样品为采自江西省旱地农田的红壤,经除杂、干燥、球磨、筛分(0.250 mm)、混匀等加工处理后装瓶。采用重金属总量和重金属可提取态(氯化钙法)两大类指标评价土壤样品的均匀性,均匀性分析结果同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F检验法)和相对标准偏差法(RSD法)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样品均匀性良好,样品最小取样量为4.0g。8家实验室对土壤中As、Cd、Cr、Cu、Hg、Ni、Pb和Zn等8种元素开展联合定值。标准值为联合定值结果的总平均值(X-),标准值上、下限值分别为(X-+3S)和(X--3S),S为联合测定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低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中分析方法检出限的元素不做量值评定。As、Cd、Cu、Ni和Zn等5种元素评定了标准值,含量范围为0.190 ~ 13.6 mg/kg。Cr、Pb和Hg等3种元素分析结果低于分析方法检出限,未能定值。研制的土壤分析质量控制样品已应用于土壤详查工作,在保证土壤详查检测结果准确可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土壤中硒的测定通常用原子荧光法,此法仪器简单、灵敏、准确、快速,而砷的测定大多数是用新银盐光度法,该方法操作繁琐、复杂且费时。本文用氢化物——无色散原子荧光法,在同一土壤样品中,分别测定砷、硒,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精密度均很好。  相似文献   

12.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题述样品中的总砷,不预还原As(V),未见报道。本文应用改良单纯形法确定了使As(V)与As(Ⅲ)同时达到相同的最大灵敏度的测定条件,因而测总砷时不预还原As(Ⅴ)。实验表明用盐酸浸泡土壤样品不能把样品中的砷完全浸提出来。改用王水浸泡处理样品测定土壤和沉积物标准参考物质中的砷,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苏州市南郊农田土壤和蔬菜中砷(As)、铬(Cr)、铅(Pb)、镉(Cd)含量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除As的总质量比平均值低于江苏省土壤背景值外,其余均高于背景值;而蔬菜样品中4种元素的总质量比平均值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中的限量值。聚类分析表明,土壤中Cd、Pb累积较多,Cr次之。同时,BCR连续提取法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As和Cr主要以残渣态为主;Pb以可还原态为主,弱酸提取态次之;Cd以弱酸提取态为主,可还原态次之。可见,土壤中Cd相对于其他3种元素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和潜在危害性。  相似文献   

14.
ICP- AES法测定防腐处理后木材中可溶性铜铬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防腐处理后木材中可溶性铜、铬、砷,优化了试验条件,确定了最佳分析线。方法在0.500mg/L—10.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铜、铬、砷的检出限分别为0.003mg/L、0.01mg/L、0.07mg/L.木材样品平行测定的RSD为0.5%—1.2%,加标回收率为97.0%—102%,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定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TSP中砷和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比较不同滤膜的透气效率和空白值来选择采样滤膜,探讨了不同消解方法的前处理效果,进行精密性、准确性及实际样品测试等条件实验,建立了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大气环境TSP中砷和汞的方法。结果表明,过氯乙烯滤膜透气性好,空白值低且稳定,微波消解能使样品消解更完全,精密度好,回收率高,尤其汞的损失少。  相似文献   

16.
采用振荡吸附处理土壤样品,用微库仑法和离子色谱法分别测定土壤中的可吸附有机卤素(AOX)。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条件以提高AOX的提取效率,上述两种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5.3 mg/kg和16.3 mg/kg, 4-氯苯酚作为标准物质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2%~95.0%和77.7%~80.2%。两种方法测定实际土壤样品中AOX,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5.4%~19.2%。GSS系列标准土壤试验结果表明,振荡吸附处理样品,用微库仑法和离子色谱法在测定样品中AOX时测定结果区别不大,土壤中AOX含量与卤素含量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HPLC-ICP-MS快速、准确测定鱼肉组织中的砷甜菜碱(AsB)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联用测定鱼肉样品中的砷甜菜碱,样品前处理采用快速溶剂萃取,分析方法快速、准确。通过测定鱼肉中砷甜菜碱的标准参考物质以及在欧洲实验室间对盲样进行比对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采用等度洗脱一次可分离分析多达6种不同形态的砷,仅需10分钟。通过优化方法,最大程度地简化了费时的样品前处理步骤并实现了对大批量样品进行自动萃取与分析。该实验分别比较了标准加入法与外标法的测定结果,结果显示两者并无显著差异,表明HPLC_ICP_MS法受基体影响极小。萃取过程中可自动处理多达24个样品,所建立的HPLC_ICP_MS分析方法稳定、可靠,能连续进样50针以上,相当于总运行时间在12小时以上。因此,该方法适用于毒物甄别研究中快速、准确地判断砷总含量较高的鱼肉样品中无毒砷甜菜碱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唐山市郊粮食种植区土壤大多属中壤,近中性状态。多年来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玉米,并用六六六、DDT防治虫害,药量3—5斤/亩。调查方法系在收获季节采集作物籽粒,同时取0—20公分深的土壤样品,收集样品120多份。 样品处理与测定 1.样品处理与参考文献[8]相同 2.色谱条件 1.5m×4mm玻璃柱,固定相1.5%oV—17+2.66%QF—1,Chromosorb. W. AW.  相似文献   

19.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微量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样品经HNO3-HCIO4消解处理后,采用Ni作为基体改进剂,偏振塞曼效应扣去背景,实现了砷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直接测定。该方法操作简单,干扰少,灵敏度高,砷的检测下限为0.7ng/ml,样品分析回收率94%-108%,相对标准偏差5.1%。  相似文献   

20.
典型地区农用地污染调查及风险管控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提出以土壤中全量浓度筛选值和管控值作为衡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标准,对湖南省部分稻田农用地土壤及点对点稻米样品中镉、铅、砷、汞的总量和有效态浓度及稻米中含量进行监测,根据重金属总量浓度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3组。结果显示:(1)土壤及稻米中镉含量基本为随着风险级别的升高而增加,铅、砷在土壤和稻米中含量无规律性结果,汞监测结果均为未检出。(2)低风险组稻米镉超标率为12. 0%,高风险组稻米镉达标率为33. 3%,表明利用总量浓度对农用地土壤潜在风险进行分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依据4种重金属在土壤中总量及稻米(早稻)中含量情况,对风险级别进行调整并综合判断:有58个样品为低风险组,占样品总数的68. 2%,超标率为零;有15个样品为中风险组,占样品总数的17. 7%,超标率为80. 0%;有12个样品为高风险组,占样品总数的14. 1%,超标率为100. 0%。调整后评价结果与上述标准的划分目标更接近,能够提高上述标准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