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地面O3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地形相对闭塞的盆地区域更加突出,而盆地地形区域O3的时空演化、潜在源区及驱动因素尚未被完全揭示.因此,以典型盆地地形区—四川盆地为研究区,基于长时间尺度(2015—2021年)的O3浓度监测数据,采用后向轨迹、时空地理加权回归等模型探讨O3的时空变化特征、传输路径、潜在源区以及驱动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分布上,2015—2021年四川盆地O3-8 h浓度第90百分位数为(143±7)μg/m3,夏季O3-8 h浓度高于其他季节,O3-8 h浓度存在明显的“周末效应”和昼夜差异.(2)空间格局上,四川盆地O3-8 h浓度第90百分位数总体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西部平原地带是核心污染区域.(3)2015—2021年影响成都市的气流轨迹中短距离输送轨迹占比为74.24%,长距离输送轨迹占比平均值为25.76%. 2015—2...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合肥市O3污染成为限制空气质量达标率的主要因素,为探究合肥地区O3时空分布及潜在源区,在分析2015—2022年O3时空分布及与气象要素关系的基础上,基于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及潜在源贡献分析方法(PSCF),对典型O3污染过程的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区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合肥市MDA8-90th呈波动上升-下降-上升趋势,2022年相对于2015年增幅为47.6%,2019年臭氧质量浓度和超标率最高.O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07:00浓度最低,15:00—16:00左右达峰值;月变化为“M”型,6月浓度最高,12月最低;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空间分布呈西北高、东北低;郊区高、城区低的特点.(2) O3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气压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风速的相关性较复杂;平均气温为20~30℃,日照时数大于等于10 h,相对湿度为60%~70%,风速小于2 m·s-1  相似文献   

3.
符传博  丹利  佟金鹤  徐文帅 《环境科学》2023,44(5):2481-2491
为了探讨2016号台风“浪卡”对海南岛臭氧(O3)浓度的影响,选取了2020年10月10~14日海南岛逐时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要素数据、ERA5再分析资料和“葵花8号”红外亮温TBB产品,采用相关分析和后向轨迹模拟方法进行深入讨论.结果表明,10月11~13日台风过程期间均有市县O3最大8 h滑动浓度平均值[ρ(O3-8h)]超标,海南岛平均ρ(O3-8h)峰值出现在10月12日,为130.15μg·m-3,共有4个市县O3-8h浓度超标,其中临高县达到了全岛最高值,为198.44μg·m-3.台风过程期间海南岛小时O3浓度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速呈负相关关系,与气压和气温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降水量、气压和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通过了99.9%的信度检验.我国东南部沿海省份是海南岛此次O3污染的主要贡献源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内部的下沉气流和台风“浪卡”外围下沉气流共同影响,源区大气...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济南市和青岛市臭氧(O3)浓度长期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基于2014—2021年近地面O3连续8年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揭示O3浓度长期变化特征,分析O3浓度与气象因子关系,阐明O3主要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1)整体上,济南市O3污染程度高于青岛市,2个城市O3污染均集中在4—10月.长期趋势上,2014—2021年济南市O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简称“O3-8 h 90th浓度”)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2019年;青岛市2019年和2017年O3-8 h 90th浓度相对较高,其他年份O3-8 h 90th浓度差异不大.月变化上,济南市O3-8 h 90th浓度季节性变化较明显,呈单峰状;而青...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5~2021年珠三角臭氧(O3)监测数据以及再分析的气象资料,利用Kolmogorov-Zurbenko(KZ)滤波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O3长期趋势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量化气象和非气象对珠三角O3日最大8h平均浓度(MDA8O3)长期趋势的贡献.结果表明:2015~2021年珠三角MDA8O3增长明显,夏季和秋季O3污染尤为严重.KZ滤波分离出的MDA8O3短期、季节和长期3个分量分别占原始序列方差的60.84%、24.96%和4.33%,各分量之间相互独立,3个分量均与太阳辐射、温度和边界层高度呈正相关,与云量、相对湿度、风速和850hPa经向风呈负相关.此外,气象和非气象影响能分别解释大约64.3%(2.77μg/(m3·a))和35.7%(1.53μg/(m3·a))的MDA8O3长期趋势的增长率(4.29μg/(m3·a)...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4~2017年京津冀13座城市的O3-8h数据,分析O3时间变化特征及污染状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同期气象数据研究近地层O3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2014~2017年京津冀区域O3-8h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长率为4.50μg/m3.区域内O3污染整体加重,北京、保定O3污染较为严重;2014~2015年O3浓度与超标情况的月变化主要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5月;而2016~2017年为不规则双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5~6月和9月.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表明:气象要素对O3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其中春、夏、秋季气温是影响O3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在冬季相对湿度与风速为影响O3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分析表明北京、天津、石家庄3大城市夏季形成高浓度O3的阈值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4~2017年江苏省13个市的PM2.5浓度和O3_8h_max数据,探讨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日益升高的近地层O3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2014~2017年PM2.5浓度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年均浓度减少率为6.06μg/m3,而O3_8h_max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年均浓度增长率为3.84μg/m3.