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探究灌区退水对区域地下水水质及健康风险状况的影响,选取吉林西部地区2012~2014年、2019~2020年2个时段的不同层位地下水监测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方法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分析灌区影响下地下水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综合考虑研究区原生环境背景和灌区影响,集成地下水多个超标元素健康风险评估,系统对比分析叠加的双重风险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灌区及其周边区域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Ca2+型的弱碱性水,2个时段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地下水超标组分为F、Fe、Mn及“三氮”化合物,灌区排水加剧了周边潜水“三氮”含量的变化;潜水中Ⅳ~Ⅳ类水增加了17%,健康风险超过安全阈值的监测点增加了12%;地下水健康风险由灌区退水中NO3-、NO2-、NH4+与原生环境中F、Mn等造成的健康风险叠加产生;潜水中健康风险以灌区退水中NO3...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区域地下水不同深度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地下水环境相互作用关系,选取北京琉璃河地区,采集不同深度地下水样品,用于水化学分析和微生物16S rRNA基因V4-V5区测序.水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中8种主要离子浓度随深度增加均呈减小趋势,Cl-、SO42-、NO3-变化规律显著,工业较发达区NO3-浓度达155.30mg/L,SO42-浓度达321.00mg/L,部分浅层地下水受NO3-和SO42-污染.微生物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受深度影响显著,随深度增加微生物群落组成丰富.地下水中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 (26.2%~95.2%),优势菌属为Pseudomonas(1.5%~32.2%),不同深度微生物菌属组成差异明显,浅层、中层和深层地下水特有菌属数目分别为74,60,54.NO3-、SO42-、深度是影响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子,且NO3-、SO42-浓度受地下水深度影响程度大.地下水深度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厌氧氨氧化颗粒为对象,利用NH4+、NO2-、NO3-和N2O微电极测定了浓度连续分布,并建立微生物原位活性与N2O产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H4+和NO2-同步消耗的厌氧氨氧化活性区分布在颗粒的表层区域(0~1500μm),其中200~400μm活性最高;当NH4+-N浓度为14mg/L(c(NH4+):c(NO2-)=1:1.2)时,NH4+-N和NO2--N最大净体积消耗速率分别为1.19与1.65mg/(cm3·h).反硝化活性主要分布在1500~2500μm的深层区域,当采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无机含氨和硫酸盐(SO42-)废水作为升流式污泥床(USB)反应器进水,研究了其对铵(NH4+)和SO42-的去除以及不同高度污泥层含氮、硫元素的转化途径.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进水口处由于进水自含氧(外源性氧)和兼性厌氧菌受到氧化应激产生过氧化氢(内源性氧),两种“氧”共同存在下,反应器内生物脱氨量(以氮计)最高达40mg/L左右,且在USB反应器不同高度污泥层含氮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的转化途径不同.在反应器底部污泥层,颗粒污泥表面氨氧化菌利用O2将氨(NH4+)氧化成亚硝酸盐(NO2-),在颗粒污泥内部厌氧氨氧化菌利用NH4+和NO2-生成氮气(N2)和硝酸盐(NO3-);同时,O2的存在使得反应器底部污泥层部分厌氧颗粒污泥裂解,产生少量有机物,在颗粒污泥内部硫酸盐还原菌利用有机物将SO42-还原生成硫离子(S2-);硫自养反硝化菌利用NO2-/ NO3-将S2-重新氧化为SO42-.在反应器上部污泥层,由于只有少量内源性氧的存在,硫自养反硝化菌只能利用少量NO2-/ NO3-将S2-氧化为硫单质(S0);在USB反应器底部污泥层实现NH4+的去除和SO42-的循环,在上部污泥层实现了SO42-的去除.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模拟太阳光照射下水环境中不同形态氮(NO3-、NO2-和NH4+)对酮洛芬(KET)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KET在平均波长(200~450nm)下量子产率Φo为0.14. NO3-浓度从0.01mmol/L-增至1.0mmol/L时, KET光解速率常数从0.0109降至0.0085; NO2-浓度从0.01mmol/L增至1.0mmol/L时, KET光解速率常数从0.0095降至0.0069, NH4+对KET的光解基本无影响. NO3-的光掩蔽现象对KET光解的影响起主要作用; NO2-则通过光掩蔽现象和羟基自由基猝灭来抑制KET的光解.同时研究了当水环境中pE值发生变化而引起水中无机氮形态转化时,不同形态氮共存对KET光解的复合影响,随着pE值的增大,KET的光解速率先减小后增大;当NO2-和NH4+共存时,两者对KET光解的影响存在拮抗作用,这一拮抗作用也存在于NO2-和NO3-之间.  相似文献   

6.
