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月是武汉市发生重霾污染最为频繁的月份之一.本文利用地面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2014年1月与2018年1月武汉PM2.5污染的变化与差异,进而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对其差异进行了模拟追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1月武汉PM2.5污染依旧严峻,出现了17个污染天,月均浓度达到了91.6 μg·m-3,但污染程度与2014年1月相比有了大幅改善.其污染天比2014年1月减少了13 d,月均浓度下降了90.8 μg·m-3,浓度峰值下降了154.6 μg·m-3.通过设计基于气象场敏感性分析的数值模拟试验,发现在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形下,2014年1月和2018年1月气象场的变化对武汉月均PM2.5浓度的影响较小,差异小于3 μg·m-3.基于2018年1月的排放情景模拟2014年1月的武汉PM2.5浓度会导致显著的低估现象.这表明气象条件变化不是武汉2018年1月相比2014年1月PM2.5浓度显著下降、重污染天数显著减少的关键原因,而武汉本地、周边以及京津冀等重点城市群的排放量显著下降应是最为关键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2.
2013年1月邯郸市严重霾天气的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河北工程大学大气环境监测站点的PM10、PM2.5、SO2和NOx在线监测数据,并结合能见度、湿度数据,对邯郸市2012年12月1日到2013年1月31日的大气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特别是2013年1月持续发生的霾天气,以探讨严重霾污染的过程特征.结果表明,2013年1月,SO2与NOx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25.3 μg·m-3和217.8 μg·m-3,PM10和PM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28.5 μg·m-3和229.4 μg·m-3,均超过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2012年12月平均浓度的1.4~3.5倍.重污染过程分析结果显示,污染峰值附近几天内PM10、PM2.5的时均浓度变化无明显规律.累积阶段的PM2.5/PM10在0.42~0.52之间,峰值前后上升并超过0.70,扩散阶段PM2.5/PM10降到0.70以下,且呈波动式变化.当PM2.5/PM10小于0.40时,能见度基本位于2~18 km之间;当PM2.5/PM10在0.40~0.60之间时,能见度在0.7~8 km之间;当PM2.5/PM10大于0.60时,能见度分布于2 km以下.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大气细颗粒物组成和污染特征分析(2012-2013年)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源  谢绍东  罗彬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3):1021-1031
为了解成都市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成都市城区开展了每6 d采集1次样品的长期颗粒物观测.利用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热光碳分析仪、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别分析了颗粒物样品的质量浓度、有机碳/元素碳、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等,同步收集了污染物在线观测数据、气象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成都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粒子(PM2.5)浓度颗粒物浓度分别高达(129.7±76.4)和(91.6±54.3) μg·m-3,PM2.5中以二次无机离子(SNA,43.6%)和有机物(OM,31.2%)污染最为突出,其次为土壤组分(Soil,13.8%)、元素碳(EC,5.0%)和微量元素(Trace,0.8%);1月、3月、5月和10月是污染较重的月份.通过比较揭示了不同污染源影响下的典型污染特征.生物质燃烧期间,成都城区PM2.5浓度达214.3 μg·m-3,PM2.5/PM10比达0.89,其中OM贡献增加至57.2%,K+浓度达8.7 μg·m-3,OC/EC比达8.3,SNA比重下降;而沙尘传输期间,PM2.5浓度为122.6 μg·m-3,仅占PM10浓度的0.28,PM2.5中土壤组分比例剧增至77.3%,SNA和无机元素的比重明显下降;静稳天气下PM2.5浓度为261.0 μg·m-3,各组分比重并无明显变化,硝酸盐和铵盐比例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市秸秆焚烧大气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针对近些年哈尔滨秋末冬初大气污染程度增加的溯源问题,基于静风污染气象及降雪对秸秆焚烧的影响等基本假设,采用箱式模型和优化拟合的方法对秸秆焚烧产生污染物的源强及其负荷进行了估算.通过对2015年和2017年典型时段数据的优化拟合得到降雪前重污染天气下PM10排放源强分别为20.16、21.83 μg·m-2·s-1,CO的排放源强分别为149.32、138.65 mg·m-2·s-1;降雪后重污染天气下PM10排放源强分别为15.98、7.09 μg·m-2·s-1,CO的排放源强分别为122.91、89.21 mg·m-2·s-1.