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67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416篇
基础理论   201篇
污染及防治   11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21.
溶藻细菌DC-L14的分离、鉴定与溶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滇池蓝藻水华集聚区分离获得一株溶藻细菌DC-L14,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小白鼠毒性试验初步显示该菌株未产生小白鼠中毒毒素;该菌能使铜锈微囊藻905聚集成团,沉于瓶底,最终黄化;该菌作用4 d,使惠氏微囊藻107、绿色微囊藻102、水华束丝藻和水华鱼腥藻的叶绿素a下降率最高为70.1%.最低为65.5%,平均为67.2%;当细菌处于稳定生长期时溶藻效果最强,共培养4 d能使铜锈微囊藻905的叶绿素a含量下降82.1%;离心沉降后检测,发现菌体本身无溶藻效果,而无菌上清液与原菌液溶藻效果相同,高温处理后的菌液溶藻能力增强,推测该细菌是通过分泌溶藻物质溶藻,该物质可能为非蛋白质类,高温可能有利于溶藻物质的释放.图4表1参25  相似文献   
122.
利用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发酵生产乙醇重组菌株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有效利用,当前还面临很多瓶颈问题亟待解决,而缺乏能够同时高效利用纤维素类水解物的发酵菌株是制约纤维素乙醇生产的最关键因素.目前对发酵菌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酿酒酵母、运动发酵单胞菌、大肠杆菌和克雷白氏杆菌这4种菌上,已取得大量研究进展,为纤维素乙醇的产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综述了这4种菌发酵纤维素水解物的基因工程改造研究进展,并对组学时代进一步优化发酵菌株进行了展望.图2表2参51  相似文献   
123.
3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效应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武汉市的池塘分离到3株编号分别为M6,M8和M13的溶藻细菌,对这3株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溶藻专一性和溶藻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6,M8和M13分别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它们分别能溶解鲍氏织线藻、念珠藻、鱼腥藻、坑形席藻、铜绿微囊藻、鞘丝藻等多种蓝藻,并且它们的液体溶藻现象较固体溶藻现象明显;3株溶藻细菌培养液的过滤液仍有溶藻效应,说明溶藻原因可能是细菌释放某种化学物质所致.   相似文献   
124.
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在分析微生态饮料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微生态饮料是以微生态学为其理论基础的一类保健饮料的概念,并将其分为益生元素、益生菌类、合生素类,初步规定了其相关范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理论研究、建立种质库和中试基地、改进工艺等相关的开发利用对策,以促进微生态饮料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5.
根据烟草(Nicotiana tabacum)GA 20-氧化酶基因序列,设计2对分别含有特定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以烟草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约250 bp)片段.将正、反向目的片段分别插入中间载体的内含子两侧.再经BamH I和Sac I双酶切回收约700 bp的目的片段,插入到双元载体质粒p2355中,成功构建了含GA 20-氧化酶基因片段的反向重复序列植物表达载体p23700,其转录产物能形成发夹RNA(hpRNA),产生小分子干扰RNA,干扰目的基因的表达.将p23700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并转化烟草叶片细胞,经选择分化培养,获得表型矮化的转基因烟草.图4参14  相似文献   
126.
枯草芽孢杆菌胞外蛋白酶突变株的筛选及其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且产蛋白酶的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T2.经紫外线(UV)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获得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的蛋白酶正负突变株.与出发菌株相比,培养48 h的正突变株胞外蛋白酶活力提高108.5%,负突变株蛋白酶活力降低81.1%,而二者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均无显著变化.正突变株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的平板拮抗作用增强,其粗酶液可使该菌菌丝变形膨大成珠状、原生质浓缩,萌发的孢子芽管短且畸形膨大;负突变株对该菌的平板拮抗作用显著降低,粗酶液对该菌菌丝和孢子的形态无明显作用.表明提高生防芽孢杆菌胞外蛋白酶的活力可增强其拮抗病原真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7.
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WSHDZ-01合成过氧化氢酶的水平,尝试了不同种类氮源的添加.结果表明,硝酸钠(NaNO3)为适宜氮源,虽然生物量仅1.25 g/L,但过氧化氢酶活力最高可达3 200 U/mL.在添加NaNO,的基础上,研究了添加其它氮源麦芽汁、酵母膏、玉米浆对提高wsHDz.0l生物量的影响,发现适宜浓度的麦芽汁不仅可以提高生物量,并且能够缩短发酵周期.经进一步优化,在3 L发酵罐中,WSHDZ-01生物量提高到6 g/L,过氧化氢酶活力达到11 000 U/mL,与优化前相比,发酵周期缩短了近60%,生产强度提高了3倍.  相似文献   
128.
煤炭生物脱硫正交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取自城门山,杨桃坞,德兴和云南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的生理活性的研究比较,选取了氧化活性较好的德兴菌种做正交试验.应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浸出时间,煤浆质量分数,pH值和接种量这4个因素的组合作用对煤炭生物脱硫效果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在所研究因素的水平范围内,浸出时间对煤脱硫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影响率达到74.21%;pH值对煤脱硫效率的影响也很显著,影响率为16.80%;接种量对煤脱硫效率的影响较为显著的,其影响率仅为5.27%;煤浆质量分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率最低,仅为1.78%.通过对正交试验的实验结果的直接观察,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获得了三个可能的最优方案.其中通过实验结果直接观察得到的最优方案的脱硫率可达63.80%.  相似文献   
129.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亚铁离子的氧化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9K培养基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过程中,pH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规律,并对Fe^2+的氧化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确定了其反应级数及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1)在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50r/min的条件下,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最佳接种量为10.0%;(2)Fe^2+初始质量浓度在11.39~21.72g/L时,随着浓度的增大,Fe^2+达到100%转化率需要的时间增加;(3)氧化亚铁硫杆菌对Fe^2+的氧化可近似看作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为0.0527~0.0788h。  相似文献   
130.
考察了不同接种时间、矿浆浓度、氮源、催化剂对烧渣脱硫效果的影响,还考察了铁精矿的脱硫情况.得出结论:在单因素下,前3天脱硫速度快,3~6天脱硫速度缓慢;接种菌的培养时间为72 h,矿浆质量浓度80g/L,氮源硫酸铵1g/L,催化剂硝酸银0.02g/L等条件下脱硫效果较好,此时,处理3天后含硫量能从1.07%降至0.40%,脱硫率62.6%;对铁精矿(含铁65.30%)脱硫,处理4天后,含硫量从1.44%降至0.44%,脱硫率达69.4%,铁精矿满足冶炼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