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微波激发Kr/I2混合气体产生的206 nm准分子紫外光降解水相含N-杂环化合物,考察了206 nm准分子光直接光解模拟喹啉和吲哚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初始浓度为20 mg.L-1的吲哚溶液,光照80 min时去除率达62.0%,150 min时TOC去除达50.7%.光照时间、初始浓度和溶液的pH值对喹啉的降解有一定的影响.相同条件下,喹啉的去除率和TOC损失率都明显低于吲哚.光解后的溶液经旋转蒸发提取,顶空注射进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光照下喹啉发生开环降解,生成了甲苯、二甲苯、酸、醛和酯类化合物,而吲哚降解过程中发生了聚合反应.最后,根据中间产物,推断了206 nm准分子光源光解喹啉和吲哚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链霉菌(Streptomyces sp.)对吲哚废水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链霉菌(Streptomycessp.)HJ02能以吲哚为唯一碳源生长,考察了初始吲哚质量浓度、外加碳源、温度、pH等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探讨了该菌降解吲哚的动力学与机理.结果表明,链霉菌对吲哚有很强的耐受力,在pH=7、温度为30℃的条件下培养6d,初始浓度为300mg·L-1吲哚的降解率达到97.4%.菌株对吲哚的降解过程动力学符合Andrews方程.外加葡萄糖会抑制链霉菌降解吲哚的速率,葡萄糖与吲哚之间存在底物竞争抑制.紫外光谱与GC分析表明,吲哚的特征杂环被链霉菌破坏.  相似文献   

3.
在好氧条件下,以吲哚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从处理焦化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编号CX-YD-XH.研究了该菌在好氧条件下对吲哚的降解性能及环境因素对吲哚降解影响.结果表明,菌种CX-YD-XH对吲哚具有较高的降解性能,去除效率可达85%.弱碱条件有利于吲哚的降解;20~35℃范围内均可有效降解吲哚,但温度为35℃时降解较快;振荡速度对最终去除效率没有明显影响,但适当振荡速度(60 r/min)可有效提高降解速率;在适当的菌种浓度和底物浓度水平上,吲哚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4.
空气中吲哚和3-甲基吲哚的气样经过Tenax-GC采样管吸附,加热解吸XE-60/Chromosorb WAW-DMCS色谱柱分离和氢焰检测器检测,可得到良好的分离效果,在本实验条件下,吲哚和3-甲基吲哚最小检出量(采样36L)分别可达0.00097μg/L和0.00035μg/L,变异系数分别为9.6%和10.2%。结果表明本方法可用于对空气中吲哚和3-甲基吲哚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胶质红环菌在好氧条件下降解吲哚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聚焦-交联固定化胶质红环菌,在好氧条件下降解吲哚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种可利用吲哚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固定化胶质红环菌好氧降解吲哚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2-40℃,pH值5.5-8.5;投加适量KH2PO4可促进其降解吲哚的效果;金属离子Co^2 、Ni^2 、Cu^2 对其降解吲哚性能有明显抑制作用,固定化胶质红外环菌对吲哚去除率最高可达97.0%。  相似文献   

6.
缺氧条件下含氮杂环化合物吲哚和吡啶的共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氮杂环化合物吲哚和吡啶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的缺氧反硝化机理研究基础上,通过向配制废水中加入硝酸盐氮,研究吡啶和吲哚在缺氧条件下的共代谢作用.结果表明,吡啶和吲哚缺氧共代谢的最佳碳氮比为8.4~8.9之间.硝酸还原酶适宜作用的环境条件为:温度28℃,pH值7.0~7.5.吡啶的加入有利于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提高,吡啶对吲哚的缺氧降解有协同作用.在最佳碳氮比条件下,当吲哚起始浓度为150mg/L,吲哚和吡啶的浓度比例为1~10之间时,吲哚的降解符合零级动力学规律,反应过程中亚硝酸盐氮基本没有积累.当吡啶和吲哚的浓度比小于0.25时,随着吡啶浓度比例的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吲哚降解速率的增长较快;当吡啶和吲哚的浓度比大于0.25时,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吲哚降解速率的增长变得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7.
选用不同的营养基质(秸秆、土豆、合成),通过液体发酵确定白腐菌对典型含氮类杂环化合物喹啉,吲哚分别进行降解。结果表明:秸秆滤液培养基中,喹啉15d内能被降解88.79%,吲哚在6d内降解率能达到99%。采用此培养基,进一步研究喹啉、吲哚及其它物质共基质条件下,白腐菌对喹啉和吲哚的降解性能,发现在共基质条件下喹啉的降解被抑制,而吲哚则能在共基质条件下3d被完全降解,说明共基质促进了白腐菌对吲哚的降解。  相似文献   

