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12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36篇
综合类   372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295篇
灾害及防治   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省区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消费视角开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关系。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文章借助单位人的概念、构建的消费模型以及系统聚类分析法研究2005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对资源环境作用强度可分为四类地区,多数处于单位人水平。北京和上海人口消费水平最高,人均资源环境影响强度相当于甘肃为单位人的2倍;浙江和广东人均影响强度介予1.5-2.0个单位人之间,是资源环境的次影响区;江苏、重庆、福建和天津人均影响强度介予1.0-1,5个单位人之间,是资源环境的第三层次影响区;其余23个省区人均影响强度大体在1.0个单位人左右,基本处于同一层次。资源环境影响强度较大的省区基本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对资源环境作用总量大致分为四类地区,差异明显。广东人口众多且消费水平高,资源环境影响总量占全国的10.627%;河北、湖南、河南、四川、江苏、浙江及山东,人口消费水平均高于1个单位人,对资源环境平均影响总量为5.74%;内蒙古、吉林、甘肃等17个省区人口数量和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对资源环境平均影响总量占2.676%;天津、新疆、青海、宁夏、海南及西藏,人口总量和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对资源环境影响总量小,平均仅为0.616%。对资源环境影响总量较大的省区多位于东中部地区,广大的西部省区仍是资源环境消费或终端压力的弱影响地区。  相似文献   
82.
李晓宏 《环境》2013,(12):41-41
“单独两孩”政策甫一启动,从北京到广东,各地纷纷酝酿落实。这既涉及国家发展的人口战略,也涉及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新时期我国这一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3.
基于DMSP/OLS数据的江苏省城镇人口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空间分异研究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便捷准确地获取城镇人口全局和局域的空间信息,对于合理制定区域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人口数据之间的定量关联基础上,模拟出格网尺度上江苏省2012年人口密度,采用人口集中指数、空间变差函数识别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并探讨区别于行政单元尺度的人口格局形成机理。区域层面,江苏省人口空间分异呈现苏北地区"低密度点状"分布,苏南、苏中为"高密度面状"分布并存格局。城镇层面,江苏省人口空间分布结构具有4种类型,H-H型地区人口各向差异性最强,网格单元内随机变异最小;H-L型人口各向差异性最小,网格单元内随机变异较大;L-L型人口轴向均质化特征明显,网格单元随机变异较小;L-H型空间各向差异性较小,网格单元的随机变异最大。结果表明,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反演而得到的人口格网模型具有巨大潜力,结合变差函数进行拟合分析可定量地刻画城镇内部人口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84.
重庆市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经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GIS为主要技术平台,基于1∶5万的重庆市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窗口分析法(选择最佳窗口尺寸大小为5×5)提取了重庆市地形起伏度,并分析了重庆山地地形起伏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口、经济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地形起伏度介于0.08—3.51之间,整体趋势为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②重庆市地形起伏度随着海拔高度升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③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密度的乘幂拟合曲线拟合度为0.7999,且呈显著负相关;地形起伏度与人均GDP对数拟合曲线的拟合度为0.6326,并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5.
今年10月9日是国际减灾日(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三)。 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山区的减灾与可持续发展。为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国际社会对山区生命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联合国特将2002年定为“国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以多年大量的资源考察、经济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建立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为主的土地生产潜力模型及人口发展预测模型,对未来40年渭南地区不同投入状况下土地生产潜力及其不同消费水平下的人口承载量,作了趋势性定量分析和预测,并得出渭南地区具有较大的土地潜在人口支持能力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87.
冯德益  林命周 《灾害学》1991,6(2):17-21
本文把模糊线性规划方法引入灾害对策的研究当中。着重讨论了疏散人口和疏散地点间的关系,简单介绍了模糊疏散距离及其初步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8.
In this paper, an approach to simul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is proposed using urban land use and population statistical data through th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hen, the spati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Urumqi as a case is simulated by the approach mentioned above and its varying patterns are analyzed by the raster population surface. As a result, producing raster population surface is more accurate and natural than the traditional choropleth map of population density. Concerning the spati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Urumqi, the population density declines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mainly presents' "T-type",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presents multicentre agglomeration and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districts shows different features. The population density vari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distance from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 Finally, it is found in this paper tha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districts, terrain and traffic road are main factors that have an influence Urumqi'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population data for the pla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land, traffic and public facilities in order to enrich the researches on urba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89.
国际绿十字会(Green Cross International)于1993年4月在日本京都宣告成立,该组织的口号是 "保护人类的自然环境,保证人类和一切生物的未来,通过一切有益活动促进价值的变换,用它来建立适当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国际红十字会的宗旨相呼应,其功能是为挽救因为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而处于危险状态的地球,对因环境影响而受到破坏的现场给予救援,对人类进行日常的环境教育等.  相似文献   
90.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限的资源不能支撑无限增加的人口,面对高速增长的人口,人们产生了种种不同的认识。本文分析了人口增长与食物供给,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阐述了最大人口容量及经济最优人口计算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基本;提出我国必须坚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