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垃圾分类收集基础上的资源化再利用是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可行思路,但分类处置在哪种环节操作更具有合理性困惑着管理者的实际选择。为此,本文以上海为例,基于浦东新区"十二五"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专项规划,对小区生化处理机源头消纳与分类收集集中生化处置模式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指出当前适于居民有机垃圾分类减量的最佳模式仍是分类收集集中生化处置模式。只有当居民按量计征垃圾收费等对群体激励的制度出台后才有望驱动小区生化处理机使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推行过程中面临的宣传引导统筹推进不到位、居民主体性地位彰显不足、居委会全面监管乏力、物业管理执行力度不够等困境,基于珠海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实证研究,探讨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协同治理实践模式中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运作机制,即以基层党组织为"主心骨",以居委会为"指挥员",以物业公司为"大管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各地对垃圾分类进行了各种创新,尝试引入企业等主体,采用各种先进互联网、智能技术推动垃圾分类,通过对南京所实行的较为典型的"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入手进行研究,认为现有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过于强调个体参与,且没有解决激励问题,造成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原子化"特征,忽视公共意识培养,导致效果低下。通过对已有垃圾分类理念中"多元共治、居民参与"的反思,结合对日本经验的探讨,认为在制定垃圾分类方式时应考虑具体地方特征,建构一种"在地参与"的模式,根据现有城市治理特征,结合企业、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力量,共同推进垃圾分类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和种类正趋向于城市垃圾,基于农村人口居住地较为分散,经济发展水平也低于城市水平,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与模式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技术课题。本文在湖南省长沙县、安徽省巢湖市等地近郊农村生活垃圾调查的基础上,对可腐熟降解类生活垃圾的养分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分类处理模式可使农村生活垃圾在村级水平减量60%~70%。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生活垃圾产量不断攀升,分类投放在促进生活垃圾减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三方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得出满足目标策略(分类、管理、监管)的稳定性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制分类投放的建议:政府加大对投放人和管理责任人不作为行为的处罚力度,降低管理责任人的管理总成本和政府的监管成本,适时调整对主动分类投放行为的经济奖励。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需建立基于"四化"目标的生活垃圾管理新模式,通过调整责任部门、强制源头分类与计量收费、市场化改革、信息公开等改革走上垃圾分类、物质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垃圾分类收效甚微,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从2004年的1.55亿吨增长至2015年的1.91亿吨,年均增速2%,城市发展落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焚烧和填埋、污染环境的陷阱,生活垃圾管理社会成本高昂。因此,除了传统的无害化、减量化、  相似文献   

7.
《绿叶》2017,(4)
正"垃圾"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根治垃圾问题,必须依靠"零废弃"理念,这是全球趋势,也是世界各国努力的方向。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垃圾分类、垃圾减量,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归根结底,需要从每个个体开始实践。自2013年起,自然之友垃圾减量项目组开启了"零废弃大挑战"活动,针对个人、家庭、中小学生,以挑战赛的形式倡导从自身开始实践垃圾减量,推广零废  相似文献   

8.
正城市垃圾问题已成为一个污染环境、困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广泛的关注。当前处理城市垃圾的国际潮流是"综合性废物管理",就是动员全体公民参与"3R"行动,减少浪费(Reduce);物尽其用(Reuse);回收利用(Recycle)。据此,应当加强对城市垃圾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从源头上减少城市垃圾的产生量。以循环经济的思想为指导循环经济是21世纪世界上最新的、最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把在国际"环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生活垃圾高效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必然途径。垃圾分类制度的正式实行,使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模式得到了优化,节约了填埋场库容,降低了填埋场失稳风险和焚烧烟气中的重金属含量。我国于2019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全面推进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分类收集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所产生的影响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现状及分类收集对生活垃圾不同处理处置方式的影响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为我国更好地规划和管理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指示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是彰显学校环境教育特色的具体体现,是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内在需求,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环境素养的有效载体,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2019年年初,学校专门成立了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办公室和校园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组,各  相似文献   

11.