总体上,PM2.5浓度呈现冬春高、夏秋低的V型月变化特征,O3_8h_max则基本呈现不规则的M型,在5月份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又在7~9月份保持平缓,而后又逐渐下降.空间上,江苏省PM2.5浓度呈现"内陆高,沿海低"的状态,而O3_8h_max却呈现"沿海高,内陆低"的状态.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表明,O3浓度与气温和太阳辐射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太阳辐射对O3浓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和相对湿度.当日平均气温在20~30℃、相对湿度在50%~70%、太阳辐射强度高于150w/m2时O3浓度容易出现超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期间(2018—2020年)以及之后(2021年)我国重点污染区域空气质量情况,并区分排放源控制与气象条件的贡献,本文利用逐小时监测的PM2.5、O3浓度以及气象要素数据,研究了2018—2021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与O3污染特征,结合KZ (Kolmogorove Zurbenko)滤波方法定量分析了排放源与气象条件对PM2.5与O3浓度长期趋势的贡献. 结果表明:①2018—2021年“2+26”城市PM2.5浓度年均值与O3-8 h-90th浓度(O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的第90百分位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8—2021年PM2.5浓度年均值分别为60、57、51和45 μg/m3,河北省南部、河南省与山东省南部PM2.5浓度年均值均较高;O3-8 h-90th浓度分别为198、195、179和171 μg/m3,2018年保定市、石家庄市、聊城市与晋城市的O3-8 h-90th浓度(>210 μg/m3)均较高,而2021年太原市O3-8 h-90th浓度(192 μg/m3)较高. ②PM2.5与O3-8 h浓度(O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的长期分量在大部分城市受气象条件影响较为明显. 受气象条件影响的PM2.5浓度长期分量在2018—2020年无明显趋势,在2021年呈下降趋势;受排放源影响的PM2.5浓度长期分量在2018—2020年呈下降趋势,在2021年无明显趋势. 受气象条件影响的O3-8 h浓度长期分量在2018—2020年呈下降趋势,在2021年呈上升趋势;受排放源影响的O3-8 h浓度长期分量在2018年呈下降趋势,在2019—2021年无明显趋势. ③11个气象因子中,温度和相对湿度对PM2.5与O3-8 h浓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当温度与相对湿度均比前一天升高时,更有利于PM2.5与O3-8 h浓度的同时升高. 研究显示,“2+26”城市PM2.5与O3污染受气象条件影响显著,温度与相对湿度的变化对判定PM2.5与O3-8 h浓度同时升高的现象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天津市各季节PM2.5与O3污染的非本地源贡献情况,本文以2017—2019年为研究时段,应用HYSPLIT模型,基于MeteoInfo软件对不同季节气流后向轨迹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计算潜在源贡献因子(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 PSCF)、浓度权重轨迹(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ectory, CWT)对天津市PM2.5与O3污染的外来潜在源区以及可能的污染传输途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①天津市PM2.5和O3污染均较为严重,且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 天津市各季节的气流变化明显,春、秋两季以西南方向气流为主,夏季以来自渤海的气流为主,冬季则以西北方向气流为主. ②天津市西南方向气流在各季节对应的污染物浓度均较高,春、秋两季西南方向气流携带的ρ(PM2.5)和O3浓度8 h滑动平均值〔简称“ρ(O3-8 h)”〕均最高;夏季,西南方向气流携带的ρ(O3-8 h)最高;冬季,西南方向轨迹携带的ρ(PM2.5)最高. ③西南方向上河北省南部的邯郸市,山东省西部的菏泽市、聊城市,以及河南省北部的开封市、濮阳市、新乡市均为天津市PM2.5与O3污染的主要潜在源区. 此外,冬季张家口市和唐山市对天津市PM2.5污染的潜在影响也较大. 冬季影响天津市PM2.5污染的外来潜在源区情况较为复杂,除西南气流外,其还受西北部与东部气流的影响. 研究显示,天津市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需重点关注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以及山东省西部城市的潜在输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5~2019年历史数据,分析我国臭氧(O3)时间、空间变化特征,结合同期气象数据研究重点区域臭氧污染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2015~2019年我国O3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全国O3浓度年均值由83.8μg/m3增至92.4μg/m3.O3浓度变化主要呈"双峰型",2017年呈"单峰型".5~9月为O3浓度的高值时段.1~3月、10~11月O3浓度波动比4~9月大.我国O3浓度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O3浓度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最高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气象要素对O3浓度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大部分地区O3浓度与温度的正相关性较强(r>0.5),而青藏地区O3浓度与温度呈负相关(-0.23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污染水平下,O3浓度对气温升高的敏感程度,利用2018—2020年5—9月近地层O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O3-8 h浓度)和日最高地面气温(Tmax)数据,拟合O3-8 h浓度对Tmax变化的响应斜率(m O3-T),据此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站点m O3-T的差异和O3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各站点O3-8 h浓度均随Tmax升高而增加,在24~36℃气温范围内该趋势最明显.(2)城区点m O3-T最高,高达10.6μg/(m3·℃);北部远郊区点和北部背景点m O3-T较低,低至5.2μg/(m3·℃);近郊区点与城区点的m O3-T相当.(3)总体看,北京市m O3-T较高,与O3污染高发地—美国加州南海岸地区20世纪90年代相当,说明目前北京市O...  相似文献   

12.
