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3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942篇
安全科学   307篇
废物处理   120篇
环保管理   190篇
综合类   1670篇
基础理论   43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98篇
评价与监测   135篇
社会与环境   140篇
灾害及防治   1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道路机动车动态排放清单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黄成  刘娟  陈长虹  张健  刘登国  朱景瑜  黄伟明  巢渊 《环境科学》2012,33(11):3725-3732
以上海市为例开展了实际道路车流分布、行驶工况和车辆技术的实地调查,建立了道路车流、VSP分布和车辆技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基于实时的车流、车速等交通信息,构建了动态化的道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清单模拟方法,并开展了城区典型道路的机动车小时排放模拟案例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区道路车流以轻型客车和出租车为主,分别占各时段车流总量的48%~72%和15%~43%;VSP分布与平均车速存在较好的规律,各车型VSP峰值随平均车速的上升向高负荷去移动,且峰值逐渐降低;当前上海市车辆以国2和国3车型为主,经过年检站调查结果的校正,国2和国3车型分别占各车型的11%~70%和17%~51%.模拟案例结果显示,道路机动车CO、VOC、NOx和PM日排放峰谷比可达3.7、4.6、9.6和19.8左右,CO和VOC排放主要来自轻型客车和出租车,与车流变化的相关性较好,而NOx和PM排放主要来自重型客车和公交车,且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采用建立的动态排放模拟方法可实时反映实际道路的机动车排放变化,获取高排放路段和时段,为交通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2.
太湖流域典型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牛勇  余辉  张敏  牛远  刘倩  姜岩  邹忠睿 《环境工程》2013,(5):151-155,38
武宜运河位于太湖西部贯穿大部分太湖入湖河流,其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对太湖重金属污染来源,流域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2012年8月对武宜运河全程底质调查,分析了沉积物中Cu、Zn、Pb、Ni、Cr等元素,通过地累积指数评价、相关分析、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以及相关研究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Cu、Zn、Pb、Ni、Cr污染浓度均值为129.38,207.74,52.13,28.26,77.06 mg/kg,其中Cu、Zn、Pb、Ni、Cr均超过毒性参考值(TRV),Cu超标达800%。Zn、Pb、Cr在世界湖泊沉积物中微量金属的范围(WCTMEL)内,Cu超出144%,Ni略低于WCTMEL;2)Ni-Cr、Zn-Pb具有较好的同源性。且Cu、Zn污染较高,达到"中—强"和"强"污染级别,Pb污染级别其次,Ni、Cr污染级别较低或无污染。可以排除武宜运河携带Ni、Cr污染物进入入湖河网的可能;3)Cu为武宜运河生态风险主要贡献因子。需加强工业园区地段重金属污染控制,减少污染来源,加大武宜运河对连同入湖水系的清水补充。  相似文献   
123.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represents one of the most mobile and reactive organic compounds in ecosystem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ate and transport of soil organic pollutants, nutrient cycling and more importantly global climate change.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were first employed to evaluate DOM redox properties, and spectroscopic approaches were utiliz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concerning its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DOM was extracted from a forest soil profile with five horizons.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more redox-active moieties in the DOM from upper horizons than in that from lower horizons. Cyclic voltammetry further showed that these moieties were reversible in electron transfer. Chronoamperometry was employed to quantify the electron transfer capacity of DOM, including electron acceptor capacity and electron donor capacity, both of which decreased sharply with increasing depth. FT-IR, UV-Vis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OM from the upper horizons was enriched with aromatic and humic structures while that from the lower horizons was rich in aliphatic carbon, which supported the findings obtained by electrochemical approaches. Electrochemical approaches combined with spectroscopic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 extracted along a forest soil profile.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DOM, which can be rapidly and simply obtained,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DOM along a soil profile and will aid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geochemical role of DOM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24.
毒性测试以微藻细胞为生物敏感元件,以叶绿素荧光变化为响应指标,在监测水体重金属和农药污染方面,具有检出限低、重复性好等优点。然而,实际水环境中藻类生长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此法仅能反应各种污染因子的综合毒性。近几年,众多学者致力于提高微藻生物监测的特异性以确定污染物种类,改善微藻固定技术以适应原位监测。文章介绍了基于微藻荧光的毒性测试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5.
使用自制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对餐厨垃圾进行生物好氧堆肥,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环境温度、含水率和接种量对餐厨垃圾生物好氧堆肥的影响,确定了考察因子的主次顺序以及最优工艺条件,并针对3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验证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为40℃、含水率为40%,接种量为菌种(含辅料)∶餐厨垃圾=4∶3时,含菌量增长速度快,菌种活性强,降解持续的时间长;各因素对含菌量影响的大小的顺序依次为环境温度、含水率和接种量。产出物经检验满足有机肥NY 525-2011标准。  相似文献   
126.
水质和水量的联合调控是未来水资源调度和水污染控制的主要决策技术之一。文章从水资源调度入手,介绍了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概念和重要性,简析了国内外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十一五"国内相关工作的最新进展。并对我国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7.
欧盟战略环评的理论和实践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2001年,欧盟通过了战略环评指令,规定了战略环评的目标、范围、流程、报告书内容和公众参与等,同时给予了成员国一定的自主空间.2007年的评估表明,欧盟战略环评的实施确实使环保有效地纳入到了战略中,使之更符合环保的要求,此外,战略环评提高了战略制定的规范性和决策的透明度与参与度.2008年,欧盟加入了联合国战略环评议定书,对人群健康、政策和立法环评以及公众参与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鉴欧盟战略环评的实践经验,我国应在战略环评的范围、加强大纲审查环节、定期评估和总结经验、“定制化”的战略环评以及追赶战略环评国际新趋势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8.
2009年8月~2011年5月对舟山典型海区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海域共鉴定到浮游植物4门45属102种。其中蓝藻门2属4种,占3.92%;绿藻门1属2种,占1.96%;硅藻门38属89种,占87.26%;甲藻门4属7种,占6.86%。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年波动在2.65×104/L~3.73×104/L之间,平均值为3.04×104/L,并且在春季(5月)最高,夏季(8月)次之。主要优势种有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中华盒形藻(Biddulphia sinensis)、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并基角毛藻(Chaetoceros decipiens)和佛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其中夜光藻的丰度达4.9×103/L,佛氏海线藻达2.7×103/L。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硅藻一直占据优势,朱家尖、桃花岛、东极和嵊泗的硅藻种类分别占95.2%,82.1%,81.3%和86.9%。通过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分析,可认为该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明显,群落结构稳定。研究还表明,水质优良程度为嵊泗>东极>朱家尖>桃花岛。  相似文献   
129.
鄂尔多斯盆地植被覆盖动态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像元分解模型,利用LANDSATNDVI数据,估算了鄂尔多斯盆地2002年7月和2010年7月植被覆盖度,以量化和可视化的形式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2002年一2010年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探寻了引起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2年一2010年鄂尔多斯盆地植被覆盖度变化明显,平均覆盖度增加了7.35%,改善和明显改善面积增加了35.67%,退化和明显退化面积增加了1.49%。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量的增加和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恶劣的生态环境和过度的能源开发活动。  相似文献   
130.
介绍了生命周期评价作为一种产品环境特征和产品决策工具,在国外广泛应用于产品、材料、化工、环境管理等各个领域中,并介绍了在国内的研究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