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金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是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体现,科学认识O3浓度时空演变和污染特征对于该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融合地面观测和卫星遥感反演O3浓度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及热点分析的方法揭示黄河金三角地区O3浓度的年、季节和月尺度以及空间变化特征,探究O3污染等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黄河金三角地区2015-2022年4个地级市大气中O3浓度呈升高趋势,O3年均浓度表现为运城市(105μg/m3)>临汾市(103μg/m3)>三门峡市(97μg/m3)>渭南市(95μg/m3).(2)O3季均浓度总体表现为夏季(146μg/m3)>春季(113μg/m3)>秋季(83μg/m3)>冬季(59μg/m<...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广东省春季环境空气臭氧(O3)污染成因,选取2022年4月6—10日的一次典型污染过程,结合后向气流轨迹、潜在源贡献因子算法和权重轨迹分析法,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本次污染过程的特征及传输对O3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污染范围涉及全省10个城市,污染前期江门市和中山市O3小时峰值浓度分别高达264μg·m-3和272μg·m-3,后期东莞市每日O3小时峰值均高于260μg·m-3.以清远市为代表性城市的分析表明,污染天日最大8 h平均O3浓度、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平均值较非污染天分别升高10.8%、44.0%和168.0%.O3污染天呈高温、低湿的特点,O3浓度与温度的相关性在污染天显著增强.基于MIR值计算的O3生成潜势结果表明,与非污染天相比,污染天间、对-二甲苯、乙苯、邻二甲苯和甲苯对O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化工园区大气污染情况,使用自主研制的微型大气检测仪结合无人机研究化工园区臭氧(O3)垂直廓线,在2020年8月~2021年1月于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了12d无人机外场观测实验.各观测日从08:00~18:00每隔1h进行一次飞行观测,每次观测分别获得了离地面0,50,100,200,300,400,500m的O3、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和二氧化氮(NO2)浓度.结果表明:受气象因素、地面工厂排放以及早晚出行高峰的影响,TVOCs和NO2浓度整体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其中NO2浓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的幅度较明显,在0m处浓度为19.7~59.1μg/m3,500m处为5.9~21.7μg/m3,下降率为40~70%,TVOCs和NO2浓度都呈现出早晚高、正午低的日变化趋势,此外可能受逆温层的影响导致个别天数NO2浓度在400~500m不降反升;O3受前体物光化学反应、太阳辐射强度及平流层输送的影响,其浓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平均浓度在0m处为49.2μg/m3,500m处为98.4μg/m3,O3日变化浓度在15:00~17:00达到峰值.TVOCs和O3、NO2和O3在各高度浓度均呈负相关,受不同季节气象因素差异和冬季取暖排放增加的影响,O3浓度季节变化为夏>秋>冬,TVOCs和NO2浓度为冬季>秋季>夏季.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化工园区本地O3浓度会受区域输送影响升高,在冬季时由于气温低不利于前体物生成O3,本地O3浓度受区域输送影响较夏季小.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探究典型热带海滨城市环境空气臭氧(O3)污染特征与成因,于2019年6~10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城区站点开展O3及其前体物观测实验,较为全面地分析了O3污染特征,基于观测的模型(OBM)识别了O3生成控制区,分析了O3前体物敏感性,并开展了O3前体物减排效果评估.结果表明:(1)海口市O3污染主要出现在9月和10月,观测期间O3日最大8h滑动平均值范围为39~190μg·m-3,O3日变化呈单峰型,于14:00左右达到峰值.(2)海口市超标日NOx和VOCs浓度高于达标日,前体物浓度的升高是导致O3污染的内在因素,同时O3污染受区域传输影响,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海口市东北部地区.(3)海口市O3生成处于VOCs和NOx协同控制区.9~10月O3  相似文献   

5.
