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世书 《环境教育》2011,(12):43-46
通过运用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文化传播载体,把生态理念和生态价值观播撒在广大农民的心中,促进广大农民发展生态产业、养成生态消费的习惯,推动农村生态文化和生态经济繁荣发展。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中,选择利用好各种文化传播载体是至关重要的。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载体,即农村生态文化的外在表现形态、形式和建设农村生态文化的各种方  相似文献   

2.
黄龙光 《绿叶》2013,(8):65-70
西部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由作为意识形态的深层生态思想,观念,与作为行为实践的理性生态技能、经验,以及作为社群内部的生态管理组织共同构成。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及其实践,具备了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及社会生态三重价值。当前轰轰烈烈的生态文明建设运动中,仅凭科学主义至上的所谓先进的技术手段,难以全面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生态家园"的梦想。当今的生态文明,理应属于一种兼容并蓄、多元和合的生态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推进文明社会进步的最有生命力和活力的基础动力,生态文化则必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持久动力源。生态文化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智慧,融合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态文化的源流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蔡正邦  张莉 《四川环境》1994,13(2):5-11
本文首次提出生态文化概念。从生态伦理学、生态哲学、生态工程学、生态文学、生态艺术角度出发,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污染治理,提高到生态文化高度;从历史上论述我国生态文化的源流、发展,以新的理论贡献给社会。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福兴 《环境教育》2013,(10):74-75
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在意识和观念领域制约农村整体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和实现程度。如若不首先解决农村生态文化缺失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有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文化生态保护区理论来源的基础上,综述了文化生态保护区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结果发现,国内外对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建立文化生态学的概念体系,实践研究主要是通过建立"生态博物馆"进行文化生态保护.我国在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理论探讨和实际建设方面与国外有着较大差距,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从基础理论、现有经验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区自组织发展的不足,特别是在农村公共生态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缺位,是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通过创新农村公共生态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构成,明确各个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充分发挥社区自组织的优势,开展农村公共生态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农村公共生态文化服务活动的创新,可以推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企业文化的视角,论述了企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重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社会与企业和谐的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环保企业只有将生态文明意识与环境保护责任全面地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化建设对深化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强化公众的环境伦理观念,体现人文道德精神,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环保人员素质。本文就这些问题,阐述了生态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晨云  董得红 《青海环境》2011,21(3):104-105,129
青海高原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和生态地位,形成了独特的高原生态文化特色。高原生态文化在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野生食用菌资源是云南省山区农村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资源,加强对当地野生食用菌资源的管理、实现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对云南省小哨生态村承包山林拾菌这种可持续资源利用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目的在于通过典型案例的研究,为云南省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农村景观改变对水环境的影响,选取重庆市河堰村为研究对象,运用SWMM水文模拟软件,分析了研究区域的景观变迁与水量、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通过访谈当地居民,分析了土地利用与景观变化对水环境的影响机制。认为(1)散点状的居民点分布模式与"村村通公路,户户通水泥"的农村道路建设以及庭院硬质化导致农村不透水表面面积迅速增加,缩短了雨水汇流时间并加速了污染物向水体的转移。(2)山体开发和现代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如水库、山坪塘和排灌沟渠等的建设导致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加重了水体污染。(3)地表硬质化与河床沟渠化加速了水过程从而加速水环境的破坏。(4)人水关系由"我"、"你"变成"我"、"它",农民在卫生意识上升的同时缺乏相应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3.
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探讨。针对英武山村旅游资源品位不高、定位模糊、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脆弱、旅游市场竞争的威胁等问题,提出了英武山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处理好的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政府主导与社区参与,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整体统筹与乡村特色的关系,同时,应坚持科学发展、可操作性、多产品并举、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乡村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以黟县深冲村为例,首先基于地脉、文脉、市场感应以及竞争替代4个要素分析进行旅游形象总体定位,然后从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3个层次进行旅游形象系统策划,这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平原区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主产区,村庄空心化聚落形态具有特殊性。以村落空心化为特征的乡村衰落是实施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阻碍。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吉林省平原区空心村的时空扩展和空心化特征,结果发现:吉林省平原区村落空心化起始晚,但发展快;人口和宅基地空心化严重,耕地质量具有"空心化"趋势。在研究基础上,提出建议:在村庄整治中,应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流转机制,中心村实心化发展与零散空心化村落治理相结合,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相适应的中心村落职能结构,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重点发展农牧业一体化的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实地调查和与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设计函调问卷,通过对函调问卷的综合分析,构建模糊评价模型,对西递旅游与社区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水平做出评判。结果表明,西递旅游与社区经济处在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旅游与社区经济互动持续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西递旅游与社区经济互动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产权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根基。生态文明产权制度可划分为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和气候资源产权制度三大类别。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包含水权、林权、矿权、渔权和能权,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包含排污权和生态权,气候资源产权制度包含碳排污权和碳汇。在大国责任的国际背景下,生态文明产权可用总量控制是硬性约束,必须以自然、环境和气候资源的产权总量控制为前提,确保全国总体生态水平在可预见的时间达到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有效地推进自然、环境和气候资源的初始产权界定,运用生态文明产权价格机制促进生态文明产权交易,并运用生态文明产权保护制度确保初始产权界定、产权交易机制和产权价格机制的顺利推进和开展。形成以产权总量控制为前提,以初始产权的界定和分配为基础,以产权交易机制为手段,以产权价格机制为核心,以产权保护制度为保障生态文明产权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8.
村庄整治规划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村问题,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村庄整治规划内涵丰富,包含了村庄发展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内容与思想,是多个规划的综合体。通过村庄整治规划案例的总结,阐述了村庄整治规划的涵义、目标与原则,并从整合多个规划的角度重点分析了村庄发展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之间的关系,找到彼此之间的结合点,为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琴  李俊  张述林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6):549-552,480
在界定旅游概念规划的基础上,对其内容体系进行了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旅游概念规划内容体系,即它由背景环境解析、理念融合创新、目标定位、发展战略确定、关键策略选择五大板块组成,内容涉及到发展背景认知、区域特征分析、特殊理念识别、特有思想梳理、关键概念提取、规划目标界定、发展战略选择、主题形象提升、空间构架部署、概念分区支撑、意象设计解码、发展模式生成、旅游策略选择等13个方面,并以《重庆市千亩荷园旅游概念规划》为例,在理论和实证双重层面上证实了这套新内容体系的实践价值和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