8.
以吲哚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降解和产电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铁氰化钾为电子受体,在两极阴阳室内使用碳毛刷纤维为电极材料构建了循环式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研究了以吲哚为单一燃料和吲哚+葡萄糖为混合燃料条件下MFC的产电特性以及对吲哚和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以1000mg/L葡萄糖+250mg/L吲哚为混合燃料时,MFC的最高电压和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660mV和51.2W/m3(阳极),MFC运行10h对吲哚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100%和89.5%;分别以250,500mg/L吲哚为单一燃料时,MFC的平均最高电压分别为115,118mV,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2.1,2.3W/m3(阳极).在MFC中,250,500mg/L吲哚被完全降解的时间分别为6,30h.MFC能够利用吲哚为燃料,在实现高效降解吲哚的同时对外产生电能,可用于处理含有毒且难降解有机物的焦化工业废水.  相似文献   

9.
在对焦化废水中有机物在A1-A2-O生物膜系统中降解转化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焦化废水中6种主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吡啶,吲哚,喹啉,异喹啉,8-羟基喹啉,与苯酚共同配制成溶液,在A1-A2-O生物膜系统中运行,结果表明上述几种含氮杂环有机物在A1-A2-O 都可得到较完全的去除,它们在厌氧段的降解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吲哚>2-甲基喹啉>8-羟基喹啉>异喹啉>喹啉>吡啶。在厌氧条件下,吲哚和喹啉存在拮抗作用,而吡啶对喹啉有协同作用,啉啶的加入有利于改善由喹啉和吲哚之间产生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靛蓝是历史上最早发现,被广泛应用于印染、医药和食品等行业的天然染料之一。该实验室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能以吲哚为唯一碳源生长且具有转化吲哚合成靛蓝能力的菌株IDO,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贪铜杆菌(Cupriavidus)。该研究进一步对该菌株合成靛蓝的条件进行优化,考察了外加金属离子、外加芳香化合物以及焦化废水中常见污染物等不同环境因素对其合成靛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IDO合成靛蓝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0℃,转速150 r/min,培养基pH为7。在最优条件下,该菌株能在15 h内完全转化100 mg/L吲哚,并生成30 mg/L左右的靛蓝。实验证明Fe3+对靛蓝合成起促进作用,而萘及喹啉会明显抑制靛蓝的合成。菌株IDO能够转化4-甲基吲哚、5-甲基吲哚、7-甲基吲哚等吲哚同系物并合成相应的靛蓝类色素。该研究在微生物合成靛蓝方面提供了高效新颖的菌株资源,为靛蓝类色素的生物合成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纤维的改性及其微孔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微波辐射、硝酸回流、微波-硝酸处理和氢氧化钠水溶液浸渍改性了粘胶基活性炭纤维,并对其改性机制进行了探讨.利用氮吸附对改性活性炭纤维的孔隙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除碱改性活性炭纤维外,其余改性活性炭纤维的BET表面积增加、微孔容量增大、对氮气的亲和力增强,而且微波辐射改性可使活性碳BET表面积大大增加.活性炭纤维表面呈双重分维特征.  相似文献   

12.
阴极电场增强活性炭纤维-臭氧体系去除水中硝基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电流强度、反应液初始pH值、电解质种类及浓度等因素分析,探究了电增强活性炭纤维-臭氧体系对水中硝基苯的去除效果和机制.结果表明,与活性炭纤维-臭氧体系比较,电增强活性炭纤维-臭氧体系对硝基苯的去除效率显著提升.电增强活性炭纤维-臭氧体系中电流强度对体系影响不显著,臭氧浓度对水中硝基苯的去除效率有一定影响,反应初始液的pH值对活性炭纤维催化臭氧体系的影响较大.水中无机盐如硫酸钠、硝酸钠及氯化钠的存在会抑制活性炭纤维催化臭氧.此外,单独臭氧对活性炭纤维有破坏作用,降低了活性炭纤维对反应的促进效果,外加阴极电场时,不仅活性炭纤维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显著提升,而且保证了活性炭纤维结构不被臭氧所破坏.  相似文献   

