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太湖流域地区洗衣粉排磷量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太湖地区其它途径入湖磷量的资料分析,对太湖流域地区洗衣粉排磷及入湖总磷量的贡献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20年来,经过持续治理,太湖其他指标均明显改善,总磷浓度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本论文主要研究太湖洗涤剂禁磷政策绩效,经调研江苏省流域四市洗衣粉、洗衣液和洗洁精等均符合国家无磷洗涤剂含磷量1.1%的限制,禁磷政策实施将太湖上游地区洗衣粉排磷量从2114....  相似文献   

3.
阳宗海外源氮磷负荷入湖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的氮、磷入湖负荷解析是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的前提,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提供依据。在对阳宗海流域的工业废水、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外流域引水、化肥施用量、畜禽养殖、农业固废和生活垃圾等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测算了2010年流域内各污染源的总氮(TN)和总磷(TP)入湖负荷。结果显示:阳宗海流域2010年TN入湖量为293.30 t,TP为40.11 t;污染源以面源为主,面源TN和TP分别占其总入湖量的78.9%和95.5%;最大污染源为化肥,肥料氮和磷入湖负荷分别为1 33.66、26.10 t,分别占其总入湖量的45.6%和65.1%,减少化肥的使用是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的关键;以磷负荷所占比例排序,畜禽粪便为其次,再次是农村生活污水,二者贡献的磷负荷分别占总入湖量的16.1%和1 2.5%,所贡献的氮负荷分别占总入湖量的8.1%和23.6%;外流域引水贡献的TN和TP分别占其总入湖量的19.8%和3.5%;阳宗海为磷限制湖泊(N:P为20.4:1),但输入负荷中N:P为7.3:1,磷的占比较高,因此富营养化风险高。  相似文献   

4.
星云湖、杞麓湖磷污染来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星云湖、杞麓湖水体磷含量变化情况、流域产业结构和磷入湖途径的比较分析,认为近年来星云湖水体磷含量水平的大幅提高,使星云湖水质由Ⅲ类在大约5a的时间里下降为Ⅴ类、劣Ⅴ类,与星云湖流域及周边磷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而杞麓湖由于流域内无磷矿资源也没有大的磷化工产业,其磷含量水平得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星云湖、杞麓湖水体磷含量变化情况、流域产业结构和磷入湖途径的比较分析,认为近年来星云湖水体磷含量水平的大幅提高,使星云湖水质由Ⅲ类在大约5a的时间里下降为V类、劣V类,与星云湖流域及周边磷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而杞麓湖由于流域内无磷矿资源也没有大的磷化工产业,其磷含量水平得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对硝基苯酚(PNP)在太湖及入湖支流水体的污染现状,通过采集该地区流域内27个采样点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MS)对表层水、悬浮颗粒物(SPM)和沉积物中PNP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及入湖支流表层水、SPM和沉积物中PNP的含量分别为12.11~170.20ng/L、115.74~3756.87μg/g和未检出(ND)~2.65ng/g.入湖支流中的PNP主要分配在表层水中,而SPM中PNP质量分数较高的分布于太湖采样点S16~S21.通过测定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发现沉积物中PNP的含量与有机碳的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结合商值法对PNP的生态风险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太湖及其入湖支流中PNP对底栖生物可能存在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7.
洪泽湖不同入湖河流沉积物磷形态特征及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洪泽湖入湖河流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了洪泽湖自西北向西南7条入湖河流65个表层沉积物中不同磷(P)形态,并探讨了磷形态空间赋存特征的影响因素及环境意义.研究表明:沉积物总磷(TP)含量为488.90mg/kg~960.22mg/kg,无机磷(Pi)为主要形态,相对含量为65.81%~76.16%.西部入湖流域沉积物有机磷(Po)以非活性有机磷(NLOP)为主,汴河最高,相对含量约占Po的50.41%,生物有效态无机磷(BAP)相对含量最高,占Pi的66.84%,污染程度最高;西南和西北入湖流域Po则以中活性有机磷(MLOP)为主,Pi以钙结合态无机磷(HCl-Pi)为主.西北入湖流域由于受当地地质背景的影响,HCl-Pi所占Pi相对含量最高(43.02%),从而减缓了磷的移动能力,污染程度最低.随着沉积物污染程度的增加,生物有效态Po含量增加,但所占Po相对含量降低;HCl-Pi含量增加,所占Pi相对含量降低,这一现象和我国其它典型地区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布类似.西部和西南入湖流域主要受水土流失、有机面源污染及藻类生长的影响,有机质环境较高,水交换能力弱,可被有机质降解的Po组分高于可被矿化的Po组分,大部分难降解Po组分易沉积,导致西部和西南入湖流域较高的BAP和NLOP含量,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沉积物OM是各形态磷之间相互转化的关键因素,和沉积物内源磷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密切相关.洪泽湖入湖流域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差异性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输入而导致内源磷负荷加剧.洪泽湖西部和西南入湖流域应重点控制农田水土流失及养殖业面源污染,建设滨岸修复带,遵循少量多次增施有机肥原则,减少农用地水土流失.健全农村养殖业废水废渣处理;划定科学养殖区;提倡铜围网箱,增加水体交换率.而对于洪泽湖西北入湖流域则应重点防止过度城镇化带来的水土流失及对生态功能保护区过高的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洪泽湖入湖河流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了洪泽湖自西北向西南7条入湖河流65个表层沉积物中不同磷(P)形态,并探讨了磷形态空间赋存特征的影响因素及环境意义.研究表明:沉积物总磷(TP)含量为488.90mg/kg~960.22mg/kg,无机磷(Pi)为主要形态,相对含量为65.81%~76.16%.西部入湖流域沉积物有机磷(Po)以非活性有机磷(NLOP)为主,汴河最高,相对含量约占Po的50.41%,生物有效态无机磷(BAP)相对含量最高,占Pi的66.84%,污染程度最高;西南和西北入湖流域Po则以中活性有机磷(MLOP)为主,Pi以钙结合态无机磷(HCl-Pi)为主.西北入湖流域由于受当地地质背景的影响,HCl-Pi所占Pi相对含量最高(43.02%),从而减缓了磷的移动能力,污染程度最低.随着沉积物污染程度的增加,生物有效态Po含量增加,但所占Po相对含量降低;HCl-Pi含量增加,所占Pi相对含量降低,这一现象和我国其它典型地区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布类似.西部和西南入湖流域主要受水土流失、有机面源污染及藻类生长的影响,有机质环境较高,水交换能力弱,可被有机质降解的Po组分高于可被矿化的Po组分,大部分难降解Po组分易沉积,导致西部和西南入湖流域较高的BAP和NLOP含量,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沉积物OM是各形态磷之间相互转化的关键因素,和沉积物内源磷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密切相关.洪泽湖入湖流域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差异性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输入而导致内源磷负荷加剧.洪泽湖西部和西南入湖流域应重点控制农田水土流失及养殖业面源污染,建设滨岸修复带,遵循少量多次增施有机肥原则,减少农用地水土流失.健全农村养殖业废水废渣处理;划定科学养殖区;提倡铜围网箱,增加水体交换率.而对于洪泽湖西北入湖流域则应重点防止过度城镇化带来的水土流失及对生态功能保护区过高的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9.
该文基于汤逊湖流域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应用SWAT模型对其流域农业面源氮、磷入湖通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汤逊湖流域农业面源氮、磷年入湖通量分别为490 t/a和31.15 t/a,其氮、磷入湖通量最大的月份均出现在降雨量较大的5月,分别为59 t/月和5.58 t/月;东湖高新区和江夏区的农业面源污染对汤逊湖的贡献最大,应作为重点控制区域。  相似文献   

