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地铁运营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地铁系统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笔者在对国内外63起地铁典型事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地铁火灾、列车脱轨、拥挤踩踏、中毒窒息、列车撞车等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影响事故的后果严重度和发生频率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危险度计算查阅赋值表,从而确定了影响地铁运营的危险度,作出了量化分级,同时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危险有害因素的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Mn/γ-Al2O3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及头孢合成废水的催化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以Mn(NO32溶液为浸渍液,Mn/γ-Al2O3催化剂的最优制备条件为浸渍液浓度0.10 mol/L、浸渍时间9 h、焙烧温度400 ℃、焙烧时间2 h;在反应时间为30 min、废水pH为9.0、臭氧通量为4.6 mg/min、催化剂加入量为5 g/L的条件下,当进水COD、BOD5、ρ(氨氮)和色度分别为220~250 mg/L,8~10 mg/L,10~12 mg/L和60~70倍时,出水COD、BOD5、ρ(氨氮)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30%,33%和93%,出水水质满足GB 21904—2008《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是时候认真探讨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了。"5月9日,在英特尔投资全球峰会上,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Mobileye公司CEO Amnon.Shashua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不认为没有标准化的安全模型,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大规模生产。汽车厂商、技术公司、监管部门及其他相关方应该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验证框架做出有意义的讨论了。"自动驾驶技术陷入信任危机摩根斯坦利曾预计,自动驾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已被社会各界所接收,并逐步深入到社会发展计划及区域政策制定中。以区域差异分析为基础的区域格局优化是促进区域发展的核心内容。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口与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等5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构建其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综合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时空格局演变,有助于认清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发展格局形成的过程,出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区域调控政策,这对于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及推进中部崛起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5年和2011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7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借助SPSS、GIS软件,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其综合发展水平及时空分异,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综合发展分值有所提升,但增长潜力仍然很大;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且两极分化趋势明显;整体呈现出以武汉和长沙为中心,以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发展格局,但中心城市带动作用较弱,制约各城市群发展的因素各异。因此,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应努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总量的同时,转变经济产业结构,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应加大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交通的投资强度;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理区位及资源、科技人才优势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经济发展中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耗,保护环境;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区域宏观调控,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平衡区域内部均衡发展,缩小区域之间及内部差异,促进技术转移和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5.
以0.25mol/L与0.025mol/L的重铬酸钾法基础方法作比较,通过Cl-干扰影响、Cl-、NH4共存时,NH4的干扰影响及实例分析试验,得知:Cl-对0.25mol/L与0.025mol/L的重铬酸钾法干扰影响基本一致;Cl-浓度≤500mg/L时,Hg2SO4的络合较为理想,Cl-的干扰影响相对较小,COD测定结果相对误差≤5.1%;Cl-、NH+4共存时,NH4对0.25mol/L重铬酸钾法COD测定值有较大的干扰影响,且当NH4浓度≤1500mg/L l时,其COD贡献值与NH4浓度有良好线性关系,并随着Cl-的浓度的增加对应同浓度NH4的贡献值越大;NH4干扰影响是0.25mol/L与0.025mol/L重铬酸钾法COD测定差异的主要原因。在目前还没有有效消除NH4干扰方法的情况下,高氯、高铵、低COD废水样的测定,宜采用0.025mol/L重铬酸钾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太阳翼驱动机构(solar array drive assembly,SADA)驱动太阳翼运行期间所产生的扰振力矩特性,设计了一套地面测试系统,包括应变式微振动测试平台、柔性负载以及模拟SADA在轨无重力工作环境的重力卸载装置。阐述了所设计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利用该测试系统进行了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SADA驱动柔性负载运行期间所产生扰振力矩的扰振频率成分主要包含两部分,即:1)SADA驱动柔性负载耦合系统的低阶扭转固有频率;2)SADA电脉冲信号的输入频率及其高阶谐波。  相似文献   
17.
秸秆烟尘和灰烬中元素碳的稳定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刚  李久海  徐慧  吴丹  刘艳 《环境科学》2014,35(5):1680-1687
选取稻草、麦草和玉米秸秆各6个品种,进行室内模拟焚烧试验,用同位素质谱计测定了灰烬和烟尘中元素碳(EC)的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稻草明火和闷烧烟尘中EC的δ13C平均值分别是-28.3‰、-28.7‰,比稻草总碳分别轻2.7‰、3.0‰.麦草明火和闷烧烟尘中EC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28.5‰、-28.0‰,比麦草总碳分别轻0.1‰、重0.4‰.玉米秸秆明火和闷烧烟尘中EC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17.2‰、-13.6‰,比秸秆总碳分别轻3.4‰、重0.2‰.在稻草明火和闷烧灰烬中,EC的δ13C平均值分别是-27.5‰、-27.3‰,比稻草总碳分别轻1.8‰、1.6‰.在麦草的明火和闷烧灰烬中,EC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27.4‰和-26.0‰,比麦草总碳分别重0.9‰和2.4‰.在玉米秸秆的明火和闷烧灰烬中,EC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15.0‰和-14.8‰,比玉米秆总碳分别轻1.2‰和1.0‰.3类秸秆,尤其是稻草和玉米秸秆,其烟尘和灰烬中的EC均发生了明显的同位素分馏.其同位素组成对于识别和估算大气气溶胶中此类秸秆燃烧来源的EC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类水滑石Mg/Zn/Al焙烧产物对高氯酸盐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红宇  刘艳 《环境科学》2014,35(7):2585-2589
利用类水滑石Mg/Zn/Al的焙烧产物对ClO-4进行吸附性能研究,通过类水滑石表面结构X射线衍射分析并探讨其吸附等温、动力学模型,并研究了焙烧温度、Mg/Zn/Al质量比、溶液pH值、吸附时间及吸附剂投加量等因素对类水滑石Mg/Zn/Al吸附ClO-4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500℃下焙烧4 h,Mg/Zn/Al质量比为2∶1∶1的类水滑石对ClO-4去除效果较好,吸附容量最大且对溶液pH值有较好的适用范围.经500℃焙烧的类水滑石吸附ClO-4的动力学拟合结果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及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表征了2012年春季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京津冀地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特征.借助PM10的水溶性元素、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分析推断沙尘暴天气过程中矿物气溶胶对城市气溶胶污染的交汇叠加作用.使用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于2012年4月1日~5月24日,在北京市西三环、天津空港经济区和张家口火车南站附近同时采集可吸入颗粒物(PM10),采用离子色谱和元素碳/有机碳分析仪分析获取其水溶性离子、元素碳和有机碳浓度.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北京、天津和张家口这3个采样点PM10质量浓度的日均值分别为233.82、279.64和238.13μg·m-3.4月27~29日,3个地区发生了沙尘暴天气,PM10质量浓度的最大日均值分别达755.54、831.32、582.82μg·m-3.沙尘暴期PM10的有机碳(OC)浓度、二次有机碳(SOC)/OC的比值、硝酸根(NO-3)和硫酸根(SO2-4)浓度均高于非沙尘暴期间.采用电荷平衡计算证明沙尘暴期间大气颗粒物表明呈碱性,说明外来沙尘暴与本地污染相互叠加,矿物元素改变了颗粒物表面的酸碱性,沙尘暴和有机物发生耦合,促进了二次有机物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西安市户县污水处理厂西厂及同用水工程的设计水质、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工程设计特点及工程建设运营模式.其中污水处理生化段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回用水处理采用曝气生物滤池为主体的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脱水一体机,采用二氧化氯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