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分别是中国二氧化碳和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管理的核心制度,正处于顶层设计初步实施阶段,应以此为契机,探索两项制度的融合,研究建立基于排污许可证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结合最新改革形势,研究提出了建立基于排污许可证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应以降低制度设计和实施成本、减少政策实施阻力、提高政策实施效率、保证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两项制度的定位、作用及衔接机制,分析关键结合点,以"构建协调一致的控制目标、建立统筹协调的技术方法、达到精简高效的管理效果"为原则,从明确法律基础、建立协调统一的技术方法、统一监管职责3个方面进行协调和整合。  相似文献   

2.
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排污许呆证制度是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之一,在对该项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排污必须许可、无证排污即违法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内涵。提出了“一证”对外的管理设想,以不断提高排污许可证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瑞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水排污许可和瑞典综合排污许可的审批程序和要求、审批内容等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分析了环境法庭在瑞典综合排污许可申报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以及瑞典排污许可证文件的起草和颁发过程。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和公众3个层面提出了瑞典综合排污许可证制度对中国排污许可证制度建设和完善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行的水污染物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方法并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考虑到具体国情,并借鉴其他国家行之有效的经验,可分阶段、分地区逐步明确并完善以技术为基础和以水质为基础的排污许可限值核定制度,以实现"保护人体健康"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从污染源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角度出发,创新提出了"一证式"管理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探讨了其内涵和功能定位,并从许可内容、制度整合、流程再造、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证式"管理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构建重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美国、日本、欧盟二噁英管理方式,构建中国二噁英全过程管理体系,建立、完善二噁英削减和控制长效机制,进而实现中国二噁英管理.全过程管理体系包括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即通过严格把关环境准入、实施"三同时"制度进行源头控制,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和ISO 14001环境管理认证进行过程控制,实施二噁英排污许可和排放申报制度进行末端控制.建立二噁英削减和控制长效机制,即通过建设法律、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实施经济刺激,加强行政管理来保证二噁英削减和控制工作的稳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水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点源排放的基本和综合的管理制度,是污染源的守法文件,也是政府对污染源的监管文书。按照政策设计的一般方法,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保障点源的"连续达标排放"为目标设计中国工业点源水排污许可证制度框架。提出将点源按排放规模进行分类和分级,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包括信息机制、资金机制、监督核查机制和问责处罚机制;建立注册环境管理工程师制度以满足实施排污许可证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基础整合点源排放相关政策,提高相关政策间的协调,减少冲突,提高政策效率。  相似文献   

8.
改革后排污许可制实施以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做法,也暴露出了技术层面操作的问题。文中从技术角度探讨分析排污单位的申请材料填报情况,结合有关要求创新性示范制定了“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申请说明”,以期做到排污单位“说得清”、核发单位“审得明”,提高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效率。  相似文献   

9.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意识到排污许可证制度的重要性,但目前为止这一制度的实施遇到了很多阻碍,制度的应用范围和实施效果都还不尽人意。通过比较分析中国31个省级行政地区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现状,探明中国在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突破制度推行瓶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良好的实施效果,瑞典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即意识到排污许可证制度的重要性,但目前为止这一制度的实施遇到了很多阻碍,制度的应用范围和实施效果都还不尽如人意.在对瑞典的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成功实施经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中国在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完善这一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排污税作为一种税收手段,可以弥补现阶段实行的排污费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但目前国内对于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环境税制度尚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针对电镀行业重金属污染,建立了一个排污税定量计算模型.与现有排污费制度相比,该模型将政府监管费用单独列出加以计算,并引入了重金属毒性系数Ti和排污税区域系数Q.通过对广东省某电镀企业的案例分析,证明模型具有易于被企业接受、超标罚款力度大、税款去向明确的特点.另外,该模型还可以通过引入行业系数H的方法推广到其他重金属排污行业,行业系数H的确定采用权重值法.  相似文献   

12.
出于利益的驱使,企业违法排污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加强对企业、特别是对重点污染源企业的环境监管,是各级环保部门近期工作的重点。通过认识对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环境监管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环境监管的方法,并提出了实施环境监管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空气固定源排污许可证是政府依法给固定源所有者颁发,对其空气污染物排放提出全面管控要求的行政许可文件,该文件包括对排污单位所有固定源排放口及其面源等空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全部管理要求。通过排污许可证,政府部门可以规范行政执法,固定源排污企业可以清晰知道自己需要执行的具体规定。在现有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的基础之上,结合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对固定源排污许可证文本中所需载明的基本信息、排放限值、监测、记录及报告要求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在县级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排污许可证制度对点源排放控制政策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污染防治政策很多,包括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等,但各项政策基本是分散和独立执行的,没有核心和基础的政策,不成体系,缺乏效率。基于排污许可证作为政府的执法文件的角度,论证了将分散的点源排放控制政策围绕排污许可证整合为系统的排放控制政策体系。中国已具备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基础条件,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基础的政策整合对现有点源排放控制政策进行了修改、补充和改进,将其整合为一个系统的点源排放控制政策体系,使各级管理部门可以各司其职,协调合作;协调整合不同类型的政策手段,使命令控制、经济激励和劝说鼓励3类手段相互补充,进一步提高政策执行效率,降低政策执行成本,提高排放控制政策效果、效率,降低执法和守法成本。  相似文献   

16.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常见的作弊方式及监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排污单位在采样子系统、分析子系统、数据采集和通讯子系统常见的作弊方式.作弊方式包括:让采样子系统采不到企业真实排放的污染物样品;使分析子系统测量值偏低,设置检测上限;对数据采集和通讯子系统进行设置,模拟假数据上传.针对符种作弊方式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政策的逐步推进,中国的点源环境管理体系已经初具雏形。对中国的点源环境管理体系构建开展了研究,认为其制度定位应当是对点源全过程进行管理,并明确了构建点源环境管理体系需要解决责任归属与监管重点两大问题。点源环境管理体系以总量控制为抓手,其核心是排污指标与实际排放量两套数据的核定,而这两套数据则成为串联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相关环境管理政策的重要线索。此外,要构建点源环境管理体系,还需要综合的环境管理平台、一证式环境管理要求以及专业的第三方技术团队。  相似文献   

18.
经济处罚机制是环境保护各项政策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基本内容.现有水污染处罚机制缺少详细的处罚原则和裁量依据,处罚标准的计算方法不明确,缺乏可执行性;经济处罚力度较小,违法成本偏低;没以罚没排污单位违法收益为基本原则;绝对静态的处罚模式没有考虑违法行为的持续性,对排污单位威慑性不强.建议以有效威慑违法行为、抑制违法动机为根本目标,以罚没违法收益为基本原则,考虑违法持续时间和执法成本,设计“倍率加动态非绝对上限”的经济处罚标准,实施递进的处罚机制,并建立处罚机制的评估和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从实际操作层面出发,总结和分析污染源排污核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排污权交易的污染源排污核算方法体系,力求准确掌握污染源排污情况和监控排污权使用情况,为科学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维护公平和公正的排污权交易秩序、有效推进各项环境经济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可交易排污许可证在传统的排污许可证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不但对企业选择污染控制手段赋予更大的灵活性,而且可以大大节约水污染控制费用、剌激企业开发并建设更加经济有效的污染控制技术。国外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可交易排污许可证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水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在我国的应用已有一定基础。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可以引进可交易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本文回顾了“可交易水污染许可证制度”的理论分析和国外实践,进而探讨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