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103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230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张乐乐  郭磊  程志刚  杨志林  马悦  秦鑫  杨超思 《环境工程》2023,(12):236-240+328
高盐难降解的反渗透浓水能否达标处理,严重制约着中水回用双膜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江苏某工业园区高碱度、高溴的反渗透浓盐水达标处理的实际工程为例,探讨了影响工艺出水达标的主要因素,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运行参数。工程运行结果表明:Br-浓度和碱度过高时会影响臭氧生化耦合系统的处理效果。适当投加H2O2可对Br-产生掩蔽效应,降低高浓度Br-对O3利用效率的影响。H2O2投加量为80 mg/L,且控制碱度<2000 mg/L时,臭氧生化耦合系统对COD去除效率可由10%提高到46%,整套系统出水满足达标排放标准。该项目对高碱度、高溴难降解的反渗透浓盐水的达标处理,可为同类废水的处理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502.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菊科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植物,是世界性入侵杂草,也是目前危害我国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杂草之一,对我国西南地区农业、畜牧业的良好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种子繁殖是紫茎泽兰初始建群,尤其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环境对种子萌发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物种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试验通过室内生测法分析了紫茎泽兰种子保存时间、种内竞争及环境温度、盐分胁迫及水分胁迫等因素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茎泽兰种子寿命较长,存放2.5年的种子萌发率仍可达45.67%;紫茎泽兰种子萌发时种内竞争作用较强,能够显著降低其种子的萌发势和萌发率;紫茎泽兰种子萌发所需的温度范围较宽,在12~30℃温度范围内均可萌发,且随环境温度的升高,种子萌发越快,萌发率越高,高温(30℃/22℃)处理下种子萌发率可达到90.33%;同时发现,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对环境中的盐分浓度十分敏感,0.25%的盐质量分数即可达到种子的致死水平,1%的盐质量分数处理即可使种子完全丧失萌发能力。紫茎泽兰种子较耐水淹环境,浸水处理6 d的种子的萌发率仍高达65.68%。由此表明,紫茎泽兰种子不适应盐碱环境,而适宜于温暖潮湿的自然环境。这为探析紫茎泽兰种子萌发活动生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资料,同时,也为有效、安全的防除紫茎泽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3.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40年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革和飞跃的40年。根据特区建立以来环境管理政策与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变化等,本研究将深圳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①奠基起步、建章立制(1980—1992年);②局部创新、全面推进(1993—2000年);③综合调控、转型跨越(2001—2011年);④系统改革、优化发展(2012年至今)。研究发现,深圳总体上探索出了一个质量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覆盖生态环境保护各个领域、门类齐全、功能完备、措施有力的生态环境政策体系,为中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和深圳样本。  相似文献   
504.
利用2017年合肥市污染监测站点PM_(2.5)浓度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随机森林算法(RF)与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UR),模拟合肥市PM_(2.5)浓度空间分布,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PM_(2.5)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合肥市PM_(2.5)浓度日变化特征大致呈双峰变化,春季、夏季及秋季的峰值多出现在8∶00~9∶00,而冬季的峰值则出现在10∶00~11∶00。低谷值大致都出现在15∶00~17∶00。全年PM_(2.5)浓度变化趋势与春季类似。夏季PM_(2.5)浓度变化最为平稳。(2)2017年合肥市PM_(2.5)浓度分布由城市中心向外减弱,形成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影响因素方面,PM_(2.5)浓度变化与降水、风速以及相对湿度等呈负相关关系,日照对PM_(2.5)浓度的影响较大,气压及其他污染物与PM_(2.5)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其中NO_2对PM_(2.5)浓度的影响力度较大。  相似文献   
505.
为了再利用建筑垃圾,节约天然骨料资源,试验骨料全部采用废混凝土,研究水灰比、胶骨比及减水剂对废混凝土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胶骨比不变时,水灰比增加,抗压强度增加、孔隙率降低;在水灰比不变时,胶骨比增加,抗压强度增加、孔隙率降低;减水剂可以改善拌合物的和易性,从而提高抗压强度,降低孔隙率,但加入量不宜过大;用全废混凝土完全可配制出符合规范要求的透水混凝土。  相似文献   
506.