基于西安疫情管控期空气监测数据,分析PM2.5和O3的时空序列特征,从PM2.5源解析、O3前体物VOCs溯源、气象要素和区域传输方向探讨污染成因.结果表明:(1)管控期PM2.5和O3分别同比上升20.39%和23.72%,其他参数均下降;与管控前后时期相比,管控期PM2.5和PM10日均值协同变化趋势减弱,O3和NO2此消彼长趋势增强;相比去年同期,PM2.5小时值升高11~19μg·m-3,O3小时值夜间18:00~23:00升幅增大,为10~19μg·m-3.(2)污染物浓度变化呈现一定的空间聚集协同性;受地形及植被阻滞吸附影响,PM2.5污染集中在北部,由于城郊NO2滴定效果弱于城区,表现为南部郊区O3污染较...  相似文献   

6.
针对2013~2019年上海地区气温相对偏低(25℃及以下)的一类O3污染事件,从时间分布特征、天气系统类型、气象成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上海近7a偏低气温下的O3污染按小时标准和日标准分别出现45h和19d,占各自O3污染总次数的5.0%和7.3%,在春季则上升至20.6%和20.0%,是上海春季主要O3污染现象之一.当气压介于1010.1~1017.1hPa、风速介于2.1~3.2m/s、湿度介于40.0%~54.0%、辐射介于0.5~2.7MJ/m2,较易出现偏低气温下的O3污染;与高温下的O3污染相比,出现偏低气温下的O3污染时,气压、PM2.5和NO2浓度分别偏高了10.0hPa、26.0μg/m3和24.9μg/m3,辐射偏低了0.5MJ/m2.造成偏低气温下的O3污染天气类型可以分为弱高压前部、弱高压控制和海上高压后部3种.3个典型污染个例分析显示,上游输送、本地静稳辐合和垂直逆温条件分别是这3种类型的主要气象成因.  相似文献   

7.
张峰  王晗  薛惠锋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1):5079-5085
利用成都市2016~2018年O3逐时监测数据以及该时段同时次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O3日变化特征的分析,确定了表征研究区O3逐日污染潜势的四个关键时段,即全天时段(00:00~24:00)、日间时段(05:00~20:00)、O3超标时段(11:00~19:00)以及O3峰值时段(15:00~16:00).基于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别构建了O3日最大8h滑动平均浓度(O3-8h)与上述四个时段气象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了时间尺度变化对O3逐日污染潜势的影响.结果表明:GAM模型可以很好地表征O3-8h与不同时段多气象要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O3超标时段气象要素对O3逐日污染潜势具有最佳的指示意义,对应GAM模型的调整判定系数R2和方差解释率IRV分别为0.81和81.4%,模型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压轴回归决定系数R2为0.805.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气温是决定O3逐日污染潜势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但三者在GAM模型中的重要性排序会因时间尺度的变化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
该文基于三亚市区2个环境监测数据,结合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源区贡献因子算法和权重轨迹方法研究了三亚市日最大8 h平均(O3-8 h)质量浓度时空变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及O3传输路径和潜在贡献源区。结果表明,2014-2020年2个站点O3-8 h质量浓度变化趋势相反,河东站和河西站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03μg/(m3·a)和-0.405μg/(m3·a),趋势系数均没有通过信度检验。O3-8 h质量浓度逐月变化呈“V”型分布,最高值出现在10月;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5:00左右。平均气温在15~25℃之间,相对湿度为65%~80%,太阳总辐射为14~24 MJ/m2,日照时数为6~10 h/d,受6~12 m/s之间的东北风影响时,三亚市O3-8 h质量浓度会出现超标。多元回归分析表明,10 m平均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是O3-8 h质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5~2019年历史数据,分析我国臭氧(O3)时间、空间变化特征,结合同期气象数据研究重点区域臭氧污染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2015~2019年我国O3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全国O3浓度年均值由83.8μg/m3增至92.4μg/m3.O3浓度变化主要呈"双峰型",2017年呈"单峰型".5~9月为O3浓度的高值时段.1~3月、10~11月O3浓度波动比4~9月大.