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建省后,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加强和健全了环境监督机构,而且明确提出了海南的开发建设必须与环境保护同步建设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海南经济是要加快发展的,但决不能用牺牲优美的环境为代价,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要走出一条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新路。  相似文献   

2.
从70年代初,我国就开展了环境保护工作,并逐步制定了环保“三十二”字方针;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的原则;谁开发准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还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等等一系列的政策或制度,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法规(本文须称为环境保护政策)。这些环境政策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初期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又有了新的突破,可是环境保护政策却没有得到进一  相似文献   

3.
预防原则是保护深海海洋环境免遭深海活动破坏的重要措施。抽象的预防原则可从三个方面转化为实践:一是组织制度层面,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来实施,即国际海底管理局;二是预防措施层面,包括最佳环境实践、适应性管理、环境战略管理计划等;三是程序层面,包括确定环境保护的具体目标、制定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的判断标准、收集环境基线数据和监测数据的程序等。我国对深海采矿工作的应对之策是在国际层面主张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在国内层面,组织制度上明确深海采矿活动管理机关,预防性措施上增加多项环境保护制度,程序上加紧环境调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开展资料汇编和文本起草工作,为深海采矿工作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是环保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贯彻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行政保证。“三同时”制度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污染防治的强有力的管理措施 ,各地环保主管部门在对建设项目审批和验收过程中应司其职、尽其责 ,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严格把关 ,分类建档 ,不使一个具有严重污染和潜在污染威胁的建设项目漏网 ,把建设项目的污染预防当作环境保护管理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大事来抓。现结合吐鲁番地区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监督管理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和在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与同行做一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5.
以国土资源部颁布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编制规范》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为原则,结合工作实践,尝试对矿山地质环境评估要求进行了强调与细化,对评估范围的确定方法,对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的关系、方案适用年限、成果图件的编制等几个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1989年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是:积极参与经济环境的治理和整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积极控制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开好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贯彻落实会议将制定的本届政府环境保护目标及提出的环境保护工作上新台阶的制度和措施。大力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工作上新台阶的5项管理措施。即: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大家动手、分工负责的环境管理体制。认真实施《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环境保护主要职责》,充分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环境保护事业走过了19年的路程。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以来,陕西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文件精神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逐步开展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陕西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环境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政策体系指引下,环保部门转变职能,转换管理机制,由单纯抓治理,转变到对环境的全  相似文献   

8.
展望2009     
《环境教育》2009,(2):48-49
在2009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对新的一年的工作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各项要求,把加强环境保护与扩大内需、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促进社会和谐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环境基础能力建设,加快环评制度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9.
“谁污染谁治理”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把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企业劳动者的个人利益能够紧紧地结合起来,从而会充分地调动最大多数人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我们必须认真、全面、科学地贯彻这  相似文献   

10.
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案)突破陈旧的立法理念,为环保实践提供有效保障——生态文明理念首次进入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环境问题的预防、监管制度的细化;明确生态补偿问题在法律中的地位等。在解读新《环境保护法》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分析结合社会现实问题的实证主义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修订案的理论意义及其中具体制度在当前环境保护中所应起到的作用;对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定位、法律逻辑结构、制度设计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浅析排污许可证制度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排污单位开展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我国环境保护通过20多年的努力,在环境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1989年5月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的环境管理新五项中的“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地控制排污总量的环境管理制度。目前,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排污单位尤其是镇乡范围内的排污单位基本转制为个体、私营、股份制性质为主的企业。企业改制、转制后,必须采取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制定科学制度来合理利用资源,开展…  相似文献   

12.
1990年12月5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强调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是强化环境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各级领导也曾对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作过大量的论述。之所以把宣传教育摆到如此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投资对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环境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新疆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环境保护投资任务艰巨,从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方向、投资主体等方面,分析了新疆环境保护投资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绿叶》2016,(3)
认真借鉴"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节能减排、打造绿色产能的经验,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基本国策,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节能减排,提高绿色产能措施。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梳理:概括了我国"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框架和采取的主要措施,提出影响绿色产能构筑的主要因素是体制机制问题。如,顶层统筹规划不够,政策缺乏协调和配套;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监管工作机制不健全,执法不严;以行政监管为主,经济激励机制不足;重末端治理,轻源头预防,尚未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论三个效益统一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三大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指出,入口控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大会报告明确地提出了要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相似文献   

16.
简论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周 《环境教育》2007,(11):38-39
排污收费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促进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排污收费制度实施20多年来,对促进企事业单位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治理污染、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提高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我国环境管理中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制度,1979年被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列为一项正式的法律条款。  相似文献   

18.
以位于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甘肃省武山县为例,阐述目前农村环境的现状,对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如何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各级决策者和广大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建议:制定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建立工业和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系统,集中供热、供气系统,以及对重点污染源的综合监测和治理机制;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持能力,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合力,实现新农村建设与环境双赢。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等五项新制度的出台,为开拓和建立城市环境管理的模式和道路,寻找新的运行机制,提供了新的框架和基础。为了使新老八项环境管理制度、有关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衔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提高环境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实现由点源治理向区域综合整治、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转变,我们有必要建立城市环境管理新的  相似文献   

20.
为彻底解决高塘湖沿湖湾区群众经常遭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把低洼地群众迁移至防洪标准较高安全地带,同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有限耕地显得十分必要。在淮河低洼地治理过程中,针对高塘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长丰县沿湖湾区实际状况,提出了综合治理开发方案与对策措施,对于淮河洼地治理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