汪瑶  刘润  辛繁 《环境科学》2023,44(6):3080-3088
基于2015~2020年的珠三角臭氧(O3)日最大8 h浓度平均值[MDA8 O3,ρ(O3-8h)]的观测数据和气象再分析数据,运用Lamb-Jenkinson天气分型法(LWTs)分析不同大气环流型的特征并定量其对MDA8 O3年际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珠三角发生的18种天气型中ASW型更容易出现O3污染现象,而NE型会导致更严重的O3污染.根据850 hPa风场的风向变化及中心系统的不同位置将18种天气类型合并为5个天气类别来探讨不同天气型的O3生成机制,发现ρ(O3-8h)高的天气类别为N-E-S方向类别[(161±68)μg·m-3]和A类别[(122±39)μg·m-3],二者ρ(O3-8h)与日最高气温和太阳净辐射量都呈显著正相关.N-E-S方向类别为秋季主导大气环流型,而A类别多发生在春季,其中春季珠三角发生的90%O3<...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5~2020年海南省32个大气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以及同期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EOF)、气候倾向率和趋势系数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海南省O3-8h(最大8 h平均)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前体物和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省ρ(O3-8h)呈北部和西部偏高,中部、东部和南部偏低的分布特征,最高值出现在东方市(91.5μg·m-3). 2015~2020年共有12个市县ρ(O3-8h)呈下降趋势,其中有6个市县达到了95%的信度检验.ρ(O3-8h)季节变化特征明显,秋季最高,春季和冬季次之,夏季最低.秋季ρ(O3-8h)表现为上升趋势,而其余三季为下降趋势. EOF分解的前两个特征向量场的累积方差为72.58%,能够较好地描述ρ(O3-8h)的主要分布特征.第一模态体现了ρ(O3-8h)变化的一致性,第二模态体现了地区性差异.ρ(O3-8h)的变化与前体物和气...  相似文献   

14.
选取兰州市城区4个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站点2018-2019年的监测数据和兰州市气象站同期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兰州市O3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气象因素和相关污染物对ρ(O3-8 h)的影响。结果表明:1)兰州市城区各站点ρ(O3-8 h)的月变化和ρ(O3)小时值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ρ(O3-8 h)高值出现在4-8月,ρ(O3)小时峰值出现在15:00左右;2)相关污染物与ρ(O3-8 h)均呈负相关,ρ(O3-8 h)随ρ(NO2)、ρ(CO)、ρ(PM2.5)的增加而降低;3)高温、低湿的环境有利于兰州市城区O3的生成,而特殊的地形条件导致在一定风速下,O3更容易积累;4)分别建立了相关污染物和气象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发现在当前气象条件和相关污染物排放现状下,气象因子对兰州市O3的影响比相关污染物的影响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环境空气质量站点监测数据及卫星遥感资料,研究了2015~2020年济南市近地面臭氧(O3)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和前体物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2015~2020年济南市O3浓度呈上升趋势,全年O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MDA8)的第90百分位数(即年评价浓度)和4~9月MDA8 O3浓度年均值分别以4.8μg·(m3·a)-1和3.8μg·(m3·a)-1的速率增长;各监测站点间O3浓度水平差异逐渐缩小,且O3浓度高值范围进一步扩大,济南市有16.1%和22.6%的监测点年评价值和4~9月MDA8 O3出现了显著的正趋势(P<0.05),这些监测站点主要位于市区和靠近市区的郊区.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2015~2020年4~9月济南市NO2对流层柱浓度下降20.6%,年下降速率为0.3×1015  相似文献   

16.