Environmental justice studies that focus on the management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typically examine the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associated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in minority social groups and the political processes that generate these inequalities. With the aim to complement current views on the field, in this work, we explore whether there is an issue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 municipal systems' grade of self-sufficiency in treating the MSW that they generate and in their effort to close their material cycles. The methodology used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urban metabolism and is applied to 12 coastal municipalities of Barcelona's Metropolitan Region in Spain. The metabolism of the MSW flows of each system is analysed to examine (i) the system's efficiency to close its MSW cycles, corresponding to an indicator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ii) the MSW export and import flows, as an indicator of social sustainabilit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the externalisation of MSW treatment-related hazards. The proposed indicator proves to be an excellent tool for the evaluation of both the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of a system considering MSW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2.
吴丰  唐月 《中国环境管理》2023,15(3):132-142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提升,垃圾分类治理问题日益严峻。实践经验表明,强制实施背景下政府主导与承包商、公众和环保组织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协作模式,对于我国垃圾分类治理具有较好适用性。但该模式也存在“一主”突出、“多元”不足及其他系统性冲突。为明确多元主体参与策略对“一主多元”治理模式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本文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强制实施背景下该模式运行机制及主体动因。然后,构建以承包商、公众和环保组织为主体的三方演化博弈系统,对不同策略组合下系统的演化结果进行演绎。最后,借助数值仿真分析了参与成本、环境收益和政府补贴对主体策略选择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组织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积极性最高,公众最低;对于系统运行风险,承包商属于风险偏好者,环保组织属于风险回避者,公众属于风险中立者;承包商对参与成本最敏感,对政府补贴最不敏感,公众则正好与之相反;环境收益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多元主体的参与积极性。这些发现对于如何提升多元主体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积极性及“一主多元”治理模式的运行效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定位为重要民生工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内容,并对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示范城市明确提出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的绩效考核目标。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由不同职能部门负责管理,不同来源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统计数据未有效整合,目前还缺乏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指标测算的相关研究。本文界定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的科学内涵,并以城市建设、再生资源利用等统计资料和物质流分析文献为基础,初步测算了全国尺度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研究表明,我国2006—2015年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从12.1%上升至17.0%,然后又缓慢下降至15.6%,由于数据缺乏,该数值可能在-28%~+32%波动。生活垃圾中回收利用量较大的可再生资源分别为废纸、废塑料、废钢铁、废玻璃等。本文还分析了目前测算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的数据不确定性和局限性,提出了面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际评价的统计数据收集对策。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stimates the contribution from the open burning of municipal wastes in some of Nigeria's major cities to atmospheric levels of air pollutants. Information obtained on open burning emission factors and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generation estimates was combined to estimate annual levels of the pollutants from the open burning of MSW. Per capita distributions of pollutants were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cities’ populations. The estimates of inorganic emissions across the cities studied were from 913.73 to 81,600 tons per year (TPY) of particulate matter; 4,797 to 428,400 TPY of oxides of nitrogen; 342.65 to 30,600; and 57 to 5,100 TPY of sulfur dioxide, while the estimates for methane ranged from 742 to 66,300 TPY and for other nonmethane organic compounds ranged from 1,713 to 153,000 TPY. Given the composition of MSW in these cities, the nonmethane organic compounds are likely to be composed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Given the wide varieties of both inorganic and organic air pollutants released during the open burning of MSW and the associated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it is high time that stakeholders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came up with policies and regulatory measur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MSW in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5.
