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利用重量法测试原理,将氨法脱硫外排废气中烟尘监测滤筒用二次水经过超声波洗涤后过滤,在烘箱内于105℃烘干2 h后称量恒重,除去滤简中的硫酸铵成分,从而准确获得烟尘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称量悬浮物是将滤液过滤后在105℃烘箱中每次烘2h,称重,直到“恒重”。但是,由于悬浮物是一个很复杂的组分,它包括有机物挥发、吸着水、结晶水的变化和气体逸失等,对测定结果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另外,当悬浮物烘干后进入天平室称重时,由于烘干后的样品湿度较天...  相似文献   

3.
通过条件实验确定烘箱加热法的恒重条件,确定微波加热法、红外加热法和烘箱加热法测定固体废物水分含量的最佳样品称取量。采用3种方法的最佳条件分别测定了10余种不同类型的固体废物的水分含量,比较了3种方法的测定时间、精密度和测定值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烘箱加热法的最佳恒重条件为前后2次测定差值不超过最终测定质量的±0.1%。烘箱加热法最优称样量范围为25~45 g,红外加热法和微波加热法的最优称样量分别为3.0 g和2.5 g。烘箱加热法所需测定时间最长,约8~28 h,红外加热法和微波加热法所需测定时间分别为4~65 min和1~2 min。3种方法中烘箱加热法精密度最好,且样品水分含量越高精密度越好,烘箱加热法、红外加热法和微波加热法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0.31%~12%、4.6%~18%和1.1%~22%。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3种方法测定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美国制定水质基准的方法概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质基准保护对象不同可分为保护水生生物的水质基准和保护人体健康的水质基准。概要介绍了美国推导这两种水质基准的方法及其数据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环境监测日常分析工作中,对基准物质的称量,是一项经常接触到的、至关重要的技术操作。它直接关系到测定结果的准确与否。《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中规定:“使用基准物质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时,应用减量法精确称取至0.1mg”。  相似文献   

6.
①坩埚的恒重:将洗净的瓷坩埚及盖子(盖子不盖上)置于有盖的搪瓷盘中(搪瓷盘内两端各用稍高于瓷坩埚的烧杯撑着),在105±5℃烘箱中烘3小时,待过2小时后再开启烘箱继续脱水恒重30~50分钟,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W_(01).将坩埚再放于105±5℃烘箱中烘30~50分钟,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W_(02),可得|W_(01)-W_(02)|相似文献   

7.
简述了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的基本情况、分类及数量占比。分析了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配套环境监管存在缺项、对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支撑不够、标准更新不及时、标准效力受限、同一目标物质的多种监测方法缺乏等效性评价、标准制修订周期较长、生物和生态遥感监测标准薄弱等。提出了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进度、建立评估复审机制和基准方法体系、加强新污染物监测科学研究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油类物质广泛存在于采油、炼油、机械、轻工及化工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中。在监测采样时,采得的样品应是从废水表层至底层的规划水体,但目前使用的采样方法都难以达到这一要求,造成分析结果误差很大。对同一废水,同时采样,不同实验者间存在很大差异,甚至有时相差几十倍,常常导致环境管理部门与企业间造成矛盾。因而采样方法成为油类物质分析的关键环节。本文旨在运用数学原理、从理论上导出一种新的计算、分析和采样步骤,以  相似文献   

9.
对同一场景中同一机动车排放黑烟的行为,采用光电测烟望远镜和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2种方法测定林格曼黑度,以光电测烟望远镜作基准,对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的测量结果进行修正。结果表明,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的测量结果经修正后与光电测烟望远镜的测试结果的相关性系数约为0.977,误差平均值为-0.015,方差为0.032,说明2种测量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可比性,利用光电测烟望远镜可以为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搭建量值溯源链。  相似文献   

10.
测定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通常采用碘量法和膜电极法。为观察膜电极法的适用性,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物质研究所BOD5 标准样品和一些水样作膜电极法与碘量法比对试验。膜电极法测定BOD5 所用仪器为YSI 5 0 0 0型溶氧仪,探头为5 0 1 0型。两种方法对水样BOD5 的比对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两种方法测定标准样品的结果均在其保证值范围内,对各种水样测定的相对误差(以碘量法为基准) <5 % ,表明膜电极法测定水样结果与碘量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膜电极法完全可用于BOD5 的测定,尤其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测定。表1 两种方法对水样BO…  相似文献   

11.
经80℃烘干、称重、磨细约120目的动物、植物样品、直接压成样片,同时测定22种元素,测定范围可在0.000X~4%、检出限可达0.X~Xppm。方法简便、准确、经济。  相似文献   

