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评估几种典型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组分有机溶液质量浓度的准确性,以邻甲苯胺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其溶液紫外吸收光谱,发现硝酸、硫酸、盐酸对其光谱干扰强度依次减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时调节pH值以盐酸为宜。采用传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增溶于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的邻甲苯胺质量浓度,测试结果偏高,回收率为109%~132%;对邻甲苯胺标准曲线以及溶液测试过程进行改进,测试结果准确度更高、重现性好,回收率99%~107%,相对偏差在4%以内。对比研究了导数光谱法和根据吸光度加和性构建的线性方程组法测定增溶于Triton X-114溶液的邻甲苯胺质量浓度,导数光谱法测得回收率为95%~106%,相对偏差在6%以内;线性方程组法在Triton X-114与邻甲苯胺质量浓度比相差较大时测得邻甲苯胺质量浓度严重偏离实际值。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浸渍活性炭中银含量的分析方法,对酸介质浓度、共存元素的干扰进行了探讨,在0—1.0ml沪范围内,银含量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对09型浸渍活性炭标准物质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91%(n=10),加标回收率为97.5%-101.4%。  相似文献   

3.
为了快速、简便、准确地测定空气中纳米TiO2的浓度,在开发利用浓硫酸-硫酸铵为吸收液高效采集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二安替吡啉甲烷分光光度法对纳米TiO2测定的可行性,并分析了该方法的性能.相对于消解和显色后的溶液,在390 nm条件下,该方法的最佳测量范围为1~5 mg/L,99%置信度下,标准曲线线性相关,剩余相对偏差小于0.015,检出限为0.061 3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0.45-2.13,加标回收率为96.0%-99.4%.在4h置放的稳定性试验中,吸光度最大极差仅为0.016.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满足空气中纳米Ti02粉尘浓度的分析需要.  相似文献   

4.
检测游离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物理方法有 X 射线衍射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热差分析法、金相法等;化学法有焦磷酸重量法、焦磷酸处理后分离比色或处理后再溶解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等方法。目前,国外多采用 X 射线衍射法、红外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化学比色法。我国曾用过金相法,但基本上是沿用焦磷酸重量法,近年来才开始红外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  相似文献   

5.
硫脲紫外退色分光光度法测水中余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氯氧化硫脲使硫脲退色.一定条件下,硫脲紫外吸收的降低与水中余氯浓度成正比.依据这一特性建立了硫脲紫外退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余氯的新方法.在pH值为1~6介质中,选择237 nm作为测定波长,则氯浓度在0~8.0 mg/L范围服从比尔定律.检测限为O.015 mg/L,水中常见的离子不干扰测定.该法用于自来水、游泳池水等样品中余氯浓度的测定,快速简便,加标回收率在98%~103%之间.  相似文献   

6.
<正>紫外分光光度计在环保监测中的应用核心是紫外分光光度法。环境中的不同物质吸收光能的能力不同,对应了特殊的吸光谱,同样不同物质对紫外线的吸收也不同,紫外分光光度计利用朗伯-比尔定律,得出测量物质的吸收光谱。环境中可能引发污染的物质,如N、C、P,其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中表现出特有的吸收光谱,由此可以监测环境中是否存在污染物,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依据。环保监测中的紫外分光光度计环保监测的目的是监督生态环境,防止生活、生产造成环境  相似文献   

7.
采用“甲醛缓冲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武汉冶金科技大学校区大气中SO_2的含量,绘制出SO_2含量的日变化曲线,并重点考察了时间、地点和车流量诸因素对SO_2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汽车尾气和街头烧烤摊点是该地SO_2含量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求一种快速、安全、检测精度高的水体重金属钒检测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样品以3种不同的显色体系在不同波长条件下的吸光度值,比较3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以体积比为1∶1的磷酸溶液作为显色剂,在波长为380 nm条件下,实验结果线性最好、偏差最小。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度高,对水体中钒全量的检测范围为50~500 mg/L,适用于水体中在一定范围内钒全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间接测定黄磷尾气中磷单质的方法——磷单质质量浓度等于总磷质量浓度减去磷化氢和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浓度。尾气中总磷的测定采用喹钼柠酮容量法,五氧化二磷的测定采用抗坏血酸还原-钼蓝分光光度法,磷化氢的测定采用火焰光度气相色谱法。结果表明,总磷测定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8.33%~101.24%,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9%;五氧化二磷测定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81%~101.21%,测定结果的RSD为0.87%。尾气中总磷的质量浓度为1 038.384 4 mg/m3,五氧化二磷和磷化氢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022 1 mg/m3和686.1 mg/m3,因此,尾气中单质磷的质量浓度为352.262 3 mg/m3。  相似文献   

