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源地水污染风险等级判别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西柳州市柳南水厂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水源地风险等级判别模型,模型主要考虑企业风险等级,以及风险影响后水源地水质超标倍数、水质超标持续时间、污染团到达时间等因子,模型参数根据调查及分析得到。通过风险判别模型,计算得到柳南水厂取水口的风险等级,为该区域进行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重化工业区环境风险源监控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重化工业突发环境事故频繁发生的现状,为了满足环境风险管理的需求,设计了重化工业区环境风险源监控系统。对易引起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风险物质,从监控指标体系、监控布点方案、监控技术、监控数据采集传输、监控网络数据库构建、监控信息平台等6个方面进行研究,构建集气态源、液态源和移动源为一体连续在线的环境风险源实时监控系统,有效实施重化工业环境风险源的管理和事故预防。  相似文献   

3.
从码头主体风险和风险控制机制2个准则出发,构建了码头源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价方法,提出,采用风险分布密集指数和码头源数量指数,反映港区内码头风险分布密集程度和码头数量对港区风险的影响程度。以码头风险评价方法为基础,综合考虑港区码头源风险大小、风险分布密集指数、码头源数量指数,建立了考虑风险分布密集型的港区风险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南京市龙潭港区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龙潭港区风险等级为高风险,港区内高风险码头共7座,且主要集中分布于南京长江四桥附近约2 km岸线内。  相似文献   

4.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预警是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构建水源地水质预警指标体系是水源地监控预警工作的重要基础。系统分析了常规水质在线、生物毒性在线、卫星遥感、人工巡视等水质预警监测技术手段,并分析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以此为基础,遵循水源地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实际需求,统筹兼顾,提出了建立以常规理化-生物毒性在线监测相结合,遥感监测与人工巡查相统筹的一体化水源地水质预警指标体系,为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控工作提供合理的、科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控预警体系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阐述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控预警体系构建的内容和要素,并介绍了如何建立由风险监控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预警响应系统等组成的水源地监控预警平台,以实现水源地环境监控预警信息和技术的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为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多年来中国各行业突发环境事故统计数据为基础,选取了对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有重大影响的7个因子以及17个指标,采用指标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定量,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从而确定企业环境风险水平值。基于"危险物质水平—企业环境风险水平—周边环境受体状况"体系,构建了环境风险源分级矩阵,形成了包括"环境风险源初筛","环境风险源分级"的两步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方法。该方法提出的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能为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遂宁市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物钡的分布特征和健康风险水平,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研究区域内市级、县级和乡镇级所有在用的56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钡的浓度进行分析检测,借助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的结果,探讨了其空间分布和浓度差异,并利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不同类型水源地钡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8个地表水水源地钡的浓度范围为0.065~0.180 mg/L,均值为0.110 mg/L;18个地下水水源地钡的浓度范围为0.027~0.370 mg/L,均值为0.130 mg/L。地表水与地下水水源地间钡的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钡的空间分布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各水源地中的钡经饮用和皮肤暴露两种途径对成人和儿童所引起的非致癌风险值为1.34×10~(-8)~1.62×10~(-8),远低于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10~(-6)),各水源地因污染物钡导致的非致癌风险极低。  相似文献   