13.
铁基催化剂的微波水热处理对其SCR脱硝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波对共沉淀制备的铁铈钛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前驱体进行水热处理,探讨了微波水热处理对铁基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性能的优化;并对微波水热处理条件的影响进行了正交分析.结果表明:对铁基催化剂前驱体进行微波水热处理,可提高其低温SCR脱硝性能,使其脱硝温度窗口向低温偏移;且微波水热处理的低温优化效果与催化剂中Fe/Ti摩尔比密切相关,Fe/Ti摩尔比越小,微波水热处理的低温优化越强;微波加热方式和微波辐射时间会影响微波水热处理对铁基催化剂SCR脱硝性能的低温优化;在相同微波辐射时间条件下,当P30逐渐变为P80,微波水热处理对铁基催化剂低温SCR脱硝的促进作用降低;在P30条件下,微波辐射15min使铁基催化剂具有最佳低温SCR脱硝活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MW)辐射技术,以颗粒活性炭为吸附催化剂,考察微波辐射功率、微波辐射时间及活性炭投放量对偏二甲肼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L初始浓度400 mg/L的偏二甲肼废水,在微波功率462 W、活性炭投放量5.0 g、辐射时间15 min的条件下,废水中偏二甲肼去除率达到40%。初步探讨了作用机理及氧化反应程度,氧化过程基本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5.
微波协同活性炭催化氧化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采用活性炭处理含酚废水。结果表明微波催化氧化工艺对苯酚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活性炭吸附与单纯微波辐射工艺。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微波处理的最佳条件:活性炭用量1.0 g,微波功率600 W,微波时间3 min。在该条件下,选用2号活性炭对苯酚浓度为600 mg/L的模拟水样进行处理,含酚废水中的酚去除率达到67.79%。  相似文献   

16.
李红梅  郑经堂  王振  齐蕾 《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1):1356-136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TiO2/ACF三元复合光催化材料,将其投入到脉冲放电水处理反应器中降解甲基橙,考察该材料的光催化性能,以及它与脉冲放电的联合降解过程中操作因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Fe/TiO2/ACF三元复合光催化材料与脉冲放电产生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对甲基橙的去除率. 甲基橙的去除率与掺铁量〔以摩尔分数计〕、煅烧温度、溶液电导率和pH有关. 当掺铁量为0.07%,煅烧温度为900 ℃时,降解效果最佳;当溶液pH为6,电导率为300 μS/cm时,对Fe/TiO2/ACF与脉冲放电的联合降解效果有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流态下微波辐射对污水污泥性质的影响进行研究,考察了不同流态下微波辐射作用处理后污泥沉降性能、脱水性能的变化,以及微波辐射作用下流态对污泥挥发性悬浮固体(VSS)溶解率、上清液中COD和污泥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流态对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有一定影响,微波辐射功率越高,流态对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的影响越显著.微波辐射功率较低时,雷诺数Re越大,污泥的沉降比(SV)、比阻和泥饼含水率越小;微波辐射功率较高时,Re为2300的临界流态下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最好.随着Re的增大,VSS溶解率和上清液中COD升高,微波辐射功率分别为300、500、700和900W时,Re为3000的紊流流态下上清液中COD分别达到1.1、2.1、3.6和6.7g·L-1.SEM观察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及流态产生的协同剪切应时适宜时,有利于污泥颗粒的絮凝反应,高强度的微波辐射和紊流产生的较大剪切应力导致污泥絮体被打碎.  相似文献   

18.
改性淀粉絮凝剂的研制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微波预辐射法和化学接枝法均可合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物 ,产物可经红外光谱证明。接枝物的絮凝性能受接枝物的浓度 ,絮凝时间及溶液酸度的影响 ,且化学接枝法合成的接枝物絮凝性能优于微波预辐射法合成的接枝物。将其用作絮凝剂处理生活污水 ,二者效果均优于国产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19.
以污水厂剩余污泥为原料,采用微波辐照硫酸活化的方法制备污泥活性炭。微波功率、辐照时间和硫酸浓度对污泥活性炭吸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500W、微波辐照时间240s、硫酸浓度25%~30%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碘值为476.25mg/g,亚甲基蓝吸附量为12.20mg/g。  相似文献   

20.
改性活性炭纤维对含乙醇有机废气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研究了活性炭纤维(ACF)对乙醇的吸附性能以及表面基团和形态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以提高活性炭纤维对乙醇的吸附性能为出发点,采用无机盐浸渍及二次热处理方法对ACF进行表面改性,改性前ACF对乙醇的吸附容量为376mg/g,经过无机盐浸渍并二次热处理改性的ACF对乙醇的吸附容量达到了516mg/g,穿透时间也由改性前的30min延长到了80min。结果表明,无机盐浸渍和二次热处理改变了ACF表面基团和形态,从而提高了ACF对乙醇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