2018年1月华北平原经历了一段持续时间久、影响范围广和颗粒物浓度高的重污染时期.本研究通过SMPS+E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选取华北平原南部某郊区点位,对此次重污染期间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演化进行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环境空气质量尤其是PM2.5平均浓度为141.32 μg/m3.大气亚微米颗粒物数浓度主要集中在核模态和爱根核模态的超细粒径段(78.9%),呈递减型单峰分布,颗粒物平均数浓度为83174cm-3.重污染天时,核模态颗粒物数浓度明显增高,对应低风速(1.5±0.4)m/s、高相对湿度(90.8±4.5)%和低O3浓度(15.8±8.3)μg/m3.48h后向轨迹显示,观测点位气溶胶主要受湖北省、陕西省和山西省临近省份的传输影响.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表明,气溶胶潜在源区主要为本地源和观测点位以北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臭氧污染是制约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因子,气象是导致臭氧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重要因素,探究气象要素与臭氧浓度之间的关系,对有效治理臭氧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2018—2022年北京市地面臭氧浓度的演变特征,并利用气象要素和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浓度(O3-8 h)观测数据,基于广义相加模型和合成少数过采样技术,构建了适用于北京的臭氧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识别了影响北京市O3-8 h浓度日际变化气象因子的重要程度.结果显示:(1)近5年北京市臭氧浓度仍处于高位波动阶段,5—9月是臭氧浓度超标最严重的时期.(2)回归模型对高浓度臭氧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其对北京市5—9月O3-8 h浓度变化的方差解释率为83.3%.(3)基于回归模型发现,日最高气温、风向、紫外辐射强度、相对湿度、风速、地表平均气压与O3-8 h浓度之间均有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其中,日最高气温、风向和紫外辐射强度为主导O3-8 h浓度变化的气象要素.在高温、主导风向为偏南风、紫外辐射强度较强的气象条件下,...  相似文献   

18.
为定量化评估不同地区对肇庆市污染物输送影响,分析了2014—2018年肇庆市ρ(PM2.5)和ρ(O3-8 h)(O3-8 h为O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的变化特征,并基于HYSPLIT模式计算不同季节后向气流轨迹,通过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因子和浓度权重轨迹方法对肇庆市外来污染物的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4—2018年肇庆市ρ(PM2.5)年均下降3.3 μg/m3,2016年开始ρ(PM2.5)最大值逐年增大.ρ(PM2.5)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上、下班高峰期后.2016年起ρ(O3-8 h)年均增加4.4 μg/m3,成为肇庆市首要空气污染物.ρ(O3)日变化呈单峰型,于15:00—16:00达到峰值.②PM2.5和O3污染分别在冬季和秋季较严重,超标日分别达20.6和15.0 d.ρ(PM2.5)与风速相关性最高,ρ(O3-8 h)与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相关系数均较高.③春、夏两季影响肇庆市的气流近80%来自南部海面和东北方向,秋、冬两季85%以上气流源自偏东和偏北方向,肇庆市PM2.5和O3污染除受本地排放影响外,还有来自珠三角、广东省北部及其东部沿海、江西省等地区的输送贡献.研究表明,肇庆市PM2.5和O3污染均较严重,区域联防联控需重点关注广东省中东部城市的外来输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8~2020年臭氧的日最大8h滑动平均值(O3-8h),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暴露风险评估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了全国337个城市O3的时空分异及其人口加权的暴露风险特征,识别了热点城市群并解析了热点城市群O3的气象关联特征.结果表明:O3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其中浓度高于160μg/m3(国家二级浓度限值,GB3095-2012)、超标率高于20%和人口加权暴露风险等级为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城市群(BTH-UA)、中原城市群(CP-UA)和长江三角州城市群(YRD-UA).其次,2018~2020年月均O3-8h变化呈“M型”分布,各年最高值分别出现在6月、9月和5月,月均ρ(PM2.5),ρ(NO2),ρ(SO2)和ρ(CO-95)均呈现“W型”分布,并且在12月和1月达到最高值,与O3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月均ρ(PM2.5  相似文献   

20.
2022年9月18-20日福州市发生了一次臭氧(O3)污染事件,11:00-14:00 O3浓度基本维持在160μg/m3以上,且19日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达176μg/m3.这次污染事件可能与第14号台风“南玛都”的外围东北气流带来的海上O3污染传输有关.本文利用2022年9月15-21日常规大气污染物浓度、VOCs组分浓度及气象监测数据,结合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LPDM模型)、区域空气质量模型(WRF-CMAQ模型)和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型(OBM模型)等多种手段对此次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定量评估了海上O3传输贡献和福州市O3前体物减排效果.结果表明:(1)基于△Ox(光化学氧化剂小时浓度变化量)的结果显示,19日受东北风影响,近海高浓度O3气团传输至福州内陆,传输贡献为5~17μg/m3,19日18:00-23:00海上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