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80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370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159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进一步拓展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的应用范围,以壳聚糖、L-半胱氨酸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制备一种具有重金属捕集功能的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2-氨基-3-巯基丙酰壳聚糖(MCC),研究了水体中常见的阴阳离子、有机配位剂及浊度对MCC除镉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絮体形貌与絮体分形维数及絮凝除镉效果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a+、Cl-、N03、F-、SO4 2-的存在对MCC除Cd2+均有促进作用,Ca2+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浓度的EDTA对除镉有促进作用,随着EDTA浓度的增大,逐渐转为抑制作用;低浓度的腐殖酸对MCC去除Cd2+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浊度可促进MCC对Cd2+的去除;絮体间空隙越多,絮体分形维数越小,除镉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2.
以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生化出水为背景水样,考察了臭氧氧化对2,4,6-三氯酚、氯苯、1,2-二氯苯、对硝基氯苯、四氯酞酸5种特征氯代烃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并对其降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臭氧对2,4,6-三氯酚和氯苯的降解效果最好,反应30 min时的去除率均接近100%,其次为1,2-二氯苯和对硝基氯苯,反应30 min时的去除率分别为95.7%和36.0%,最差为四氯酞酸,反应30 min时的去除率仅为8.9%;臭氧对2,4,6-三氯酚和对硝基氯苯的降解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对氯苯和1,2-二氯苯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对四氯酞酸的降解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3.
为进一步拓展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的应用范围,以壳聚糖、L-半胱氨酸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制备一种具有重金属捕集功能的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2-氨基-3-巯基丙酰壳聚糖(MCC),研究了水体中常见的阴阳离子、有机配位剂及浊度对MCC除镉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絮体形貌与絮体分形维数及絮凝除镉效果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a+、Cl-、NO3-、F-、SO42-的存在对MCC除Cd2+均有促进作用,Ca2+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浓度的EDTA对除镉有促进作用,随着EDTA浓度的增大,逐渐转为抑制作用;低浓度的腐殖酸对MCC去除Cd2+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浊度可促进 MCC对Cd2+的去除;絮体间空隙越多,絮体分形维数越小,除镉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4.
采用树脂分级将二沉池出水有机物(effluent organic matter, EfOM)根据官能团分类,采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排阻色谱等多种表征方式对EfOM及其分级组成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考察了EfOM及其分级组成的膜通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研究了二沉池出水主要的膜污染组分以及膜污染模型机理。结果表明,憎水性有机物组分(hydrophobic, HPO)主要为芳香烃类有机酸,胶体有机物组分(organic colloidal, OC)主要为蛋白质类有机物,过渡亲水性有机物组分(transphilic,TPI)主要是有机酸和多糖。膜污染严重程度依次为OCEfOMHPOTPI,在过滤初期,OC和EfOM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会快速堵塞膜孔并引起膜通量的剧烈下降。另外,OC和TPI组分会与膜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可逆膜污染偏高。对于实际水体EfOM及其各分级组分,滤饼层过滤是超滤后期主要膜污染机理,超滤实验初期的膜污染可能是多种膜污染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识别了EfOM的主要污染成分和主要膜污染机理,为超滤工艺深度处理二沉池出水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5.
尹倩  张薛  陆韻  赵璇 《环境工程学报》2014,8(4):1692-1698
大型蚤是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实验生物,广泛应用于污水、地表水等水质毒性检测。毒性水平较低的城市二级出水,对大型蚤往往无急性毒性效应,而具有慢性毒性效应,但慢性毒性检测周期过长,因此探索一种更灵敏的指标,实现快速检测,对于控制二级出水的水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考察了大型蚤在短期暴露于城市二级出水条件下,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ATP酶、羧酸酯酶和碱性磷酸酯酶的酶活变化特征,从中筛选出对二级出水毒性响应灵敏的标志酶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酯酶、过氧化氢酶对二级出水毒性响应相对较灵敏,具有成为标志酶的潜力,研究结果为城市二级出水生物毒性评价方法优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6.
正该专利涉及一种用于二级生化出水同步除磷除COD的深度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调节待处理水样pH至4~5;将FeSO4和H2O2按摩尔比1∶(0.5~1.5)混合,避光反应20~40 s后,加入到上述已调整pH的水样中,FeSO4与待处理水样中COD的质量比为1∶(2~3);快速搅拌15~30 s,然后慢速搅拌10~15 min,沉淀60~180 min;分离沉淀物,上清液为处理后出水。采用该专利处理后出水中磷  相似文献   
37.
通过现场实验研究了6-APA制药厂生化处理出水的臭氧氧化特性及其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当臭氧浓度为27.5 mg/L,气水接触时间为80 min时,COD、UV254、NH3-N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2.95%、73.28%、72%和96.25%,达到《发酵类制药废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3-2008)排放控制要求。拟合结果表明,在0~10、10~30和30~90 min时段内,臭氧氧化过程遵循拟一级反应,但反应速率逐渐降低。当气水接触时间为30 min时,废水可生化性可由0.1提高至0.35,采用臭氧/生物处理的联合工艺也有望使出水达到相同的排放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38.
将处理柠檬酸废水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出水以不同比例回流至水解酸化池,研究了厌氧出水回流对水解酸化过程及厌氧处理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厌氧出水参与水解酸化能明显提高水解酸化池的出水pH及废水的预酸化度,厌氧出水添加比(V(厌氧出水)∶V(废水))为1∶4及以上时,可使水解酸化池的出水pH稳定在4.5以上,同时达到10.0%以上的预酸化度,且对NH3-N的去除能力明显增强;随水解酸化时间的延长,水解酸化池的出水pH先减小后增大,而预酸化度则呈上升趋势;水解酸化3.0 h时,厌氧出水COD降至1 200 mg/L以下。厌氧出水参与水解酸化能增强厌氧反应器中微生物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利用率,提高厌氧反应器出水的pH,降低出水COD及其波动幅度,增强厌氧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39.
不同高级氧化法对水中低浓度药物甲硝唑降解过程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UV、H2O2、UV/H2O2、Fenton、UV/Fenton和UV/TiO2方法,对水中低浓度的药物甲硝唑进行降解。通过HPLC和UV-Vis光谱得到的甲硝唑去除率。详细讨论了Fe2+、TiO2和H2O2的初始浓度以及溶液的初始pH值对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UV/Fenton和UV/TiO2 2种系统对水中低浓度甲硝唑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前者的光催化效率更高。在甲硝唑浓度=6 μmol/L,H2O2和Fe2+的初始浓度分别为0.5 mg/L和2.94 μmol/L,pH=4的条件下,UV/Fenton方法对甲硝唑水溶液光催化的最佳效率为95.8%。  相似文献   
40.
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渗滤液DTRO出水中氨氮,考察不同HRT、DO以及温度对反应体系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器驯化周期短,能够有效地去除反应体系中的氨氮和COD,其去除率分别为98.68%、78.19%。驯化后期,反应体系中出现轮虫、累枝虫、寡毛类动物。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溶解氧(DO)、温度影响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效果,通过试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HRT为5 d,ρ(DO)为4.0 mg/L,温度为25~3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出水ρ(NH_4~+-N)为13.01~19.96 mg/L,ρ(COD)为6.78~12.07 mg/L,达GB 16889—2008《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