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2000—2015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相关数据,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影响要素进行了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和优化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交通事故影响要素的预测模型;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研究了交通事故影响要素的基本事件,并对基本事件微观影响要素提出了风险管理对策,可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决策、城市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为提高我国整体道路交通事故安全水平及事故应急管理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大河流域是以跨越若干省级行政区域的大江、大河的干流及支流为纽带形成的自然流经区域.在我国,以长江、黄河为代表的大河流域对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样方采样法收集了2014年冬季石家庄市8条铺装道路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积尘样品,计算积尘负荷并分析不同类型道路积尘负荷分布规律和特征。对各类型道路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积尘负荷进行相关分析,比较颗粒物排放因子及排放量。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冬季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路面积尘负荷分别为0.81、0.88、1.28、1.55 g/m~2,强弱顺序为支路次干道主干道快速路;各类型道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积尘负荷具有显著线性相关性;各道路排放因子大小顺序为:支路主干道快速路次干道;排放量大小顺序为:快速路主干道支路次干道。研究结果可为石家庄市道路交通扬尘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中国事故灾难特征,从而为优化风险管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可获得的我国各类事故灾难统计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各类事故灾难死亡人口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1990年以来,我国事故灾难总死亡人口先上升后下降,其中道路交通事故累计死亡人口最多;(2)受经济发展和安全管理政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以2003年为分界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口先上升后下降,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口存在1994年和2003年两个峰值,火灾事故死亡人口在波动中下降且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变化;(3)从空间上看,我国各类事故灾难百万人口死亡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西藏自治区、浙江省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百万人口死亡率较高,贵州省、重庆市工矿商贸事故百万人口死亡率较高。基于研究结果对"十四五"期间我国安全生产防控重点和事故灾难统计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道路干扰对澜沧江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道路交通在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影响。研究道路交通的干扰强度、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对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健康意义重大。研究基于道路等级、道路所处的环境特征等因素构建道路干扰指数,定量评价了澜沧江流域道路网络的干扰强度,系统分析了流域道路干扰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对流域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澜沧江流域道路网络干扰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中游和下游地区明显大于上游地区。流域道路干扰域为边界复杂的不规则多边形,呈现出以离散的强干扰区域为中心,干扰强度向外围逐渐减弱的空间格局。对比不同等级道路干扰域内的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发现,耕地和建设用地等代表人类活动的景观集中分布于道路强干扰区域内,并且强干扰区域内景观组分的变化幅度远大于低干扰区域。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道路对其沿线景观格局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驱动作用,流域道路发展应避开生态环境敏感区域。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与影响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现经济增长的生态友好模式转变是当代中国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而中国地区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利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2004—2012年间我国地区生态效率,其次,基于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对生态效率的空间关联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借助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地区生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效率水平偏低,东部地区生态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生态效率空间分异格局显著,且具有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其中,低-低生态效率区域集聚分布于我国西部内陆,高-高生态效率集聚区分布于东南沿海;空间面板回归显示,城市化水平及经济发展的提高有助于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环境法规的实施及有效的环境监管可以确保生态安全,而第二、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不利于生态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中,通过对交通事故中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交叉路口的人车相撞是一种严重的事故形式,而能量释放论和轨迹交叉论能有效地用于对交叉路口事故进行安全分析.能量释放论能解释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本质原因,不仅可以确定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前提条件,而且能将事故致因进行甄别,确定主次关系;轨迹交叉论则明确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并据此提出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保证道路交通的参与方在时间或空间上具备各自的安全运行轨迹,是避免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分析我国世界遗产的分布状况,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能够为我国世界遗产的申报、管理和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论文运用Excel及GIS软件,详细分析了我国世界遗产的数量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形成各种空间分异规律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国世界遗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世界遗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趋势;各类型世界遗产在东中西部、南北地区、三级阶梯等地理区域上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世界遗产的分布受到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分析不同性别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广东省9 886条小型轿车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不同性别驾驶员的交通事故特征;以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分为严重事故和非严重事故,从14个候选自变量中筛选出对不同性别驾驶员交通安全具有显著影响的自变量因素;采用二项Logit模型分别建立男、女性驾驶员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与检验。结果表明:两个模型的拟合效果和平均预测能力均较好;对不同性别驾驶员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均有显著作用的影响因素有驾驶员是否系安全带、车辆有无保险、道路安全属性、路口路段类型以及照明条件等。  相似文献   

10.