我国O3浓度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O3浓度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最高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气象要素对O3浓度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大部分地区O3浓度与温度的正相关性较强(r>0.5),而青藏地区O3浓度与温度呈负相关(-0.23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5~2019年广州4个不同国控站点类型的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研究了广州各站点类型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的污染特征,并分析了O3污染季节和PM2.5污染季节PM2.5和O3的相关性及相互作用.结果表明:2015~2019年广州各站点类型PM2.5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O3浓度呈上升趋势.不同污染季节PM2.5与O3浓度均呈正相关.O3污染季节二次PM2.5的生成对颗粒物的影响显著大于一次PM2.5,随着光化学水平的升高,一次PM2.5的贡献浓度基本不变(均在21.03~31.37μg/m3范围内),贡献率逐渐下降;而二次PM2.5的贡献浓度逐渐升高(3.51~7.72 μg/m3升高到16.04~18.45μg/m3),贡献率也逐渐升高(11%~27%升高到34%~44%),且呈倍数增加.不同站点类型贡献差异明显,背景站点二次PM2.5的贡献最大,城区站点在中和高光化学水平下二次PM2.5的贡献最小;PM2.5污染季节各站点类型在不同PM2.5污染水平下O3浓度均具有差异性,总体上均呈现背景站点>郊区站点>城区站点的特点.气溶胶的消光作用和非均相反应均显著促进O3生成,随着PM2.5浓度升高,各站点类型的O3浓度峰值逐渐升高,由62.12~83.82μg/m3升高到92.49~135.4μg/m3;O3变化率峰值也逐渐升高,由8.42~10.02μg/(m3·h)升高到21.33~27.04μg/(m3·h).进一步促进了广州PM2.5和O3浓度的协同增长.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5~2021年珠三角臭氧(O3)监测数据以及再分析的气象资料,利用Kolmogorov-Zurbenko(KZ)滤波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O3长期趋势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量化气象和非气象对珠三角O3日最大8h平均浓度(MDA8O3)长期趋势的贡献.结果表明:2015~2021年珠三角MDA8O3增长明显,夏季和秋季O3污染尤为严重.KZ滤波分离出的MDA8O3短期、季节和长期3个分量分别占原始序列方差的60.84%、24.96%和4.33%,各分量之间相互独立,3个分量均与太阳辐射、温度和边界层高度呈正相关,与云量、相对湿度、风速和850hPa经向风呈负相关.此外,气象和非气象影响能分别解释大约64.3%(2.77μg/(m3·a))和35.7%(1.53μg/(m3·a))的MDA8O3长期趋势的增长率(4.29μg/(m3·a)...  相似文献   

12.
以武汉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期间为研究时段,以机动车辆管控的东湖风景区为研究区域,开展基于自行车车载走航形式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实时观测,填补该区域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空白,为管控措施的效果评估和街区尺度健康风险评估提供精细数据.结果表明,走航观测所测得的ρ(CO)、ρ(NO2)、ρ(PM2.5)和ρ(O3)平均值均高于监测站点,平均超过2.1倍.管控期机动车禁行区ρ(CO)、ρ(BC)、ρ(NO2)、ρ(PM2.5)和ρ(O3)的平均值分别为0.97mg/m3,5.6μg/m3, 57.8μg/m3, 76.3μg/m3和208.3μg/m3,非禁行区分别为1.1mg/m3, 4.7μg/m3, 60.9μg/m3, 72.2μg/m3和197.7μg/m3<...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5~2019年北京生态环境监测和气象数据, 分析了延庆地区山谷风对PM2.5浓度的影响, 揭示了含山谷风环流污染过程(事件1)与未有山谷风污染过程(事件2)初始阶段的异同及其气象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延庆持续性污染过程集中在9月~次年3月, 共计63次, 其中27次(43%)伴随1d或多天的山谷风日, 39d山谷风中有32d(82%)出现在污染过程的初始阶段, 18%出现在峰值阶段; 36次过程未出现山谷风日.山谷风日逐时PM2.5浓度大于非山谷风日4.5~15.4μg/m3, 全日差值最大时段为谷风阶段(15:00~19:00)均大于13μg/m3, 山谷风日存在SSE-ESE风频中心0.59%, 15:00~16:00风速3.3m/s左右, 非山谷风日风频中心在WSW-SW和SE-ESE, 最大值为0.41%, 风速较山谷风日小.