由降雪前后各污染物的源强差得到2015年和2017年秸秆焚烧产生的PM10的排放源强分别为4.18、14.74 μg·m-2·s-1,负荷分别为20.73%、67.52%;CO的排放源强分别为26.41、49.44 mg·m-2·s-1,负荷分别为17.69%、35.66%.本文为相关清单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校核方法,具有重要的社会、环境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认识近年来长江流域中游两湖(湖南-湖北)盆地大气环境变化特征,本文利用两湖盆地2015~2019年冬季近地面PM2.5和PM10观测数据,结合风速、地形和植被指数等资料,探讨两湖盆地冬季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的变化特征及其与风速、地形和下垫面的关联.结果表明:①两湖盆地2015~2019年冬季PM2.5污染频发,其中两湖盆地西北部的襄阳和荆门的冬季平均分别多达62 d和61 d出现PM2.5污染(PM2.5>75 μg·m-3),襄阳重污染(PM2.5>150 μg·m-3)多达19 d,表明两湖盆地是长江流域中游地区一个区域性PM2.5污染中心.②在空间上,两湖盆地污染呈现出西北重东南轻、城市群污染较重的特征,这主要与冬季风驱动的大气污染物的区域传输和两湖盆地城市地区的强排放有关.③近地面风速与PM2.5和PM10地面浓度变化呈现特殊的"U"型非线性关系,PM2.5和PM10浓度拐点值分别为153 μg·m-3和210 μg·m-3,揭示了两湖盆地局地大气颗粒物累积主导了轻/中度污染,大气污染物区域传输决定了重度污染的独特区域特征.④两湖盆地冬季PM2.5和PM10地面浓度与地形高度和植被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反映了两湖盆地地形和城市化下垫面变化的大气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6.
2015年北京市两次红色预警期间PM2.5浓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了2015年北京市两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PM2.5浓度变化特征并初步评估了减排措施对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次红色预警期间,北京市PM2.5平均最高小时浓度出现在12月9日19:00,为282μg·m-3,单站最高小时值出现在京东南市界永乐店站,浓度达496μg·m-3.第2次红色预警期间,PM2.5全市平均最高小时浓度出现在12月22日20:00,为421μg·m-3;单站最高小时值出现在京西南市界琉璃河站,浓度达831μg·m-3.两次红色预警累积持续时间均呈现出南部站 > 城区站 > 北部站的特征,且第2次红色预警期间PM2.5浓度南北差异明显大于第1次,PM2.5平均浓度在150μg·m-3以上的面积明显大于第1次,第2次红色预警期间重污染面积可达总面积的93%.两次预警期间气象条件均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二次转化和区域输送现象,极端气象条件是重污染形成的外因,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大才是导致重污染形成的内因.初步评估结果显示红色预警应急措施实施后,北京市PM2.5环境浓度下降约20%~25%,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4-2016年南京江北地区PM2.5质量浓度和气象要素的小时数据,并结合HYSPLIT模式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和PSCF法分析了PM2.5质量浓度的污染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和主要来源特征.结果表明:2014-2016年PM2.5质量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幅度约为17.40%,由2014年的62.1 μg·m-3下降至2016年的51.2 μg·m-3,能见度由2014年的5.8 km上升至2016年6.6 km.PM2.5质量浓度存在显著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1月浓度最高,可达93.0 μg·m-3;8月浓度最低,仅为38.8 μg·m-3;冬季浓度最高,可达76.8 μg·m-3,夏季浓度最低,仅为47.1 μg·m-3.不同季节日变化均为单峰型分布.气象要素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较大,不同相对湿度下能见度和PM2.5质量浓度具有较好的拟合关系.霾和非霾天PM2.5质量浓度的阈值为15 μg·m-3.不同季节的主导气团不同,春季主导气团为偏北气流和偏东气流,占比分别为43.50%和30.80%;夏季主导气团以东部气流为主,占比约为68.22%;秋季和冬季主导气团为来自北方的气流,总占比分别为83.52%和100%;偏北内陆气团PM2.5质量浓度较大,偏东海洋性气团PM2.5质量浓度较低.PM2.5质量浓度潜在源区春冬季潜在源区范围较大,夏秋季潜在源区范围较小,季节变化显著.春季潜在来源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北部、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区,夏秋季分布在安徽东部、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等地区,冬季分布在安徽、河南东部,山东和江苏等地区.  相似文献   

8.