8.
典型水源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地下水污染是由含水层本身的脆弱性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负荷造成的。污染物的荷载可以控制或改变,但是含水层的敏感性是本质的、天然的特性。污染风险不仅取决于相对稳定、不宜改变的含水层天然特征,还取决于主观的污染活动。因此,从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地下水污染源荷载以及地下水社会效益3个方面评价了典型水源地地下水受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长江南京段水动力条件复杂,突发污染事故对下游饮用水水源地影响难以预测。基于构建的长江南京段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数学模型,对不同径流潮汐动力作用下的突发污染事故进行模拟,分析其对长江水源地的影响。结果表明:洪季径流作用较强,污染团扩散速度受潮汐影响较弱,各水源地受污染团的影响时长基本接近,约为2.5~3.5 h。枯季径流作用减弱,污染团扩散速度受潮汐影响增强,越下游处受潮汐影响越大,各水源地受污染团的影响时长依次为:长江江浦水源地<燕子矶水源地<龙潭水源地。枯季污染物传播时的浓度大于洪季,洪季污染物传播浓度呈现随距离增大浓度减小的趋势。枯季流速受到潮汐影响,径流稀释作用减弱,使得污染物经八卦洲分流后的浓度略小于传播向下游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近年来江苏省几起典型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及其特点,指出,结构性、布局性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突出,交通运输带来的环境风险仍在凸显,企业非法排污产生的环境风险不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预警手段不足,联合治水模式尚未形成,流域性环境风险防控机制尚未建立。提出,应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健全突发环境事件监控预警网络,健全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加快产业机构调整和备用水源地建设。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南通地区饮用水源地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长江口南通地区饮用水源地中镉、砷、六价铬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进行了调查,并应用目前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各饮用水源地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健康风险做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口南通地区饮用水源地通过饮水途径基因毒物质中化学致癌物所产生的健康风险的数量级为10-8~10-5,其中As 在如海河和新通扬运河所引起的致癌风险最大,高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 推荐的通过饮水途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非致癌健康风险远低于ICRP 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基因毒物质中砷和六价铬这2种毒物应被列为该地区饮用水源地水和水厂制水过程中优先检测和控制的致癌污染物,应重点关注基因毒物质六价铬和砷对人体所产生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2.
水源地污染源无人机遥感监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无人机遥感是近年新兴的航空遥感技术,随着无人机平台与载荷的不断进步,其研究应用愈加深入,已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领域,并作为卫星遥感技术的补充,愈加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拓展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潜力,分析无人机在环保领域应用效果,以扬州市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水域的水源地为研究区域,基于其污染源特征及周边生态环境状况,研究无人机平台与载荷搭配(可见光与热红外)技术,监测研究区污染源,分析其对水质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多处污染源,主要为点源污染(工业点源、水产养殖、生活污水),面源污染(河道码头、水土流失、农业)和内源污染(航运船舶、桥梁交通运输、渔民生活)等,同时,发现某助剂厂隐藏在水面下的4个排污口。该项技术的实验研究,发挥了无人机平台与载荷搭配应用效果,获取了污染源的类型、数量、空间分布及其扩散形态,为水源地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于2022年9月,对长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及重要国控断面共37个点位的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残留开展了监测调查及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长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和国控断面中检出的PAEs质量浓度为0.499~6.018 μg/L,其中,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为主要检出物质。不同地区的PAEs赋存水平呈现差异,其中湖南省饮用水水源地的PAEs检出浓度最高。此外,PAEs质量浓度与监测点位所在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DBP处于低风险等级,DIBP对鱼类具有中、高风险影响;而DEHP生态风险水平最高,对藻类、甲壳类和鱼类均表现出中、高风险水平。已有文献研究比对分析发现,2009—2022年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的PAEs残留浓度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且饮用水水源地的PAEs质量浓度比地表水环境更低。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地表水环境改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长沙某河库兼用型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8月采用网格布点法在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分别布设3个和7个采样点,在水源地历史采样区布设5个采样点,探究土壤中Cd、Pb、Cr、Cu、Zn、Ni、Hg、As的含量分布及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土壤中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均值分别为46.56、4.90、81.87、46.64、0.19、30.11、75.11、237.93 mg/kg。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值超过农用地污染风险筛选值的样品占比排序为Cd (86.7%)>Zn (60%)>As (53.3%)>Cu (6.7%)=Pb (6.7%)。土壤中As、Cd、Cr、Cu、Hg、Ni、Pb、Zn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1.55、16.34、0.41、0.47、0.08、0.30、0.63、0.95,主要为Cd、As污染。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11.71,属重污染等级。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历史采样区2018年、历史采样区2014年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20.41、14.94、1.98、1.17。后期应加强对该饮用水水源地土壤中Cd、Pb、Cu、Zn、As的污染控制和治理。  相似文献   