<正>长江流域地跨多个气候区,地势西高东低,跨中国地形三级阶梯,气候类型多样,水陆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流域内自然资源禀赋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同时,流域内的人类开发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也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导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空间差异显著。面对长江流域复杂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如何有效进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汽车保有量和道路条件等宏观因素入手,分析了我国8个省市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人均GDP与千人汽车保有量、万车死亡人数、十万人口死亡人数和人均道路里程之间的关系,并选取万车死亡人数作为因变量,人均GDP、千人汽车保有量和人均道路里程作为自变量,以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了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并对我国交通事故发生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相关系数R2为0.957 1,各项因素均表现显著,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我国2003年之后8省市的交通事故宏观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五批传统村落及“十二五”期间“整村推进”贫困村为对象,分析中国传统村落和贫困村的空间相关性,并探讨其与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传统村落与贫困村的空间相关性方面,传统村落密度高—贫困村密度高的聚类区域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贵州以及广西的交界、山西北部,集中在连片特困山区。低—低类型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沿边、西北以及部分沿海地区,低—高类型区域集中在省际边界地区,高—低类型区域则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浙江和福建。(2)将传统村落密度低—贫困村密度低类作为参照,低—高类区域与交通可达性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显著负相关,与人口、气温、高程、坡度这几个变量显著正相关;说明传统村落密度低的区域,人口更多、交通可达性水平差、地区经济发展更差、自然条件更为恶劣(气温变化、坡度和高程增加,降水量少)地区,陷入贫困的风险也更高。(3)相对低—低类型区域,城镇化率与高—低类型区域显著正相关,说明当同时位于低密度贫困村区域时,传统村落密度更好的地区其城镇化率也更高,城镇化进程没有严重冲击传统村落的保护;高—高类区域与交通可达性水平、人口呈显著负相关。(4)不同坡度、气温、降水量对传统村落与贫困村分布空间相关性的影响情况均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因地制宜制定传统村落扶贫开发策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基于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的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对象指引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人、车、路和环境等因素对机非交通事故中机非双方驾驶员过错和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选取2017年广东省发生的1 357起机非交通事故的数据作为基础,分别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三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机动车驾驶员属性、非机动车驾驶员属性、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道路和环境等因素与机非双方驾驶员过错和事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机动车驾驶员是否出现过错与机动车驾驶员的性别、机动车使用性质、道路类型和天气等9个变量显著相关;非机动车驾驶员是否出现过错与非机动车驾驶员的性别、非机动车类型和道路物理隔离等6个变量显著相关;机非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与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龄、机动车安全状况、道路线形和机动车驾驶员过错等7个变量显著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降低机非交通事故严重程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城市水体面临着水资源不足、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文章以京津冀为例,依据城市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筛选出8项代表性的评价因子,构建城市水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京津冀区域水环境管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城市水环境综合管理水平受供水总量、人均GDP、水质评分、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口密度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京津冀区域可以划分为4大类,其中北京、天津的城市水环境综合管理表现为最好,承德、衡水、张家口最差。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挖掘高速公路货车交通事故影响因素间的复杂关联关系,以2012—2017年浙江省辖区内高速公路37万起货车交通事故数据为样本数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Apriori关联算法和可视化等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从宏观到具体的详细关联规则挖掘流程,实现对浙江省内高速公路货车交通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形态、事故地点(桩号)和事故原因等七类事故影响因素间关联关系的深层次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公路货车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规律显著;不同路段在安全状况、事故原因和事故发生时间上的差异性很大;死亡事故多发于凌晨时段,且多由疲劳驾驶引发;高速交通数据采集系统需进一步完善。针对事故多发路段、疲劳驾驶、车辆安全监管等热点问题,结合高速公路一线交警及管理部门的实践经验和迫切需求,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事故预防及安全管理对策与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2000—2010年耕地低效转化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冰琦  郭静  于溪  李强  陈晋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7):1230-1243