利用HYSPLIT模式计算了2016—2018年西宁市逐日72 h气团后向轨迹,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同期颗粒物PM10和PM2.5质量浓度数据,分析逐年和3年平均西宁市颗粒物输送特征及差异,运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对影响西宁市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污染潜在源区及不同潜在源区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6—2018年,西宁市颗粒物最主要输送路径源自青海北部的聚类2、甘肃中部的聚类6和甘肃东部的聚类8,占同期总轨迹比例分别为28.1%、27.4%和27.5%;3年平均则源自青海北经青海东折回西宁的聚类2,占比45.3%.最主要输送路径对应颗粒物质量浓度最低,输送距离较短、垂直高度较低、气团移速较慢;影响气团由西北向偏东转变,3年平均则以西北气团为主.2018年源自甘肃经青海东至西宁的短距离输送处于突出地位,所含轨迹占总轨迹的比例高达49.6%.PM10和PM2.5主要输送路径和污染路径由较长距离向较短距离过渡,较长距离输送路径出现比例逐年较小.PM2.5/PM10小于0.3时,主要输送路径与PM10污染轨迹有很好的对应关系;PM2.5/PM10大于0.6时,主要输送路径与PM2.5污染轨迹有较好的对应关系.PSCF和CWT分析发现,影响西宁市颗粒物质量浓度的主要污染潜在源区分布在新疆南部和青海北部,对PM10质量浓度贡献大于100 μg·m-3,对PM2.5质量浓度贡献大于45 μg·m-3.潜在源区分布年变化差异明显,2016年最广,2018年最小.印度北部主要贡献源区虽分布范围逐年减小,但在2017年局部贡献增大,对PM10贡献超250 μg·m-3,对PM2.5贡献超60 μg·m-3.主要贡献区周边区域及西宁至兰州一带为中等贡献源区,对PM10贡献为50~100 μg·m-3,对PM2.5贡献为15~45 μg·m-3.  相似文献   

9.
2016年12月-2017年1月,在南京市4类典型功能区(农业区、住宅区、交通干道区、工业区)各选两点,共采集了大气PM2.5样品32套,测定并分析了其质量浓度、9种水溶性离子(WSIs)、有机碳(OC)以及元素碳(EC)的含量.观测期间,南京市冬季PM2.5的平均浓度为104.5 μg·m-3,分布特征为:工业区(116.6 μg·m-3)>农业区(104.3 μg·m-3)>住宅区(100.1 μg·m-3)>交通干道区(96.9 μg·m-3);WSIs、OC和EC的平均浓度(/PM2.5)分别为:53.4 μg·m-3(51.1%)、11.8 μg·m-3(11.3%)、8.2 μg·m-3(7.8%).农业区和住宅区受WSIs污染较严重且NOR、SOR较高,而工业区和交通干道区的OC、EC污染较严重且SOC/OC较高.进一步运用PMF模型解析,南京市冬季PM2.5来源为:二次源(37.3%)、工业源(31.2%)、交通源(16.4%)、建筑尘(7.9%)和燃煤源(7.2%).最后,本文收集了自2000年起南京市冬季大气PM2.5浓度及其污染来源研究,总体而言,近年来南京冬季大气PM2.5浓度呈下降趋势,其主要污染源比重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燃煤贡献有所下降,而工业和交通排放逐渐上升,且二次污染贡献逐渐突出.今后,控制二次污染源将成为南京市大气PM2.5治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基于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12个监测子站的大气污染物数据,梳理2013~2017年大气光化学氧化剂Ox(NO2+O3)与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Ox+PM2.5复合超标污染定义为NO2和PM2.5质量浓度日平均值以及O3浓度日最大8 h平均值(O3 MDA8)同时超过二级浓度限值,分析了不同类型站点复合超标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气象因素影响.结果表明,2013~2017年珠三角PM2.5年均质量浓度由(44±7)μg·m-3下降至(32±4)μg·m-3,实现PM2.5连续3 a达标.Ox年均质量浓度由2013年(127±14)μg·m-3下降至2016年(114±12)μg·m-3,2017年反弹至(129±13)μg·m-3,O3浓度上升明显(10 μg·m-3).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过程占比由2013年33%增多至2017年78%,多个城市同时发生污染的区域特征明显.