选取北京、石家庄和唐山作为京津冀区域典型城市,基于实地样品采集和组分分析结果,探讨PM2.5组分中二次无机水溶性离子(SNA)浓度变化特征,并利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结果分析重污染前后京津冀地区各类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对PM2.5和SNA质量浓度的贡献.结果显示:3个城市PM2.5质量浓度整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多数情况下SO42-、NO3-和NH4+浓度极大值同时出现在冬季,PM2.5化学组分较为稳定.相对于常规时段,重污染期间SO42-、NO3-和NH4+质量浓度明显增加,重污染前一天SNA浓度占PM2.5比值达到最高.重污染的形成是本地源排放和外来区域传输共同作用的结果,外来源对NO3-的贡献整体高于SO42-和NH4+.交通源、居民源和工业源对PM2.5、SO42-和NO3-浓度贡献最高,NH4+主要来自居民源的排放.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6年颗粒物及水溶性离子采样数据,研究了杭州G20峰会减排措施对大气中无机水溶性离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杭州G20峰会减排措施对大气水溶性离子的质量浓度、组成结构、酸碱性等皆存在明显影响.减排措施实施使大气颗粒物和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下降,受影响的离子主要是NO3-、SO42-、NH4+、NO2-,其中NO3-、SO42-质量浓度的下降使NH4+、Ca2+、Cl-成为浓度前3位的离子.SO42-、NO3-、NH4+、Ca2+粒径分布呈单峰型,其中SO42-、NO3-、NH4+峰值出现在0.65~1.10mm,Ca2+峰值出现在5.80~9.00mm,Na+、Cl-、K+呈双峰分布,峰值皆出现在3.30~4.70mm和0.65~1.10mm,Na+两峰值相当,K+、Cl-在0.65~1.10mm峰值较高.减排措施实施使大气中主要无机盐从NH4NO3、(NH42SO4、NH4Cl转变为NH4Cl、NaCl、KCl,大气颗粒物碱性总体增强.本文研究成果对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孟令华 《环境科学》2024,45(4):2096-2106
泰安市城区岩溶地下水较丰富,是重要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基于泰安城区岩溶水和地表水的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δD、δ18O和3H)特征,结合Gibbs图解、主要离子比值,揭示岩溶地下水补给来源、补给年代、循环更新能力及主要的水-岩作用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区内岩溶地下水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阴离子以HCO3-和SO42-为主,K+、NO3-、Cl-、Na+和SO42-的变异系数较大,空间差异性较强,Ca2+和HCO3-的含量较稳定.水化学类型复杂多变,主要为HCO3·SO4-Ca型、HCO3·Cl-Ca型和HCO3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神东矿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使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主成分分析法、改进内梅罗指数法等对23个地下水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呈弱碱性,化学类型从上游HCO3--Na+为主导型,逐渐过渡为下游HCO3-·SO42--Na+·Ca2+主导、Cl--K+·Na+、F--K+·Na+等多种类型共同存在.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受蒸发浓缩和岩石风化控制,HCO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的溶解,Ca2+、Mg2+主要来源于硫酸盐岩的溶解,Cl-来源于岩盐的溶解和生活用水的污染,SO42来源于岩盐溶解,NO3-主要来源于生活用水和人畜排便.整体水质良好,个别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离子富集现象.研究成果可为当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的实行,可凝结颗粒物(CPM)成为烟气治理难点.本文通过烟雾箱系统,系统考察了烟气组分以及相对湿度、紫外线强度等环境因素对SO2、NO2和NH3转化为硫酸根离子(SO42-)和硝酸根离子(NO3-)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NH3是体系中SO42-和NO3-浓度增长的重要因素,SO2和NO2可以共同促进SO42-和NO3-浓度增长.(2)通过对萃取液中和滤膜上颗粒物的微观分析发现,NH3在颗粒物成核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颗粒物中主要元素为N和S,硫酸盐和硝酸盐是颗粒物主要成分.(3)相对湿度对SO42-和NO<...  相似文献   

11.
