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发展现状,指出由于政府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环境监测服务市场低价竞争、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以及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因素,环境社会检测数据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提出,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督管理制度、健全环境监测行业自律约束机制、提升环境监测人员能力水平、规范信息公开范围4方面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监管工作建议,从而持续提升环境社会检测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监管的调研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中国约50%的省级环保部门针对社会化监测机构的监管实践,研究了英、美等7个国际认可组织在实验室认可过程中针对环境监测的管理措施与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现有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探索引入实验室认可等监督途径,有针对性地补充和完善现有环境监测机构管理体系,将有助于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环境监测,规范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行为,促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我国及其他国家环境监测市场管理的经验,以及我国在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管理方面的探索;指出了目前环境监测市场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快建立适合国情的监测总体格局;建立完善环境监测社会化监管制度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监管中的作用;强化对社会监测机构监管力度;提高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数量与日俱增,其工作质量的良莠不齐造成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下降,也给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总结了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综述了各省(区、市)针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主要监管政策与措施,提出了完善监管体系与强化监管手段,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推动质控新技术应用,探索第三方监理制度,推广统一监控样品应用等建议,以进一步加强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监管。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环境监测的生产性问题。监测主体的生产性,即社会化大生产及其排污是环境监测的本源和主体;监测过程的生产性,即环境监测是社会化生产过程;监测价值的生产性,即环境监测价值通过环境监测信息产品的使用价值来实现。针对环境监测业务中逆生产性问题,明确了环境监测业务发展3大方向,即加强污染源监测、发挥环境监测生产能力和提升环境监测信息产品使用价值。提出了创新环境监测站生产方式、发展社会监测力量和加强监测行业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台湾地区环境监测市场化经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中国台湾地区环境监测市场化的现状、体制机制、资质认定等方面情况,总结了台湾地区对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采取的许可证管理、监管平台建设、严格日常监管等方面的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7.
1.环境监测要素的投入与组合特性1.1 环境监测要素的投入具有有限性:环境监测站属于公共科研事业单位,一般是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保护工作的任务,配备一定数量的人员,经费和设备等,这些要素都是有一定限额的,不可能也不必要无限制地增加.1.2 环境监测要素的投入与组合具有季节性:如化学试剂及低值易耗品一般在年初或上年年底购买,事业费投入较多;编写环境监测年鉴及环境质量报告书等一般需在次年年初集中完成,此时的人力投入较多.不同季节从  相似文献   

8.
中美环境监测体制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美环境监测体制进行对比性评述,指出了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存在的分析标准滞后、体制不完善、人员匮乏等问题,提出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法律体系,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培育竞争有序、监管到位的环境监测行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环境监测质量,加强环境监测人员的资质管理,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制定并颁布了《江苏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技术考核管理办法》。该办法适用于江苏省、市、县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站、行业和排污单位环境监测站以及其他机构从事环境监测的人员上岗技术考核。江苏省环保厅颁布《江苏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技术考核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0.
创新我国环境监测体制和机制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我国环境监测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框架,阐明了符合体制创新要求的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提出了资质管理、行业自律等新机制,最终构建"国家统一监管、地方监督实施、部门分工协作、单位自测申报、社会中介服务"的新型环境监测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当前环境监测人员面临的职业安全风险以及当前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套较为可行的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包括完善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文件的制定、完善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安全管理技术文件的编制、构建和完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安全内部管理机制、构建和完善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安全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等4个重点内容,为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个较为可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目前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在监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地方法规在政府监管层面的立法探索。从有无行业主管部门、是否取得计量认证等角度,探讨了不同类别监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情况。剖析了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原因,提出针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弄虚作假的现状,应该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多部门联合惩戒,对其进行有效打击。  相似文献   

13.
提出新形势下基层环保部门减排监测体系建设的改进措施。基层环保部门要多举措、多途径,强化监测体系能力建设,增加人员培训,提升监督性监测的监督作用,引导企业全面落实污染治理和污染自测,强化执法监管并提升自动监控水平,全面及时公开环境信息及应用,促使减排监测工作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环境监测任务可信度评估是对整个监测任务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考核并给出考核结果值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可以在资质管理、任务招标、价格评分、合同付款等方面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管理提供量化依据。用好可信度评估可以在加强行业监管的同时,规范行业竞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环境监测面临的形势与发展趋势、引入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活动的风险,以及现场监测活动自身特点,论述了当前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活动,应采用由环境监测站领受任务,制定监测方案,指派现场负责人,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和全程质控管理,第三方检测机构在现场负责人的指导下完成具体的监测工作,并在此过程中接受现场负责人监督考核的管理模式。提出,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尚需完善法律体制,提升现场监测监管水平,促进各级环境监测站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6.
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版)中对环境监测的总体要求,指出了目前环境监测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面对新型环境问题监测滞后、监测基本制度尚不完善、全过程监管出现真空区、法律责任追究软弱乏力、环境监管监测信息封闭、社会监测力量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应构建现代监测管理制度,加快监测信息主动公开,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充分依靠社会监测力量,推进以人为本环境监测,细化监测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过程管理,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以列举法对影响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数据质量的样品采集、运输、交接和实验室分析等监测活动的各环节进行了技术分析,梳理总结了数据质量技术判断的常见方法,旨在为环境管理部门开展监督管理提供经验借鉴。同时,就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数据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