耕地向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的用地类型转化具有多重社会及生态效应。论文首先将耕地向草地、灌丛地和裸地的转化定义为“耕地低效转化”,然后以GlobeLand30为基础,提取2000—2010年的低效转化耕地,并结合耕地资源禀赋和地形条件,从多尺度、多角度深入揭示了我国耕地低效转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全国总体的耕地低效转化率仅为1.50%,但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极不均衡;2)耕地低效转化依照地势的三级阶梯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农牧交错带的耕地转化问题最为严重,但耕作条件好、原有耕地比例高的东部地区,耕地低效转化水平一般较低;3)耕地低效转化率大体随海拔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会受到地形复杂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干旱区内陆河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坡度、 坡向、 地形起伏度、 植被指数、 水文、 气候、 交通等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人居环境指数(HEI),利用GIS的叠置分析、 缓冲区分析、 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7.13~84.32之间,整体分布格局为:从西南方向到东北方向适宜性依次降低,适宜、 较适宜居住区主要分布在中游和中下游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区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很大。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区主要以带状和斑块状分布在石羊河各支流周围,其他区域只有零星分布,与流域内居民点分布的空间格局相吻合。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状况与人口密度呈对数关系,确定系数达到0.851 2,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人居环境评价值与单位面积GDP确定系数达到0.845 4,与道路网密度关系不显著,受道路制约程度较小。一些居民点分布在人居环境恶劣区域,一些村镇分布在靠近沙漠区域内,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水资源短缺,经济发展滞后,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当地土地利用规划,这部分村落需要异地搬迁以便改善人居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8.
澳门半岛交通噪声模拟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噪声是澳门半岛最主要的环境噪声源。本研究在国际上通用的交通噪声预测模型STAMSON的基础上 ,根据澳门半岛封闭型道路的特征 ,建立了封闭型道路交通噪声计算机预测模式 ,经过实测数据的验证 ,模型预测结果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精度要求。利用建立的交通噪声预报模式 ,计算了澳门半岛不同类型道路的交通噪声水平 ,定量评价了道路交通噪声的污染状况。最后 ,根据澳门半岛交通密度高的特点 ,提出了新的环境噪声标准建议 ,并给出了逐步改善环境交通噪声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区域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与风险控制是涉及到危险废物特性、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对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都至关重要。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在传统数据挖掘的基础上增加空间维尺度,能够实现从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中提取危险废物产生、转移、处置和管理过程中隐含的空间模式与特征。文章在传统的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和风险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危险废物空间数据挖掘的指标体系,并设计了一种基于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的区域危险废物决策支持系统框架。该框架由数据层、数据挖掘层和显示层组成,为区域危险废物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直观的、科学的和高效的支持,提供了一种新颖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快速城市化地区道路对两侧土地利用影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多时段的卫星影像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选取深圳市14条主要道路的代表性影响路段,用城市化影响指数(U)表征道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社会经济背景、地形条件、道路等级和道路运营年限为道路特征参数,基于相关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道路对两侧土地利用影响的模式及其成因.研究发现,道路特征参数对两侧土地利用强度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其中,社会经济背景是道路对土地利用影响的主要影响因素,道路运营年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道路近距离区域,道路等级在中距离区域,而地形条件影响主要在远距离区域.道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模式分为3类,即山峰型、递减型和山谷型,而不同道路特征参数被认为是导致道路影响模式差别的主要原因.根据U值变化的曲线拟合分析得到各道路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快速路和主干路的影响范围较大,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西部地区道路影响范围大于东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