研究时段内Ox+PM2.5复合超标污染事件共发生60次,主要在城区站点(78%)和郊区站点(22%).秋季发生复合超标污染天数最多(52%),是因为强太阳辐射有利于臭氧生成,大气氧化性增加,进而促进了PM2.5二次生成.造成珠三角复合超标污染的天气形势主要为高压出海型(43%)、高压控制型(30%)和热带低压型(27%).就具体气象因素而言,气温在20~25℃且相对湿度在60%~75%的范围内时,复合超标污染事件发生占比最高(22%).在O3重污染过程中,夜间高湿和低风速使得NO2和PM2.5浓度显著上升,日间高温加剧了复合超标污染.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典型城市机动车排放演变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中国12个典型城市建立1990~2009年机动车排放清单,分析各城市机动车排放历史演变趋势.结果显示,1990~2009年,研究各城市CO、VOCs、NOx和PM排放因子分别降低57%~81%、53%~78%、22%~74%和31%~76%.20年间,各城市CO和VOCs排放量总体在2000年后陆续达到增长峰值后开始下降,总量分别增长1.0倍和1.4倍;NOx和PM排放量总体保持持续增长,分别增长3.2倍和3.3倍.各城市汽油车是CO和VOCs排放主要贡献源,LDA-G、MDTB-G和HDTB-G对各城市机动车CO和VOCs排放的贡献和分别为约70%~90%和约50%~85%,其中LDA-G的排放贡献明显提高.LDA-G、MDTB-G、MDTB-D和HDTB-D贡献了80%~90%的NOx排放,其中MDTB-D和HDTB-D的排放贡献率从平均57.8%上升为72.7%.对于PM,MDTB-D和HDTB-D占排放的70%~90%.此外,部分城市摩托车排放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国外保护矿业环境的矿业立法择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勘探尤其是开采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比较典型的,为此,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制订了独立于矿产资源法的《矿业法》,从立法资源上保证保护矿业环境的法律构建.国外《矿业法》以源头控制、全过程控制、无过错和合力等立法原则,贯通于行政特许权授予为主并综合运用矿业主体激励、市场力量、公众参与等其他管理方式之中,构建成立体性保护矿业环境的法律制度.国外矿业法择优显得我国取代《矿业法》的《矿产资源法》关于矿业环境保护的规定过分“吝啬“.  相似文献   

13.
小兴安岭泥炭藓沼泽生态系统中的汞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小兴安岭汤旺河流域中的泥炭、土壤和植物样品的汞,泥炭地总汞的平均含量为65.8~186.6ng/g;高于黑龙江土壤A层汞平均含量,也高于美国佛罗里达大沼泽国家公园和瑞典Birkeness湿地的含量.甲基汞平均含量为0.16~1.86ng/g;约占总汞的0.2%~1.4%,泥炭地总汞最高浓度出现在5~10cm深处,为186.6ng/g,甲基汞最高浓度出现在10~15cm处,为1.86ng/g,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甲基汞含量与总汞没有很强的相关性(P=0.05,r=0.28)  相似文献   

14.
鸭绿江口潮滩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鸭绿江口潮滩区2个采样点采集的柱状样分析、培养实验,测定了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和沉积物中的S2-结果表明,鸭绿江口潮滩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O3-含量平均值为3.0μmol/L,垂直分布变化不大.PO43-和SiO32-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8~70.4μmol/L,111.6~1054.3μmol/L,且两者垂直变化类似,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分布是随深度增加,含量升高.鸭绿江口潮滩区沉积物Eh、pH的测定结果显示,在13cm以下,Eh降为负值,沉积物还原性逐渐增强.而pH自上而下变化不大.由分子扩散公式计算结果表明,鸭绿江口潮滩区营养盐均由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  相似文献   

15.