10.
通过液体富集培养,平板培养分离法从焦化废水的污泥中分离出1株可耐受2 000 mg/L苯酚的菌株,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该菌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通过摇瓶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 HPLC)分析法可知,在pH=7.5,温度为30℃的条件下,苯酚质量浓度在50~400 mg/L时,该菌细胞生长和对苯酚的降解转换快速同步进行.当苯酚质量浓度在800~900 mg/L,菌细胞依次出现快速生长、延缓生长、次快速生长3个生长时期,在前两时期内苯酚降解率低于5%,在次快速生长期内苯酚降解率从低于5%快速增加到10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可将苯酚转化成4-羟基-2-氧代戊酸、邻苯二酚、对苯二酚、3,4-二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等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对垃圾渗滤液中甲醛、苯酚和苯胺吸附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采用经过预处理的200目活性炭作为吸附剂进行吸附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的活性炭加入量、吸附pH值、吸附温度、初始质量浓度和吸附时间等条件下,活性炭吸附甲醛、苯酚和苯胺单组份溶液的规律。吸附实验中,甲醛、苯酚和苯胺的初始质量浓度控制在垃圾渗滤液的范围,同时,其它条件也按照吸附操作的常用条件进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苯酚和苯胺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而对甲醛的吸附量呈上升的趋势;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较小;随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呈下降的趋势;活性炭对甲醛、苯酚和苯胺吸附达到饱和时,所需时间分别为120min、40mm和80min左右,饱和吸附量分别为0.0148mg/g、0.708mg/g和1.14mg/g左右;由吸附等温公式的拟合结果显示,吸附是一复杂的过程,不是单一的物理或化学吸附。此外,活性炭对垃圾渗滤液的吸附处理,有较好的效果,去除率为55%~65%。所得活性炭的吸附规律,既可以为活性炭吸附这些物质或近似物提供参考,又可以为新型吸附剂的研制提供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2.
偶氮染料的光汗协同降解及其生成芳香胺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活性艳红X-3B为目标染料,选择AATCC标准人工汗液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偶氮染料的降解反应.通过测定降解过程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表征了光汗协同对偶氮染料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与汗液对偶氮染料的降解脱色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汗液中有机组分对偶氮染料的光汗协同降解起主要作用,但汗液中的无机盐组分对偶氮染料的降解脱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相同辐照时间下,染料的降解脱色率随辐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光强为2.68 mW/cm~2辐照240 min时,模拟水样中活性艳红X-3B的降解脱色率达35%以上.光汗协同降解反应过程中-lnA_t/A_0与t的关系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反应的速率常数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大.通过采用纤维膜保护液相微萃取和毛细管电泳联用的方法,实现了活性艳红X-3B光汗协同降解过程中生成苯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水泥固定TiO2光催化降解苯酚水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水泥固定TiO2在光反应器内光催化降解苯酚水溶液。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TiO2含量、初始溶液pH值,流速以及Fe3 浓度对光催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固定床光催化反应器内,载体型TiO2对苯酚水溶液有明显的光解作用,最高光降率可以达到80%以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处理工艺参数。另外,负载型光催化剂光照使用70h后,未见有TiO2脱落,且光催化活性无明显变化。这为制备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药物共晶能改善药物物理化学特性、提高药效,机械化学合成法作为一种高效、绿色的合成法在药物共晶合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首次应用与传统机械法不同的高速气流对撞法批量制备了4种茶碱药物共晶(每种290~320 g),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4种药物共晶进行了表征。