10.
顾丹提 《环境科技》1995,8(1):15-16,39
太湖水源是整个太湖流域地区国计民生的命脉,近十年来,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太湖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太湖水质恶化,10年内下降了一个等级。目前太湖水质平均已接近三类水,近30%的水面为四类水,其中五类水面占全彻的15%,大部分入湖河道劣于五类水;太湖水体中藻类数量增长了5倍,2/3的湖面呈中富至富营养化过渡状态,1/3的湖面为中富营养化状态。太湖及其流域的主要污染来源是:(l)农业和生活污水大量增加。每年200至30O万吨化肥、5至8万吨农药中的70%未分解排入水体24000万人口的生活污水和粪便未经处理流入…  相似文献   

11.
调查了星云湖径流区内磷矿和磷化工企业的分布情况,并对入湖河流水质现状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磷矿开采开发的磷污染入湖负荷量为46.6 t/a,其中螺蛳铺河径流区占84%。因此,治理星云湖流域磷矿开采加工区域磷流失是关键,重点是螺蛳铺磷化工业区。  相似文献   

12.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由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劳动力投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已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通过对太湖流域主要湖泊、主要入湖河道及出湖河道野外采样化验分析,掌握了太湖流域河湖水质的最新状况,河湖富营养化的空间分布、河网之间、河湖之间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太湖流域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湖泊水质优于河道水质,出湖河道优于入湖河道。污染治理措施不足,太湖“零点”行动未从根本上改善太湖水质等是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提出建立太湖流域新的河网水系、治湖与治河相结合、加大引江入湖的力度等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家围绕太湖水环境污染治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各类污水排放浓度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太湖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说清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入湖总量,进一步满足太湖流域监督管理的要求,为太湖流域污染物总量削减计划和环境污染控制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介绍了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入湖总量研究成果,提出了水质自动站与手工监测结合对流域内主要污染物入湖总量核定的技术,并对入湖河流进行优化筛选。  相似文献   