国家公园建设背景下的公益型保护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公益型保护地是一种利用社会公益力量,由政府监督、民间管理并协调保护与发展的新型保护地模式。该模式注重社会公益力量在自然保护地建设中的作用,能够补充已有保护地资金、技术和人力的不足,填补了我国目前保护地体系的空缺。本文论述了国家公园建设背景下的公益保护地的内涵,分析了当前公益保护地的特征,讨论了国内外公益型保护地的运营管理机制,包括土地权利的获得、基于协议保护机制的保护地运营、特许经营在保护地的实施和社区保护模式的成功经验。今后我国公益型保护地的建设应鼓励公益组织与民间力量参与,在管理理念上应坚持保护第一和公益性,促进管理体制转变和科学划定界限,并完善公益组织参与保护地建设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李国林 《四川环境》2003,22(4):83-86
本文以德阳市城市生活垃圾的研究及垃圾处理工程的建设为主线,论述了德阳市在生活垃圾处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造的实情;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垃圾处理方式及转运工作为主线,介绍了生活垃圾处理场不断进行科研和实践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引导下,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实施的水污染防治项目逐渐增多。合理的投资回报是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水污染防治项目特点、不同付费方式及适用条件进行分析,对投资回报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水污染防治PPP项目投资回报机制设计原则,包括应符合市场配置特点,充分考虑项目风险影响,确保社会资本"盈利但不暴利"、以政府财政承受能力为底线、不以保底承诺、固定回报变相融资。在此基础上,从投资回报是社会资本方服务绩效的对价、合理设计保底需求和超额收益分享机制、合理设计服务价格及调整机制、合理拓宽可行性缺口补助投资回报方式等方面对投资回报机制要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同类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梅 《中国环境管理》2022,14(4):102-108
网络化治理作为一种不同于科层—集中型和市场—分散型的新型治理方式,在环境治理中有其自身的优势。当前,区域环境公共事务的不断增长已超出政府单个主体的能力范围,需要加强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及公众等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构建以多元主体参与为核心的多重、复杂、交叉的网络化环境治理模式。基于网络化治理产生的背景、演变过程和内涵,围绕多元主体相互作用、行动主体的网络关系结构和模式、治理网络的运行逻辑和机制等方面系统梳理其研究进展,为推进我国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绿色服务作为促进绿色产业专业化、高端化、规范化发展的综合性服务业,是保障绿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以《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为依据,全面梳理1986年以来我国中央政府颁布的各类绿色服务政策,从政策演进、政策主体关系、文本类型、政策工具结构等方面对我国绿色服务政策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中央政府颁布的绿色服务政策数量及总力度都越来越大,绿色服务政策的制定已经渡过探索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全面形成阶段;(2)政策主体牵涉广泛,部际合作现象明显且合作模式较为固定,整体上部际合作增强但又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特征;(3)政策类型多种多样,但不同形式的政策文件分布不均,多通知、公告类低效力文件,缺乏高效力文件;(4)政策客体结构较为完整,但行业分布不平衡;(5)总体上政策工具类型逐渐多样化,但过度重视管理,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三大政策工具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具体表现为重环境,轻供给和需求。本文建议,应进一步加强部际协调和有效合作,平衡政策工具结构和政策的行业分布,完成绿色服务政策由量到质的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市场价值法、有效成本法、避免成本法,以山东省为例对规模养猪场清洁生产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并探讨了清洁生产生态服务价值的补偿模式。结果表明:山东省规模养猪场清洁生产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40.804亿元,其价值构成为绿色产品供给价值(84.22%)>气体调节价值(10.66%)>资源化利用价值(2.23%)>水质保护价值(1.96%)>土壤保护价值(0.92%)>水源节约价值(0.01%),说明清洁生产带来的尚未被养殖主体、政府和公众重视的生态服务价值巨大,同时也说明清洁生产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为实现清洁生产生态服务价值,构建了政府补偿、市场化补偿和社会补偿协同作用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模式,其中政府补偿模式以资金补偿、政策补偿、技术补偿和智力补偿为主,市场化补偿模式主要表现为排污权交易和生态标记,社会补偿模式以自力补偿为主、相关企业参与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