文中叙述了1988 ̄1990年间,我国4个港湾-大连湾、天津港、深圳湾及珠江河段各疏浚区疏浚物中油类污染调查及分布状况。文中介绍了站位布设原则,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方法。进行了沾污疏浚物油类出溶出实验,认为油类溶出实验是估价疏浚物油类污染的程度的重要手段。讨论了4港湾疏浚物油类污染水平。大连湾海域疏浚物石油污染明显,珠江河段,深圳湾及天津港疏浚物稍受影响,基本上是清洁的。  相似文献   

16.
金丹 《环境科学》2022,43(1):132-139
为研究上海市夏季臭氧高发季节大气VOCs在臭氧生成中作用,选取2018年5~8月大气臭氧较高的时段,在淀山湖科学观测研究站对103种挥发性有机物、臭氧和氮氧化物等环境污染物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上海臭氧高发季节大气平均φ(VOCs)为32.7×10-9,羰基化合物是VOCs的主要组分,所占质量分数达35.0%.羰基化合物中甲醛体积分数最高,其次是丙酮,占12种测量羰基化合物总量的82.8%. 5月环境空气的化学反应活性最强,总的臭氧生成潜势(OFP)为337.2μg·m-3,甲醛贡献率最大.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的日变化呈现夜高昼低规律,在早晨出现小峰值,与交通排放影响有关;而醛酮类日变化呈现昼高夜低规律,与光化学反应的二次生成过程有关.OBM模拟结果显示,5~6月属于臭氧生成的VOCs控制区,7~8月属于过渡区.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夏季臭氧污染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以2009年8月为例分析了深圳市夏季臭氧污染情况及污染气象特征,基于二维空气质量模式对臭氧污染控制进行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深圳市8月各监测点均存在臭氧超标现象,污染形势严峻;副热带高压控制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是造成夏季出现高浓度臭氧的主要天气过程,此时大气边界层混合层高度在500~800 m,且近地面风速约在5 ms以内,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臭氧的生成受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和氮氧化物(NOx)排放的共同影响,其中VOC排放的影响较大,深圳市臭氧控制应以降低VOC排放量为重点,模拟得出对VOC和NOx按25∶1~40∶1的比例协同减排可有效降低臭氧污染.   相似文献   

18.
瑞丽城区一氧化碳污染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监测,瑞丽市城区街道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日平均浓度己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排放,而且其浓度与汽车流量呈线性正相关。主导风与街道斜交,在街道峡谷内形成旋涡流场,使CO向背风面扩散并沿街道输送,导致局部测点浓度过高。目前控制CO浓度宜限制尾气超标汽车入城并合理分流入城汽车。  相似文献   

19.
广州城区秋季大气PM_(2.5)中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在广州市中心城区高楼顶(距地50m)和交通干线路边(距地1.2m),于2006年秋季连续一周采集了大气PM2.5样品,对比分析了SO42-、NO3-、Cl-、F-、Na+、NH4+、Ca2+、K+、Mg2+等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含量。结果表明,楼顶相对充分混合大气中PM2.5的质量浓度范围59.5~129.5μg/m3,均值为83.7μg/m3;交通干线路边大气PM2.5的质量浓度范围为108.4~132.2μg/m3,均值为121.1μg/m3。9种离子总浓度平均达到50.9(楼顶)和44.1(路边)μg/m3,占PM2.5质量浓度的60.8%(楼顶)和36.4%(路边)。SO42-和NO3-为水溶性无机离子主要组成,其占PM2.5质量浓度的比例均是楼顶高于路边,显示二次气溶胶对楼顶充分混合大气中PM2.5有较大贡献,而路边样品中一次来源贡献相对较大。计算表明采样期间海盐对广州大气PM2.5中的水溶性组分贡献较小。NH4+当量浓度远小于SO42-和NO3-的当量浓度,中和度远1,反映PM2.5酸性较强,且楼项PM2.5粒子酸性高于路边样品。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三类角色分别是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和信息化产品开发商,他们各有优势和不足.只有三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改变三者之间的"挤压关系",建立新的服务、协作、监督关系,企业信息化才能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对这三类角色各自特点的分析和比较,深刻的思考了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这些角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