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5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太湖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分析太湖是我国淡水湖的一颗明珠,在八十年代初,水质尚保持洁净状态,湖体水质大部分保持11级水标准。十几年后的今天,太湖11级水标准的湖面面积已从八十年代的69%下降到30o左右,m级水已从八十年代的300上升到70%,局部低于Ill级水的严重污染区域已从1%上升到14%。总之,太湖水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水体已有富营养化的趋势。变化趋势见表1。从国家环保局太湖监测中心1995一1996年监测资料(见表2)看,污染最严重的是无锡五里湖、梅梁湖。湖体区COD还基本维持11类标准,总磷在Ill-IV类标准之间,总氮已达到…  相似文献   
22.
一、前言上海嘉定有机化工厂在生产有机玻璃过程中,排出化学需氧量高达1万ppm以上,含氰50—70ppm的废水,我们曾采用混凝、吸附、电解等多种物化手段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新颖的电解氧化法—充填活性炭电解,对水量小、难降解的有机废水有显著的处理效果。为此,我们最后确定采用中和沉淀、电解氧化、生物处理的工艺流程,使废水中的氰根达到排放标准,COD去除率达90%左右。在高浓度废水经电解氧化后,将厂内的生活污水与之混合,一并进行生物处理,可达到良好的效果。二、工艺流程的确定1.探索性试验由于有机玻璃生产废水呈酸性,为此,必须进行预处理,调节pH值,沉淀过滤。然后,再采用混凝、吸附等手段进行探索,并与新颖的电解氧化法—充填活性炭电解进行比较。其结果  相似文献   
23.
河流底泥是重金属的主要归宿场所,本文研究了巡司河底泥中重金属(Cr、Pb、Cd)的总量分布规律、并采用Tessler逐步提取分析程序,研究了它们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底泥中铬的污染已相当严重。Fe/Mn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与碳酸盐结合态对铬的富集起重要作用,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可能会释放出来,是水体的一种潜在污染源。  相似文献   
24.
土壤和底质中砷的形态及前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5.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应用广泛,基于其存在的环境生态风险,该类药物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本研究采用紫外光活化过氧乙酸(UV/PAA)并用于不同pH氟甲喹(FLU)污染水体的降解.结果发现,在过氧乙酸(PAA)投加量为2 mg·L-1时,UV/PAA对FLU具有优异的降解活性,此时FLU的反应速率常数比单独UV降解和单独PAA降解分别提升7.09和7.27倍.酸性环境有利于FLU的降解,酸性实验条件下FLU的降解率均可以达到80.0%以上,·OH在其中起主要作用;随着pH升高,FLU的降解率逐渐降低.FLU在体系中会发生脱氟降解;经过组分相关性分析发现,pH与FLU的降解速率常数k(|r|=0.96>0.5)、·OH浓度(|r|=0.91>0.5)和脱氟量(|r|=0.95>0.5)都呈显著负相关;而降解速率常数k、·OH浓度和脱氟性能两两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UV/PAA对FLU的矿化效果良好,反应30 min内FLU的荧光特征峰基本消失.经LC-MS/MS技术鉴定,FLU可能的降解途径包括:喹诺酮环开环、脱氟和脱羰等反应,降解途径有利于毒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26.
人类迈入生态文明时代后,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公共道德意识不足等问题的破解亟需一种新的理论工具,以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公共道德的重建。通过对共同体理论相关文献的谱系化梳理,对国家公园制度发展与共同体形成的关系分析,研究发现:共同体理论可为国家公园从局域到脱域的制度逻辑提供实践路径和理论分析框架。国家公园制度与共同体样态存在三组关系,即:(1)面向“权利公平”的国家公园制度与抽象性的生态保护正义实践,此亦为欧陆、新大陆国家以及中国国家公园初创期的基本伦理出发点;(2)面向“形态之治”的国家公园制度与局域性的社会共同体实践,如北美和非洲国家公园的地方生态保护组织、社区组织的发展;(3)面向“和谐共生”的国家公园制度与脱域性的真正共同体实践,指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深度情感联结和脱域共同体形成的理想阶段。中国推进共同体建构导向的国家公园制度体系,亟需突破三个关键点:一是为国家公园共同体的建设确立法律基础,二是为社会共同体的形成确定共同利益基础,三是为真正共同体创造多主体参与的制度环境,最终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供基于共同体理论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7.
用内电解法处理含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工业废水,研究pH、Fe∶C(体积比)、活性炭粒径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对该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浓度维持在50 mg/L左右,最佳的工艺参数pH、Fe∶C和HRT分别为3.0、1∶1和60 min时,DMAC去除率高达到95%,处理水DMAC浓度小于5 mg/L。处理后废水的可生化性有明显的改善,BOD5/COD由0.21提高至0.66;而DMAC的去除基本符合二级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28.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太湖之滨,是我国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它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和以乡镇工业为主体的地区性合作经济为依托,实行了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农村经济体制。国内的一些学者把它称之为“苏南模式”。笔者通过对苏州郊县——吴县农村的调查研究后认为,由于各地环境资源的构成状况不同,开发利用的方式和程度不一,农村生态经济就有不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9.
近20年气候变化对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论文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模拟了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多年变化,分析了1981-2000年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对森林、灌丛和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从年际变化来看,西南地区总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近20年略有上升。近一步分析表明,由于近20年西南地区自然植被分布区域降水量变化具有明显差异,从而使得不同类型植被对气候变化有不同响应特征。在森林分布广泛的地区,气温升高速率为0.037℃/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模拟的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没有明显变化趋势。灌丛和草地集中区域气温升高速率分别为0.040℃/年和0.034℃/年,年降水量有明显增加趋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0.
多数中国国家公园社区对环境资源依赖性明显,而国家公园资源保护政策会限制社区资源利用,导致国家公园管理与社区发展长期存在矛盾。为了减少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冲突,提高国家公园社区社会—生态系统韧性,以适应性管理理论为基础,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利益相关者进行半结构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自下而上生成国家公园社区适应性协同治理理论框架。结果显示:国家公园社区作为动态的社会—生态系统,其适应性影响因素包含社会、经济、生态和制度四个维度,适应主体又分为个体和社区二维度。其中,社区适应性治理的核心在于全过程社区参与的自主性和多元主体的协同化,强调多主体共同参与和兼顾整体利益。针对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以部门或区域利益导向为主、补偿资金来源单一且不足、社区参与层次低等问题,从完善协作互动治理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与社会保障、促进社区内生性发展能力三个方面,针对性提出促进国家公园社区发展的适应性协同治理路径,以增强国家公园社会—生态系统韧性,促进国家公园社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