为给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评价和自然衰减修复提供理论支撑,以四川省红层区某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采集了11组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水样,通过水化学分析和微生物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了红层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与其周围农业、生活污染源共同作用下,地下水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不同污染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地下水水质尚未超标;但相对于背景井,地下水已普遍受到不同污染源的影响,其中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扩散区地下水中(RDPD)的主要污染物为NO3-(Pi (背)=7.320)和Cl-(Pi (背)=7.136);农业区中(RDAS)的主要污染物为NO3-(Pi (背)=15.185);农业生活混合区中(RDHP)的主要污染物为NO3-(Pi (背)=25.040)和SO42-(Pi (背)=8.259).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Proteobacteria (43.6%~84.1%)为该研究区域地下水中的优势菌门.Bradyrhizobium和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内一个未划分的属为农业区地下水中的优势菌属,甲基珠菌科(Methylococcaceae)内一个未划分的属、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内一个未划分的属和sulfuritalea为农业生活混合区地下水中的优势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扩散区无明显的优势菌属,但其群落丰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受不同污染源的综合影响,不同区域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RDPD、RDHP、RDAS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背景监测井(RDBJ)中的无显著差异,其中RDPD和RDHP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较为相似.环境因子对水样品微生物群落影响程度依次为SO42->Cl-> NH4+-N>NO3--N>ORP>pH值,因此,调查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受生活污染源和填埋场污染源的影响,其次为农业污染源,最后是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给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评价和自然衰减修复提供理论支撑,以四川省红层区某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采集了11组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水样,通过水化学分析和微生物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了红层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与其周围农业、生活污染源共同作用下,地下水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不同污染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地下水水质尚未超标;但相对于背景井,地下水已普遍受到不同污染源的影响,其中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扩散区地下水中(RDPD)的主要污染物为NO3-(Pi (背)=7.320)和Cl-(Pi (背)=7.136);农业区中(RDAS)的主要污染物为NO3-(Pi (背)=15.185);农业生活混合区中(RDHP)的主要污染物为NO3-(Pi (背)=25.040)和SO42-(Pi (背)=8.259).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Proteobacteria (43.6%~84.1%)为该研究区域地下水中的优势菌门.Bradyrhizobium和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内一个未划分的属为农业区地下水中的优势菌属,甲基珠菌科(Methylococcaceae)内一个未划分的属、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内一个未划分的属和sulfuritalea为农业生活混合区地下水中的优势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扩散区无明显的优势菌属,但其群落丰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受不同污染源的综合影响,不同区域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RDPD、RDHP、RDAS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背景监测井(RDBJ)中的无显著差异,其中RDPD和RDHP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较为相似.环境因子对水样品微生物群落影响程度依次为SO42->Cl-> NH4+-N>NO3--N>ORP>pH值,因此,调查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受生活污染源和填埋场污染源的影响,其次为农业污染源,最后是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着浅层地下水水质,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遥感影像解译、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冗余分析,对近20年(2002~2020)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和浅层地下水质变化进行分析,揭示长时间尺度下土地利用变化对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和2020年滇池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总面积20.91%和17.43%、43.21%和37.99%、22.11%和17.08%,2002~2020年间耕地向建筑用地和林地、林地向草地和耕地、草地向林地和建筑用地转移概率分别为22.59%和20.72%、13.16%和10.49%、26.30%和15.65%,耕地面积减少146km2,建筑用地面积增加279km2.2002~2020年滇池流域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SO42--Mg2+型转变为HCO3-·SO42--Ca<...  相似文献   

14.
