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87篇
  免费   2120篇
  国内免费   4366篇
安全科学   4334篇
废物处理   563篇
环保管理   1382篇
综合类   12661篇
基础理论   1418篇
污染及防治   1436篇
评价与监测   992篇
社会与环境   367篇
灾害及防治   520篇
  2024年   334篇
  2023年   1132篇
  2022年   972篇
  2021年   1143篇
  2020年   900篇
  2019年   945篇
  2018年   541篇
  2017年   570篇
  2016年   619篇
  2015年   862篇
  2014年   1399篇
  2013年   954篇
  2012年   1164篇
  2011年   1137篇
  2010年   866篇
  2009年   1053篇
  2008年   929篇
  2007年   978篇
  2006年   907篇
  2005年   807篇
  2004年   756篇
  2003年   731篇
  2002年   573篇
  2001年   432篇
  2000年   372篇
  1999年   312篇
  1998年   295篇
  1997年   304篇
  1996年   267篇
  1995年   276篇
  1994年   205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216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962.
贸易中的隐含碳流动对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尽管出现了大量的针对中国贸易中隐含碳的相关研究,但由于数据及方法的不同,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本文对现有的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文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研究得出了相对一致的结论,但在隐含碳的具体数量上差异巨大。定性来看,中国是一个隐含碳净出口国,净出口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定量来看,1997-2007年,中国隐含碳出口量从3.1-8.8亿t增长到17.2-30.2亿t二氧化碳;隐含碳进口量从1.0-7.0亿t增长到5.8-16.5亿t二氧化碳;隐含碳净出口量从1.8-7.3亿t增长到11.4-22.6亿t二氧化碳;隐含碳净出口量占国内总排放量的比重由5%-20%增长到17%-30%。贸易中隐含碳核算结果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核算方法产生的不确定性、数据融合产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原始数据引入的不确定性。总体来看,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结果相对稳定,可重复性较高;从数据精度和数据可获得性方面考虑,40个左右的部门分类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把中国划分为多个区域研究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在理论上更加可靠。国家气候变化对外谈判和国内减排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对碳排放进行精确管理。在未来的研究中,应重视隐含碳核算的不确定性研究,逐步提高隐含碳核算的精度,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气候变化政策。  相似文献   
963.
针对某锅炉经济性差的问题,从设备、运行及自动控制等方面分析,并进行了相应整改。影响炉效的主要因素有煤质恶化、灰渣含碳量高、排烟温度高和CO浓度高等,同时炉膛燃烧不稳定也是影响燃烧效率的重要因素。通过漏风整改、制粉系统优化、燃烧优化调整和控制系统优化等方法有效提高了锅炉经济性。研究表明:分析锅炉经济性降低的影响因素时应抓住主要因素,兼顾其他,科学的生产管理是保证锅炉运行经济性的重要基础;入炉煤质恶化是最主要的外在因素;良好的自动控制系统能有效稳定燃烧参数,提高燃烧效率;降低飞灰含碳量的主要工作应集中在制粉系统优化调整;完整而系统的燃烧调整试验能够保证锅炉运行控制参数的科学合理,并需要正确调整氮氧化物排放和锅炉效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4.
采用Na Cl溶液提取,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底泥中的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方法在0.098 ng/L~1.03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13 ng/g和0.016 ng/g。对空白样品做3个质量比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7次测定结果的RSD为2.0%~3.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0%~109%。将该方法用于桂林市漓江底泥样品的测定,结果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均为未检出,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0%~107%。  相似文献   
965.
利用白云石石灰去除与回收污泥厌氧消化液中氮和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云石石灰为实验材料去除与回收污泥厌氧消化液中的氮磷,通过小试实验研究不同投药固液比S/L、初始pH值、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及反应时间对去除与回收氮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投药固液比S/L为300mg/L,最佳初始pH值范围为8.5~9.5,反应温度为25.0℃,搅拌速度为150 r/min,反应时间为24 h条件下,氨氮(NH+4-N)和磷(PO3-4-P)的去除率分别为37.26%和89.60%。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沉淀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分析可知沉淀产物中含有磷酸铵镁(MAP),可实现废水中氮磷经济有效的回收。  相似文献   
966.
利用热重分析(TGA)研究船舶塑料垃圾在不同升温速率和不同气氛下的热解特性,并得到了热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船舶塑料垃圾的热解过程主要有3个阶段,比一般塑料热解复杂;随着升温速率增大,最大热解速率和最大热解速率温度等热解特性参数也增大,反应变得更剧烈;N2/CO2比为4∶1时,热解反应进行得最完全,固体残留率最少。动力学分析表明,采用3个连续一级反应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实验数据;不同的升温速率和气氛比对反应各阶段活化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7.
为方便、快速、准确地测定水溶液中丙烯腈含量,分别对气相色谱法、折光率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研究。以浓度为自变量作标准工作曲线回归方程,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8。将气相色谱法与折光率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考察这两种方法在分析高浓度丙烯腈溶液时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当丙烯腈浓度在100~10 000mg/L时,宜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当浓度大于10 000mg/L时,可以采用操作简单、分析可靠的折光率法;对于100mg/L以下的痕量丙烯腈分析,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968.
大气颗粒物手工比对监测体系滤膜称量质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健全大气颗粒物手工比对监测体系是"十三五"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的一项重点任务,其中颗粒物滤膜的称量直接影响手工监测数据质量。研究调研了国内各级环保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颗粒物滤膜称量工作情况,结合国内外方法标准、技术规范等,重点探讨了称量实验室环境、称量设备、称量影响因素等滤膜称量质控要点,并针对环境管理与监测需求对大气颗粒物手工比对监测滤膜称量质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69.
在化学反应设计中反应动力学是较重要的因素。为得到更合理的污泥热解动力学参数计算方法,利用热重分析仪,在氮气气氛下对罐底含油污泥的热解特性进行研究。根据热重实验数据,分别采用Coats-Redfern法、Kissinger法、FWO法和Popescu法计算污泥热解动力学参数,并获取罐底泥热解制油的主要阶段(第2阶段)的反应活化能E、频率因子A并分析各种方法反应机理。通过对比不同计算方法得到动力学参数及拟合曲线与实验曲线的相关性,确定了最佳罐底含油污泥热解动力学参数计算方法。研究表明,Popescu法得到罐底泥的热解过程符合Jander方程,活化能E为101.43 kJ/mol,与FWO法得到的91.20 kJ/mol相近,且预测曲线与实验曲线有较好的相关性(0.9816),说明Popescu法计算罐底泥热解动力学参数更合适。  相似文献   
970.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废水中的氨氮,对其工作曲线、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以及加标回收率进行了实验,测得该生活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浓度分别为1.176,0.181mg/L,7次重复测定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448%,0.674%。在两种实际样品中分别加入0.5mg/L的标准浓度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测试,回收率分别为99.54%,99.58%。结果表明,该实验方法简便、快捷、易操作、准确度及精密度良好。与纳氏试剂法相比较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定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