事件1和2初始阶段PM2.5浓度变化关键期为15:00~19:00, 事件1风向E-SSE风速2~4m/s, PM2.5增长速率大于事件2, 与露点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23:00事件1PM2.5浓度显著高于事件2 20μg/m3左右, 污染过程发展初期出现的山谷风环流谷风阶段的偏东南风形成气溶胶和绝对水汽的区域传输, 对PM2.5浓度的升高有正贡献.平原空气污染过程(延庆未出现)特殊污染型占比20%, 该类污染型白天风频中心分布分散, NNW-WNW、SW-SSW和ENE-NNE均有0.7%左右的风频中心, 未出现S-ESE的风频.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环境空气质量站点监测数据及卫星遥感资料,研究了2015~2020年济南市近地面臭氧(O3)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和前体物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2015~2020年济南市O3浓度呈上升趋势,全年O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MDA8)的第90百分位数(即年评价浓度)和4~9月MDA8 O3浓度年均值分别以4.8μg·(m3·a)-1和3.8μg·(m3·a)-1的速率增长;各监测站点间O3浓度水平差异逐渐缩小,且O3浓度高值范围进一步扩大,济南市有16.1%和22.6%的监测点年评价值和4~9月MDA8 O3出现了显著的正趋势(P<0.05),这些监测站点主要位于市区和靠近市区的郊区.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2015~2020年4~9月济南市NO2对流层柱浓度下降20.6%,年下降速率为0.3×1015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我国中部地区臭氧(O3)污染成因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22年对河南省南阳市的VOCs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在线观测,并探究了其对O3生成的影响.南阳市占地面积大、人口多,是我国中部地区典型代表城市,本研究将2022年南阳市环境空气中O3月均浓度较高的月份(5-9月)定义为O3污染频发月,其余月份定义为非O3污染频发月,研究了南阳市O3污染成因及VOCs污染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1)南阳市非O3污染频发月TVOCs (总挥发性有机物)体积分数为32.1×10-9±13.2×10-9,比O3污染频发月(19.4×10-9±5.9×10-9)高65.5%.但O3污染频发月的OVOCs (含氧挥发性有机物)的体积分数比非O3污染频发月增加了5.3%,表明二次生成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合肥市O3污染成为限制空气质量达标率的主要因素,为探究合肥地区O3时空分布及潜在源区,在分析2015—2022年O3时空分布及与气象要素关系的基础上,基于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及潜在源贡献分析方法(PSCF),对典型O3污染过程的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区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合肥市MDA8-90th呈波动上升-下降-上升趋势,2022年相对于2015年增幅为47.6%,2019年臭氧质量浓度和超标率最高.O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07:00浓度最低,15:00—16:00左右达峰值;月变化为“M”型,6月浓度最高,12月最低;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空间分布呈西北高、东北低;郊区高、城区低的特点.(2) O3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气压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风速的相关性较复杂;平均气温为20~30℃,日照时数大于等于10 h,相对湿度为60%~70%,风速小于2 m·s-1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湖南省臭氧(O3)污染程度呈现持续恶化态势,针对该区域O3污染相关研究较为缺乏的现状,基于观测数据对2015~2020年期间湖南省14个地级市O3污染浓度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对O3污染长期趋势变化的主控因素进行了识别(气象校正).结果表明,时间上,湖南省区域O3具有明显的日际、月际和季节性变化特征,不同月份和季节中分别以5月、 9月和秋季浓度较高,在年际变化方面O3年际90百分位数以4.7μg·(m3·a)-1的速率升高,空间上,O3浓度的高、低值分别集中在偏东北和偏西部区域.整体上,O3污染长期趋势变化主导因素为前体物排放生成贡献,气象对O3浓度的上升起促进作用,其平均影响的程度达到了1μg·(m3·a)-1,其中对不同季节和区域影响状况有所差异,体现在对春、夏...  相似文献   

18.