14.
太湖湖体富营养化治理工程方案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湖体富营养化治理工程主要有大型水生植被恢复,底泥疏浚,水源地水质保护的物理-生态工程,人工养殖污染控制,藻类收集与利用,环湖绿化生态保护,五里湖,梅梁湖截污和换水等。上述工程的实施每年约需投资10134万元,每年可从水体中去除氮1276.6t,磷182.6t;从底泥中去除氮3196t,磷3408t;拦截湖周地表径流携入的氮2350.8t,磷42.17t。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得到明显改善,水源保护区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洱海全湖磷负荷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来源磷负荷对洱海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研究了洱海入湖河流、干湿沉降和沉积物内源释放等来源磷负荷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2010年洱海磷负荷的主要来源是入湖河流,其所带来的磷负荷占总入湖负荷的33%. 入湖河流磷负荷与洱海水体富营养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季节性变化明显,10月是高峰期入湖河流磷负荷区域差异较大,北部3条河流是主要来源,其中以弥苴河入湖磷负荷最大,占入湖河流磷负荷总量的52%. 沉积物磷扩散通量由北向南呈下降趋势,最高值在湖心区,11月最大. 干湿沉降入湖磷负荷季节性变化明显,干沉降占干湿沉降入湖磷负荷总量的47%. 外源入湖磷负荷控制,应以雨季之初为关键时期,以弥苴河及其流域为重点区域,以坝区农业污染控制为重点,同时应加强湖泊水体生态修复控制沉积物内源磷释放.   相似文献   

16.
星云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整个流域出发,根据湖泊环境保护目标,流域内污染特征,入湖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提出了以氮、磷为重点,富营养化控制为核心,分阶段分区域的星云及其流域生态恢复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邛海非点源污染及模型参数的彩红外遥感航片率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美国通过流失方程(USLE)并用彩红外遥感航片对其参数进行率定,计算出邛海流域6个自然集水区域的高地潜在侵蚀量。并用0.28的输沙系数计算出年流入湖中的泥沙为127.4万t,同时也计算了氮,磷的入湖量,文中还讨论USLE模型的邛海流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在解析非点源污染物迁移机制的基础上,采用流域单元与河网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空间位置对非点源污染物入湖能力的影响,用距离权重表示汇水区污染源对湖泊水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太湖竺山湾为例,利用Arc GIS软件建立了河网分析模型,对研究区进行了流域单元划分和起始-目的地(OD)成本矩阵分析,最后确定了汇水区污染源到湖泊之间的距离成本,并用入湖系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汇水区污染物的入湖能力受到污染源空间位置(污染物迁移的路线距离)的影响;相同距离权重单元的分布受流域单元分布的影响;TN、TP的入湖系数与距离权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影响滇池入湖污染物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滇池入湖污染物总量变化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得出结论:生活污染源是流域污染控制的重点;要完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开展城市卫生系统改造研究,就地处理资源化利用,可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入湖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河湖氮磷控制标准不衔接问题,以大型浅水湖泊太湖为例,基于2013—2018年环太湖主要入湖河流和湖体总氮浓度〔ρ(TN)〕、总磷浓度〔ρ(TP)〕、叶绿素a浓度〔ρ(Chla)〕、水量等监测数据资料,采用湖盆模型(Bathtub模型),构建太湖主要入湖河流与湖体ρ(TN)、ρ(TP)和ρ(Chla)的响应关系,分析了主要入湖河流ρ(TN)、ρ(TP)和水量对湖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探讨了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量及其与湖体氮磷协同控制限值. 结果表明:①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氮磷的输入仍显著影响湖体ρ(TN)、ρ(TP),尤其是对西北部湖区的富营养化水平产生了显著影响;②在入湖水量方面,湖西区入湖水量增加可导致太湖富营养化程度增加,而“引江济太”水量输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太湖水质. 建议分区域控制直接入湖河流水量,其中,湖西区直接入湖水量控制在60×108~70×108 m3之间,望虞河“引江济太”水量控制在15×108~20×108 m3之间;③针对太湖流域而言,现行《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在协同控制河、湖氮磷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仅通过控制入湖河流ρ(TN)、ρ(TP),太湖ρ(TN)、ρ(TP)难以达到Ⅲ类水质标准;④与全湖平均值相比,湖西区要达到同一标准限值,入湖河流协同控制限值要更为严格. 在河湖氮磷衔接目标制定上,建议湖西区单独设定协同控制目标浓度值. 另外,建议结合《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2002),开展太湖流域水质、水量协同控制,有效约束入湖通量,达到河湖氮磷协同控制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