12.
污水中悬浮物,按规定采用滤纸、滤膜或石棉坩埚、玻璃砂心坩埚过滤后烘干称重,这种方法可能引入的误差有: 一、悬浮物一般由难溶物质,生物体等组成,所谓难溶只是相对的,在过滤后要不要洗  相似文献   

13.
采用AERMOD、估算模式两种预测模式对同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了预测,比较两种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在污染源、预测范围、运行周期相同的情况下,敏感点处的落地浓度均与排放源强呈正比、与距离呈反比。预测结果同时说明,估算模式是一种保守的预测模式,其预测结果比AERMOD模式大,可作为进一步预测模式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4.
化学需氧量是在一定条件下,用一定的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氧的毫克/升表示,它是指示水体被还原性物质污染的主要指标,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中,氧化剂的浓度、反应液的酸度、试剂的加入顺序、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对测定结果均有影响。目前,在各环境监测站和工厂实验室经常使用的化学需氧量监测方法有经典法、库仑法。半微量烘箱法,这些方法的原理皆是在硫酸溶液中用重铬酸钾氧化水体中的还原物质,然后用不同方法进行测定,因此,它们的分析结果应该是一致的,方法具  相似文献   

15.
一、荧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1.荧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当某些物质用一种波长的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后,物质的分子就会吸收光能而受激,分子的价电子产生跃迁。受激电子通常先经过一个非辐射过程,然后再从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向基态中各振动能级跃迁,同时在极短的时间内(约10~(-8)秒)发生比照射波长还要长的  相似文献   

16.
实验部分 一、巯基棉的制备方法:取硫代乙醇酸20ml、乙酸酐14ml,混匀后加入浓硫酸2滴,摇匀并冷却至室温,加脱脂棉4g浸湿,室温放置24小时以上。用蒸馏水洗至中性、挤干残存水,放入37~38℃烘箱中烘干后放入棕色磨口瓶中保存。在避光、密闭、较低温度下可保存一年以上。 二、冷原子荧光法间接测定痕量砷的方法: 分别加入0,0.4,0.8,1.2,1.5μg As于含100ml去离子水的砷化氢发生瓶中,再加入1:1硫酸13ml,20%碘化钾2ml,40%氯化亚锡5ml,摇匀后煮沸5min。冷却后加无砷锌粒4g,生成的砷化氢通过10%醋酸铅溶液  相似文献   

17.
复杂物质中总氟的分离与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低温湿法消解和水蒸汽蒸馏相结合,使样品的消解及干扰物的分离在同一体系内完成,以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复杂物质中的总氟,避免了挥发、转移损失与沾污,结果准确、精密度好、回收率为99.95~110.3%,相对偏差为±1.48%。本法特别适宜于干扰因素多、来源复杂的环境样品中总氟的分离与测定。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污水中10种精神活性物质的分析方法。污水样品经甲酸与甲酸铵调节pH后,加入氘代内标混匀,离心并过滤膜后可直接上样分析。研究表明,在1~250 ng/L的线性范围内,10种精神活性物质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2,定量限均低于0.5 ng/L。在3个加标水平下,10种精神活性物质的加标回收率为87.2%~114%,相对标准偏差为0.53%~3.60%(n=3)。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区域10份生活污水样品的检测,在3份水样中检出吗啡、甲基苯丙胺、氯胺酮等精神活性物质,对应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3.41~9.55、0.90~1.63、1.06~1.78 ng/L。与经固相萃取前处理后的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可在10 min内完成分离和检测的全过程,具有简单、快速、节约的优点,可用于污水样品中10种痕量水平精神活性物质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悬浮液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悬浮液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成功地测定了土壤中的铜。在制备土壤样品悬浮液过程中,对悬浮液的酸量、悬浮剂的浓度及土壤样品粒度的影响等均进行了试验。样品在( 105±2 )℃下烘干4h,研磨过200目筛,加入1 5g/L琼脂悬浮剂10mL和适量硝酸,使样品呈0 2mol/L硝酸悬浮液,充分混合振荡,直接上机测定。通过测定国家土壤标准参考物质,表明该法准确可靠。为进一步验证该法的适用性,又测定了实际土壤样品,且与常规法作了对比,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一致,而悬浮液的制备更为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无人值守的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引起了国内环境监测界的关注.有些监测站采用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的标准方法(即化学法)与自动监测数据进行对照,以论证自动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但是,用这种方法来论证系统数据的可靠性是困难的.这是因为两种监测方法具有各自独立的基准传递方式,两者监测数据存在差异,两种方法的对照测试,只能论证监测仪器与标准方法.在规定等效条件下两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