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2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1491篇
安全科学   156篇
废物处理   174篇
环保管理   136篇
综合类   2794篇
基础理论   511篇
污染及防治   479篇
评价与监测   9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几种有机化合物对土壤中铁与锰的氧化物还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992.
城市煤气对SO2的催化还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明  王树森 《环境化学》1990,9(4):76-80
进行了用城市煤气将SO_2催化还原为元素硫的探索性研究,研究表明,在250℃下实现近于完全的反应是可能的,对影响还原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3.
室外空气细菌群落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着重论述了空气细菌的来源、粒子特征、群落特征、浓度的时空变化及其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空气细菌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土壤、动植物、人类和水体,另外一些非自然的人类活动也是其重要来源;空气细菌的粒径主要在 0. 3~15. 0μm间变化,海岸边细菌气溶胶的粒径相对较小,而其他地方 84%或更多的细菌粒子的粒径≥2. 1μm;空气中革兰氏阳性细菌占绝大多数,无论在森林、海岸、城市还是乡村,芽孢杆菌 (Bacillus)都是优势菌属;一年中空气细菌浓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一天中则可以明显的划分为 5个阶段: (ⅰ )午夜细菌浓度最低, (ⅱ )日出时细菌浓度达到高峰, (ⅲ)正午细菌浓度积累逐渐上升, (ⅳ)下午后期细菌浓度降低, (ⅴ )晚上到午夜细菌浓度较低;人类活动频繁,动植物较多的地方空气细菌浓度较高.此外,空气细菌不仅与各种环境因素有关,还受到各种污染因子的影响. 表 2参 53  相似文献   
994.
核苷酸序列分析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细菌的进化通常是由于不同种属之间遗传物质水平转移而推进,基因转移的主要方式有转化、转导和接合,本文综述了有关自然界不同生态系统中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以促使更好地评估基因的水平转移,同时在农业生产或环境补救时人们会特意向环境中释放天然或重组细菌,了解环境中基因的水平转移对于安全评估这些细菌造成的后果也是必需的,参46  相似文献   
995.
The rhizospheres of established tea bushes have some specific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long lived nature of teaplants,viz.,negative rhizospheric effect,lowering of soil pH,antagonistic activities among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dominan…  相似文献   
996.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内生枯草芽孢杆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枯草芽孢杆菌168菌株rpsD基因的启动子替换质粒pGFP4412中蜡状芽孢杆菌4412启动子,从而构建了能在枯草芽孢杆菌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mut3a的载体pS4GFP,将其导入具有内生、防病、促生作用的野生型枯草芽孢杆菌BS-2菌株中,筛选获得遗传稳定性好且具有良好发光表型的标记菌株BS-2-gfp.该标记菌株在小白菜体内的定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在小白菜根际及根、茎、叶内定殖和传导,接菌50d后仍能在其体内分离到标记菌株.图5参17  相似文献   
997.
Cu(Ⅱ)离子在Micrococcus luteus细菌上的吸附机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散射光谱和离子交换实验探讨了Cu(Ⅱ)离子与Micrococcus luteus细菌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u(Ⅱ)离子与细菌中常见离子如K^ ,Na^ ,Mg^2 和Ca^2 之间存在着离子交换作用,但并不是唯一的,同时还存在着Cu(Ⅱ)离子与带负电荷细菌表面的静电吸引作用,当溶液pH值较高时,Cu(Ⅱ)离子又可能形成氢氧化物微沉淀沉积在细胞表面。  相似文献   
998.
三株溶藻细菌溶藻活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已知3株溶藻细菌L7、L8和L18的活性代谢产物具有明显的溶藻效果。为获得较高活性和浓度的目标产物,研究了培养基、碳源、氮源对溶藻效果的影响;为考察溶藻活性代谢产物保存和应用的环境条件,研究了其热、酸稳定性。在牛肉膏蛋白胨、淀粉、查氏和高氏1号4种培养基里,淀粉培养基最适宜用于获得溶藻活性代谢产物。以淀粉培养基为基础,碳、氮源组合依次为淀粉 (NH4)2SO4、淀粉 (NH4)2SO4,葡萄糖 KNO3时,3株溶藻细菌的溶藻活性代谢产物溶藻活性最高。这一结果为目标产物的分离奠定了物质背景。3株溶藻细菌溶藻活性代谢产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热处理后,对叶绿素a的去除率仍高于73%。L7的无菌滤液调至pH值4.0或2.5,2h后丧失溶藻活性;L8和L18的无菌滤液调至pH值4.0,2h后未丧失溶藻活性,调至pH值2.5,2h后丧失溶藻活性。上述结果为溶藻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氧化锌表面的Fe(Ⅱ)对三氯乙烯的还原脱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晓清  马小东  孙红文 《生态环境》2007,16(4):1180-1183
通过批量实验研究了在氧化锌-Fe(Ⅱ)混合体系中,束缚在氧化锌表面的Fe(Ⅱ)对三氯乙烯的还原脱氯作用。结果表明,这种束缚在氧化锌表面的Fe(Ⅱ)对三氯乙烯有一定的还原脱氯作用,且脱氯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与均质溶液中的Fe(Ⅱ)相比,束缚在氧化锌表面的Fe(Ⅱ)对三氯乙烯有更强的还原脱氯作用。实验还发现三氯乙烯在氧化锌-Fe(Ⅱ)混合体系中的还原脱氯速率受pH值和Fe(Ⅱ)浓度的影响。Fe(Ⅱ)浓度为1mmol·L-1,在pH值5.0~9.0范围内,还原脱氯反应速率常数kobs及三氯乙烯去除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大。维持pH值7.0不变,在Fe(Ⅱ)浓度1~4mmol·L-1范围内,kobs及三氯乙烯去除率随Fe(Ⅱ)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Fe(Ⅱ)浓度进一步升高,kobs及三氯乙烯去除率反而降低。当Fe(Ⅱ)初始浓度为4mmol·L-1、pH=7.0时,三氯乙烯在氧化锌-Fe(Ⅱ)混合体系中的kobs及三氯乙烯去除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260h-1、71.7%。  相似文献   
1000.
郭健  胡春  兰永清  王爱民  李凯 《环境化学》2007,26(2):210-212
采用共沉淀水热合成和离子交换的方法,制备钛与银离子共掺杂的羟基磷灰石(HAP)薄膜(HAPTiAg),对其结构进行XRD的表征.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定表明,HAPTiAg在暗反应和光照下都能产生超氧活性物种.以革蓝氏阴性菌大肠杆菌为目标物,研究了HAPTi,HAPTiAg和 P25 TiO2负载的多孔镍网薄膜在暗反应与弱紫外光下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