采用珠三角常规空气污染物与成分监测数据,通过分析对比2020年不同阶段的污染物浓度与气象等数据,研究了2020年珠三角臭氧污染特征与其主要成因。结果表明,2020年各月珠三角超标天首要污染物是O3,珠三角2020年O3评价浓度为148μg/m3,同比下降16%,AQI达标率同比上升9.5%。2020年O3污染相对严重的月份是4、8~11月,对应的月度O3评价浓度分别达到175,164,166,171,162μg/m3,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它月份均达标,6~12月O3污染情况同比改善明显,O3污染减轻使AQI达标率同比上升明显。2020年一季度受春节假期和疫情因素等共同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但O3浓度下降不明显,主要由于日照时数同比上升约19%;4月全面复工复产,以及辐射相对较强的气象条件,使O3评价浓度同比上升约58%;5~8月“百日服务”与9~12月“百日行动”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有效降低O3前体物排放量,NO2浓度同比下降了22%~23%,VOCs浓度下降了18%~26%,使2个阶段的O3评价浓度均同比下降了20%左右。  相似文献   

19.
针对青岛“上合峰会”保障期间出现夜间臭氧(O3)浓度增长的现象,本文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污染物浓度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在6日20:00~23:00,青岛出现O3浓度持续性增长,峰值浓度达194μg/m3,浓度增长速率达10.7μg/(m3·h).结合NCEP/FNL再分析资料可知,在夜间西南风的作用下,江苏、安徽等地排放的O3及其前体物向青岛传输,并在边界层内下沉运动作用下,将其传输至近地面.通过计算边界层内通风量可知,6日边界层内最大风速区高度逐渐降低,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且在夜间1000m以下的通风量呈现出波动性增长,500m和500~1000m高度的通风量峰值分别为3900和5892m2/s.另外,本研究基于CAMx空气质量数值模式中的O3来源追踪方法(OSAT)对其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在夜间O3增长时段(20:00~23:00),青岛地区的主要贡献来源分别为江苏、安徽以及上海,上述3地的贡献比例平均为62.3%、16.6%和8.6%.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石家庄市主城区O3(臭氧)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基于2015-2018年石家庄市空气质量连续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分析了主城区O3污染总体特征及气象成因.结果表明:①石家庄市主城区大气光化学污染日益严峻,ρ(O3)日均值由2015年的47 μg/m3增至2018年的66 μg/m3,ρ(O3)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的天数由2015年的20 d增至2018年的70 d.②ρ(O3)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呈夏季[(89±33)μg/m3] >春季[(69±25)μg/m3] >秋季[(40±26)μg/m3] >冬季[(28±16)μg/m3]的特征;ρ(O3)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谷值出现在06:00-07:00,峰值出现在15:00-16:00,且15:00-17:00是ρ(O3)超标的高发时段.③ρ(O3)与气温呈指数关系,当气温为20~25、25~30、≥ 30℃时,ρ(O3)日均值分别为75、90及119 μg/m3.ρ(O3)在相对湿度为60%时存在拐点,当相对湿度≤ 60%时,ρ(O3)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上升;当相对湿度>60%时,ρ(O3)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下降.风速与ρ(O3)呈分段线性关系,当风速 < 2 m/s时,ρ(O3)随风速的增加而上升;当风速≥ 2 m/s时,ρ(O3)随风速的增加而下降.④影响石家庄市主城区ρ(O3)升高的污染源主要位于其东-东南-南方位,其次为东北-东方位,而西部和北部地区则较少.⑤石家庄市主城区ρ(O3)超标多发生在气温>20℃,相对湿度介于40%~70%之间,风速在1.5~3.0 m/s之间的气象背景下,经统计,当气象条件同时符合上述三项气象要素时,ρ(O3)超标天数占3-10月总超标天数的66.5%.研究显示,气温>20℃、相对湿度为40%~70%、风速为1.5~3.0 m/s的气象条件可初步作为石家庄市主城区O3污染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