15.
准确客观评估区域水环境风险是预防区域突发性污染事故、保证区域水环境安全的基础。基于欧盟Seveso Ⅲ指令,综合考虑风险源管理水平和泄漏风险、污染迁移时间、风险受体脆弱性等重要因素,对指令模型进行优化完善,构建基于欧盟Seveso Ⅲ指令的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并应用于北江流域,评估流域内各工业企业固定点源及典型非点源对饮用水水源等受体的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北江三水思贤滘以上流域划分的46个子区域中存在7个风险区,其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江干流韶关段,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江干流清远段和肇庆段,评估结果与流域风险分布基本吻合。建议根据评估风险值对北江流域开展分级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速公路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高速公路周边土壤重金属为研究对象,综述了我国高速公路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影响因素、来源、环境风险及其研究进展。高速公路周边土壤主要受Pb、Cd、Cr、Cu、Zn等重金属污染,主要呈现指数分布、偏态分布和两者混合分布等特点,并且受到土地利用、风向、地形、车流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土壤重金属的来源除了受成土母质等自然因素影响以外,公路交通和周边工农业活动也会对其来源产生较大影响。传统的土壤重金属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生态风险评价法等对重金属的污染等级和环境风险进行评价。未来的研究应将重金属形态分析、空间和地统计分析、重金属稳定同位素示踪和源解析模型以及预测模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开展高速公路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时空分布、来源及预测预警研究等,为我国高速公路沿线工农业生产布局及其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南宁市河流型水源地水体中Pb、Cd、Hg、As浓度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元素在水体中的质量浓度较低,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标准;经饮水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从大到小依次为AsCdPbHg,说明As是南宁市饮用水源中的主要风险因子;4种元素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平均个人年健康致癌风险值为1.48×10-6a-1~13.75×10-6a-1,非致癌风险值为7.05×10-10a-1,均低于美国环保局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7—2020年山东某沿海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美国环保局(USEPA)的健康风险模型对该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7—2020年该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Ⅲ类以上水质比例为98.7%;总健康风险年均值为4.11×10-6,超过英国皇家协会、瑞典环保局和荷兰环境部的可接受风险水平限值(1×10-6),低于USEPA(1×10-4)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5×10-5)的可接受风险水平限值,风险等级为Ⅰ级,处于低风险水平。该市水源地健康风险主要来自致癌物,致癌物健康风险为:砷>镉。2017—2020年该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健康风险分级稳定在Ⅰ级,并呈逐年降低趋势。通过对比分析,水质与健康风险评价结论不尽相同,健康风险评价可作为现阶段水质评价的有益补充,进一步说明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和健康风险,为生态环境管理及居民生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重点区域及周边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内9类不同重点区域及周边表层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检测,测定重金属镉、汞、砷、铅、铬、铜、镍、锌含量水平,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9类不同重点区域及周边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未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监测点位比例为68.2%~92.6%,轻度污染的点位比例为5.8%~20.4%,中度污染为0.0%~8.6%,重度污染为0.0%~9.1%;污染企业周边、油田采矿区周边、固废处置场地周边、工业遗留遗弃场地及周边4类重点区域受重金属污染相对较严重,影响其土壤环境质量的重金属主要是镉、砷、铜、铅;9类不同重点区域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以轻微、中度为主,对应的监测点位比例分别为36.4%~80.5%、18.1%~47.7%,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强度、很强、极强的监测点位比例总和为1.4%~15.9%,主要分布在受重金属污染严重的监测区域。  相似文献   

20.
长江扬州段是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水域,也是江淮生态大走廊的核心区,生态区域敏感性和重要性尤为突出。通过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筛查-无人机遥感详查-地面人工核查的星空地协同技术对长江扬州段沿岸自然岸线保有率、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周边环境风险源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1)长江扬州段自然岸线保有率为46.20%,岸线范围内建设用地占比达33.35%,开发强度较高;(2)沿岸有码头114座,入江排口104个,部分排口存在水色异常等环境问题;(3)沿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存在加油船溢油现象和驳船违规堆放固体废弃物等环境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