为了再生利用高碳铬铁合金渣,在检测高碳铬铁合金渣浸出毒性及作为混凝土骨料可行性的基础上,将其作为骨料替代天然石用于透水混凝土的制作。试验结果表明:高碳铬铁合金渣的性能满足混凝土用骨料要求,高碳铬铁合金渣作为骨料时的性能优于天然石作为骨料时的性能,水灰比为0.42,胶骨比为0.28时,配制的透水混凝土可达到相关规范规定的C20混凝土的要求,连通孔隙率可达18%。  相似文献   
507.
城市用水的社会成本是城市社会为用水而直接或间接支付的、以市场价核算的全部成本总和。基于城市用水的生命周期,初步建立城市用水的社会成本核算方法体系框架,将城市用水的社会成本分为取水、制水、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五个部分。以A市为案例的城市用水社会成本定量研究表明,一是A市的城市用水实际投入支出偏低,不足以覆盖相应成本(2015年城市用水供给端的实际投入8 000万元,低于同口径核算成本11 893万元,排放端的实际投入7 000万元,低于同口径核算成本8 183万元)。二是A市城市用水全社会成本至少为6.23元/t,而当地目前实际的居民用水平均价格为2.05元/t,无法体现城市社会为用水而支付的全部成本,难以反映城市水资源的真实价值。三是假定基于社会成本定价,A市居民人均年用水支出占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完全符合居民承受范围。四是城市用水的社会成本核算方法具有一般可行性,随着成本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将推动核算更具普适性和准确性。五是城市用水的社会成本核算有助于推动城市用水管理市场化改革,具体体现在推动实现使用者付费、拓展PPP模式应用范围、健全水务市场竞争机制、降低财政支付压力等方面。建议基于社会成本核算制定水价,通过水价真实、客观、显性化地反映城市用水的社会成本;基于社会成本定价改革水务市场运作模式,切实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城市用水成本信息公开程度,为水价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执行监督提供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508.
利用云南省4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和蒸发量数据,采用RDI指数研究云南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年际、季节旱涝与历史记录十分一致,1960~2013年云南年RDI指数呈下降趋势,表现为变干趋势,但不显著;2001年以前发生雨涝年的强度和站次比较干旱年明显,在此之后,发生干旱年的强度和站次比较雨涝年明显。季节尺度上,春季呈显著的变湿趋势,夏、秋、冬季呈不显著的变干趋势;春、夏季分别突变于1980年和1965年。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年、夏、秋、冬季整体以滇南和滇东北呈变干趋势,而滇西北呈变湿趋势;春季除滇东北外,其余区域均呈变湿趋势;年际、季节干旱频率以滇西北、滇西南、滇东南较高;年、春、夏、秋季重旱频率以滇中和滇东十分突出;年、夏、秋季特旱频率均以滇东北十分突出,春季滇中和滇东北极易发生特旱;冬季以滇中重旱频率较高,特旱极易发生在滇西北、滇西南、滇东北。年际、季节雨涝频率以滇西、滇东南较突出。年重、特涝频率以滇西南十分突出;春季重涝频率以滇西南和滇中较突出,特涝频率以滇中和滇东南较突出;夏季重、特涝频率均以滇西北较高;秋季重涝频率以滇西北较高,特涝频率以滇东南较高;冬季重涝频率以滇东南较突出,特涝频率以滇西北较高。 关键词: 云南省;RDI指数;旱涝变化趋势;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509.
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红壤抗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和抗蚀性影响,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小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K(荒草地)、T1(不施肥)、T2(施有机肥)、T3(施氮磷钾肥)和T4(氮磷钾肥与秸秆配施)5种处理的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抗蚀性。结果表明:(1)荒草地开垦后,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升高;相较于不施肥,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作用更为明显;(2)衡量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抗蚀性的2个最佳指标为>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结构破坏率;(3)使用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表示不同处理土壤抗蚀性依次为:T2>CK>T3>T4>T1,荒草地开垦后,耕种会降低土壤抗蚀性,但施肥能略微提升土壤抗蚀性,而施有机肥提升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内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及农田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10.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战略实施框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认为推进实施绿色化"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与沿线各国深化经济合作,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规避环境风险,促进顺利实现"五通"的根本要求。同时,我国实施绿色化"一带一路"战略还面临着对外投资的环境管控制度不健全,"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管理基础弱,以及沿线各国和地区发展阶段及环保诉求不同,区域合作平台与机制不完善等内外因素带来的挑战。本文结合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国内形势研判,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战略框架,建议加快推进四项重点工作,包括强化绿色发展规划顶层设计,健全风险规制机制,构建对外投资行为调控机制,形成有效的"共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