含水层降解能力是石油类污染场地监控自然衰减需获取的重要参数.通过测定某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电子供体(苯系物、化学耗氧量)和电子受体/产物(DO、NO3-、Mn2+、Fe2+、SO42-和HCO3-)等地球化学指标,分析了电子供受体分布规律,确定了电子受体背景值,采用传统地球化学评估法,计算了所有单井降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入累积概率曲线法,更科学的评估了场地含水层降解能力,结合地下水更新能力,估算了污染物降解速率;同时,划分了含水层降解能力强弱区.结果显示:该场地单井降解能力为36.49~70.05mg/L,其累积概率拟合曲线符合F(x)=0.008e0.07x指数模型,以此评估含水层降解能力为57.83mg/L.以径流量132m3/d估算地下水更新能力,估算污染物降解速率为2790kg/a;强降解能力区位于下游源区,面积约为5100m2,占场地总面积的5.3%;地下水中硫酸盐、硝酸盐消耗严重,强化硫酸盐还原和反硝化作用可能是该场地管理修复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亚磷酸盐(HPO32-,H2PO3-,+3价)是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还原态形式,其在水环境中的光氧化过程可能是亚磷酸盐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以300W汞灯为光源,研究了环境浓度(1μmol/L)的亚磷酸盐在NO3-溶液中的光氧化过程,探讨了NO3-浓度、溶液pH值、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离子(Cl-、SO42-、HCO3-、Fe3+、Mn2+)及腐殖酸对亚磷酸盐光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磷酸盐在NO3-溶液中的光氧化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规律,当NO3-浓度由0增至120μmol/L时,其速率常数由0.020h-1增至0.271h-1;酸性溶液(pH = 4)有利于亚磷酸盐在硝酸根溶液中的光氧化,水环境中SO42-及Cl-对光氧化过程存在弱抑制,而HCO3-对光氧化过程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Fe3+促进了亚磷酸盐在NO3-溶液中光氧化过程,而Mn2+则是抑制作用.腐殖酸的加入对亚磷酸盐光氧化过程存在抑制作用.活性氧猝灭剂(异丙醇,叠氮化钠)的加入大大抑制了亚磷酸盐的光氧化过程,表明亚磷酸盐光氧化过程中,活性氧的产生对其光氧化起到关键作用.模拟太湖水样中亚磷酸盐的减少量与正磷酸盐的增加量一致,证明亚磷酸盐光氧化产物是正磷酸盐.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庐山冬季不同粒径雾滴化学成分特征,于2015年和2016年在庐山开展冬季云雾物理化学特征的很高综合观测实验,利用主动式分档雾水采集器(three-stage CASCC)共采集44组3级粒径雾滴的雾水样品,其分档空气动力学直径为4~16μm(S3级),16~22μm(S2级)和>22μm(S1级).用850professional IC型色谱仪(瑞士万通)分析雾水中的水溶性离子浓度,讨论3级分档雾水化学特征和不同粒径雾水中各离子组分的来源及相关性.结果表明,2015年和2016年庐山冬季3级雾水多呈酸性,2016年酸性更强,pH值与雾滴的粒径大小有依赖性关系,4~16μm的小雾滴酸性更强.雾水中主要离子有Ca2+,NH4+,SO42-,NO3-和Cl-.NH4+,SO42-,NO3-主要集中在4~16μm的小雾滴中,受海洋和土壤源的影响比较小,主要是人为活动所导致,2015年雾水Cl-主要受人为源的影响,2016年人为输入显著降低,主要受海洋源影响.Mg2+,Ca2+主要集中在>22μm的大雾滴中.SO2、NOx排放逐年降低导致2016年雾水中SO42-和NO3-浓度明显小于201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