此外,测定了药物共晶的溶解度,结果表明,4种药物共晶在30℃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的溶解度较茶碱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不同标液体积下的氨氮含量与校正吸光度、不同标液体积下的浓度与校正吸光度、不同标液体积下的校正吸光度与氨氮含量的一次函数关系中推导相关计算公式,让初学者灵活掌握与运用相关公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氯化铵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通过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氯化铵用混合纤维滤膜(MCE)采集,用去离子水洗脱后,加入纳氏试剂,于42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测定铵根离子含量。结果发现, 该法线性范围为00-50 μg/ml ,相关系数(r)=09995。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0%-982%,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5%。定量下限为020μg/ml,最低定量浓度为052mg/m3(换算成氯化铵,以采集30L空气样品计算)。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14天。研究表明, 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准确度、洗脱效率及样品稳定性均满足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要求,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氯化铵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1株能快速降解疏水性化合物的铜绿假单胞菌NY3对菲的降解机理。GC-MS分析表明,该菌代谢菲的各个阶段,能够被检测到的主要酸性产物有1-羟基-2-萘甲酸、α-萘酚、邻羟基苯基羰基乙酸、水杨酸、苯甲酸等。铜绿假单胞菌NY3经过一系列氧化代谢将菲转化为1-羟基-2-萘甲酸,进一步反应生成α-萘酚。由菲到1-羟基-2-萘甲酸,未检测到其他产物,说明该阶段产物被继续代谢的速度快,产物含量低不易积累。1-羟基-2-萘甲酸为体系中积累的唯一的主要代谢产物。尽管继续代谢速度慢,但它可以按照α-萘酚、邻羟基苯基羰基乙酸、水杨酸、苯甲酸途径被继续转化。NY3降解菲的代谢产物中未检测到二羟基萘、苯二酚等多羟基化合物,但羟基和羧基处于邻位的化合物,如1-羟基-2-萘甲酸和水杨酸有非常明显积累的趋势,α-萘酚和苯甲酸积累速度次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废酸中各主要成分的分析,对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化物的原理的剖析,最终选择先调节待测溶液的酸碱度去除干扰后,再进行氟化物含量的测定。使用国标所描述去干扰的方法进行验证,最终得出两种方法所测得的氟化物含量结果一致。通过回标回收实验,确定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也达到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明晰植物渗透调节在抗酸性机制中的作用,考察了模拟酸雨对抗酸性作物水稻(Oryza sativa)和酸敏感性作物大豆(Glycine max)幼苗株高、叶片含水量、渗透势、脯氨酸含量和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p H=2.5~5.0)喷施5 d后,水稻和大豆幼苗的耐受阈值为p H=4.0和5.0;恢复5 d后,p H=2.5组水稻和p H=3.0组大豆含水量和株高仍未恢复到对照水平。动态测定结果显示,酸雨(p H=4.5和3.0)胁迫初期(第3 d),水稻脯氨酸含量应激升高,调控渗透势下降;随胁迫时间延长(第5 d),脯氨酸含量升高不足以维持稳定的渗透势,质膜H+-ATPase活性升高,调控胞内外渗透平衡。研究表明,酸雨胁迫下水稻脯氨酸和质膜H+-ATPase的渗透调节能力强于大豆,这是水稻抗酸性强于大豆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褐煤对苯酚的吸附性能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类废水是一种有毒且排放量较大的有机废水,排放之前必须进行有效处理。以污染物苯酚为研究对象,褐煤为吸附剂,基于实验室小试,在正交试验的指导下,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褐煤对苯酚的吸附效果,确定了褐煤用量、振荡吸附时间、温度、pH值对苯酚模拟废水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褐煤用量为10 g、振荡时间为1.5 h、温度为25℃、pH值为6的条件下,对100 mL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苯酚模拟废水处理效果最佳,苯酚的去除率可达70.86%。在最佳吸附条件下,一方面结合吸附苯酚前后褐煤比表面积及孔隙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利用FT-IR对褐煤吸附苯酚前后表面官能团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褐煤内部孔隙发达,存在多类孔,以50 A以下的孔居多数,表明其微孔结构较复杂,且吸附行为致使孔隙面积缩小至近1/3,微孔减少明显,表明微孔对吸附过程影响很大;褐煤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为吸附苯酚提供了条件,在吸附苯酚的过程中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同时存在,褐煤主要表面宫能团—COOH、酚羟基及苯环结构骨架在化学吸附苯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两方面从微观角度很好地解释了褐煤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